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改开以来政治局路线的螺旋发展和18大前的路线斗争 -- 高高空

共:💬137 🌺893 🌵39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0
下页 末页
      • 家园 区别在于背景

        不厚没啥可输的,反正也没几个人待见他。打黑是政治正确的事情,谁也说不出个不对来,即便是大海也打黑,只不过虚实真假的区别。不如博一次,打黑是实打实的政绩,虽然得罪了一些人。

        大海不一样,只要不犯大错误,肯定是进常委的,年龄和背景都摆在那儿,迟早的事情。大海的改革路线,每一步都走的谨慎,不能犯错误,不能得罪人,河蟹嘛。

        我不觉得不厚有啥好的,哪怕做了打了黑,也不过是个投机政客而已。这种人上位,不定做出什么事情来。

        • 家园 同意

          但是就跟大旗派一样

          妄想那些官僚当政以后能一鸣惊人

          目前看起来更是痴心妄想

          有人说不折腾

          有人说继续做蛋糕

          似乎老百姓在通货膨胀的形势下依旧歌颂

        • 家园 是的。你说的对。

          这种人做任何事,其实都是为了自己的政治目的,并不是真正靠谱的亲民。另外我觉得,不厚这几年的心态发生了重大变化,有一种破罐子破摔的感觉。可能是因为被发配到重庆,心理落差太大了,做事感觉明显有一股杀气,更为阴狠了。因为不厚以前来过我们那儿,是我们那儿做了一个大晚会,当时不厚是风流倜傥,那是骨子里流出来的。和现在的不厚相比,那时候显然更为开朗。

          主要是看以后的博弈中,不厚到底是做哪个位子的。要是做到副总理,或者纪委那个位子,才能发挥出他的本领。

    • 家园 起码在80-90年代的经济问题上不敢苟同。投草。什么国家

      养活企业的玄幻语言 我是佩服体制派整么能发明出这个词

      并把这个词能写出来忽悠

      • 家园 这是真事儿。

        老毛的三线建设,摊大饼,小平收拾文革残局,收买被打倒的老干部等等,这都要花钱吧。这些事儿耗尽了相当大一部分国有企业的家底,比如东北国有企业,就支援全国建设N年,国家连这些企业改造设备的钱都给花掉了。所谓“技改找死,不技改等死”,说的就是当时的情况。80年代一来,怎样安排多余的回乡知青呢,怎么安排老毛时代为了跟人干仗而产生的几百万退伍军人呢?还是国企上。

        总之,国企的负担太沉重,杂七杂八的事儿太多,而这些事儿没有一件是为了发展生产的。很多国企,比如东北国企不仅仅是失血过多的问题了,而是骨髓都被吸干洗净的问题了。以至于最后很多企业就是靠国家的“安定团结贷款”混下去的,不过这事儿普通工工程师、工人怎么会知道呢,让他们知道厂子已经这么惨了,他们更没心思工作了。

        80年代吃银行,这句话,你不会没听说吧。

      • 家园 如果你不能透过现象看本质,那么确实会很难理解经济现实

        很容易被数字所迷惑。

        80年代国企虽然账面数字不错,但那是怎么来的呢?无他,资金投入推动的。在当时银行管理体制下,地方政府可以压银行给国企发放贷款,于是大搞洋跃进。

        这样的企业,本质上就是在依靠国家来养着,一直养到90年代初国家养不起,于是原形毕露,但是病根全都在80年代。

      • 家园 花你

        主帖逻辑混乱不堪,牵强得很,特别是前面部分。

    • 家园 这篇文章咱能看懂,好
    • 家园 80年代末的通货膨胀恰好是紧缩货币而不是货币发太多了导致

      在李鹏接受何新调研的结果以后才改正过来的。

      如果是货币发多了,怎么会三角债?

