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最近几件矛盾的小事 上 两个面 -- 玉垒关2

共:💬25 🌺498 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2
下页 末页
  • 家园 【原创】最近几件矛盾的小事 上 两个面

    一 一方面

    我隔壁的政府机关,有两个食堂。

    一个是给干部的,荤素搭配,而且确保没有地沟油。不过干部们还是时有抱怨,因为这个食堂有两个餐厅,一个是个领导干部的,另一个是给普通干部的。

    而几百米外,同一个单位大院里,还有另外一个食堂。是给工人们的,包括清洁工,保安,园丁等。院里的干部盯着同一个食堂的两个餐厅之类的事情,然后抱怨这几年官本位的日益严重。而我只听见一个毫不关心政治的女干部无意中说起几百米外的工人食堂:工人里有些要通宵值班,而他们的晚饭开饭太早,而且极少见荤腥,他们怎么扛过来的?

    而另一个单位的人说,这样能给工人们提供食堂的单位,其实都是很少见的仁慈了。

    另外就是这个机关大院里的各种制服。首先是清洁女工,她们大多是下岗再就业的中年妇女,她们穿着蓝色布料的套装,让人联想到女佣,一群群弯腰弓背,忙出忙进。而比她们衣服高级一些的,是服务员们,她们年轻漂亮,穿着展示身段的深色西服套装,那是应聘的时候,缴了押金而后发的。

    而干部的制服是免费发放的,其中有端庄素雅的羊驼绒大衣。

    尤其是前一阵子,冬天的时候,一个大院的工作人员,通过衣服,以及彼此的表情,一方漫不经心的颐指气使,另一方心不甘情不愿的畏手畏脚,一目了然,森然有序到明目张胆。

    而人流川行的大街上,常常遇到拿着几长条创可贴蹒跚走着卖的老人,以及在角落摆着小摊卖几把鞋刷子的老太太。有人感慨说,有一千万的人,再赚个一百万是很容易的事情,有10快钱的人,想赚1块钱,都很难。

    这是当然,我有个闺蜜给人做二奶,那男人原本靠夜总会起家。而现在,他的钱拿出去在金融市场投资,他每个月带着她去澳门赌钱,上百万的输赢那是家常便饭。他有时候和我闺蜜讲,他是怎么样表演喜怒无常,以把员工们震住的。他也常把这一套用在我的闺蜜,他的情妇,这个年纪比他小一半,被父亲抛弃,母亲残疾而且失业,自己又有慢性肾病的年轻姑娘身上。

    二 另一方面

    最近我们当地的政府机关有件大事,就是扶贫。大致情况是,每个干部至少拿出一个月的工资,并且每人承包相应的贫困的农户,跟踪十年,帮助他们脱贫。比如普通干部每人一户人家,县级干部每人两户,地级干部每人三户。干部原则上住在村上。食宿自理。村里没有条件的,可以宽限住到乡上。坚决不能住到县城里去。时间每年累积不少于一个月。

    我本人,在高兴有这么个接地气的机会的同时,这个“扶”字不以为然。作为国家干部,和农民之间,最多是互助,其实更是反哺。这种反哺,在西方早已开始了,比如农产品补助,这给第三世界国家制造着饿殍遍地的毁灭性后果。在中国,可以追溯到几年前政府宣布取消农业税,标志着中国的工业开始有能力反哺农业。也许这种反哺的意义还可以追溯到更远,如同马克思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一书中说的,人类社会之初,分工导致了城市和乡村之间的利益的对立。

    却说,我正浮想联翩之际,却已经有消息传达下来说,这个项目不能再叫做扶贫了。这次干部下乡被改称为“联村联户”。词语斟酌,已经在避免居高临下,而显示平等了。

    而我的朋友,是省里最大的医院里优秀的青年医生。他说他们不需要参加这次下乡,因为他们常年被派下去到各个贫困地区以及儿童福利院去。比如最近,他一直都在几个国家级贫困县跑。他说,我们可比你们的扶贫运动扎实多了。

    而前几天,我隔壁搬来一家子从一个国家级贫困县来的农民,他们是来为老母亲看病的。我们聊天的时候,他们说,现在真是个好时代,现在的政策真好啊。而从他们以及很多人那里得知,现在农民看病,大病,可以报销掉百分之六十到八十的医药费。

