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青铜时代的窝角战争 第四章 3(这节长) -- 潇水

共:💬9 🌺5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
下页 末页
  • 家园 青铜时代的窝角战争 第四章 3(这节长)

    赵高这时候出场了。赵高的打扮比较特别,腰上挂着一把小刀子――叫做削,这代表着他是知识阶级,每当皇帝有什么旨意,他就拿出木板,用毛笔必恭必敬地写下来。如果写错了,就拿小刀削去重写――这大约就是刀笔吏的称谓来源。磨小刀的小石头――叫做“砺”,也挂在他的腰上。

    注:据《史记、李斯列传》:赵高“以刀笔之文进入秦宫。”

    秦始皇叫赵高过来写字。赵高的字写得不错,出过字帖,叫做《爰历篇》,和李斯的字帖一样,是全国基础教育的小篆样本。

    病榻的几案上放着砚台。当时已经有砚台了,阿房宫就有砚台,目前

    有一块阿房宫砚台在日本被发现,据说是徐福带去的。砚台里漂着墨,赵高捏着毛笔蘸饱,听写秦始皇的话:“我快不行了,命令太子扶苏把兵事暂交蒙恬,速来咸阳会葬,把我埋了。”

    赵高听写的信,按照当时习俗,是写在木板上的,叫做 “牍”。这个牍是一尺或两尺见方的木板(所以尺牍就是书信的意思)。在这个木板上除了可以写信,还可以画军事地图。所以地图也叫版图――画在板上嘛!(细长的竹简就不行了,上边没法画地图――除非只画一

    条不拐弯的河。)

    赵高在木板上写得有点慢,妇女画眉一样描着小篆,一个字描半天。秦始皇说:“你快点写耶――,我还等着咽气呢?”赵高赶紧改用隶书,就快了很多。

    信写好了,还要拿官印蘸一蘸墨汁,盖上去――这是最早的印刷术。

    战国后期开始有了印泥,所以赵高可以蘸着印泥盖在木板上。

    赵高使用的印不一般,是玉制的。从前的老百姓只要有钱,都可以用玉作印章,现在秦始皇制定了新规矩,只有天子可以用玉。王公将相最多用黄金的印。所谓“怀金垂紫,揖让人主之前”,就是怀揣着黄金官印,腰里垂着紫色的印的纽带――像BP机的链子那样,这是很高的官了,丞相列侯级别的了,如王离(武城侯)、李斯(通侯)就带这样的金印。

