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主题:中国主战坦克的研制我怀疑有内幕 -- q42474112

共:💬20 🌺14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2
下页 末页
  • 家园 主题:中国主战坦克的研制我怀疑有内幕

    主题:中国主战坦克的研制我怀疑有内幕

    作者:泰坦巨人88  发表日期:2005-03-24 21:17:31 [表状]

    中国主战坦克的发展我怀疑存在一些问题,我们在谈论这个问题前先来谈谈二战时苏联坦克发展的一些内幕。

    首先,向大家介绍两位苏联坦克的总设计师,他们是“科什金”和“科京”,“科什金”是T-34的总设计师,而“科京”是KB和“斯大林”坦克的设计师。“科什金”出生贫寒,而“科京”是贵族出生。“科京”是因为自己和中央高官有关系,因此他当时是“斯大林”身边的红人,而且据说他和“斯大林”也是关系不一般,苏联当时坦克的发展由“科京”全权负责。

    其实,早在1932年,另一位设计师“科什金”就设计出V-2发动机,并装在了T-34的前身“T-32”上。虽然T-32的性能相当不错,但是根本没有人关心过。到了1934年,“科什金”又改进了T-32,设计出更先进的T-34-76。可是,他想把T-34介绍给陆军部的时候,遭到了“科京”集团的层层阻挠。1935年,一代“苏联著名坦克设计师科什金”因为肺炎而离开了人世,他死时只有40出头。直到他死的那天,全世界几乎没有什么人知道他的设计,而几乎没有几个人认识“科什金”这个人。他死时,T-34仍未被批准生产。

    后来,世界战局发生了巨大变化,苏联和芬兰发生了战争,“科京”的KB1首次参战,虽然表现不错,但成员们都反映“KB1的发动机有时要靠不断敲打才能启动”。军部要求装备发动机可靠的新坦克。这时,“科什金”的助手们把已经过世的人设计的T-34拿出来,和KB1做了一次实战演练,士兵们都对T-34的性能赞不决口。终于,1939年底,T-34被批准生产。T-34一参战就表现出色,可是,人们并不知道,其实这种坦克早在5年前就研制成功,而它的设计者“科什金”已经去世4年了。

    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他的竞争对手“科京”仗着自己有权势,一手遮天,导致一种当时性能如此出色的坦克晚了5年才装备部队。后来,“科京”设计的一系列坦克,如“斯大林”都是在广泛抄袭T-34。所以,我认为“科什金”才华卓越,但因为出生卑贱,许多人瞧不起他;而“科京”出生贵族,但才能远不如“科什金”,“科京”擅长溜须拍马,他一直在拍“斯大林”的马屁,所以他的坦克才会那么容易被批准生产。而“科什金”因为“科京”的阻挠,在他生前,T-34未被批准,所以他临死的时候都不会想到,他会在10年以后成为“世界瞩目的天才设计师”。

    有的人在他死了n年之后,全人类才会发现他的巨大价值,“科什金”就是个典型的例子。

    反观我们国家坦克发展的现状,现在我们国家在生产的主战坦克有99式,96式,90-II式和88式。也就是说中国同时开设了“4条坦克生产线”,大家想想就知道,这种现象是不正常的。我们知道,美国目前只有1条生产线,就是M1系列,而M60早停产了;英国有“挑战者”系列和“维克司”两条生产线,前者自己装备,后者用于出口;德国的“豹”1早停产了,现在德国只有“豹”2系列这1条生产线。

    以上例子都告诉我们,我国坦克发展处于“不正常阶段”,因此,我怀疑我国坦克的发展有不可告人的重大内幕。对于像88式这样垃圾的坦克居然还在大批量生产,并大量装备部队,这从“国庆阅兵式”大批的88式坦克方队就可以看出,88式在大量装备并还在生产。这让我怀疑“中国陆军部”或其他什么政府机关收了88式的设计师或生产车间什么好处,才批准它继续生产的。

    而96式是在85式的基础上改进而来的,性能还算不错。不过,我们既然有了更好的99式,为什么还要生产96式呢?如果说用来出口的话,不是说90-II式才是“出口型坦克”吗?如果96和90-II都出口,必然会形成竞争,到时候“两虎相争,必有一伤”,这不是砸自己牌子吗?96式又为什么要大批量生产呢?

    我个人认为,我国只要保留99式和90-II式,前者自己装备,后者出口。而我们国家保留了“4条生产线”,而维持“4条生产线”的费用远远高于“2条生产线”。而且,实际上这4种坦克通用的部件都没有超过60%,都装备的话必然给“后勤”带来巨大的麻烦。我想,陆军部不可能不知道这个问题。

    其实,前苏联已经给了我们很好的教训,当年T-64,T-72,T-80这3条生产线同时维持,给苏联造成了巨大麻烦。苏联解体后,俄罗斯发现,要维持这3条生产线几乎是不可能的,所以T-64很快停产。有了“前车之鉴”,中国人还要同时维持“4条生产线”,搞的比“前苏联”还牛,难道我们中国人现在很有钱了吗?这不是浪费是什么?