    此外,另一个来自无锡的朋友说,她们老家,现在哪怕要找个临时工,政府也是要求老板为员工缴纳失业保险,医疗保险等。这已经是借鉴了西方国家的福利制度了。并且鲜明对比的是,在欧美,因为经济不景气和福利机构负担沉重,越来越多的雇主通过雇佣黑工,而逃避为员工逃税。纵然在重罚之下,也越演越烈。

    而我相信,这种在发达的东南部已经开始的福利制度,也将在几年之内,传到相对滞后的西部。

    还有就是,我常去的一个水果摊的摊主,是外地人到本地来打拼的一对小夫妻。听他们和隔壁的摊位聊天,我才知道,以前他们办理营业执照是要钱的,而现在是免费的了。而那条菜市场上,泥泞而熙熙攘攘,人们说,那些卖菜的外地小商贩,每个人每年都有十多万元的收入。

    另外,我家附近的几家烤羊肉的摊子,我大致算一下,那几个回族小伙子,他们每人每天的纯收入在1千元以上。以现在的汇率换成欧元,这在法国都算高工资了。而20年前,甚至上溯150年,这是不敢想象的对比。那天我吃到口渴,想卖杯饮料,小伙子说,太麻烦,他不卖。让我在艳羡之余,恨不得开个饮料摊子到他跟前凑个趣。

    玉垒关:【原创】最近几件矛盾的小事 中 矛盾

    玉垒关:【原创】最近几件矛盾的小事 下 三体

    通宝推:初小文化,土八路,远航,Mtknr20,Ruadong,南方有嘉木,老爷王,njyd,尖石,无无名,奥森,逐水而行,桥上,GWA,神仙驴,山有木兮,oldnew,SleepingBeauty,松阿察,
    • 家园 分不同的食堂很正常

      在美国和一些大公司打交道时,常常会在他们的Excutive Cafeteria里被请。里面的东西也是要比外面的东西好很多。说老实话,当手下的人过百以后,基本上没人愿意和员工在一起吃饭。你难受,员工也难受。知道美国人认为最让人不舒服的十件事里有什么吗?和大头儿一起坐电梯和在洗手间里碰上大头儿。没人说吃饭是因为大头们从来都不会和员工坐一起吃饭。

    • 家园 不要感慨,我们

      只用了60多年才建立起来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上再过几年就能建成资本主义了。

      再坚持坚持。

    • 家园 我推荐你看湖南卫视的《变形记》

      就是记录一个东部富人家小孩和贫穷乡村小孩互换,在对方家庭生活一段时间的类似纪录片的节目。基本上2-3期节目讲一对孩子,然后下次再找两个孩子来继续讲诉他们互换生活的故事。

      基本上除了新闻和体育不看电视的我偶然看到这个后立刻吸引住,湖南卫视天天放恶臭恶俗的台湾腔娱乐节目,难得居然能拍出这个好节目,我看了后有时候想,对于那些富孩子来说,到贫穷山区的这段苦日子对他今后生活可能是一个很好的精神财富,欧美那些有钱人大佬孩子不是经常也到非洲老区体验生活嘛。而对穷孩子来说,这段安逸甚至有点奢侈的日子对他今后的人生是好是坏很难讲,肯定是一种很大的刺激。

      把真实的生活记录下来比什么连续剧都要深刻,很多小细节都发人深思,这种最真实的贫富差距又体现在纯真的孩子身上,看完莫名心情沉重。2个不同阶级的孩子,一个像生活在欧美,一个像生活在非洲,今后会有怎样不同的人生。或许只有通过高考,这个唯一现在尚算公平的道路,山区孩子能奋力一跃,改变命运。可是现在除了名校,哪个大学不是赚钱当道,考上大学又如何,如果不是名校,毕业恐怕就得失业。