      八十年代末和现在的货币政策一样,都是紧缩货币,或者说都是休克疗法。

      建议可以看看何新对决弗里德曼---这篇很容易搜索到,八十年代末期中国就是在搞休克疗法,制止休克疗法是何新的一大历史功绩。

      • 家园 你把几个事搞混了

        81年到83年每年平均新增货币400多亿元,货币增长速度为22%;从84年到89年每年平均新增货币1500多亿元,89年货币存量达到12000亿元。90年与89年相比新增5253亿元,91年比90年新增4100亿元,92年比91年新增6100亿元,93年比92年新增9400亿元,环比增长速度39%,93年货币存量达到34879亿元

        和85、88、94年这三次通胀波峰比较一下

        • 家园 你这个视角蛮有意思.

          简洁,但是蛮直接有力的.让我们看看未来的发展是阴谋还是阳谋占上风.

          另外,西西河的罗教主和陈教主,这二位见了蛮好绕着走的.大家生活在不同的平行空间,河友们也都知道.

        • 家园 记得

          有次胡耀邦谈到财政赤字说“不就是数字么”,可以体现出当时对滥印货币什么概念。陈云抓住这个狠批了胡耀邦。

        • 家园 89年90年91年92年相比88年货币增速不大了很多吗?

          首先你给出的84年到89年的数据是5年平均的数据,这其中85年的物价上涨我没有感觉,88年的物价上涨我是知道的,当时我上学吃食堂可以感觉到。

          请注意,以89年后的货币增量来看,恰好证明我的判断,89年以后的货币增速比88年的增速要大很多,或者说货币政策相比于88年宽松了很多,也印证了我的判断--88年的物价上涨恰好是因为货币过紧导致物资紧缺带动物价上涨的。

          至于94年的物价上涨,我承认与货币发行过多可能有关。

          我的看法是:货币过分紧缺,导致企业开工不足或者破产,导致物资紧缺是物价上涨的一种方式。

          货币过多,企业的生产能力相对却没有增加得那么多,也是导致物价上涨的一个原因。

          即物价是否上涨,要综合衡量货币的增量与物资的增量,两者相等则物价平稳,若货币的增量大于物资增量,或者货币的减少量小于物资的减少量,那么物价上涨---实际上即取决于双方的导数。

          当然投机因素这里没有考虑,投机的意思是在一个领域中货币大增,而其他领域货币相对减少,即投机破坏了原本货币分布的相对均衡,进而导致局部领域的物价上涨。

          中国目前的食品、原材料的上涨与投机有关,与物资减少量由于企业受不了紧缩政策大于货币减少量---例如央行增加1%的利率,就可能导致很多家企业的产量减少百分百---即导致企业的破产。

          • 家园 关于通胀与货币,你漏看了一点

            89年以后的货币增速比88年的增速要大很多,或者说货币政策相比于88年宽松了很多,也印证了我的判断--88年的物价上涨恰好是因为货币过紧导致物资紧缺带动物价上涨的

            货币投放增加是否过多不是根据投放量来判断的,而是根据相对于货币存量的投放量来判断的。88年之前固然增量少,但是存量也少,因此不能直接和89年后比增量的数值大小。

            • 家园 好吧,那就比那几年的货币增量和存量的百分比

              81年到83年每年平均新增货币400多亿元,货币增长速度为22%;从84年到89年每年平均新增货币1500多亿元,89年货币存量达到12000亿元。90年与89年相比新增5253亿元,91年比90年新增4100亿元,92年比91年新增6100亿元,93年比92年新增9400亿元,环比增长速度39%,93年货币存量达到34879亿元

              从你上面贴出的数据,可以大致估计,87年的存量为12000-1500-1500=9000亿元

              88年的存量为12000-1500=10500亿元

              88年的增量和存量的百分比为1500/9000=16.7%

              89年的增量和存量的百分比为1500/10500=14.3%

              90年的增量和存量的百分比为5253/12000=43.8%

              91年的增量和存量的百分比为4100/(12000+5253)=23.8%

              92年的增量和存量的百分比为

              6100/(12000+5253+4100)=28.6%

              从以上几个数据来看,说88年,89年是货币投放相对更少,不对吗?


              本帖一共被 2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0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