西西河

主题:【讨论】五毛是怎样炼成 -- 暗香疏影月黄昏

共:💬418 🌺2986 🌵34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28
下页 末页
        • 家园 基本同意

          不过这事情不好说性别,甚至也不好分文理。

          我个人认为,光看文学类书籍很容易对tg减分,对外国加分。

          有话语权的人跟tg互相拆台,这是件很奇怪的事情。

          还好大家被忽悠的次数多了,面对很多事情也能慢慢想想了。

    • 家园 除了出身,人生经历也许很重要

      很奇怪、又不奇怪的是:

      中老年(经历了三年灾害、WG)的五毛多些,中青年(没经历那些灾难)的五分多些;

      在国外(亲眼见识过民主)的五毛多些,在国内(没实际经历过民主)的五分多些。

      • 家园 先生说的真对

        有人想借助文字写出自己或家族的经历

        有的人想以此养家糊口,有的想诉发情怀---不是错别字

        有的就是看过,了解了,玩过了,就淡淡的一笑

        通宝推:lucase,
    • 家园 或许不用正面交锋的态度反而能引起人的思考

      比如他说我才不会保卫黄岩岛呢,你就说不用你保卫。中国有的是热血青年,只要你不做汉奸就行。

    • 家园 可以和他讨论薄伽丘的十日谈第一章第二篇

      《亚伯拉罕改宗》,看看他是怎么理解的,应该可以扭过来。

    • 家园 很有益的角度,我也来试着回顾一下我的思想历程和重要节点

      我算不上自干五毛吧,虽然从心里不希望TG倒掉,但是乐见目前的五分带路施加压力促使TG向好的方向转变。

      按楼主体例:

      1.家庭

      母亲出身于普通农民,父亲出身知识分子,二人都是党员。在研究所上班。父母都不太关注政治,因为在学术机构混久了,人际关系也相对简单,都是勤奋正直的人,没给社会贡献过“黑暗”,但意外地也没吃过多少社会黑暗的亏。对于社会各种现象只是有所耳闻,没有什么实质体验,包括我也是一样。他们是77级的,母亲因为出身农民,倒是说过没有WG她读不上大学的话。父亲下过乡,总体来说下乡生活肯定是很艰苦,但也不是一团漆黑,和楼主的父亲相似,也会偶尔讲一些乡下生活,还参加过几次当年同学组织的回下乡处游玩的活动。在灶坑里烤苞米是他很好的回忆。

      祖父是老知识分子,民主党派,WG十年受了不少苦,但是很少抱怨这些,至少我从来没听过,退休之后还积极入党,这个我到现在也不是很能理解,因为他本人不太谈论对政治的态度,只是常说:“你们赶上了好时候,没有战争,也没有运动”。

      他很关心新闻,对各类报纸和电视的正面报道深信不移,现在年龄大了不怎么接触社会,儿女孝顺生活幸福,每天通过人民日报和新闻联播了解中国,以为现在全中国人民都跟他一样过着美满快乐的生活。

      2.学校和经历

      首先是课堂教育,这个我得承认,我受教科书影响是不小的。中学的政史科目成绩不错,书也看得很勤,背的挺熟,当时觉得没啥,现在想起来,唯物辩证法和唯物史观那套思维方式还是潜移默化,很深刻地影响了自己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对于历史的了解,也基本上认同了教科书上的说法,因此对60/70年系列是比较免疫的,一般只有中学不好好学历史的人才会受60/70年系列影响,遗憾的是当时大部分人都在理科班,而理科班大部分人好像都不怎么好好学。在河里又读了很多好文,研读过王外马甲和司徒卡的论战,现在对于TG的历史成绩,我是百分之百的肯定与佩服。

      不过这期间没有形成偏向,虽然课程影响了自己,但是还不会主动应用这些方法去考虑问题。

      还要提一句的事情是我这一代是赶上了狠抓爱国主义教育的,小学入学正是88之后一两年的时候,好像当时因为88显现了放松思想教育的恶果,在我们这有一个反思的反弹。中学的时候又赶上了南联盟使馆和南海撞机的事情,整个社会舆论和学校中同学们的观点都开始向爱国主义或者民族主义摆动了。

