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货币战之天下资本围攻中国局面的形成(下) -- 清湖渔夫

共:💬4 🌺13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
下页 末页
  • 家园 【原创】货币战之天下资本围攻中国局面的形成(下)

    货币战之天下资本围攻中国局面的形成(下)

    清湖渔夫

    第三部分: 天下资本围攻中国局面的形成

    中国经济处于转折关口

    美国资本向金融领域转移,占据全球市场体系的财富分配高端,推动经济金融化进程,从而也就推动了全球市场体系的功能由财富创造向财富分配的转变,以零和博弈为特征这种市场体系对全球经济的增长的作用也就逐步丧失。次贷危机是二战后美国全球市场体系无法在深度和广度上继续扩张、从而由盛而衰的转折点。次贷危机是这个全球性体系危机的起点,是一系列危机中的一个,而绝不是终点。次贷危机的一个方面的意义在于将这种体系性危机凸显在世人面前,在一个可能较长的时期内世界各国轮番被“危机”将成为我们的一种生活方式。在全球体系无法扩张甚至收缩的时候,任何真实世界中的再平衡,都将是一种零和博弈。一个民族国家有所得,必然意味着另外一个或者另外一批民族国家在政治经济上付出代价,在“两房债券”中中国成了被“危机”和美国垄断资本和美国政府利用全球体系进行欺诈的对象。

    自从苏联解体之后,美国资本倡导的全球化“浪潮”悄然而起,这一方面将全人类的生存更加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另一方面则是美国资本主导的市场范围与边界的持续扩展。改革开放的三十年也是中国被逐步纳入美国资本主导的全球市场体系的过程的三十年。西方资本持续流入毫无疑问大大加速了我国的工业化进程。工业化进程表现在既有的工业部门的升级和缺乏的工业门类的补齐,一个个工业和产业的市场饱和与市场继起,也就构成了我国经济高速增长的长经济周期。在一个资本占据统治地位的经济与市场体系中,经济周期是资本主导和持续发展的大规模群体行为或者人群行为,是经济领域中的“社会运动”。经济周期发端,有赖于一个甚至几个新产业的扩张过程。在经济周期的上扬过程中,社会资本会向这些新产业持续流入,劳动力和其他资源迅速向这些行业集中和堆积,同时由于就业增长和对新产品的消费,也会引起整体消费的上升,直到这些新产业的产品消费出现饱和。在这个过程中,这些新产业的产品价格会出现供给和需求同向增加、自我强化的价格升降过程。由于产业的关联性,相关联的产业也会被新产业带动,在资本的操纵下出现相应的市场价格波动。一旦这些产品的消费市场迅速饱和,市场价格的持续下降过程开始出现,经济周期也就转入下降轨道,直到接续的新兴产业出现。在一个个细分市场当中,以资本和投机为主导的和以市场群体行为过程为内容的市场价格机制发生作用。市场成为经济体系的联接基础,在资本和投机主导的和以市场群体行为过程为内容的市场价格机制下,新兴产业的资本流入和流出,成为整个经济周期的动力和源泉。新兴产业的扩张和收缩以及对其他产业的关联性影响,常常成为经济周期性循环的基本内容。新兴产业的高峰和低谷,常常也是经济周期的高峰和低谷;在商品市场上消费热潮和金融市场上的以新兴产业股票为龙头的股市繁荣,成为经济繁荣的标志;商品市场的萧条和金融市场上的以新兴产业股票为龙头的股市萧条同样也成为经济萧条的标志。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的高速增长的秘密在于工业化进程所导致的产业持续升级,一个个新产业和行业在饱和后的行业与产业之后迅速继起,处于在市场机制条件下的长经济周期的上升阶段。我们的经济长周期过程同时也伴随着西方国家向我们的产业梯度转移过程,这些在西方国家市场已经饱和的工业能力的向中国转移,也就意味着西方产业资本在中国的重生和利润空间的大幅扩大。但是这种产业转移不是无止境的,仅限于中端和低端工业,也就是中国成为西方的初级工业品和零部件加工厂。西方国家对华的高端工业技术封锁几十年来罕有松动,其本质还是将中国置于国际产业分工体系的从属地位,避免培养一个全球范围内政治与经济的竞争对手;这也是我国目前的一些人主张继续以“市场换技术与管理”的路子走到尽头的根本原因;市场还在应西方资本的要求开放,西方对华高端工业技术封锁一如既往。也就是说,我们国家的经济长周期上升段持续到目前为止,如果不走自主研发和对中西部进行开发的路子,继续为经济发展寻找新的空间和领域,经济继续高速增长将难以为继,长周期按照市场机制下产业循环的周期性过程极有可能因此走向下降轨道。

