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文摘】走马西海固(1-7) -- aokrayd

共:💬43 🌺249 🌵2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3
下页 末页
  • 家园 【文摘】走马西海固(1-7)

    走马西海固 1

    曾经不止一次地对人说过:世上有两种作家,一种忧生,一种忧世,而我属于前一种。

    自喻不关注世事的人,却在近两年的时间里,背负起了一种沉重的责任。就这样如牛负重地走了两年,最近,终于可以放下了。

    曾经想就此退回自己的壳里去,谁想到又收到一封信呢?

    一封薄薄的特快专递,来自遥远的、平生从未涉足的大西北宁夏,来自高天厚土的西海固。一封薄薄的信,迫使我不得不又一次打点起了行装。

    信封里装着一个西海固女孩的神话:马燕,宁夏回族自治区同心县预旺镇张家树小学学生(现已上了预旺中学),五年级时,因为家贫,马燕辍学。命运在马燕面前展开的是无数西海固女孩走过的路:多少识几个字,就辍学回家,在十四五上嫁人,二十几岁就生了一大堆的孩子。但马燕的命运神话般地在一个夜晚改变:当法国公使夫人到西海固参观的时候,马燕的妈妈,一个精明乖巧的农村妇女把马燕写的三本日记塞到了公使夫人手里。不久后,这三本日记通过法国驻华记者韩石到了法国,先在法国《解放报》上发表,引起法国社会哄动,然后正式出版,在欧洲成为畅销书,先后被翻译成六国文字,最近又出口转内销回到了中国。而马燕,小小的年纪就在法国有了一大笔的财产(版税),在她十八岁成人之前,法国出版社每月给她五百元人民币,这在当地是一笔不小的财富。马燕重新上了学,她一家的命运也从此彻底改变。

    当地宣传部门想把马燕的故事拍成两集电视剧,他们通过央视辗转找到了我,把薄薄的马燕日记摘录寄到了我手里。央视的责编告诉我,为了拍这部剧,当地打算投资五十万,我要多少,可以通过责编去谈。

    当初答应收这封信完全是因为抹不开央视责编朋友的面子,在我看来,这素材命中注定只能成为无数应景之作中的一篇。就怀着这样一种心情打开了信封,看到了那些错别字连篇的日记。

    咋看上去马燕日记和一般上小学的孩子作为写作训练而写的日记没啥两样,大多数篇幅是流水账,记述着一个十四岁女孩的日常生活:上课、下课、和母亲的对话、家里发生的事情,以及一些幼稚的孩子气的评论。

    但细细读着,心情却慢慢沉重起来。这些文字中有一种质朴的伤感,流露出一条无助的生命对于悲惨命运的不平、无奈和绝望。看完最后一行的时候,我突然觉得,我无法把它当应景之作了,我也无法在这部作品里挣钱了--如果我能写成的话。

    我去了北京,和宁夏来的人在梅底亚见面商量此事。我同意做这个项目,但我要去一趟宁夏,前提条件是允许我不写马燕的故事。谈完吃饭的时候,我极力主张不要在梅底亚,因为那儿太贵,而这顿饭钱要宁夏出,我心疼。

    把工作安排开以后,我和一位制片坐上了去宁夏的飞机,一架只有四十座的小飞机。我开玩笑说:公共汽车飞上天了。

    通宝推:然后203,njyd,雪君,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 家园 想起前一阵子热播的《山海情》

      很期待马燕的故事。

    • 家园 西海固的回族

      原来是回乱之后剩余的陕西回族的后人。。。其实与其住在这样的地方,迁出并回到他们曾经居住的陕西平原可能也是一个选择

      • 家园 你是想制造民族仇杀啊。以色列就是现成的例子。

        另外,看到文中说当地很多人家都有六七个孩子。如果我也生六七个孩子的话,肯定也吃不上饭上不起学。凭什么他们多生,我们替他们养?

