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报纸里的文革1966 -- 天天向上A

共:💬1143 🌺16076 🌵228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77
下页 末页
        • 家园 请好好说话

          在高中,我们就此话题,由一个年轻的语文老师引导开来,全班在课堂上大讨论,我和老师的观点一样,认为是值得的,人性本善,应该无私的帮助和给予。

          可是全班大多数人,乃至主流声音,认为人性是自私的,这样做不值得。人不能无私的帮助,得有适当的经济刺激或说报酬。

          这种卑劣低级的西方经济学的经济人假设理论,就这么潜移默化的进入了70后一代人的大脑里。我想60后80后也不会乐观到哪里去。

          现在主流追逐的是什么?利益。

          现在主流的价值观是什么?物竞天择,适者生存,优胜劣汰。(天则经济研究所的名字怎么来的,可见一斑。其英文名称unirule,联合掌控?呵呵,意会意会。)

          人类何以为人,何以区别于禽兽?人类真正的解放和自由就靠这个?

          • 家园 理性经济人假设并非单纯强调自私,也有引发任性反思的演算的

            另外,有经纪人假设之前大寨的农民也会偷工减料混工分的,看了楼主推荐的一个文章发现的,然后他们是用评先进标兵,标兵拿最高的基础工分,然后其他人自己估算自己距离标兵工分差多少,再报出来,再让其他人评议修正的。

            等于是自律和他律结合的体系,并非单纯喊口号,也有制度结合的(不过后来改开后可能瓦解了吧)……

            ————

            下面是正文,囚徒困境+遗传算法=反思者的出现

            http://www.guancha.cn/Science/2014_05_09_228152.shtml

            一些科学家用遗传算法,模拟算法来分析人类会不会合作。

            刚开始,他们用计算机程序构建了一些模拟的“假人”,并且让这些“假人”在一种虚拟事务中采取合作或者被判的行为模式。当两个假人合作时,每个假人都可以得到中等数量的积分;当两个假人互相背叛时,双方都会得到少量积分;当一个假人背叛另一方,另一个假人选择合作但只是被背叛时,选择出卖的一方可以得到大量积分,而被背叛的一方无法得到积分。

            在让各种程序员,写出各种策略,像是永远合作;永远被判;有规律的合作x次,背叛y次;无规律的随即被判与合作的多种策略中。

            其中一个得分最高的策略是“先合作的复仇者”,一报还一报,就是另一个程序上次背叛我,这次我也背叛他;另一个程序上次和我合作,这次我也和他合作;第一次接触的程序,我先选择一次合作来表达善意。

            这种人为策略最后赢得了胜利。

            但是那些科学家们不满足,认为世界上不可能总是老有人被人背叛这种人还继续相信别人,而且还能继续生存。

            结果在前述实验的基础上,又增加了遗传算法,就是每一个程序假人,每执行几次策略之后,都会和其他程序假人有“虚拟”的交配,交配的后代采取的策略会融合其它程序的策略。

            但是只有得分高的程序假人才会有更多的交配权,留下更多的后代……此外每个程序在执行自己的策略时,有一定的随机几率会选择背叛,这是要在程序上模拟现实生活中的人们由于沟通上的误会出现的非合作行为。

            此外,每个程序假人还被设计了偶尔会出现随机性的挑选以前自己父母辈曾经采取的某种策略并展现出来的行为,模拟现实世界的基因突变,或者坏人大彻大悟,好人突然堕落之类的特殊现象。

            这样再进行程序社会的模拟时,一开始是经常选择背叛的程序假人吃遍天下;然后是选择“复仇者”策略的程序假人增加,并且“复仇者”们互相合作,来抵制背叛者……使得背叛者的程序假人的得分下降,大量采取此措施的后代减少。