    银印、青色纽带则是九卿的级别,如九卿的少府章邯就应该是银印、青绶。而皇帝最大,是玉的印(玉玺)、红色纽带,没法比了。

    注:皆据《汉书。百官公卿表》:“相国、丞相,皆秦官,金印紫

    绶”云云。虽是汉官,但都注明了承秦制,以此知秦。

    信写好了,玉玺也盖在信底了,就需要装信封了。但是,没有信封啊

    (有信封也装不下这大木板呀)。于是古人有办法,另拿两块木板夹

    住这木板,这就等于密封了!除非特异功能人士,否则是看不到里边

    的字的。

    三个木板脸对脸捆好,为了防止邮递员在路上私拆,捆木板的丝绳在

    打结处还要压上封泥。封泥压上去以后,为了防止泄密,按照当时通

    行作法,赵高又从腰里摸出BP的链子,捏着链子顶上的玉玺,往封泥

    上边又扣了一个印――这就万无一失了,绝对保密了。秦始皇见万无

    一失了,这才高高兴兴地死去。这位五十岁的中国首任皇帝,第一次

    把中国的广袤国土真正统一成一个帝国的一代英豪,功盖五帝,泽及

    牛马,人迹所至,无不臣者的秦始皇先生,终于在河北沙丘的离宫

    里,一命呜呼了,留下一个风雨飘摇的王朝和一班面面相觑的大臣。

    随着秦始皇魂魄渺渺而去,我们该如何评价他呢?到底是“躁急、专

    独”,还是“残暴”呢,不再絮叨。有趣的是,历代儒家学者们对秦

    始皇的评价也不是一成不变的。一般来讲,唐朝以前,把秦始皇一般

    说的比较差,唐朝以后的知识分子,从柳宗元开始,则把秦始皇说的

    比较好,越到近代则是越好,直至开始出现“千古一帝”的美谥。

    赵高的官职是“中车府令行符玺事”,所以玉玺挂在他的腰里当作宝贝存着。他把密信带回胡亥的办公室,用手把木板丝绳上的封泥掰碎了,胡亥连忙大叫:“Oh my God赵老师!你要犯罪啊!你怎么敢利

    用职权把它捏碎了?!”

    赵高笑眯眯地说:“没有关系,这是我的hobby来的,我最喜欢拆信

    看了(就跟邮局里的人喜欢拆别人信一样)。拆完信看一看,看完再

    用封泥封上,最有益于调节内分泌。反正我有玉玺,在封泥上重新盖

    一下玉玺,就行了。”

    赵高把信给胡亥看毕,胡亥愣愣地说:“这很有道理啊,我爹让扶苏当继承人,理所固然啊。知子莫如父,知臣莫如君。我爹让他接班,我有什么好说的啊!”

    赵高说:“不然,现在天下的权柄,就在你我手中。我只要把信的内

    容改了,让你接班,然后再重新封上封泥,扣玉玺,天下就是你的天

    下了。”

    “可是,我作为弟弟,跟哥哥抢位子,属于不义。我爹死了,我窜改

    我爹的遗命,属于不孝。我本事一般,才能谫薄,勉强当皇帝,属于

    无能!我这三者逆德,天下不服!”胡亥能说出这番话,说明他平时

    所受的教育,并不全是法家赏罚趋利的学说,“孝”、“义”、

    “德”三个字在他的话中铮铮作响,而这三个字全是儒家的核心概

    念。秦王朝对贵族子弟的教育,也是含有儒家思想的啊。

    “呵呵,”赵高说,“制人与受制于人,岂可同日而道哉(给别人磕头和让别人给你磕头,肢体感受可不一样)。”接着赵高又列举例子

    教育胡亥:“商汤和周武王杀了他们的主子,天下却称赞他们有义

    (意思是你抢你哥哥的位子,也是义的!这里赵高把扶苏比作桀

    纣)。至于你说的孝,卫国国君杀他老爹,孔子照样认可他,也没有

    说他不孝。你就不要犹豫了!”

    潇水曰:赵高举的第二个例子,比较含糊其词,有虚构的嫌疑――卫

    君杀父的事,孔子没有明确的态度。但他毕竟还以孔子为喻。可见,秦的高官,也是要谈孔子的,甚至是推崇孔子的,把孔子的价值观作为辩论时的理据。

    其实,不光赵高跟胡亥之间说孔子,扶苏也是说孔子的。扶苏当初在给那些要被坑掉的460人求情时说:“这些人虽然有诽谤圣上的嫌疑,但他们都是诵法孔子的,请陛下原谅了吧!”

    这标明了秦王室内部,含扶苏、秦始皇、胡亥在内,对孔子都是给面子的,不持否定态度,否则扶苏能这么说话救人吗。胡亥、赵高之间刚才的对话,更把孔子当成“孔克思”――不可驳斥的最高标准。孔子最大!

    这莫非说明,孔子和儒家思想和孔子,其实还是被秦王室一定程度地接受的。

    胡亥看赵高把孔子都搬出来了,好像孔子都赞成违背老爹(当然这个观点是赵高故意塞给孔子的),于是脑细胞开始不够用了。倒底要不要造大哥的反呢,要不要违背老爹临终意愿呢?胡亥累死了很多脑细胞之后,终于“喟然长叹”,答应了。但是他说:“如今我老爹的body还在那里停着,丧礼也没有办,就开始闹,不好吧。”

    这孩子还真实够孝顺的,还知道等着安顿完老爹,再跟大哥掐。可敬

    啊!