    换言之,我国利用既有的全球体系推动经济扩张,在全球科学技术发展短期内难以飞跃换代和西方对华技术封锁、全球经济越来越金融化和零和博弈的条件下,已经难以为继,既有的体系对我们的助力会越来越少,而参与分配我们财富的资本企图和欲望也就不可避免地膨胀了。我国对外资在政策上给予他们巨大的优惠,甚至给予它们超国民待遇,为了工业化可谓支付了相应的代价,但是也正是因为这种在开放过程中的过度让步,使得我国对待外资超越了“利用”的界限,严重忽视了产业与市场的自主权,外资成为我们经济的高高在上的主宰;在我国的27个支柱产业中,被外资控制了21个,而且最新发展到了外资逐步控制我们的农业以及威胁这个民族生存繁衍的地步;市场运行的主导权也归于外国资本,政府和国企对物价的调控能力丧失。在跨国资本控制我国产业和体系性操纵我国市场的情况下,通过西方资本主导的市场机制来对我国进行财富掠夺也就成为必然。以资本的国际循环和大规模跨境流动为基本内容的货币战争,也就成为导致我国财富外流、人民持续贫困化和经济殖民化加深的现象形态。

    跨国资本围攻中国的阵线

    在这场货币战争中,以美元为标志的美国垄断资本具有全球霸权或者说建立了全球性的市场体系,美元资本始终处于进攻或者试图控制的的一方。在全球战略冲突与合作的层面上,货币战争体现的不过是大国战略博弈的金融与资本维度,国际性资本集团的共存导致了全球货币混战的局面。因为利益的共同性,各种货币代表的相关各方,会在共同和近似的利益层面上握手言欢;因为利益上的差异和冲突,它们又在其它方面针锋相对,货币战争的阵线具有多维性。货币阵线的形成与消失永远跟随着利益的变化与消失。利益的多样性和货币战线的多维性是当今货币混战的特征之一。各国之间既在某些方面合作,又在另一些领域对抗与竞争,寻求自身国家利益的最大化,利益关系相互交织和盘根错节,各国政府及其背后的资本势力集团都在衡量利益得失后采取行动。

    逐利是资本的本性,“如果有10%的利润,资本就保证到处被使用;有20%的利润,资本就活跃起来;有50%的利润,资本就铤而走险;为了100%的利润,资本就敢践踏一切人间法律;有300%的利润,资本就敢犯任何罪行,甚至冒绞首的危险。”只要能够获得利润,资本会涌向带来利润的任何市场市场。在我国市场的主导权被跨国资本掌控的情况下,在高盛、美银等跨国投行与跨国公司不断的暴利奇迹的示范下,天下资本涌向中国牟利就不再是想象中的场景,而是我们面临的残酷现实。2011年人民币外升5%,外资3万亿美元热钱套汇利润1500亿美元,超过中国2011年贸易顺差,欧元一年贬值15%,中国1万亿欧元外储又损失1500亿欧元,折合1.2万亿元人民币。中国社会科学院左大培先生估计,送给外资的银行财产至少为1万亿元人民币,占2006年中国GDP的5%,而中国的全部医疗保健开支也不过占中国CDP的6%。左大培先生痛心流涕地称,“中国银行已成为外资超级提款机”!据有关人士估计,外资热钱连本带利3万亿美元在中国炒股、炒楼、套利和套汇,每年获利数以万亿元人民币计,外资还在石油、铁矿石等中国高价进口的大宗商品上每年赚中国1万多亿元人民币,中国汽车业利润的70%归了外资,中国富人移民每年给欧美带去2千亿元人民币,中国在购买欧美垃圾债等投资和在利比亚、沙特、缅甸等国承包的工程上亏损了数万亿元人民币。外资在中国资本市场暴赚,而中国在欧美资本市场投资巨亏,这就是所谓“斯蒂格利茨怪圈”。中国经济规模仅是美国三分之一多点,美元世界流通,美国的广义货币M2折成人民币60万亿,人民币在中国流通,中国广义货币M2高达82万亿,广义货币M2却比美国还多34%,世界第一。随着我国外汇管制的逐渐消解和“市场化改革”的推进,资本的跨境流动和市场投机的阻碍越来越少,中国也就成了这些外国资本牟利的天堂,全球没有比中国更容易赚钱的地方了!就资本在中国更容易获取利润和共同掠夺中国财富而言,境外资本也就因为共同的利益目标结成阵线,从而形成围攻中国的局面。

