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没头的生活——美国人木车的故事 -- 写丹青

共:💬12 🌺84 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
下页 末页
  • 家园 【原创】没头的生活——美国人木车的故事

    新人处女贴。这篇其实是昨晚上喝多了,被哥们撺着把一个我们共同的朋友的生活编排到了40岁,然后写出的小文。在留园上发过,想在这里也发一下,以前很少在网上发帖,也不知道这样会不会犯什么忌讳。如果不合适的话,就请版主删了吧。

    这里的朋友们岁数都比我大,就当看个笑话吧。希望作为故事主人公的那位朋友不会看到这篇东西。

    木车,祖籍汉中人士。半大小子的时候就素有侠名,跟老子老娘一同在本省混社会。20出头,因为老汉儿出息了,就跟妈一起移民到美国。小时候不好好学习,专门在街上打抱不平,哥们义气,差点被高中开除的木车,来到美国进入大学之后以后却摇身一变,或者说是大彻大悟了,潜下心来专注于学习。没两年,其人GPA已经达到4.0,遂成南部某大城一著名学霸。仰慕他的学弟学妹们称他为:“学界中最能玩的,玩界中最能学的。”四年即苦逼又跋扈的峥嵘岁月,一转眼就过去了。双学士学位毕业,已经26岁的木车面临着很多美国毕业生都面临过的三岔口:是继续读Master呢,还是马上投简历找工作,还是自己做买卖呢?

    对于木车来说,因为顾虑自己的年龄,考研不算是一种选择了。至于投简历,因为木车家境还算宽裕,倒是不很着急。他最着急的是自己就奔27了,来美国这么些年,一个女孩都没交往过,硬是在一个已非处男的身体里,养出了一颗处男的心。木车不是不好玩,在大学生涯当中,他各种社团活动没少参加,每周末都与哥们还有姑娘们流连于各个KTV和夜店之中。但无奈从不良少年改邪归正的木车上进心太重,重到他无法容忍自己在学业未成之前把心思分到女孩身上。结果等到他学业已成,他忘了该怎么谈朋友了。在KTV里抢话筒,玩命跳舞这些固有习惯都不能帮助他获得爱情。所有活动只要有女孩就必然参加,参加了就必定拼命表现,结果也只是在哥们中留下了某城闷骚界一朵奇葩的声誉,真正的妞没有半个被他的表现所吸引过。这时的木车感到了来美国之后前所未有的挫折感,再加上毕业后的迷茫,各种现实中的和想象中的压力,让木车变得有些把握不了自己的平常心了。那时他在心里构建出一个想法,一种世界观,简单点说就是:我找不到女朋友是因为我没钱,我的一切烦恼都是因为没钱,要赚钱,有钱就再没烦恼了。就在他坚定了自己这个信念的时候,几个同学找到他,因为他们想出了一个赚钱的门路。

    这个门路说穿了不复杂,就是几个人集资搞一种风险小,长期收益大的买卖。这几个人或与木车同校,或是曾经的室友,也有多年的朋友。他们找到木车是因为他的专业正适用于经商,而木车的义气人品素有口碑,最适合带领大家一起发财。木车心动了,他一个晚上就把初步的企划书做好,把数目字上的东西初步捋了一遍,还叫朋友打听了各方面具体的过程与行情。众人跃跃欲试,就等资金到位放手一搏的时候,木车退出了。

    在校园里混的风生水起的木车,最后还是被自己的学生身份打倒。他很务实地认识到自己社会经验不足,虽说26了却没有工作经验,恐怕无法应对生意场上的危机和风险。他的朋友试图用自己的亲戚——一个大龄家庭主妇毅然从商并获得成功的例子来鼓励他,可他还是坚持了自己的意见:对于他这样好的学生来说,找一个高薪的工作比自己出去做买卖要安全多了。

    木车在找工作的问题上是正确的,他只递了400多份简历,就找到了一家肯聘用他的石油公司。而他的朋友们,年纪跟他一样大学习却没他好,明知自己无法指望职场上的飞黄腾达,就只有毅然决然地自奔前程了。他们的人生也基本上就没再交集过。

    经济危机下的美国,石油公司是唯一还在按常例招人而且不常裁员的企业。聘用木车的公司位列全球五百强,实力雄厚而且卧虎藏龙。木车的双学位只能让他担当公司里一个普通的会计。这样的职位也不轻松,起早贪黑不足以形容那种忙碌。为了不被裁掉,木车在头三年里几乎没有过节假日。早上八点上班,他通常七点就到;晚上忙到一两点钟是常态,有重要项目时通宵,不需细表。在某市的那种纬度,木车可以说是三年中就没怎么见过太阳。他从前唯一的爱好就是踢足球,在国内时就是校队主力,在美国上学时也每周必凑本地比赛的热闹,人称木三霸,也就是麦霸学霸球霸。工作以后时不时也在踢,就是踢得越发的臭了。