        • 家园 你说的这个问题也还只有教育和迁出有用

          让他们在那里扎堆聚集,计生委怎么发挥作用,怎么抓人罚款?把人放在那什么都没有的土地上,人生的目标不就剩下信仰和生育了么

          民族仇杀那是危言耸听,中国是以色列还是巴勒斯坦?这是对我共民族政策取得的重大进步的诋毁,也是对回族的不信任,回族是信伊斯兰教的汉族,血缘是一样的,中国回汉杂居的地方多去了,怎么没听说民族仇杀?同治回乱那是现代社会以前的事情了,那时南方人(太平军)还到北方杀了一通呢。总而言之西海固这种不适宜人类居住之地,国家安排迁出应该是一个解决办法。

          • 家园 记得至少有些回族是有色目人的源头的
          • 家园 你这话讲得太空洞。现实中国内的民族冲突事件并不少见

            就算汉族之间,因为移民造成的冲突也并不罕见。比如三门峡移民造成的后遗症,至今仍未解决。

            解决西海固的贫困问题,迁出当然是个办法。但是你说他们原来是回乱之后剩余的陕西回族的后人,应该迁回陕西平原,那就不靠谱了。

            把西海固人迁回陕西,那么陕西的居民怎么办?谁愿意把有限的资源让出去?回民并不是陕西的原著民,更何况当初是因为仇杀迁走的。你的提议无异于人为制造一个民族冲突的火药桶。

            • 家园 迁移出来时对的,但不用去陕西,甘肃酒可以了

              俺记得80年代甘肃就有往河西走廊移民的计划,据报纸说效果一般,主要是老乡太保守,觉得自己家乡最好,死也不走,强行拖过去他们还想方设法跑回去住窑洞,现在人的思想应该有转变了吧.

              西海固那个地方根本就不是人住的,水源贫乏而且富含对人体有害的各种物质.俺认识一人以前在那工作过,他说有一次看到县里收购罐头盒,一问原来联合国给那里救济过一批罐头,为保证分到群众手里过段时间要检查空罐头盒.结果干部倒是没把罐头卖了捞钱,老乡却舍不得吃全自己卖了,政府只好花钱把罐头盒收回来应付.

              俺是甘肃人,老家离宁夏很近,至少根据俺和亲戚朋友的感觉,甘肃宁夏回汉矛盾没你想象的那么严重,倒是回民自己的冲突很频繁,贫困是一大原因.

              而且说句很卑鄙的话,把西海固人清空可能是步好棋,俺弟弟是找石油的,他说根据经验找矿要到山里找,找油要到荒漠,盐碱地下找,西海固搞不好也能找到石油天然气,到时候有老乡在,利益分的不满意,那才会出大乱呢

            • 家园 移民当然不是个容易的事情

              只能慢慢来,将来现在五六十岁的那批中老年人逐渐过世了,农村人口会大量减少的,中国人也不是靠几亩地吃饭的时代了,实际上现在吃饱饭还是靠美帝很多

    • 家园 好文!
    • 家园 好文!

      对未来,我总是乐观的。

      aokrayd兄说得很对,根本的解决办法在于教育。温家宝考察过不少贫困地区,应该会有所体会,有所为。

      想想美国,澳洲这样的移民国家,当初的农村也是很贫困的,不知有没有人研究他们是如何走出困境的。

      • 家园 谢谢支持,不过这篇文章可不是我写的

        但是我完全同意作者的观点,教育,尤其是最基本的教育,是必须保障的。这一点。国家前几年做得不好,但今年从我们了解到的情况来看明显有所改善,但欠帐太多。

        另外,美国和澳洲的农村开始并不是很穷吧?我不是很肯定,但记得他们的穷困反而是工业化以后由于商业资本的压榨而造成的。

    • 家园 我看过几个学校去西部支教的录像和照片

      一个字:唉!

      还有续么?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3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