    这个围攻中国的资本阵线,毫无疑问是美国牵头的。美国政府和国会均设有专门负责经济安全的机构,早在里根执政时期由总统直接领导的国家安全委员会,成立了具有策划金融战和货币战的“国家安全规划组”,统一调动中情局和政府外交、经济部门力量,实施了加速前苏联解体的秘密战略图谋,在从苏联洗劫天量财富的同时,巩固了自己的全球霸权和推动全球化进程。而围攻中国的资本阵线的具体形成,则是美国通过力压人民币升值,运用自己的全球体系,比如操纵世界各国的信用评级降级潮,给各国资本创造涌向中国和人民币的体系性套利空间,从而促使这些资本结成对华阵线,将金融战和货币战的主要目标之一转向中国。

    早在2010年10月9日首尔G20是峰会之前,G7国家就避免竞争性货币贬值达成共识,并就督促人民币升值方面达成一致。去年关于人民币升值的呼声屡屡起源于美国,然后是欧洲及其他西方国家的唱和。美联储去年11月30日发表声明说,决定与加拿大银行、英格兰银行、日本银行、欧洲中央银行以及瑞士国民银行采取协调行动,向市场提供流动性,以支持全球金融体系。但水淹南方经济的图谋因为参与六方的各怀心事而难以彰显;美国因为美元本位制的体系优势,将这些国家当成了美元泛滥的泄洪渠道,同一汇率的货币互换不过是要求印钞竞赛应该统一步调和协调阵线,联合行动的矛头所指当然是新兴经济体;而就日本和欧洲而言,因为欧债危机和日元升值僵局,在美国意图假途伐虢的这种联合行动中自己似乎成了首当其冲的被淹者,接受美元的积极性也就大幅降低。日本因为在日元升值中本来就在和美国进行货币宽松竞赛!欧元区则对欧元区银行业注资4890亿欧元,同时退出美国呼吁人民币升值的阵营。而西方国家之间内部矛盾并不妨碍它们在对华问题上的“共同利益”。人民币汇率自2005年7月21日汇改启动以来,已经出现了显著调整。人民币名义汇率对美元累计升值达到30%,对加元升值8.7%,对欧元升值16.7%,对英镑升值45.7%。如果考虑中美之间通货膨胀的差别,人民币的实际汇率对美元升值已超过40%。2011年8月1日到2011年12月2日期间,人民币对美元升值1.12%,对澳元升值8.61%,对加元升值7.49%,对欧元升值7.94%,对英镑升值5.78%。人民币升值的好处它们都在共享,这些国家量化宽松的货币资本也自然会流向人民币套利。

    国家之间没有天然的盟友,只有现实的利益。去年以来,南非兰特贬值超过30%,印度卢比贬值达17%;巴西雷亚尔自5月以来贬值超14%,俄罗斯卢布也自七八月起开始对美元贬值。货币贬值不仅包括金砖国家,也有墨西哥、匈牙利、土耳其、越南、肯尼亚等各大洲的新兴经济体代表。这些新兴经济体也在利用目前的全球体系,一方面资本可以针对人民币升值套利,另一方面就是对中国输美和输欧的产品市场取而代之,使自己国家的资本循环更加扩张和顺畅。

    对人民币的货币攻击是体系性的,围攻中国的资本阵线是基于利益的缘故,不管这个阵线中的不同资本势力集团之间有着什么样矛盾和问题,牟利才是资本的硬道理。随着境外资本沿着我们自拆的外汇管制壁垒流入,我国经济也就被热钱水淹,物价投机性上涨,而且随着“池子”开挖,流进来的国际“祸水”还在推动被淹的水面升高。反观“人民币是惟一的持续对美元升值的货币,是全球金融动荡中巍然屹立的砥柱”的论调,是多么地可笑和愚不可及,还在梦呓“全球的稳定与平衡”。人民币已经成为围攻的靶子,向这个靶子射出一只只鸣镝的正是美国资本,随着美国鸣镝的凄啸,箭雨也就阵阵而来。

