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时间结束,帝国开始 -- 真理

共:💬588 🌺4331 🌵62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40
下页 末页
                                      • 家园 我直接说罢

                                        你觉得是自悟,是因为你可能不熟悉古典哲学的话语方式,所以觉得看上去新鲜。我自己不觉得是自悟。

                                        啥叫自悟?没有自悟的东西。都是做作业的结果。都是过去做了笔记,整理论证结构之后沉淀下来的东西。很多经典作家是靠年轻时下狠功夫,再在之后长时间消化才能磨出来的。很多搞后现代研究的学者都是研究形而上学、认识论研究不下去的,都是直接吃德里达、福柯、利奥塔、萨特和梅洛庞帝等人的屁。但是做出来的东西往往很浅。这帮法国后现代你要吃透,你没黑格尔、没有现象学的背景就跟天书一样。比如所谓“存在先于本质”这个很时髦的存在主义命题,你如果不了解托马斯主义对亚里士多德主义所做的调整,你根本无法真正理解。

                                        当后现代作家的话语方式已经被炒得烂大街的时候,什么就又变得时髦了呢?那就是那些经典作家了。所以我不去读这些人是因为这些人不具典范意义,经过历史的荡涤,很多年以后大家就不会怎么再怎么提这些人了。

                                        • 家园 那我也直接说吧

                                          我是发现你的论述实际已走上你所批判的新自由主义、后现代主义理论歧途,才写的那个贴子,你回头看看我说了什么。而你的回复似乎是在对一个“认为有必要读一读后现代理论并无条件认可后现代理论”的反驳,而不是针对我的。

                                          再如你批判历史唯物主义,而你自己其实已在不经意时走上狭义历史唯物主义的路子:你对历史现实以及立足历史现实研判历史趋势的说法。包括去政治的去道德化理解,而这些实际马克思早已有过详细论述。

                                          哈叶克我也很排斥,但对德里达我有不同的看法,包括利奥塔,他从一个马克思主义者变身反马克思主义者到最后成为后现代理论的领军人物,这样的变换说明了很多问题,我认为值得关注,并且认为其理论中有可取之处,关键是尽量去伪存真,而对于人的思维来说,没有比较性的阅读,不从对立的对抗性观点去体悟、思考,很难说会有去伪存真的能力。

                                          • 家园 狭义历史唯物主义?这个帽子有意思

                                            为什么我的观点不是历史唯物主义——因为我的立场不是历史目的论的。

                                            现代性的叙事逻辑——在日常人们对历史的认识中充满了基督教式的意识形态——进步。一旦持有这种“进步”意义的历史观,那么走向历史目的论,进而走向虚无主义则是一种必然。所以从亚里士多德那里一定就会走到基督教那里,中间一个必要的理论因素就是目的论。

                                            所以西方历史上共有三波大的虚无主义浪潮——斯多亚,文艺复兴和尼采。这个被里奥施特劳斯称为现代性的三波浪潮,其成因都和历史目的论难逃干系。

                                            所以实际上一种古典的历史循环观才是可以真正克服虚无主义的。

                                            只要你还是保持那种“进步”的历史观念,你一定会走向“新自由主义、后现代主义理论歧途”。

                                            至于,我为什么觉得这些人不重要。那是因为黑格尔的问题视域中已经包含了“后现代状况”中所要经历的那些问题——后现代思想家大多是把这种状况描述出来,而并未给出解答。但是黑格尔却尝试给出解答——并且基于基督教传统来说,是一种最好的解答方式。

                                            你的问题似乎是对马克思以前的哲学传统了解很少,如果缺乏这些必要的训练,你理解“后现代状况”会是很不全面的。

                                            如果你没有接受过康德的训练就很难理解胡塞尔的先验现象学,进而就很难理解作为后现代思想的方法之重要一环的现象学。所以以这样的基础去读后现代思想家,可想而知了。德里达的《声音与现象》一般人是读不懂的,现在研究的比较好都是现象学圈子的倪梁康、方向红等人。

                                            • 家园 历史唯物主义=历史目的论?