            但是由于“误会”,也就是随机被判问题的存在,有时复仇者们也会陷入机械的互相之间不合作,互相背叛的恶性循环。

            但是不可思议的事情出现了,有一部分复仇者突变成了“宽恕者”,就是即使上一轮中遭遇了背叛,本轮中可能依然会有一定概率去选择合作。

            ————

            接下来程序社会中,又出现宽恕者增多,甚至再进一步返祖出现烂好人的现象,因为烂好人永远选择合作,且周围的复仇者和宽恕者也挺多的情况下,可能烂好人策略更容易得到更多积分,于是烂好人会增加。

            当烂好人增加到一定地步之后,始终背叛的背叛者也会重新死灰复燃式的出现,周期律居然出现了。

            ————

            再接下来,科学家们不满足于周期律,开始让每个程序假人不光关注别人,也关注自己,分析是否自己的僵化策略导致了同他人的关系变差之类的问题,尝试改善自己对待别人的策略。

            于是出现了反思者,反思者的策略是,我上一轮的策略如果对我来说结果不错,譬如跟喜好合作的其它假人相处时选择了合作,跟喜好背叛的其它假人相处时选择了背叛,那么下一轮碰到同样的那个假人时就继续采取相同的策略;

            如果我上一轮的策略对我来说结果很糟糕,譬如我合作了对方被判,以及双方都背叛时每一方都分数较少,那么下一轮会尝试新方案,譬如跟总是玩背叛的另一方相处时选背叛;以及尝试分析对方的背叛是否我的背叛引起的,然后尝试在双方都背叛的一轮之后,和另一方玩一次合作,看看对方是否会在下一轮尝试和我合作。

            反思者的问题在于他们发现滥好人的时候,在多次实验当中,会发现滥好人不懂得背叛,于是反复背叛滥好人获得自身利益最大化,结果导致滥好人失去大的遗传几率,被淘汰出局;

            但是滥好人被淘汰后会导致到处都是滥好人,进而引发后来的变异出背叛者,然后背叛者不断增加的倒处都是背叛者的情况不会出现。

            也就是……消除了极端的圣人才能消除极端的恶棍……程序社会中出现一种比宽恕者的宽恕精神强,为了追求长远利益会选择更大几率的宽恕那些随机误会造成的偶然背叛,但是又不像滥好人一样完全不会报复的“普通人”的思维模式。

            这些普通人因为会有一定程度的报复,于是互相制衡,世界就平衡了,不会陷入极好极坏两极循环的模式。

            ————

            不过这一系列的研究很奇怪啊,难道是告诉我们要消灭东条英机就必须把白求恩也一起消灭吗?

            但是似乎也在说明物极必反,最黑暗的地方会孕育光明,最光明的地方也会孕育黑暗~~

          • 家园 不需说什么。我高中还写过赞扬曹操杀吕伯奢的文章呢。

            班主任还给了最高分。大环境使然啊。

        • 家园 这个例子俺上小学一年级的时候听老师讲过

          作为当时俺们哪里从老师到学生都学生都认为不值 至少在俺的记忆中 老师给我们灌输的观点是不值得

        • 家园 我接触到这个事件也是在中学,但和你的版本不同

          政治教科书的扩展阅读部分。

          我读到的版本里魏德志被隐去名讳,但没有死,被安排在张华牺牲后站出来“现身说法”,说了诸如“这么好的大学生年纪轻轻就死了太可惜了,救我这个没几年好活的老骨头太不值得了”之类的话。

          记得当时我们的政治老师教到这里还特别提了一下说,“你(们)看,他(魏德志)自己也说不值得”。

        • 家园 我是那个时代的经历者,或者比你更有资格评价

          张华事件发生时,我姐姐刚考上大学。在她的大学里,就进行过值不值得的讨论,且我写的,还没有完全还原当时的讨论盛况。

          我当时上中学,我们学校也讨论过,且学校主流大多认为不值。

          要知道,这事虽然在人民日报上登得晚,但地方报纸和学校早就开展讨论了。等讨论进行了快半年,人民日报才来个那样的结论。

          就像联储主席说的那样,这种值不值得的讨论,现在回想起来很难相信没有暗中推动、没有政治目的。讨论本身就是质疑,讨论本身就是对底线的践踏。

          在80年代,国内大学有些很时尚的话题,如他人即地狱的讨论、人性异化的讨论、性解放的讨论等等。那个时代的所谓思想解放,首先就表现在对人性恶的强调上。那个时候的思想主流,叫个人抬头、告别崇高。