    人民币汇率攻击测试——蹊跷的人民币汇率12跌停

    关于去年12月份人民币汇率的12个跌停,可谓是众所纷纭,莫衷一是。自11月30日开始,尽管出现了12个跌停,但是美元兑人民币汇率中间价进入12月后保持稳定,12月15日的中间价相比11月底人民币仍有0.1%的升值;而且于12月28日创出了汇改以来的新高。我们知道,上海的人民币汇率管理仍然归中国政府掌控,以前日汇率中间价作为次日汇率的基准。如果是中国政府有意推动汇率贬值,可以采取一次性大幅贬值的方式,从而缓解我国出口企业困境,并对国际游资的进入进行闷杀,就如同瑞士去年九月曾经做过的那样;因为实际汇率没有下降,跌停对中国政府而言毫无意义,12个跌停不可能是中国政府政策意志。12月7日,商务部官员评论人民币近日的跌停走势,认为这说明人民币汇率未受官方控制,人民币的汇率是按照市场变化和市场需求浮动的,这是一个非常好的现象。而此前中国政府一再表示,人民币汇率的弹性就是既可以升值,也可以贬值。

    连续跌停现象发生,也和央行的所谓扩大汇率弹性无关,因为按照“汇率的供求理论”的央行政策逻辑,扩大汇率弹性或者波动幅度,以试探供求关系的变化,无疑需要适当的汇率波幅才能观察,而央行的每日中间价的上提根本就无法测试所谓“汇率弹性”。

    热钱流出的说法同样让人难以信服;就汇率投机资本而言,它们不会在一个卖出时没有买盘的市场大规模退出,实际上手中的人民币也无法换成美元;热钱流出一般会选择在人民币汇率走高的末期进行,交易量会大幅增加,成交踊跃。中国人民银行1月31日公布的数据显示, 包括央行在内的金融机构外汇占款10至12月分别下降248.92、279、1003.3亿元。不包括央行在内的其他金融机构外汇占款10月增加644.48亿元人民币,11月下降18.2亿元,12月下降692.7亿元。尽管热钱流向境外发生了异常的波动,也相对于中国庞大的外汇储备而言微不足道。因此国内一些媒体关于热钱大规模流出的渲染有些言过其实。

    如果考虑到我国外汇体制运行的现实状态和结合当时的政治环境,笔者倾向性认为12个跌停的产生,是境外资本的刻意“杰作”,其目的一方面试探中国政府的对汇率问题的态度。与汇率跌停同时发生的是12月初原美国财政部长鲍尔森站出来呼吁:中国继续推进人民币汇率市场化改革将符合中美双方的利益,如果人民币升值速度放慢,对中国而言将是不幸的,而且会加剧中美之间的紧张关系。美国国会和总统选举即将来临,美国经济又处在低谷,这是一个危险时期,美国可能把国内的经济问题归罪于中国。这说明美国力压人民币升值的基调并未变化。跌停的发生也恰值美国财长来华访问前期,12月10日盖特纳来华主要想讨论伊朗石油禁运和人民币汇率问题。在此之前盖特纳在国际上不同场合多次提及人民币汇率市场化问题。境外资本的这番做作,实际上在向盖特纳展示人民币汇率机制的实际运行情况:每日中间价被央行控制和发布、因为市场“发育不足”人民币跌停而缺乏成交等等,亦即将离外汇自由交易和资本的自由跨境流动的市场化目标相距甚远的现状凸显出来,为盖特纳谈人民币汇率问题提供具体指引。而跌停的发生恰值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前夕;12月7日国务院新闻办就《中国的对外贸易》白皮书有关情况举行发布会。商务部国际贸易谈判副代表崇泉在会上表示,中国政府从来没有操纵汇率,我国的汇率是按照市场的变化和市场需求浮动的。撇清中国政府和市场被操纵“异常”的关系,也是想勉强封堵盖特纳的口。此后发生的事情也就不言自明:12月16日早盘时段,在即期汇率再次大幅贬值,最低至6.3735后,该报价突然直线上涨,最高触及 6.3324,涨幅高达411个基点;并于28日创汇改以来新高。

