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大家看没方舟子和韩寒的笔战?老方想倒神啊 -- 南云北望

共:💬762 🌺4328 🌵247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51
下页 末页
      • 家园 干货在你眼前,你手上,你都看不到,真是悲剧啊

        三重门如果是韩寒自己写的,按照三重门原文里面写的,那么韩寒应该知道他的这本成名作的读音是:‘三众门’,而不是他一直读错的‘三虫门',你看懂了吗?

        三众门是韩寒的成名作,发家的基石,自己引经据典写出来东西,自己写的‘ “三重”在古文里乃是三件重要的事之三重’,重要的重,怎么一扭头又读成三虫?怎么可能读错十几年?你明白吗?

        除非三虫门是他抄的。那么读错就理所当然。

        现在你懂得逻辑的力量了吗?好好看看学学逻辑好吗。睁眼瞎很可悲的。

        至于觉得韩寒读不准这个字的人 麻烦看看三重门原文:

        ”雨翔突然想到Susan的两封信——两张纸条他都带来了,开了柜子找出来看,一看到Susan的字又勾起了难过,既舍不得又凶狠地把纸撕烂,边撕边说:“什么——三重门——去你的——我——”这时脑子突然聪明,想起万山说过“三重”在古文里乃是三件重要的事之三重”在古文里乃是三件重要的事之意意《礼记·中庸》第二十九章:“王天下有三重焉。”三重指仪礼、度、考文。,古人“王天下有三重焉”,林雨翔“忘天下有三重焉”,决定把苏珊忘记。“

        -----韩寒 《三重门》

        • 家园 我悲剧了?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我一直读错。但是我知道他的意思。这么讲,你能明白方舟子的证据链少了哪一条吗?

          这就是你所谓了逻辑????

          方舟子现在研究了半天,都不敢说三重门代笔了。你这么确定?

          如果说韩寒是抄的不认识的人,并且韩寒还读错了书名,那么就说明有代笔人,那么我期待方舟子找出这个代笔人。

          如果说是韩寒的亲人朋友代笔,我需要一个理由,为什么抄完了,不告诉韩寒书名怎么读?

          最后,如果你想讨论,请注意你的态度!

      • 家园 这个理不通啊

        方舟子通过论证韩寒不懂书名来源,从而论证书不是他写的,这是很干的货啦。你举的下面这个证据,与方舟子的论证并不矛盾,倒是可以成为方舟子的论证的一个推论,那就是,韩寒没认真读过《三重门》,至少有些地方没有读懂。

        你是在对韩寒落井下石吧。

        至于觉得韩寒读不准这个字的人 麻烦看看三重门原文:

        ”雨翔突然想到Susan的两封信——两张纸条他都带来了,开了柜子找出来看,一看到Susan的字又勾起了难过,既舍不得又凶狠地把纸撕烂,边撕边说:“什么——三重门——去你的——我——”这时脑子突然聪明,想起万山说过“三重”在古文里乃是三件重要的事之意《礼记·中庸》第二十九章:“王天下有三重焉。”三重指仪礼、度、考文。,古人“王天下有三重焉”,林雨翔“忘天下有三重焉”,决定把苏珊忘记。“

        -----韩寒 《三重门》

        • 家园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我一直读错。

          但是我知道他的意思。这么讲,你能明白方舟子的证据链少了哪一条吗?

          • 家园 我意思是,你用那个证据反驳方的论证,行不通

            至于方的论证,我认为是文学专业的论证,不是严格定义的逻辑学的那个“逻辑”,他的论证通不通,缺什么,那得文学专家来裁决,反正我觉得他的货很干,自己写的书,书名乱读一气,如果还有理,延伸下去,文学界该关门了。。。

            • 家园 对高中生要求不用那么严吧

              我感觉上高中时经常拿一些刚看到的东西糊弄人,过一过掉书袋的瘾,过后基本就忘了。所以他得一些解释还算说得过去。hh就是靠着名气写写东西赚钱而已,主业是赛车,和正经文学界不是一路吧。

              方的这种打假根本就没失败的可能啊。先把结论抛出去,然后再去找证据。一个提法被否决马上再开一个。照他得标准,我感觉我发的paper差不多也算别人代写的了,因为几年前的东西,我大部分都记不清了,我还一直从事在一个领域。

    • 家园 最新的关键词是韩寒的早期作品书店

      引个开头

      我于初二时写过《书店》,发表在江苏《少年文艺》1997年第9期上。念于当时是夜间而作,睡意袭来,匆匆收笔。如今复看,写得不是甚爽,结尾尤为仓促,与正文有一断为二的怪异感。事隔两年,书店变化很大,故补作一文。

      世纪末的最后几年,书店越来越开放。记得以前买书只能远远观望,书则安然躺在柜橱里,只能看着名猜内容。最要命的是书价被压在下面,侧身窥视,仍不知价目。不论身心,都极为痛苦,更不好意思惊动售货员。一旦惊动,碍于面子,不买不行