          虽然几乎在同时,学习张海迪运动也开展了,但大公无私已经不是主流了,且学习张海迪,也有学习自我奋斗意识,和张华并不一样。

          • 家园 对,我给你作证,哪怕是学张海迪,主要的也是在于其个人奋斗

            ——估计,今天的她自己都不否认

          • 家园 90年代的大学校园,思想解放则是“要拉大收入差距”

            说这样才有“张力”。记得90年代,浙大还请过一个国外的汉名叫"墨子刻“的”学者“来做讲座,核心内容就是中国需要拉大收入差距。

          • 家园 伟光正爆棚了

            讨论本身就是对底线的践踏。

            又仔细看了一下日历,确信现在是2012年,不是1972年。大批判已逝,梁效不再,幸甚!

            • 家园 底线和原则是没有讨论的空间的

              如果这个可以讨论,那就触及了人类几千年来形成的共识,也动摇了人类作为一个种群的基础。进化到今天,人类容易吗?明知道有些原则,有些伦理,会降低效率,为什么还要遵守?

              即使在美国,如果有人跳出来说街头的流浪汉是废材,浪费社会资源,就应该让它们饿死,必要的话干脆清除掉。这个人也是找死的行为。更不要说在欧洲这种地方了。

              像救人这种行为要计算经济账,那就如同动摇了人类社会的伦理基石,社会结构就会渐渐走向价值观崩溃,人们兽性化的趋势。其实现在的中国社会就是处于这种状况,所以我完全认同:当时的讨论开启了地狱之门。

              • 家园 抱歉抬杠,孔子就讨论过救人报酬,美国大学也讨论杀人效费比

                有个故事叫什么子路受牛?就是说孔子有个富二代还是富一代?学生,去海外(应该是古代多个小国家里所谓的海外,今天某个大陆的省吧),见到一个同胞在给人当奴隶。

                一时善心大发,掏了笔钱,免费给同胞赎了身。而且当时的国家法律规定,救助海外落难的同胞要给报酬,但是子路没有要。

                后来孔子就批评他,你这样做,就导致别的富二代救人会有精神压力了,你看子路救人不是没要钱么?你凭什么要钱?

                然后他们可能就会放弃救人了,然后会害更多同胞不能被救。于是子路听从师尊教诲,找那个被救的人要了一头牛还是别的什么做了补偿。历史记载就把这个故事叫子路受牛~~大概是这样吧。

                我跟一个右派抬杠过,说这样做,导致只有中产小资阶级能得救,无产阶级流落在外是不能得救的,有利于中产不利于无产;而且子路又不是西方法官,他的事迹不具有判例法的法律强制力。

                别的有产的中产阶级如果落难他国(被盗匪抢劫卖成奴隶还是怎么回事?),还是可以和来救助自己的人签合同来有偿获救的。

                而且缺乏数学计算手段,最好是救人成本,乘以(100%+当年GDP平均增长率,也就是生产力发展红利或者对外工农业剪刀差(不知道那个年代手工业能否形成这个效果)剥削的基础红利的利润率)。

                这样限额,限制增值率,才不会造成救人者趁火打劫。无产阶级可以通过记账劳动来还钱,但是利滚利的利息增值率最好不超过平均GDP增长率——呃,那个年代不见得统计这个。

                那人的说法就是不能让好人亏本,所以必须有好处,否则做好事的人不会持续的,谁也不会持续性败家做好事。

                电视台说过有慈善捐款的人暴露了名字,被全国各地的穷人跑到家里逼捐,然后企业破产,父亲发高血压气死的……

                ————

                怎么说呢,救人是个人自由也是美德,不救也是享有自身的平等生存权。真讲究人人平等就没有强制救人的义务了,又不是公务员,特别是冒着生命危险救人,普通人没这个义务。

                国家老是宣传、强调免费救人的话,也不太对头,等于这个国家的公共消防队之类的机构组织是人员不足的,那相关经费哪去了?