      很想湖南卫视能把这个节目办长久,三年五年后,跟踪看看那些节目中的孩子以后怎么样了,他们的命运折射的是中国社会,要能这么拍,这个节目能比肩nhk纪录片了。

    • 家园 如果

      在大街上,人来人往的大街上,一个满身污垢的中老年男子,坐在街边,若无旁人,津津有味的吃着别人扔在垃圾堆旁边的食物。看不出来他的精神状态。会是怎样的心情?难过。。。。。同情。。。。然后若无其事的走远。。。。。我是其中的一个,也不会是最后一个。

    • 家园 送花兼评论

      您是在重庆么?这个对口扶贫的点子我听说是XXX搞出来的,也可能我听到传言不真。

      你谈论的矛盾现象都很真实。但是我觉得矛盾的一方面很自然(阶级分化),而另外一方面很勉强(福利制度)。这个福利是赐予的,按照刚刚去世那位流放者的话,赐予的东西很容易收回的。这种靠社会中上层自我警醒而提供的福利制度(包括扶贫),都是很勉强的,持续性有待观察。稍微不注意,这种从上往下的福利流动就会被截断。从整个人群来说,利己性非常顽固,阶级之间通过施舍来完成调和,都是表演性的。真正的福利是争取来的,而中国目前,最害怕斗争两个字。

      最后一个例子很有意思。如果真的有卖羊肉串那么容易赚钱的活计,为什么卖创可贴的老人不去卖?这不符合市场的自我调节规律嘛。我想背后有个隐形原因:那几个小伙子的民族身份。工商税务是否依法收取了费用并进行管理?还是各个管理机关都投鼠忌器?如果是卖创可贴的老人去卖羊肉串,他会有如何的际遇?联想到全国各地某民族小偷的泛滥,这只能说是裱糊匠的民族政策造成的漏洞,是畸形现象,并不代表经济上的什么成果。那种只卖羊肉串懒得卖饮料,正说明利润来得太容易,太诡异了。这种赤裸裸的“民族照顾”政策,其实是赤裸裸的民族不平等政策。我觉得您的这个例子,只是这个特殊社会的复杂性的一个例证,和经济发展关系不大。

      • 家园 您也太教条了

        这不符合市场的自我调节规律嘛

        另外还有一句话,市场也会失灵。

        有多少露天摊点有工商税务证明?

        btw,玉mm在西北某省,回人多点很正常。

      • 家园 不能鄙视羊肉串这类高技术含量的工种啊

        且看长沙小贩自曝收入水平外链出处本段新闻中有两处哦,一个是夜宵摊,一个是烧饼摊。夜宵摊的收入已经很让我吃惊了(一年出摊5个月,利润三四万),更令人意外的是烧饼摊竟然赚的比夜宵摊多!烧饼和羊肉串哪个更难做出彩?我觉得还是羊肉串吧。

    • 家园 我想说的是,现在最倒霉的,其实是普通人的子女们

      父母都是普通人,辛苦供孩子读到大学毕业,面对高房价,拿着吃不饱饿不死的薪水。最重要的,是要抵御这社会的各种诱惑。其实一个人过的好不好开不开心,很大程度上是取决自己,那句话怎么说来着:年收入20 英鎊,而支出是19 英鎊19 先令6 便士,就是幸福。年收入20 英鎊,卻花了20 英鎊6便士,結果就是悲慘。壁立千仞无欲则刚,这种人能做到的不多。像你说的日收入一千元,年收入十来万的人,说多,也多,但是如果有兴趣的话,可以关注一下那些18-30的年轻人,比如,富士康的员工,他们,在这些诱惑和对比面前是怎么想的。

      而恰恰是这些人,是大多数,是我们的未来

    • 家园 c'est la vie
    • 家园 我最近逢人就推荐央视新闻“走基层”系列

      都是“小事”,喜怒哀乐,柴米油盐。对象、内容、风格,就像你写的这文章,让在论坛灌水灌得浮躁的人静下心来踏踏实实地多了解一点这个真实的社会,真实的底层。

    • 家园 【原创】最近几件矛盾的小事 中 矛盾

      三 矛盾

      以上的那些小事反映的现象,是矛盾的。一方面是中国社会普遍的长足的进步。

      ,另一方面则是贫富悬殊的触目惊心。

      有些人只看到前者,好像那些被车轮碾碎的血肉之躯不入他们的法眼,而且区区草民不影响大局。有些人只看到后者,其中还不乏宵小,从别人的苦难中自慰得高潮,还有人从中寻觅机遇。