    另一方面,连续跌停现象的发生,也是一次对人民币汇率的攻击测试,测试当前人民币汇率机制在攻击下是如何运行的。2011年9月中旬以来,香港离岸人民币远期非交割市场(NDF市场)、香港离岸人民币可交割市场的人民币/美元汇率出现一些“反常”的变化。香港离岸人民币(CNH)汇率一向高于在岸(境内)人民币(CNY)汇率(即在香港外汇市场人民币较贵),跌停前夕前者却低于后者。香港NDF在过去一向被看作是未来人民币汇率走势的指示计,NDF的汇率却明显低于市场的人民币升值预期。香港可交割人民币远期(DF)汇率也同样如此。中银(香港)此前曾因香港金融机构对人民币的购买而常用完出售人民币的额度;12月初却出现购买人民币额度被用完的情况。因为人民币离岸市场被境外资本控制,由于人民币汇率的双轨制和存在汇差,境外资本早已提前布局,通过套取这种汇差利益的投机行动来测试上海外汇市场国有资本的反应,同时看能否建立两地的套利机制,从而推动内外汇率并轨,结果在12个跌停期间遇上了有价无市的局面。从这个过程反观外汇市场机制还存在因外汇被国家掌控而市场流动性不足、内地汇率被中国官方基准价指导牵引、人民币国际化通道存在额度控制等等因素。

    这个测试,也让境外资本进一步了解了我国外汇市场预期的形成与特点。就人民币汇率连续跌停而言,本身就是一个很明确的看空题材。因为人民币的连续跌停,也引发了专家们的热议,一时间媒体关于人民币汇率下跌的热钱流出说、贸易顺差缩减说、做空新兴经济体说、金融机构风险说和欧债危机说等等热闹一时,引导看空预期形成。根据金融界11月份的研究数据,当月银行理财产品人民币类产品占比超过90%。而短期外汇理财产品越来越成为主流。“整个外汇理财产品的前景并不明朗,客户对外币理财产品的需求也受到了压抑,不过在近期人民币汇率看跌的背景下,一些企业客户对外币理财产品的需求有上升的迹象。”11月以来,银行推出的美元理财产品收益有所提高;光大银行11月发行的一款美元产品,期限一年,预期收益率高达5.1%;而多家银行发行的3个月期美元理财产品预期年化收益在3.65%的水平。12月6日广州的二手房地产市场出现了境外客为了抛售而大幅降价的情况。据香港金融管理局统计,2010年人民币自内地进出香港的比例为3:1。即“如果有1块钱从香港支付到内地,就有3块钱自内地支付到香港”。而到2011年9月,这一比例已经逐步下降为0.8:1,出现了出大于入的逆转。布隆博格发布的一项对经济学家和分析师的预测性调查显示,“随着中国出口顺差持续减少,人民币未来4个月内兑换美元的汇率走势将出现疲软。”一时间有关人民币升值趋势终止、转向下降趋势的看法在国内外蔓延。而随着人民币12月28日创出汇改以来新高,市场预期风向呼呼反转,关于人民币汇率在2012年升值4%-5%的预测又流行起来。

    蹊跷怪异的人民币汇率连续跌停,和与此相关的的种种事件和现象,都成为境外机构的观察目标和第一手的资料,从而有助于他们对中国的汇率机制和外汇体制作出评估,并以此推动中国的汇率市场化改革,确定要求中国在外汇领域继续与国际接轨的方面和内容,为以后的大规模金融攻击准备条件。

    “市场化改革”的多领域多层次推进与持续投机局面的出现

    资本项目自由化和汇率市场化是在我国当前的“市场化浪潮”的背景下进行的,同时也是这个过程的一部分。因为外汇管制程度对资本跨境流动的关键性,诸如集中结售汇和人民币一次性大幅贬值等手段的保留,也就让境外资本产生了“测试”中国外汇体制运行的必要,实际情形是资本短期、集中性和大规模跨境流动受到了制度上的阻滞,搞清楚资本自由流动的阻碍到底在哪里和影响程度。在热钱短期无法集中大规模流出的情况下,随着境外热钱累积性流入,这些热钱一方面必然继续推动我国市场的投机性炒作过程,以获取投机利润,这会带来我国市场物价与金融资产价格的大幅震荡和市场比价关系的混乱,经济运行更加不稳定;另一方面与境外资本的投机便利和跨境自由流动相适应,出现的必然是“市场化改革”多领域多层次推进,为境外资本在我国市场的自由投机活动逐步扫清障碍。市场化改革和物价的大幅震荡会相互推进,深化蔓延,这两者的相互作用过程的推动力一方面会来自境外资本的母国对中国的进一步开放要求和施加压力;另一方面就是国内的市场改革派和接轨派的主动“接轨”。这里我们因为篇幅原因只能将讨论限于金融领域。