                                              “你的问题似乎是对马克思以前的哲学传统了解很少,如果缺乏这些必要的训练,你理解“后现代状况”会是很不全面的。”

                                              你的问题似乎是对马克思理论和反哲学态度了解很少,你说的必要的训练,我没有从你的论述中看出来。因为将历史唯物主义等同于历史目的论,恰恰是马克思批判过的,将历史唯物主义与历史目的论等同,根本就是西方式论调的一种歪曲。真正的虚无主义恰恰是黑格尔的哲学及其滥觞。

                                              古典历史循环观克服虚无主义的同时自己抛向历史宿命论,认为历史不过是简单的轮回,实质只不过是一个逻辑游戏。

                                              另外,回归古典历史循环观是后现代主义批判现实、反现代性的手段之一。

                                              • 家园 这个标题就是对在下的misinterpretation

                                                历史唯物主义是一种历史目的论,这个判断是个种属关系的层级,而非等同。

                                                西方式论调的一种歪曲

                                                马克思主义也在整体上从属于西方思想。想从西方思想中割裂?impossible。

                                                没有经过严格训练就会在论述中犯这样的错误。

                                                你别小看了黑格尔,那些误以为是黑格尔的“错误”,不少都属于以上的那种misinterpretation(例如那种典型的把唯心论或者观念论解读为主观任性的流俗理解)。

                                                西方历史上的大思想家根本意义上犯的不是“错误”,而是科学或者知识本身所无法克服的矛盾。马克思的“科学”社会主义也一样,只要有成为科学的志向那么就无法克服一些系统性的问题。

                                                歌德尔证明了古典数学的一致性不能从古典数学自身得到,从而否决了希尔伯特方案。这个证明对哲学也具有参考意义。

                                                此外你知道有多少自以为是马克思主义者的人误读了以下这样一句话?

                                                Die Philosophen haben die Welt nur verschieden interpretiert, es koemmt darauf sie zu veraendern.

                                                思考题:以上这句话是

                                                反哲学态度
                                                吗?

                                                • 家园 我对你一再强调的“严格训练”深表怀疑
                                                  • 家园 怀疑很好,可是怀疑不能当饭吃。我们要说理,讲的是论证

                                                    而不仅仅是怀疑。

                                                    严格训练有具体内容:就是对某些哲学体系其论证结构的精准把握以及对某些观念的嬗变的细致梳理。如果有实力派学者主持的讨论班,则效果更好。

                                                    当然也包括了对他人论证不要玩移花接木的把戏,以及保持最起码的逻辑规范。

                                                    可别真把学院的哲学教育当成没有技术含量的东西。你要批判那些历史上的大牛们,不做点技术性作业,那是根本不够格的。

                                                    另:思考题会做不?

                                                    那句话可是《费尔巴哈提纲》里边最有名的一句话了,马克思主义者应该对这句话有很深理解吧?

                                • 家园 双重遮蔽

                                  我把主奴关系作为黑格尔差异、对立、矛盾三段论中对立关系的表现,对立的激化产生冲突,避免恶性冲突是各种讨论产生的初始原因。显然消灭差异不是目的,缓和对立才是目的,因为将差异作为了产生对立的原因,所以消灭差异才成了一种手段。

                                  差异可以成为产生对立的原因吗?显然是可以的,作为一种可能性明显是有正确之处的。接下来要问的是差异是否独自就足以产生对立?答案是否定的,缺乏同一性的自身与他者无法只因为差异而产生对立。主奴的对立还因为他们需要同样的生产资料,没有这个同一性将两者联系起来,差异性无法独自在两者之间造成对立的关系。

                                  下一个问题。对立关系是否必须差异性的参与?答案仍然是否定的。自身与他者之间,即使不考虑差异性,同一性就足以造成两者之间的对立关系。同行是冤家,市场竞争,这种常识为什么会被忽视呢?

