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苏联灭亡的历史告诉我们,某些统治者喜欢自掘坟墓 -- cmosplay

共:💬154 🌺912 🌵3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1
下页 末页
    • 家园 很好的思路。

      希望楼主能够持续写完,我会继续跟踪学习。谢谢楼主分享智慧。

    • 家园 【原创】2.新政迷思

      新政者,新经济政策也。多谢自以为是河友的提醒,我本来觉得新经济政策这种失败的实践不大重要,但一时又没想好该怎样谈论肃反。经提醒,思路豁然开朗,经由失败的新经济政策正好可以顺理成章地引出后面的肃反。

      我们都知道,苏俄政权诞生之初,搞了社会主义改造,主要政策有:

      (1)建立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实行银行国有化;实行工业国有化;交通运输业国有化;对外贸易国有化;

      (2)实行农村社会主义革命:剥夺地主土地、建立苏维埃经济;建立社会主义的国营农场和集体经济;

      (3)实行粮食垄断制:建立工人征粮队;在城市实行商品粮的定额配给制;实行重要商品的国家垄断。

      1918年秋到1921年春,面对白军的反扑和“联合国军”的进攻,为了生存,苏共又玩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余粮收集制;中小工业国有化;战时经济管理集中化;禁止私人贸易;实行物资调拨制;消费品配给制;工资实物化;普遍实行义务劳动制,实行“不劳动者不得食”的社会主义原则。

      这种行为并不难理解,当时的苏俄,最大的问题是生存问题,各条战线上都在打仗,而且经济落后,国力疲敝,不管是啥子办法,只要能有利于政权活下来,都可以考虑一二。但是这些法子毕竟是战争时期的特殊政策,和平时期老是这样搞,是行不通的。

      简单地说,战争时期那种国家集中一切经济资源的方式有利于增加战争能力,维持生存,但是却不利于这些宝贵的经济资源的扩大再生产,为日后的生存发展做准备。

      那么,在大规模战争结束之后,振兴经济就不能延续战争时期的老路,也就是要搞改革开放,而且由于苏共夺取政权过程中的各种特偶然因素,导致其执政根基并不是非常深厚,代表性也不是非常广泛。换句话说,苏共的斗争经历相对短暂,没有机会团结全国大多数人民,构成坚固的利益共同体,基干力量不强,反对势力强大,不支持苏共的中间派在人口中比例很大。尤其是作为一个农业国,没有能够把农民紧密团结在党的周围。这就决定了接下来在和平时期的经济建设方面,可操作的余地相对比较小,可选择的路线也要窄一些。

      那么,从1921 年3月,俄共(布)第十次代表大会决定,调整经济政策,开始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过渡到实行新经济政策。新经济政策的基本内容包括:用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允许粮食自由贸易、改变国家贸易垄断制;发展城乡商品流通,允许私人经商;利用市场机制,发展国家资本主义;整顿国营经济,加强企业管理;发展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等。

      所谓新经济政策,简而言之,就是放开、搞活、合作、减负、招商引资。这个政策的核心,是招商引资。苏俄希望通过和挪威、荷兰、英国等国家建立合资企业,快速发展生产,增加收入。而招商引资的重中之重,就是镶嵌在俄国权杖顶端的黑珍珠——石油工业。

      说来话长,作为欧洲最大农业国的沙皇俄国,在国内的工业发展建设方面,最大亮点就是巴库地区的石油工业。早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沙俄灭亡前夕,巴库地区就是群英荟萃,在资方,有罗斯柴尔德家族,罗斯柴尔德家族旗下的诺贝尔家族和德特丁领导的皇家荷兰·壳牌集团在控制石油生产和提炼,而罗斯柴尔德旗下的另一家族——洛克菲勒家族控制的标准石油公司也试图参与进来;在劳方,巴库被称为“里海沿岸的革命温床”,“尼娜”的基地就在一个偏僻的鞑靼人集居区的中心的地下室里,列宁的革命报纸《火星报》的纸型从欧洲经过波斯秘密地运到这里印刷发往国内各地。后来的苏维埃主席米海伊尔·加里宁、苏联元帅伏罗希洛夫以及一位年轻的格鲁吉亚同志——约瑟夫·朱加什维利,他后来改名为约瑟夫·斯大林。

      大家都知道,狡猾的罗斯柴尔德家族在策划俄国革命之前,巧妙地将巴库地区的石油产业全盘转让给了愚蠢的接盘者——皇家荷兰·壳牌集团,当然,在十月革命之后,这些产业全都被收归国有了。

      俄国政权的生命力维系于油井的脉动,1921年3月,内外交困的列宁试图向向西方公司转让巴库和格罗兹尼的油田权益,以换取西方手中的资金和技术。不顾德特丁的愤怒,标准石油公司的两个后代纽约标准石油公司和真空石油公司,开始同苏联人进行交易。