    不但胡亥孝,扶苏就更孝了――秦王朝是非常强调孝的,在云梦出土

    的秦法令竹简里,同样的打架犯罪,如果是子女对亲长的,要格外严

    判。这说明对于“孝”,老秦是三令五申、反复强调的――所以,后

    来扶苏一看见老爹发信来让他死,他就说道:“爹让我死,我有什么

    可说的呢?”二话不说立刻就自杀了,孝得无以复加了。这是秦王朝

    “孝建设”狠抓狠落实的成效啊。以前我单知道“我大清”以孝治天

    下,其实秦也非不是啊。而孝,又是儒家的东西。秦,也不是完全排

    斥儒家的。

    赵高和胡亥商议好了,赵高说:“时乎时乎,间不及谋。”意思是,

    您不要再等等安顿老爹body了,现在就要行动,time不等人啊。

    怎么行动呢?赵高掉头出门。

    赵高去找李斯,因为这事没有丞相默许,是办不成的。假如丞相李斯给扶苏发一封信,揭发赵高捏碎封泥、篡改诏书的阴谋。扶苏得信,知道诏书为假,必不再奉假诏书而自杀,而赵高就得畏罪自杀了。赵高若偏不自杀,而是据咸阳拥胡亥为帝,扶苏带着边防兵杀过来,诛一个赵高如切鸡。

    潇水曰:种种迹象表明,儒家思想还是不同程度地影响、渗透、运用在秦统治阶层的脑子中了,表现为秦高层大员的构成中有儒者,贵族教育中有儒家思想,秦的法令、告示、石刻分别强调了 “孝”、“宽仁忠信”、“德”等儒家观点。胡亥和赵高之间的谈话,也奉儒家的“孝”“义”“德”等观念,言尊“孔子”。而在上书中,李斯又把“缓刑罚,薄赋敛”这种儒家治国的观点,作为自己的政绩来夸耀。孔子九世孙孔鲋也被秦始皇封为文通君,拜少傅。

    注:此九世孙封君,据《河南通志。流寓》,文通君属于侯爵的级别了。

    从而,我们有理由相信,如果说法家是秦的大媳妇,儒至少可以占到如夫人的地位。所谓“如夫人”,就是如同夫人,地位不如夫人,但高于二奶。

    那又该如何理解“焚诗书、坑术士”的事呢?那不是迫害儒家吗?其实,焚坑运动,并不是我们传统理解的打孔子、击儒家,李斯下令时并没有专门强调儒。焚书是想让老百姓没书看,以免胡乱议论时政。焚掉的是民间所藏含儒家在内的诸子百家所有的书,并非只找儒家的书焚。至于把议论诽谤老秦的那460个方术士坑掉,也是坑“诽谤者”,并没有以“学儒”作为排查出来坑掉的标准。当时,老秦因为挨了骂(炼丹的侯生等人诽谤他的时政),于是下令咸阳城里过筛子,看看还有没有这样的人。被讯问的人人数众多。被讯问者不论是儒家还是什么家还是文学方术士,在通过讯问之后,发现其有“妖言惑众、以乱黔首”,是诽谤份子,这就坑掉,最后排查出460个这样的人。排查的标准不是他学儒,而是他诽谤,《史记》上对此说得很是清楚。

    总之,焚和坑都不是专意打击儒家来的。

    其实,焚和坑这俩事很好理解。这俩事的着眼点是统一的,都是四个字:禁止非议。皇权时代统治者最关心的事是统治的稳定,所以要禁止人们非议时政。秦政府是这样,后代王朝也是这样。后代王朝里,儒生中若有“妖言惑众”、“诽谤政府”的,一样也要被修理。譬如,东汉末年有党锢之祸,杀了很多大牌名士,都是儒生来的,明末也迫害东林党人,也是儒的,“我大清”也搞了文字狱,也杀了儒生。他们所杀的人,是纯的儒生,在纯度、人数及质量上远超过秦始皇坑的460人。