                                  通宝推:薄荷糖家族,
                                  • 家园 现实中的同一永远都是差异中的同一

                                    现实中找不到纯粹的“同一”和纯粹的“差异”,所以把哲学概念投射到现实生活中时必须小心这一点。所以“同行”之间的竞争实际上不是因为他们“同”,而仍然是因为他们“异”。

                                    在纯粹的同一那里是不会有敌友之辩的,因为不可能有一个他者成为自己的对立之物。“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如果连二都没有就根本不用谈“三”和“万物”了。

                                    • 家园 如此说

                                      这块砖与那块砖的差异只是因为那是另一块砖。话说到这个地步,那么,说差异导致对立与说同一导致对立也就没什么分别了,那么黑格尔为什么选择了说是差异导致对立呢?还是他在把“同一”这个哲学概念投射到现实生活中时不够小心了。

                                      这么说吧,你说的这个程度的“差异”,与其说是对立的原因,不如说是对立的结果,。还是说回黑格尔为什么说差异导致对立,因为在现实生活中政治层面的习惯话语是“正义”与“邪恶”、“文明”与“野蛮”,这显然不是你所说的那个程度的“差异”,但是,我理解黑格尔还是想保持将对立的两者作出文明与野蛮区分的习惯。

                                      说差异导致对立与说同一导致对立的区别,尽管在哲学层面两者已经没什么区别,但是投射到现实生活还是有区别的。

                                      • 家园 某些方面也许是术语方面的问题吧,关于“对立”

                                        我好像发现你的问题了,尝试解释一下吧

                                        德语中有介词“gegen”,日常用法指面对面,但并没有特别强烈的相互反对的意味,仅仅是指双方所处之相对方位;对象则是Gegenstand,即作为相对而立的东西站到面前。大概不少人认为对立是用于描述严格的相互反对,但这是不对的。

                                        不少问题就出在把这个“对立”当成某个不同于“差异”的玩艺。

                                        想想看,某个他者出现了,也就自然和这个“我”相对而立,所以差异的产生和“对立”现象本身并非什么不同的东西,而是同一过程的不同说法而已。

                                        • 家园 不是这个问题

                                          将A称为B总有原因,即使那是同一过程的不同说法,尤其是在A和B之间包含了太多的东西之后。另外,我前面说“程度”更多是做哲学与现实生活的区分,不是说对立的程度大小。

                                          简单说吧,差异导致对立,正义与邪恶不死不休;同一导致对立,资源有限大家都是混口饭吃。1、两者的区别在于“自我”看待“他者”的不同。2、后者求大同存小异,并不把“自我”局限在与“他者”的“相对而立”之中。而前者在差异与对立的循环中努力地弄出了一个“矛盾”,却始终改变不了“自身”“相对而立”的宿命,海德格尔所以找时间作为此在的依据,就是这个原因吧?

                                          • 家园 我尝试换一种说法

                                            如果把同一与差异问题的表述具体化一些,这样便于投射到政治和伦理生活之中。那么你可以把同一理解为两个对象所共有的类本质;而差异可以理解为属差。举例说明(亚里士多德常举的例子)

                                            人是有理性的动物

                                            那么动物是人的种属类本质,是人和狗两者间同一的那个因素;

                                            而有理性则是属差,即在人这个种范畴之下的诸多属之间的差异,用于把人和狗在动物这一有同一性的地方进一步区分开来。

                                            所以严格说来,同一的因素并不是导致对立的原因。因为在动物这个种属类本质那里,有的只是动物这个属,并没有人或者狗的差异,所以在这个意义上,就某个对象自身而言并没有与自身的差异,自身就是那同一个东西。只有,例如动物这个种进一步又和植物这个种“相遇”的时候,就又产生差异了。

                                            所以如果说同一产生对立,那是不对的。

                                            至于海德格尔那里,时间和此在的关系,用他自己的话说叫作:时间是此在的Horizont(视野,地平线)。时间用来表明Dasein去存在(zu sein,本真性的Dasein是由向死而生所唤起的积极去筹划的存在状态),所以其实是天壤之别了。