      但是总的来说,苏联的招商引资工作成果是有限的,并没有真正改变苏联工业的落后面貌,而列宁去世之后,苏联党内的政治斗争也日趋激化。

      通宝推:唵啊吽,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 家园 恭喜:你意外获得 16 铢钱
      • 家园 又见无所不在无所不能的罗斯柴尔德

        大家都知道,狡猾的罗斯柴尔德家族在策划俄国革命之前,巧妙地将巴库地区的石油产业全盘转让给了愚蠢的接盘者——皇家荷兰·壳牌集团,当然,在十月革命之后,这些产业全都被收归国有了。

        这个从哪看来的?

      • 家园 有些说不通

        犹太人积极革命的原因,还是因为沙俄的反犹政策。

        城市里的犹太人出门都要带证件,如果被警察找上,没有证件,有你好受的。

        农村里的犹太人就更惨了,当时的法律根本就不保护农村的犹太人,杀个把犹太人,根本就没人管。

        • 家园 这个问题我仔细想了想

          犹太人以一己之力,和整个欧洲为敌,而且屡败屡战,当然遭到整个欧洲的排挤。而沙皇俄国,由于对待犹太人的态度最为宽容,所以大批犹太人不远千里投奔沙皇的怀抱,简单地说,俄国境内犹太人非常多,而真正能够厉行排犹的国家,显然,犹太人非常少。

          犹太人多,问题就多,反犹的行为就多。列宁说过俄罗斯受压迫最深重的正是俄罗斯人,而其他民族受到的压迫也都非常重。只不过这些民族没有人肯出大笔金钱去宣传自己的悲惨遭遇,所以出钱最多的犹太人就顺理成章地被册封为受压迫最深,全世界最悲惨的民族了。

          而且占总人口2%的犹太人受教育程度更高,好像大学生的比例接近40%,因为各种原因对马克思主义的接受度也更高。所以如果苏共的高层领导人中犹太人占40%-50%的话,我想是可以说得通的。但是接近85%,用这些常规原因很难解释得通。

          • 家园 苏共的高层领导人中犹太人接近85%?

            source please!

            • 家园 就在前面

              cmosplay:【原创】5.铁血肃反

              图是从安部芳裕的《世界金融都是罗斯柴尔德设计的!》里面截的,来源是纽约俄罗斯人亡命团体(Unity of Russia)人名录。

              这个数字本身其实并不是太重要,它虽然能反映某些结构性问题,但孤证说明不了什么问题,也无法体现罗家对俄国革命的操作思路。按照我本人对俄国革命历次高潮和低谷,革命党派的历次分化重组的分析,罗家确实是有些操作,但是比较隐蔽,脉络不如前两次欧洲革命那么清晰。

              • 家园 为什么他们总是给自己培养敌人?

                如果真是罗家为代表的那些金融资本家设计的,为什么后来又成了不共戴天的敌人?从最基础理论根基上来说,共产主义和资本主义,特别是罗家代表的那些金融资本主义,就是水火不容的。

                他们为什么总是给自己培养敌人?

                • 家园 老罗又不是神

                  其实楼上fride说得已经非常好了。当时俄国革命已经成熟了,老罗家自然免不了上去推一把。又不是让老罗自己赤膊上阵干革命,何乐而不为呢。这个家族几百年来就一直和各色革命、战争分不开的,他们也正是在各种动荡的环境下快速发展壮大的。

                  其次,老罗和苏共又没有什么深仇大恨,我前面提过了,苏共搞国有化时老罗家的产业已经提前脱手了。相反他们之间可以合作的地方不少。

                  第三,我初步看上去老罗在俄国插手不是很深,我前面也说过,列宁有段时间穷得不得了,不像从老罗家拿到大笔赞助的样子。

                • 家园 你说“水火不容”,未必准确

                  金融资本和共产主义共同不遗余力推动的方向都是全球化,并削弱民族国家的权力。

                  而老罗家在其中因势利导、借力打力,应该是很好理解的。

                  至于认为老罗家完全在背后控盘的阴谋论不足取,但是深深介入当时的革命斗争,则是有可能的。

      • 家园 好文,坐等,还是第一次看见冷静分析肃反的
        • 家园 哎,没办法,主要是不想鹦鹉学舌,步那些人的后尘

          把斯大林同志也从棺材里拉出来大骂一顿吧,俺虽然只是平民百姓一个,很不巧,刚好也是有“独立人格”的。实在是看不得千篇一律地把人家当做暴君、屠夫……也不问问人家镇压的都是什么人,为什么镇压他们。

          放心,不用等太久,虽然我之前经常挖坑,不过这个坑比较浅,一定会填平的。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1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