                我倾向于向每个人征收等比例所得税来提供一些公共的意外救助服务,不过像驴友爬山下不来之类的,最好让他们自费负担救助成本,因为是自找的(国家安排的科考活动除外)。

                ————

                就美国来说,淘汰穷人的讨论一直没有停止过。只不过现在的说法、包装有变化。

                譬如比尔盖茨投资研究一种真菌,注射后可以避孕好多个月,除非用药物杀菌,否则就会形成超长效避孕,他就说可以帮助穷人选择生育,减少社会教育压力,减少福利开支。不就是减少穷人总生育量么?

                前两年美国临时性跌落财政悬崖的时候,共和党的代表议员说黑人又肥又懒,不做运动,容易生病,为啥要给他们全民医保浪费其他人的钱?白人公民又不为黑人负担医疗费的权力和自由。

                (个人猜测可能是黑人穷得只能吃麦当劳、肯德基,然后快餐里的42天速生鸡肉含有某种生长激素残留吧?所以吃了容易发胖?

                在中国因为洋快餐的品牌附加价值太高,价格太贵,经常吃的人不多,所以因此发胖的人也不多?)

                ————

                还有就是耶鲁还是什么美国大学,有这么一个哲学教授搞了个讨论公开课,探讨一些……道德极限话题?

                就是说一列火车,开向了错误的路段,前面有2个岔口,一个岔口上有4个维修工,另一个岔口上有1个维修工。

                在火车停止前,一定会撞死岔口上的人。火车速度很快,如果你是司机,你选择开向哪个岔口?选择撞死1个人救4个人,还是撞死4个人救1个?

                然后在场的多数人选择撞死1个人,少数人中的一个亚裔黄种人,居然说,为了反法西斯,不借助保护多数人的利益牺牲少数人,所以去撞死那4个人~~~~

                然后那教授又说,把前提条件改成岔口有4个人,你在旁边旁观,你身边有个胖子,把他踢到路轨上,把火车堵住,可以救4个人,你踢不踢?

                这次压倒性的多数人选择不踢,因为判定谁要死是那个火车司机的义务不是我这个旁观者的义务~~

                【感觉这题目限制太恶心,没有什么我大喊大叫通知那几个人赶紧跑掉之类的选项,满满的恶意,两难陷阱。】

                ————

                还有一些题目,譬如如果你是英国财政大臣,你选择继续允许英国销售香烟,每年导致几千人得肺癌死亡,但是让几万人有就业机会,并从烟草税中获得儿童免费医疗的25%的资金?

                还是选择禁烟让那几千人得救,但让几万人失业,25%的儿童缺乏因为烟草税而获得的免费药物呢?

                ……类似的问题挺多的,不要说救人成本,美国的大学连杀或害死多少人可以帮助多少人的效费比都在引导学生计算和考虑~~

                有时候就在讽刺欧洲盟友的一些现行政策……那个系列的公开课视频我都没仔细看,怕不断被引入逻辑陷阱和其他立场的人吵起来吵个不停……

                现实世界就这么复杂,民主(不管是选主还是直接选提案)决策出来的各种法律制度有的时候就是和道德崇高无关的。

              • 家园 好大的帽子

                啥叫“人类几千年来形成的共识”?啥叫“人类作为一个种群的基础”?谁定义的?什么时候确定的?请列举若干以飨读者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77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