      就这么两段,不少问题就出来了,柜台售书,90年代已经很罕见了,韩寒82年出生,80年代还是个小屁孩,他怎么会对柜台售书印象这么深?另外就算是韩寒经历过柜台售书,可他就是一个小孩,到99年也才17岁,根本没收入哪,书太贵买不起就买不起呗,能有人笑话他吗?怎么可能会到“碍于面子,不买不行”的地步,这是典型的WS中年男的心理才对。所以该文大家普遍认为是他老爹代笔的。

      一篇是代笔还不是关键,更重要的是这篇文章在模仿钱钟书的风格,而HH赖以成名的《三重门》也是在模仿钱钟书的风格,这就很要命了。

      所以现在的问题是:到底是作家韩寒的父亲,还是韩寒的作家父亲。不管你信不信,反正我信了。。。

      • 家园 《书店》流露的不是猥琐,而是一种自卫心态

        午饭时间看了看。最令我惊讶的却不是它的词句或它描述的场景。当然,这些都已被人反复批评过。而是这篇文字从头到尾都充斥着作者内心的冲突和矛盾。具体说是作者对自己的领域(即书店)受到的外来侵犯而激发出的强烈憎恶,并且带出因无能为力所致的自我不满。在我看来,只有那些多年流连在书店、习惯于老式销售方式的长期顾客,才能对侵犯自己既有领域、破坏自己安全感的人和事发出如此强烈的反应。少年儿童由于其天然的弱者地位,绝不可能如成年人般地立足于反抗,如《书店》作者所暗示的“理想秩序”,而更多是以制造幻想为特点,做心理逃避。

      • 家园 拿这质疑真不一定靠谱

        市区的应该都开架了, 可郊区的可不一定.

        93年时买套儿童读物, 市区没有, 后来去外婆家买到的, 在宝山区新华书店,肯定是柜台的.

        印象很深,看了下是94年一月的.

        HH在金山或者松江的话,上海郊县,应该和宝山比较类似.

        不过, HH的书真心看不下去, 也就一高级点的乡愿知音读者体. 也就仗着少年老成, 十六的说六十的话当卖点.

        难怪H家这么激动, 如果少了这卖点, 也就如众人了.

      • 家园 对于书店还真有一点意思

        我是90年代初上高中,93年上大学的,比起HH那是老了一辈了。我先根据自己的经历说一说书店:

        我90年上高中,那时广州的书店已经不少了,但是还都叫新华书店,在广州的北京路有比较多的书店,分专业的,有科技书店,有外文书店等。90年时全部都是开架卖书。93年我到了西安,在西安南郊我们学校附近偏远的小书店看书,当时也是开架买书,我还让售货员赶走过几次,因为我站在那里白看书时间很长。西安市里有一个大书店,忘了是西大街还是南大街了,还有小寨也有个较大的书店。我们周日去看书买书——那时候还没双休日,还是大周末小周末。这些大书店基本上都是开架卖书,我为什么说基本上?因为有少数书是有书柜的,就是HH或他父亲所说的人体艺术类的是用玻璃柜封闭的,我记得我一同学还说:“瞧瞧,柜台上还写着:翻看一次伍元!”

        这是我在沿海的广州和在内陆的西安90年代初的经历,但这不能代表上海,毕竟我没去过上海。不过我想起一个电视剧来了,大家可能都看过《十六岁的花季》吧,那是90年左右十分流行的一个反映高中生活的电视连续剧,欧阳严严,白雪,陈菲儿、韩小乐是大家耳熟能详的人物。剧中有一段跟书店有关的情节:欧阳在书店看书,发现有人偷书,于是忘记了手中还拿着未买的书就追过去,结果书店的老头说他拿着书过了线,是偷书。害得他竞选学生会主席失败。这段情节大家都记得吧?当时书店就是开架售书,所以才让偷书的人有可乘之机。这部电视剧是90年上映的,它至少可以反映当时上海的书店的情况吧。

      • 家园 是开架的

        读中学的六年就是94到00年,已经记不清自己站在书店里白看了多少书了。。。

      • 家园 以此段来否定韩寒,是完全站不住脚的

        我家江南小镇 至少95年之前镇上的新华书店都是柜台售书的 这点没有疑问

        书确实很贵 不过零花钱还是可以买一两本的 正是如此才显得珍贵 记得当时上初中三年 在书店里买的书现在还记忆犹新

        而"碍于面子,不买不行“,我倒是觉得才真是害羞的少年的心理,至少我是这样的,长大后皮糙肉厚了,不买倒也无所谓了

      • 家园 我出差时总喜欢去当地书店看一看,95年后没见过闭架书店

        我去的地方,包括几个小县城,也包括江浙一带几个城市。

        韩寒如果在闭架书店买书,那肯定是95年前,当时不过是个小学生。一个小学生经常买大人的书,即使有几次因为书太贵买不起,售货员又怎么可能跟他计较?反正我小时候一个人去书店买大部头的书,售货员都觉得很希奇,跟我关系都很好。

        当然可以说韩寒的虚构能力很强,没有经历过的事情也能描绘得活灵活现。但是为什么他这方面的能力在成名之后便消失了?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51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