      到了大学之后,就是网络影响占主要成分了,后面再讲。毕业之后也是开始了码农生活,这期间可以说是我思想最接近自干五毛的时刻了,后来有了出国的机会。

      不得不承认,美国的经历对我有一定影响,是朝自干五毛的反面影响的。美国的民主自由对我来说感受较少,但是美国的富裕是对我有所触动的,美国人的服务态度和责任感也给我很深的印象。这样的社会不是一朝一夕建成的,不是一两个民主自由的理念造就的,而是有着极其雄厚的物质基础和长期的教育积淀才能达成的。

      3.书籍和网络的影响

      我把这两个合在一起谈。因为比较早影响我的观点的是田中芳树的《银河英雄传说》,直到现在仍然对我影响很深。而这本书的传播是借助了网络的。这本书我是初中时候读的,一开始只关心故事,后来高中时候再读,渐渐就能读出一些观点了。《银英》被称为幼儿园的政治教科书,观点简单、明了、漂亮,而且比较正统,非常适合启蒙。

      当时常去的银英论坛是有一小块时事板块的,偶尔也会看到其中的帖子,不过大部分是转帖,给我印象很深的是转帖的何新《我向你们的良知呼唤》一帖,那个时候对88事件是很模糊的,因为提得非常少。这篇文章或者说演讲稿的波长契合了我在学校时代的爱国主义教育,99使馆-01撞机的中美关系紧张,因此对我的冲击很大,也对88形成了第一印象。多年以后的现在回顾起来,这个东西还是有不少干货,但是让我更加佩服的是何新的演讲技巧。现在这些技巧可能不是很新鲜了,何新本人后来也常常使用,但在当时是很有效果的。

      高中时候读过几本合订的政论杂文集,里面包括有李锐于光远等一些人写的东西,印象已经不深了,当时好像觉得批判社会现状挺时髦,果然每个人都是有这段日子的。。。

      接下来是黄仁宇的《万历十五年》,这本书还是讲了不少TG的好。那时期好像还常去天涯,国际观察和关天茶舍什么的,印象比较深的一个是政委的《官办经济》,一个是肉唐僧的《万历十五年读后感系列》。种种原因,河里《官办经济》现在好像不太时兴了,提的少了,但我还是觉得《官办经济》是很有价值的文章。肉唐僧这个人,不太出名,现在不知为何好像变成了典型的公知,只知道在微薄上骂人,但是当年他写的这个系列的文章,我还是觉得蛮有趣的,很多提法也很新鲜,算是长了知识。

      又想起大学时候读的一本书,《苏共亡党十年祭》,我一直对苏联解体感兴趣,这本书算是初步解答了我的一些疑问。虽然其他的都印象不深了,只有结论是能想起来的:苏共是高层官僚把既得利益可靠化所自我解体的,苏联解体前后,在台上的人基本还是原来的那批人。所以不是改朝换代,充其量只能算是改头换面。

      接下来就到了西西河,首先是陈郢客的文章,使我对88的印象和观点就此基本定格。同时对精英和底层的博弈有了更深刻认识。葡萄对前三十年的论述和对历史规律的观点很有启示性,忙总的文章主要是从实例角度开辟了对后三十年我们经济发展的另一个视角。还有其他很多河友有益的文章,不一一赘述,在河里大家都知道。

      这两年看这闲书少了,吴思的潜规则和血酬定律是其中两本,虽然吴思基本上是公知的范畴,但是这两本书是触及到不少东西的,而且和《万历十五年》有很一致的地方,就是把矛头直指两千年来直至今日的官僚-精英集团,再加上陈郢客和葡萄的一些论述,形成了我对今天中国社会结构、社会矛盾和未来方向的理解框架。

      通宝推:天白,
    • 家园 很多美分,就是后三十年刻意培养的

      前三十年和后三十年不是一码事

      很多美分,就是后三十年刻意培养的

      大量为文革辩护的自干五,是贪官奸商的杰作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28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