    2005年7月21日,我国宣布开始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从实际运行来看,这种汇改目标是浑浑噩噩和不知所终的;说它浑浑噩噩在于人民币的实际升值近40%,而且是在美国压力和监督下进行,实际上是按照别人的利益需要在“管理”,对我们的国家利益造成重大损害;说它不知所终,在于所谓的“汇率平衡”和“全球经济再平衡”根本就是一个幻影,拼命地向一个并不存在的目标勇往直前,或许是决策者的个人私心或者病态癖好,这种个人私欲绑架了13亿人民的福祉,也就是一种万死莫赎的邪恶。可以预言,汇率“弹起来”和进一步市场化,带来的必定是将来投机活动的更加盛行。

    美国驻华大使骆家辉12月5日敦促中国为外国银行、保险商和证券公司在华运营提供公平的竞争环境。骆家辉在香港出席一个会议的间隙表示,允许外国金融机构在华运营不会对中国构成竞争威胁。这反而有助于释放中外金融企业的产品创新潜力。

    在入世后的几年里,我国积极履行加入世贸组织承诺,不断放开外资银行的人民币业务;目前外资银行经营人民币业务已无障碍。银行领域目前最喧嚣的声音是“利率市场化”和“央行的独立性”。在外资银行开始大规模经营人民币业务的情况下,所谓利率的市场化,就是外资在寻求利率的定价权和动摇国有银行在我国经济中的举重轻重地位,通过利率的自由浮动,引发存贷款在中外机构间的大规模流动,从而推动我国银行体系的震荡与危机,外资进而控制我们的经济命脉。我们知道,央行的所谓货币政策实际上是资本政策,央行独立与利率市场化,反映的不过是外资企图控制我们资本供应的水龙头,将央行赋予独立性,从而逐步远离国家控制,央行以后的机构运行也就更要看境内外资本势力集团的脸色。

    在资本和金融市场,扩大RQFII的审批也就是扩大A股市场对外资的进一步开放,在股市下跌一年多的背景下,也就是怂恿和鼓励外资投行和基金入市抄底,也是另一种形式的“贱卖”。呼吁开设国际板的声音至今时有所闻并且声音越来越小,只不过是因为越来越多的股市参与者认识到了国际板不过是跨国公司在中国股市的提款机!人们或许为暂缓养老金进入股市庆幸;不过更应该警惕的是在将来某个时间重启,使得人民的养老保命钱在股市高位成为外资卖出股票的接盘者,彼时的危害性比现在还要大!以规避风险为名引入各种金融衍生品,如股指期货、融资融券、信用违约(CDS)、外汇对冲套利工具等等,一方面“完善”做空机制,使得金融市场的投机牟利活动在下跌时也能进行,从而使市场的主导资本多空互换能够更顺当,投机活动更有连续性;另一方面,在西方经济金融“去杠杆化”的背景下,反而将诸多形式的金融杠杆引入我们的市场机制,也就加大了中小资本在市场被更快和更彻底的掠夺转移,跨国资本和大资本的市场财富聚敛过程也就更快,中国金融市场的资本绞肉机也就更加犀利和锋利。在政府债务方面,地方性政府债务和中央政府国债规模越来越大,建立所谓“强大”的国债市场,是在走西方国家的滚雪球“国债膨胀”老路。

