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文摘】走马西海固(1-7) -- aokrayd
走马西海固 1
曾经不止一次地对人说过:世上有两种作家,一种忧生,一种忧世,而我属于前一种。
自喻不关注世事的人,却在近两年的时间里,背负起了一种沉重的责任。就这样如牛负重地走了两年,最近,终于可以放下了。
曾经想就此退回自己的壳里去,谁想到又收到一封信呢?
一封薄薄的特快专递,来自遥远的、平生从未涉足的大西北宁夏,来自高天厚土的西海固。一封薄薄的信,迫使我不得不又一次打点起了行装。
信封里装着一个西海固女孩的神话:马燕,宁夏回族自治区同心县预旺镇张家树小学学生(现已上了预旺中学),五年级时,因为家贫,马燕辍学。命运在马燕面前展开的是无数西海固女孩走过的路:多少识几个字,就辍学回家,在十四五上嫁人,二十几岁就生了一大堆的孩子。但马燕的命运神话般地在一个夜晚改变:当法国公使夫人到西海固参观的时候,马燕的妈妈,一个精明乖巧的农村妇女把马燕写的三本日记塞到了公使夫人手里。不久后,这三本日记通过法国驻华记者韩石到了法国,先在法国《解放报》上发表,引起法国社会哄动,然后正式出版,在欧洲成为畅销书,先后被翻译成六国文字,最近又出口转内销回到了中国。而马燕,小小的年纪就在法国有了一大笔的财产(版税),在她十八岁成人之前,法国出版社每月给她五百元人民币,这在当地是一笔不小的财富。马燕重新上了学,她一家的命运也从此彻底改变。
当地宣传部门想把马燕的故事拍成两集电视剧,他们通过央视辗转找到了我,把薄薄的马燕日记摘录寄到了我手里。央视的责编告诉我,为了拍这部剧,当地打算投资五十万,我要多少,可以通过责编去谈。
当初答应收这封信完全是因为抹不开央视责编朋友的面子,在我看来,这素材命中注定只能成为无数应景之作中的一篇。就怀着这样一种心情打开了信封,看到了那些错别字连篇的日记。
咋看上去马燕日记和一般上小学的孩子作为写作训练而写的日记没啥两样,大多数篇幅是流水账,记述着一个十四岁女孩的日常生活:上课、下课、和母亲的对话、家里发生的事情,以及一些幼稚的孩子气的评论。
但细细读着,心情却慢慢沉重起来。这些文字中有一种质朴的伤感,流露出一条无助的生命对于悲惨命运的不平、无奈和绝望。看完最后一行的时候,我突然觉得,我无法把它当应景之作了,我也无法在这部作品里挣钱了--如果我能写成的话。
我去了北京,和宁夏来的人在梅底亚见面商量此事。我同意做这个项目,但我要去一趟宁夏,前提条件是允许我不写马燕的故事。谈完吃饭的时候,我极力主张不要在梅底亚,因为那儿太贵,而这顿饭钱要宁夏出,我心疼。
把工作安排开以后,我和一位制片坐上了去宁夏的飞机,一架只有四十座的小飞机。我开玩笑说:公共汽车飞上天了。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 相关回复 上下关系8
【文摘】走马西海固(1-7)
🙂想起前一阵子热播的《山海情》 5 北京北京 字27 2023-01-05 14:14:03
🙂西海固的回族 1 酥油茶 字112 2012-02-27 02:04:40
🙂你是想制造民族仇杀啊。以色列就是现成的例子。 2 shuangcheng 字125 2012-02-27 09:42:08
🙂你说的这个问题也还只有教育和迁出有用 酥油茶 字455 2012-02-27 13:40:49
🙂记得至少有些回族是有色目人的源头的 桥上 字0 2012-03-01 07:11:21
🙂你这话讲得太空洞。现实中国内的民族冲突事件并不少见 5 shuangcheng 字372 2012-02-27 20:30:47
🙂迁移出来时对的,但不用去陕西,甘肃酒可以了 6 scorpioking 字768 2012-02-28 09:32: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