                                            • 家园 认识对自我的塑造

                                              感谢你的科班功底和科普精神。你一直试图让我理解差异与对立的内在一致性,我不能说我有多么地理解,因为你已经说的够明白了。只能说,我们的出发点不同,导致不能沟通。举例说明

                                              一个著名的问题,现代科学为什么没有出现在中国?在这个问题意识的带领下,有了千万种答案。不能否认这种种的答案对解决问题的帮助作用,但是,同样是这种种的答案也让许多人接受了中国人无法科学的判定。中国人是只能生活在“正确”答案里的中国人?还是在问题之前就先已存在的中国人?这应该很重要。很显然,中国人需要找到在问题之前就先已存在的自己,才不至于陷入问题答案的陷阱。好在这并不是必须做理论的梳理,当中国人超越了领先者的时候,就不是问题了。

                                              差异与对立是黑格尔的问题意识,矛盾是黑格尔的答案。我不关心黑格尔的答案正确与否,我也不否认黑格尔的问题意识,我只是想强调“我”先于问题存在,所以我在做的是把问题拆解,呈现出原来的那个“我”。你在用黑格尔的问题意识塑造人,与我的出发点正相反,所以你看不到我在看的。黑格尔的“自我”始终是在问题意识之内的“自我”,我不否认其问题的普遍性乃至永久性,如你所言没有一劳永逸。我关注的是问题意识建立之后,意识的自我实现对问题的激化,这需要的不是问题的答案,需要的是先于问题存在的“我”。其实,从这里可以比较中国与西方文化上的不同,一个重“生”探寻起点,一个重“死”渴求答案。

                                              所以提到海德格尔,是因为我认为"此在"相比黑格尔在问题意识之内的“自我”有一些进展。

                                              • 家园 大致有点明白你所关注的问题了

                                                强调海的此在现象学,意在关注生生不息的生命吧?

                                                不过知识本质上是抗拒流变的,所以最后海的思想也就不再是哲学或者科学了。

                                                至于“陷入问题答案的陷阱”,大概指的是李约瑟问题的问法就包含了其解答方式的那个意思吧?也就是说西方的思想史传统规定了这个问题的提问方式并且也规定了其解答方式。

                                                对李约瑟的这个问题,我确实有一些想法。

                                                1)如果对这个问题的追问代表了一种隐蔽的西方中心论,那么大可不必理会。西方传统有其优势,但也有其不可克服的问题;反之对中华传统也是一样的。

                                                2)对此问题的直接回答可以从西方科学的根基——西方的形而上学传统找解答。从希腊哲学开始,西方人就通过由系词连接的语言结构来引导他们看待世界的方式,并据此划分有关的范畴结构和知识领域。而这一系词在其语言中持久性的出现,使得西方可以轻易的将其主题化为关于being的学说,即存在论和形而上学。

                                                实际上汉语并非不具有相应于西语的主系表结构。在人类语言的问题上,我并不认为汉语和西语完全无法通约。因为如果承认这一点,将导致翻译的不可能。一种翻译得以可能的根本,在于语言间所共同的概念方式。不过在古汉语中,系词往往隐而不现,使得形而上学问题没能如西方那般主题鲜明。但是在中华传统的知识体系中,实际上仍然有着“天道”(相应于形而上学)和“人伦”(相应于伦理学)的层次差别。并且由于从南北朝开始的佛教传入,实际上中华传统对印欧语系的概念方式并不陌生。

                                                3)进一步,一种“天道”之下逐渐分化细致的格致之学对中华传统是有可能的。但是是否完全相应于西方科学传统的那些具体形态?那倒未必。但是如果相信中华传统没有生长格致之学的因素,那就是扯淡。在历史上唯缺一场思想革命尔。

                                                4)或许有人也会拿西方科学体系以数学为范本的那种“严格性”来说事。但是这样一种想法已经为近现代西方不少思想家所批判。并且数学基础自身也面临着很大的问题。所以那种标榜“严格”,并以此贬低中华格致之学的工匠本质,那么实际上西方近现代科学体系本质上也与之没有什么大的差别。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40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