    随着“市场化改革”的不断推进,我国的经济体制和运行机制也就逐步西化,一旦西方的市场体制和机制被完全复制到我国经济组织体系之中,那么这种体制和机制最终的运行结果也就与美国和欧洲经济的周期性结果类似,中国经济也会有了周期性繁荣与危机。我们有必要回忆东南亚金融危机和诸多经济危机前都是怎样一种乐观和兴奋的社会氛围,回忆广场协议后的日本由盛转衰的历史镜像,回忆西方一次次危机来临前的市场状态。其实长期观察和研究西方经济周期性运行的人们也就不难发现,在经济繁荣的高峰附近,市场充斥着大量的投机活动;繁荣过后灾难也就接踵而至;我们目前观察到了中国经济中的投机活动的越来越盛行,物价涨落已经超越了政府的控制能力;市场化改革越接近接轨和复制西方体制和机制的目标,灾难的魅影也就离我们越接近;与我们的现状相比有多少惊人的相似之处?经济危机的前夜常常是幸福而安宁的,也是乐观与狂热的!市场化,将西方的机制与体制复制到我们的经济体系之中,我们就有十足的把握应对西方几百年来都没有医治好的痼疾?

    历史重演——惊人相似的一幕

    天下资本围攻中国局面的形成,基于我们的时代和体制背景,其中的巨大利益动机和战略企图昭然若揭;随着我们的所谓市场化改革的推进,随着境外资本的贪欲膨胀,这个严峻局面不是在缓和与逐步消解,而是在日益发展和扩大,西方资本对华阵线也在不断试图巩固。在今年1月25日达沃斯论坛上,美国财长盖特纳再向中国“发难”,声称中国政府主导型经济威胁全球贸易体系,而且人民币不仅应对美元升值,对欧元及日圆也应升值。

    历史总是在不同的场合与场景下重演。由此笔者联想到了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中国,彼时的中国正面临帝国主义列强瓜分中国的“狂潮”,这种“狂潮”是政治军事上的,英国当时是世界霸主,尽管列强之间也存在着深刻的矛盾,但是因为在对华掠夺上有着高度一致的利益动机,于是八国联军就组成了,《辛丑条约》就签订了,我国彼时的“对外开放”达到了历史的顶峰。八国联军使用的是枪炮,手段是杀人放火,使我们的政治自主权和民族独立丧失。在21世纪初的中国只不过在经济金融上正在重演这一幕历史的旧剧,美国是世界霸主,各国资本之间同样面临利益上的激烈冲突,但是因为到中国来最容易赚钱,也就形成了热钱觊觎和囤积中国的局面,于是“天下资本对华联军”再次形成了,我们的对外开放还在极力推进之中。新的资本对华联军使用的则是货币与资本,手段是市场化与资本投机,使我们的市场自主权和经济主权丧失。历史何其相似乃尔!

    近现代以来苦难的中国龙,还要面临新的劫数吗??

    参考文献:

    《论外汇的市场机制》,清湖渔夫,

    《全球性货币战争的时代特征》,清湖渔夫,

    《论股市的救赎》,清湖渔夫,

    《从外汇期权业务推进看外汇市场主权之争》,清湖渔夫,

    《论市场机制和市场重构》,清湖渔夫,

    http://blog.sina.com.cn/qinghuyufu,

    http://blog.people.com.cn/home.do?uid=1234307,

    http://www.caogen.com/blog/index.aspx?id=424&page=1。

    关键词(Tags): #货币战 资本围攻
    • 家园 新洋务运动重蹈覆辙?

      我想起了晚清的洋务运动,我们也没有看到当前浮华背后的深刻危机,我们的民族根本在逐渐坍塌。晚清的洋务运动画虎不成反类犬,当今的新洋务运动,同样丧失了以我为主的准则,我们越来越有可能在同一个地方跌倒两次!我不想危言耸听,通过经济的论证得出这种事实。当我们高唱《义勇军进行曲》的时候,我们不仅应该激情澎湃,而且应该冷静地直面现实,中华民族仍然处在最危险的时候!

    • 家园 花了再看。

      太长了,耐着性子也没看完

      • 家园 理论逻辑跨度有些大

        理论逻辑跨度有些大,而且过于浓缩,即使这样篇幅也可观。没办法,必须阐明这个问题。以现有层次和深度,如果用很铺叙的方式,还会更长。如果单个论述,也是一个长长的论文系列;其实我的参考文献在涉及的相关方面(除了经济周期理论)都论述过了。“新资本论与行为经济学”我在单干,需要论述的问题越来越多,机关有了观点和结论,写出来就是一个庞大的任务。所附的三个网址,是我的专业博客,已有的论文有40多篇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