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我的一点《三体》读后感 -- GPRS

共:💬47 🌺534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4
下页 末页
      • 家园 金无足赤

        但是数值解法肯定能给出近期的近似解。

        数值解法能不能给出可靠的近似解,取决于问题在给定条件下是收敛的还是发散的。是没有“肯定”这码事的。

        大刘对应用计算这一块显然是很不熟悉的。竟然把进化算法当成宝贝疙瘩了。三体就是文学作品,“科技史”啥的远远够不到边的。

        • 家园 嗯。你说的对

          我忘了发散这个条件了。

          其实我想说的是,三体人观察三体运动和我们观察天气一样,只要有较精确的近期预测就够用了,这样可以给他们以时间调整对策,好像我们知道明天要不要加衣一样。中长期预测,既不可靠又无可奈何。

      • 家园 光速有限的前提下,攻击比探索便宜是成立的

        按照小说的设定:

        设想怀疑N光年外的某星系存在威胁,如果先探索再决定的话,首先必须发出观察飞船,以光速飞行N年后达到,得到的情况又需要N年后才能返回,此时再发起攻击的话,又需要N年,于是总的来说3N年后攻击才能发挥作用。就算使用BUG级别的智子,也至少需要2N年的时间。这么做的最大风险是时间代价,在如此往返花费的时间内,很可能对方已经发生科技飞跃,使得打击无效,甚至发动反击。攻击者也未必等得起这额外的2N年,N可能等于几千几万,甚至更多。

        观察飞船可能被对方的文明发现,以至于打草惊蛇。观察飞船也可能发生故障,掉进黑洞,或者被对方文明干掉,在母船这边,发现观察飞船杳无音讯,该如何处理,再发射一艘并再等上2N年,还是发动攻击?不如直接一个打击过去来得简单。

        攻击是由巡游的飞船发起的,不会暴露母星,至多损失掉攻击的飞船,文中对歌者文明的描述很清楚地表明了这一点。与此相反,如果使用观察飞船的话,和母船之间的通讯反倒可能暴露母船的位置,比如歌者文明就利用人类和三体世界之间的通讯时间差发现了太阳系。

        按照现实:

        智子是不可能实现的,实物和信息的传播速度都不可能超过光速。

        黑暗打击似乎也不存在,从目前我们掌握的信息看,宇宙中尚未发现任何宇宙战争的蛛丝马迹。或许超新星爆发是光粒打击的结果?呵呵。

        有可能我们人类就是宇宙中一个孤独的存在。

        • 家园 爱因斯坦必须错

          宇宙那么大,如果光速有限且是物质运动速度的极限,那么人类实际上就被死死限制在地球上了,与囚禁何异?如果真有造物主,必不会如此安排。

          • 家园 其实没关系了

            因为如果你能以接近光速飞出去的话,你的时钟相对于地球就会变缓。如果你是坐光速飞船飞出去的话,比如你到了一万光年的地方。地面时钟走了一万年。但是你的这个飞船感觉瞬间就到了。所以,只要速度足够快,还是可以闯整个宇宙的。但是想回到原来的地球上就是不可能了,回来肯定是物是人非了。

          • 家园 至少从目前的物理学来看

            光速极限是不可超越的,但未来可发现新的物理原理,让我们可以突破这个限制。即便光速极限真的无法逾越,也并不那么悲观,科幻地说,如果人类的生存形式发生本质改变,不再受肉体的束缚,以某种电磁能量的形式存在,寿命以亿年计算,这样的话,即便是以光速在宇宙里慢慢“爬行”,也是可以接受的。

        • 家园 小行星带是宇宙战争的后果

          火星人炸毁了这个地方的一个类地行星X,行星X上的自杀飞船灭亡了火星人,少数出逃的行星X人来到地球...

          • 家园 小时候看《奥秘》或者《飞碟探险》

            记不准是那本刊物了,看到一篇文章有类似的观点:

            一群高度发达文明的外星人,因为资源(假设是铁矿)紧张探索发现了太阳系:地球有铁心,磁场异于普通行星,还有一个行星就是神秘的X。

            因为是来挖矿的,所以来的都是工人和工程师。寂寞至于他们就和地球上的母猩猩有了深度交流。

            后来他们的对手追踪而来,发生战争,毁灭了X行星(变成今天的小行星带),也摧毁他们回家的工具(都在基地里),战后余生的外星人只好安心的和母猩猩生活了。

            -----------------------------------

            设想一下:

            如果地球发生热核战争,文明中心都被摧毁了,只有个别山沟里的采矿点或农夫生存下来,人类文明很可能就这样重回洪荒年度,而留下几个残章断简似的神话传说。对今天高度发达文明的回忆,而在从没有在其中生活过的人来说就是神话,什么天衣无缝、千里眼、顺风耳、飞天、探月、填海、点石成金等等。

      • 家园 谢谢分享!