    这三个推崇儒家的时代(汉末、明末、清),却杀了老多的儒,也许比老秦杀的460人还多。这看似矛盾,但并不矛盾,因为他们的政府并不是专意要迫害儒者,政府是要打击非议政府者,刚好有些儒生也在非议政府,所以杀了一些儒。秦王朝也是如此,该运动瞄准的靶子是诽谤者,并非跟儒生过不去。但有一些儒生、方术士,或者其他背景的人,非议诽谤了政府,于是被拖进坑里埋了。但这些人被杀也不是因为他们的第一身份是儒生,或者第一身份是方术士,或者是什么,而是第一身份是诽谤者。坑的运动,并不是专对打击儒生来的。

    秦政府坑掉的460人中到底有没有儒生呢,有多少,没有确论。其实,被坑的主要还是“术士”,汉朝人多处使用“杀术士”的字眼,儒生去诽谤政府,因而落到那个坑里去的,应该不多。

    事实上,儒家向来柔顺,非常好管,哪个皇帝犯得着去难为它。儒学说最核心的就是强调等级和崇君,专讲礼仪崇君,谁不知道这是好事,秦始皇会不知道对此加以借用?!历史上有非跟儒家过不去的皇帝,我不相信。

    秦始皇不但不曾专意迫害儒家,相反,儒家学说还是一定程度地(以“如夫人”的程度,即低于“正夫人”法家的程度)进了秦统治集团的脑袋的:秦贵族高层间的对话中闪烁着一定的儒家思想,那些告示、法令、石刻,也带有一定的儒家观念,标明了秦统治层对儒学的借用。儒生也在秦朝任了大员(如那些在皇帝御前指画乾坤、辩论议事的儒生博士,谈得都是分封制之类性命攸关的大话题,不但当着始皇的朝上议,巡游时也还在老秦身边陪着,一直到秦二世时候国家快完蛋了还都在御前发言),虽然这些人的官位不是最枢纽的,但也并不小。孔子后裔也被封了君。关于儒在秦政府中的正确地位,书末我们撰文再谈吧。

    最后试问,如果焚书运动是专门针对儒家和孔子的,孔子已经在焚书运动中被打为“孔老二”了,孔子是反动败坏的东西,那么,秦政府高层大员(赵高)与贵族(胡亥)之间的对话,还会引用孔子的价值观念作为说服对方的绝对利器吗?

    最后罗嗦一下封泥。

    秦始皇的遗嘱信,外捆美丽的丝绳,丝上有可爱的封泥,又加盖了宝贵的玉玺。这种封泥上加盖官印,是满有趣的古物,现在也有人收集,不贵,才几百块钱一个。但若是这封秦始皇宝贝遗嘱信上的封泥,恐怕就价值百万了吧。不过放心,没有人能发这个财,因为它已经被赵高捏碎了。

    秦朝短促,公认的秦朝封泥只有十枚左右,但是在秦始皇办公室(章台附近),有一个叫路东之的家伙,一下子弄到了一千多枚封泥。一下子发了。而且这些封泥就是秦始皇亲自使用的。我们知道,秦始皇非常勤勉,一天看120斤奏章,每份简牍都要事先除去封泥,于是他的办公室附近发现了类如今天废信封或废邮票性质的大量封泥,上边净是“丞相之印”、“左丞相印”、“右丞相印”这样的高级别大员之印迹。而且,仿佛是为了便于后人收藏似的,这些封泥都没有被捏碎,而是拆开时小心地用刀剪剪断封泥两边的丝绳,所以完整无损。

    我们谨借这两千两百年前的珍贵封泥,向勤勉工作的秦始皇先生,致以由衷的敬意。

    元宝推荐:香山居士,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