      正是马,恩合著的“德意志意识形态”一书中说的:人们各自从自己的利益出发,观察并诠释社会的千变万化,以便把自己的特殊利益,伪装成社会的普遍利益。比如,前文提到的分工。分工,也导致了脑力劳动者和体力劳动者的利益的对立。古有劳心者和劳力者的治与被治。而现在,则是表面隐晦,其实同样赤裸裸的各种集团的知识分子代言人,及其意识形态。

      闲话少说,还是说说矛盾。

      什么是矛盾?

      唯物辩证法说,矛盾就是“对立统一”。

      矛盾律,是辩证法的三个最基本规律之一。是这样说的:一切存在的事物都由既相互对立、又相互统一的一对矛盾组合而成,比如有光就有影,有正就有负,有生就有死,有得就有失,又如伴随着高速发展,而产生的巨大落差。

      而唯物辩证法又说,矛盾着的双方既对立又统一,从而推动着事物的发展。于是矛盾的统一对立,正是历史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矛盾律,正是辩证法的核心。它当然适用于其规定的五对基本范畴。比如,偶然性与必然性。

      首先,偶然性和必然性是对立的:其一,两者地位不同,必然性居于决定地位,偶然性居于从属地位。其二,两者的根源不同,必然性是由事物内部的根本矛盾决定的,偶然性是由事物内部的非根本矛盾或外部矛盾造成的。其三,两者作用不同,必然性 决定事物发展的基本方向,偶然性则使事物发展过程变得丰富多样。

      就好比近代史里面,封建王朝的消亡。在英国有查理一世,在法国有路易十六的断头台,在中国有末代皇帝的逊位。这是历史发展而导致的必然。

      而各国旧贵族都有复辟的努力,路易十八,袁世凯,张勋复辟。并且短暂地成功了。然而这些必然趋势中的偶然的成功,在当时都看似来势凶猛,然而终于没有成为的历史发展的方向。

      就算不谈生产力,“德意志意识形态”里面有另外一个视角,“每一个新阶级赖以实现自己统治的基础,总比它以前的统治阶级所依赖的基础要宽广一些”。

      故而对内,对普通大众的生活的改善的种种努力,对外,比如对非洲各国的援助。以及那其后,资源市场的要求。凡此总总,甚至不以个人的意志而转移。

      又比如,法国大革命时期,处于力量的对比和惯性,革命派和貌似坚不可摧,其实也已过时脆弱的封建贵族时有妥协,然而,历史的潮流最终冲到了必然的彼岸。现在也是一样的。

      如果把偶然必然的对立性,解释成孙中山的一句题词,那就是历史潮流,浩浩汤汤,顺之则生,逆之而亡。

      然后,偶然性和必然性是统一的:其一,必然性不能离开偶然性,一切必然性终归要以某 种偶然性的形式表现出来。其二,偶然性也不能离开必然性,一切偶然性都受必然性的制约,也总是以某种形式表现着相应的必然性。其三,必然性和偶然性在一定 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在一定条件下为必然的东西,在另外的条件下可以转化为偶然;反之亦然。

      这种偶然和必然的相互转换,也可以用孙中山的一段话注解,那就是“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

      最后或许有人要说,我怎么有闺蜜做二奶。那又怎么样,如果我和她相同的处境下,我做得不会比她更好。人们对靠着出卖自己而谋生的人道德要求太高。而对靠着出卖别人而过得奢滥淫靡的人,要求实在太低了。

      倒也是诚如“德意志意识形态”里说的,“统治阶级的思想在每一时代都是占统治地位的思想。这就是说,一个阶级是社会上占统治地位的物质力量,同时也是社会上占统治地位的精神力量。支配着物质生产资料的阶级,同时也支配着精神生产资料”。

      经过了这么多年,社会发展到了重新重视阶级,以及意识形态的时候了。慢说幸与不幸,更重要得多的,是分清楚其中的必然与偶然,对立与统一。

      玉垒关:【原创】最近几件矛盾的小事 下篇

      通宝推:胡乱三刀,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2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