        基本同意你的读后感,逐篇花!作者得宝!

    • 家园 说《三体》之四:中国印

      世界上好的科幻小说绝大多数都是洋人写的。和凡尔纳一起去历险,你仍然是个冷漠的旁观者,没有代入感。

      《三体》就不一样来,它是中国人写的,带有深深的中国印记。中国印不仅仅表现在人物设定(三部小说的主人公都是中国人)、故事背景(很多情节是在中国发生的),更深入地表现在文化和哲学上。

      整部《三体》,给人的一个感觉是透不过气来的压迫感,这种压迫感是大敌当前,亡国灭种的压迫感。为什么中国人写的小说会有这种压迫感?不要想都知道,这种压迫感来源于中国的近代史和当代社会。中国人对于亡国灭种,从1840到1945,有一百年的恐惧。对于外来者的戒心,则还在广泛延续。这种历史反映在小说里面,就变成了整个人类的恐慌。整部小说从头到尾都黑云压城城欲摧。

      另外有一个就是资源稀缺感。在美国和中国生活,最大的物质感受就是自然资源的差异。中国庞大的人口,使得再丰茂的资源也变得非常稀缺。而《三体》里面,资源一向都不是宽松的。在第三部中全体人类被迫移居大洋洲,人口密集,资源紧张到社会随时崩溃,难道没有当代中国的影子么?同样在第三部假警报响起,人们奔向飞船逃命的那段,简直就是资源紧张下的当代中国活生生的写照,让人想起升学工作里的残酷淘汰。

      同样是幻想故事,西方人拍摄的《Avatar》,里面充满了殖民者的反思,正是侵略成功后,得了便宜卖乖的白人思维。而《三体》里面我们则看到来自被侵略民族的作者,笔下渗透着对于先进文明入侵的恐惧,对于求生的渴望。西方作者写不出《三体》这种调调,因为他们没有作为被害者的历史教训。

      《三体》里面的其他中国印,就更表现在一些细节上了,比如地球沦陷前期的地球治安军,就是换了名字的抗日伪军。而第一部里面大量使用网游作为情节的一部分,也仅仅会在网游泛滥的时代才会出现在文艺作品中。

      这就是《三体》的妙处,我们一方面在读描写未来的科幻小说,又往往不经意地闻见中国历史的味道,看见当代中国社会的倒影。在一部外国小说中,你能这样一箭双雕么?

      通宝推:bayerno,陈王奋起,
      • 家园 准确

        写得真好。看完三体第一感觉这真不象中国人写的;紧接着的感受一定是它充满中国味道,但却说不准到底哪个细节,哪个大局是,真是触到了中国人的心,但又如此非常态中国人的心。您写的一系列文中,这篇写得最启发人。就是那种生存感,危机感,挣扎感,是地地道道中国人的感觉,非常准确。还有就是中国的不熟知感带来的:信赖公众选择还是精英领袖的决断--两难,从理智上我们应该排斥绝对权威,但我们的历史让我们很难对大众选择的理智性,以及长远与短视的平衡与明智有信心。承认人的自私让全民力量市场竞争来矫正,还是让度巨大权力给大公无私之人,这是一个中国人的眼睛,书中选择了非集权式统治地球模式,地球内部治理它没出问题,就是没有渡过劫难冲出生天的生命力,特别在当这个灾难压倒性的,对手实力压倒你,文明程度超过你的境况,个人与集体,文明与生命力,生存第一还是文明第一,今天中国纠结什么,三体也就纠结什么。

      • 家园 非常有共鸣

        关于侵略者的反思和被侵略者的反思。

    • 家园 说《三体》之三:科学幻想也是社会幻想

      一切科幻故事都有它的社会舞台。没有一部科幻小说,故事不是和人类社会有关的。对于三体这种时间上大跨度,空间上大尺度的科幻小说来说,不进行社会幻想是不可能的。尤其是在这样一种死神步步逼近整个人类社会的背景下,对人类社会的变化进行预想,不光是有趣的,也是必要的。

      (以下有剧透)

      《三体》里面最大的社会幻想,是所谓大低谷时代。人类接到四百年后三体来袭的警报后,当然不会束手就擒,开始投入大多数社会资源进行反抗武器的研究。这种资源投放的失衡,导致整个社会的贫困化,人类终于进入了悲惨的动乱年代。《三体》第二部在事后回忆者的闪烁其词中,大概描绘了大低谷时代的悲惨故事,一个重要后果是人类数量在五十年内锐减到30亿。这样规模的锐减,是人相食的结果。痛定思痛,人类通过第二次文艺复兴、第二次法国大革命走出了低谷。