    木车三十岁生日的那天,他难得地请了假,想不到别的可做的,自然又是去踢球。球踢到下半场,木车咬着牙还在坚持,汗流浃背的他好像又找到了一丝峥嵘岁月的感受。这时,一个他们那队,20来岁的上海小阿拉对他吼了一声:“老木,你这球传的怎么这么软啊!”脑子里轰的一声,木车站不稳了。他想起就在几年前,他曾冲着一个跟他一起踢球的大哥喊过差不多一模一样的话。他的脑子太久没有用来回忆,所以这个偶然的念想把他头壳里的灰尘都搅动了起来,各种念头乱糟糟地缠在了一起,比方说他想起自己曾是怎样的黑瘦精悍,现在又是如何的白胖虚弱,还有自己血气方刚时曾怎样地渴望一个女朋友的陪伴,而自己现在竟是好久没考虑过人生大事该怎么办了。

    一个月之后,木车休长假回国了。朋友替他办相亲,他认识了一个25岁的女生。又过了半年,他俩结婚了,木车帮他老婆办了身份,把她接到美国来了。

    二人生活是平淡和睦的,就有一个问题:钱。木车现在年薪十万,每月税前工资就是8000多。刨去税还剩不到6000。娶了媳妇,木车不愿意再继续住公寓了。他在著名的高尚住宅区甜蜜城贷40多万买了一套两层房子。每月供款是一千多。车供,油钱,保险又是一千多。柴米油盐,水电花费,一千多又出去了。媳妇孝顺,每月还要寄一千回老家。老木自然不甘人后,每月也给自己爹妈汇一千。最后手里每月省下几百块钱,好像又回到了上学时候送外卖赚零花钱的日子。安居新房数月,一切都安顿下来了,踏实下来了,这时木夫人很争气地怀孕了。

    木夫人:我坐月子得有人看着,咱把咱妈接过来吧。

    木车:。。。。。。我还有仨礼拜的假没休,到时候请了假我看着你不就行了吗?

    木夫人:你!?你还不把我娘俩饿死,再说你放假谁挣钱去!还是把咱妈接过来吧,添一副碗筷的事。

    木车:要不咱请保姆?

    木夫人:你宁养保姆不养咱妈,是不是!?

    。。。。。。。。。。

    九个月后孩子生产。作为年薪十万的高收入人士,木车家无法享受到美国政府提供给穷人的医疗福利。媳妇当初为省俩钱又不肯给自己办全额医保。结果生孩子呆医院三天,两万块钱出去了。木车为这两万卖了一辆车,再加上父母添补,最后还是积蓄全空。他安慰自己:人都是这么一步步过来的,什么都能适应,什么都能坚持。于是几年平安无事,孩子也该上小学了。

    甜蜜城被公认是美国南部学区最好的住宅区之一,周围名小学名高中林立,所以本地家庭的小孩要是不上名校,家长都不好意思跟邻居打招呼。木夫人自然也不能免俗,坚持要把小木送私立。可老木心里是有本帐的:他这个专业所对口的职务,其工资在几年前就封顶了,再往上就必须得成为公司中层领导人员,然后才有收入继续提升的空间。问题是木车在中国人中貌似混的人五人六,可在老美眼里中国人永远就是算账的,做PPT的,很难有牛仔会服从本分木讷的中国人的指挥。老木不是没试过多交些美国朋友,跟上司套磁,可惜足球跟橄榄球那之间的区别就是本质上的,非亲身经历绝难以体会。而年薪十万出头还想让孩子上私立,那纯属天方夜谭。于是无数场精疲力竭的内战之后,木夫人艰难地承认了现实。孩子老老实实地上公立去了。

    木车快四十了,工资还是那么些。老婆岁数大了,做美容保养的开销增长,他也认了,毕竟他认为老婆还肯为他化妆是件不容易的事。孩子一直读公立,在美国公立学校那种粪坑当中,不说出污泥而不染,也算有点出息,肯学习的了,只是小学上了几年还在折腾加减法。

    回了家的小木也能说几句中文,但中国字根本不认得。回来就是上网,跟老木和他妈完全没共同语言。木车怎么看这孩子怎么觉得:吃美国饭长大的中国孩子,那骨架子都长歪了。

    日子接着过,一家三口就靠着老木的工资各活各的。木车只希望老婆少跟人打点麻将,多管管孩子,希望小木以后上了高中别急着要车,更别搞大白妹的肚子。对于他自己,他很久都不想了。他现在只看球,不踢球了。

    关键词(Tags): #留学 美国通宝推:初小文化,同文,马哥,李根,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