      这个社会幻想有意思的地方,在于它设想了整整一个人类文明的进步-倒退-进步的循环。一般科幻小说,只能描绘其中之一。进入工业社会后,似乎人类走上了社会发展的加速轨道,再也不会迷失在歧路了。但是《三体》设想了人类在外力压迫下慌不择路走上歧路的后果。而更有趣的,是人类在大低谷之后的总结:

      给岁月以文明,而不是给文明以岁月。

      这两句话据说是套用了帕斯卡的两句话“给时光以生命,而不是给生命以时光”(“To the time to life, rather than to life in time”,出处存疑)。工程师出身的刘慈欣,并不善于在作品里面抒发文人情怀。他写不出“遥想光明顶上,碧水潭边边,紫衣如花,长剑胜雪,不知倾倒了多少英雄”这样的文人浪漫。但是这两句对于大低谷时代的总结,却深深给人以震撼。刘慈欣显然是读书很多的人,对于帕斯卡的这两句话的点化,是全书的亮点之一,给整个书抹上了一层哲学色彩,还是最空灵那种。

      BTW,刘慈欣对经典语录的点化还有另外一处,就是刚开始三体世界对于人类的交谈要求不做回应,因为三体完全藐视人类,“毁灭你,与你何干?”这句话是化用歌德的“爱你,与你何干?”(“Wenn ich dich lieb habe, was geht’s dich an?”)

      当然,三体的一些社会幻想有可能是基于作者个人的原因了,比如对于社会娘化的幻想,完全是对于当下一些社会现象的反讽。

      三体里面关于国家融合,外空间人类国家的独立,语言的混合的幻想,都不是什么新东西,但是却几乎是必然发生的。

      昨天看新闻,有条是说纽约时报研制出一种镜子,照镜子时候也可以看到各种资讯,联想到目前各种无线信息设备的大发展,这不就是三体里面幻想的信息冗余时代么?

      通宝推:抱朴仙人,李根,bayerno,下山斯内普,
    • 家园 说《三体》之二:最难是自圆其说

      过去看科幻小说,总受个观念的影响:把科幻小说当科学预言小说看。当年评价凡尔纳的文字里面,总是免不了称赞他预言潜水艇、地月旅行的先见之明。科幻小说家被当成预言家看待。科幻小说里面的东西,好像总有一天会变成真的,别着急,等等就能看见。想当年多少科幻小说在预测2000年代世界,可是现在都2011年了,满大街的机器人呢?我怎么没看见?

      这个观念是错误的。好像金庸小说借历史胡说八道一样,科幻小说完全可以借未来胡说八道,只要好看。如果说科幻小说比武侠小说玄幻小说更加靠谱的地方,一方面它确实借用科学的概念,一方面,它借用科学的精神:建立一个自洽的体系。

      其实一切好的故事都要能自圆其说,可惜的是大多数小说都做不到这一点,漏洞百出。尤其以金庸小说为代表。金庸小说里面又以《天龙八部》为代表:扫地老僧一出,整个故事的平衡性都破坏掉了。扫地老僧就是希腊戏剧里面的解围之神(deus ex machina),用暴力方法破解故事里面的死结,但是神的参与,也把故事的自洽性完全破坏掉了,没搞头了。

      解围之神还不是最糟糕的,更糟糕的是前言不对后语,自己打自己脸的。这例子就太多了。

      无论是科学幻想、魔法幻想、还是童话幻想,里面的知识可以有违常识,但是逻辑不能违背常识,整个故事的逻辑框架必须能够自圆其说。这个说起来简单,做起来就不容易了。很多幻想小说作家写起来收不住手,第一个牺牲的就是自洽性。

      《三体》,尤其是第二部,特别提出了一个基本自圆其说的理论,而这个理论,升华了小说的境界,有效地笼罩了情节的发展,这就是黑暗森林理论。

      (以下有剧透)

      黑暗森林理论来自于“费米悖论”。费米悖论是这样的:以目前发现的宇宙的规模和历史长度,文明应该远不止地球一个。但是为什么地球人没有发现任何确凿的其他文明存在的现象?这个悖论有很多备选答案,刘慈欣提出了最黑暗的一种:其它文明刻意保持沉默。刘慈欣的假说基于人类的悲惨历史:为了资源,旧大陆的先进种族毫不留情地屠杀和掠夺新大陆的落后种族。所以同比我们先进的文明接触是非常危险的。即使达到一定程度的文明能够hold住自己屠杀的欲望和冲动,它也害怕别的文明对它进行攻击。所以发展到一定程度的文明都发现了这条宇宙潜规则,刻意隐藏自己而避免同其它文明接触。整套小说的第二部和第三部,都笼罩在这样一个黑暗森林的法则下。

      细究起来,这个黑暗森林的假说有不少漏洞。但是总体上,它是能够自圆其说的。能够在小说中建立一个大体自洽的模型,刘慈欣已经非常了不起了。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4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