    还有,国外研制新坦克,往往需要15-20年的漫长阶段,因为“每一种新坦克都意味着要适应全新的战术思想”。而中国坦克实际上是在“盲目乱开发”,没有进行足够的“技术储备”,没有经过战术论证,而好象是凭“某个专家的个人兴趣”,就上马开工,所以,中国每5年就会出现至少一个新坦克。但这种新坦克不象国外那样代表了“新的时代的到来”。比如M60和M1,它们表明了战术的“新革命”,而苏联的T-62和T-72并没有发现有很明显的“革命进步”,因为研制的“时间跨度”不同,苏联的“时间跨度”短。为此,苏联浪费了很多钱。

    国外一种新坦克定型,往往是进行“公开招标”,许多公司拿出自己的产品到指定地点进行“比试”,从而“优生劣汰”,只有一个产品被批准“装备部队”;而失败的那些公司会再进行一次“比赛”,主要是争夺“出口型坦克”的名额。所以欧洲国家最多只维持“2条生产线”,有时只有1条。而且,失败的公司可以为“竞标优胜者”生产某些部件,如装甲,履带等,这样保证“失败者”不会因为“没事干”而迅速破产。

    而中国就不同,所有坦克工厂都是“各顾各的”生产,是“一盘散沙”。坦克的定型是由“某些关键人物”点头来决定是否装备,而不是通过“公开比试”确定谁优谁劣来决定的。

    比如,中国生产的89式自行反坦克炮就是“乱开发的产物”,89式能做的,主战坦克都能做,而且主战坦克的反坦克能力比89式强的多,因为主战坦克的“火控系统”比89式强多了。而且,89式只能完成“静对静”,“动对静”的射击,不能做“动对动”射击,因为“火控系统”不过关。而且,89式有32吨,不便于空运,又不象“轮式战车”可以用来侦察,也不能用于“快速反应部队”。反坦克能力又不如“专门的反坦克导弹车”或主战坦克,那么,它不是“多余装备”是什么?

    说白了,89式是在“侵吞中国可怜的国防预算”,它只是某些专家或领导“凭个人兴趣制造的产物”。

    总之,我认为,中国坦克发展有“不可告人的内幕”,就算没有,也是“极其不正常”。

    ===============================

    转贴 不代表本人观点

    唯一心有同感的就是关于89反坦克炮的

    • 家园 通篇胡说

      T-32在1938年才开始设计,1939年交付原型车并进行测试以及参加苏芬战争,1939年底针对其在战场上暴露的问题而推出改进型号T-34(1939年12月19日,被苏联政府认可为为陆军制式中型坦克)。而T-34的原型车根本不是文中说的什么1934年搞出来,原型车直到1940年1月才完成!苏联的坦克编号不一定就代表其研制年份——1945年初T-54就已经搞出原型车并得到该编号!

      并且最令人惊讶的是,总设计师“米哈依尔·I·科什金”竟然能以幽灵的形态完成设计工作——他与1940年9月26日与世长辞(文中说是1935年)。

      至于KB系列、IS系列抄袭T-34之说更是扯淡,典型的垂直装甲跟T-34的倾斜装甲什么地方能联系到一起?

    • 家园 叹气,型号作者就没搞清楚阿

      99是新型号,96是88的改进型,90II是外销型号,88是装备型号不是生产型号,96就是它的升级型号.至于96和99....那时候99还是在测试中那

    • 家园 疑问:老Q怎么跑新兵营来了?此帖是不是应该转英雄本色?
    • 家园 原文作者没有工程开发的基本常识,只知道“以小人之腹度君子之心”

      独立思考和阴谋论不是一回事情,什么都扯到“内幕”,那是胡扯。这不谈了,就事论事吧。

      中国生产59式、69式坦克有年头了,但当时中国的坦克开发能力基本没有,59是照图加工,69的改进很有限。79是给69安一门105线膛炮,再在火控系统上改进了一点,80也是换汤不换药。在中苏缓和前,苏联百万钢铁大军压境,中国陆军急需更先进的坦克。但是更先进的坦克不会从天上掉下来,引进生产不现实,只有自己干。

      部队需要先进装备,但更需要可靠的装备。为了一面尽快地将过渡型号装备部队,形成一定的战斗力,一面小步快跑,开发先进装备,平行(其实是交错)开发和装备几种型号是唯一现实的途径。只是开发需要时间,这个开发策略的结果只有到90年代以后才开始显现,而这时世界局势已经变了。

      美国、德国只开一条坦克生产线不假,但是他们在此之前有足够的经验和技术储备,做足了功课,装备上也没有急切的更新需求,当然可以只在最先进型号上下功夫。而中国的情况不同,很多基本技术没有过关,只有在实践中过关,并交替应用到更新的设计上。想一步登天,结果只能是印度的“阿琼”坦克。

      89是战术思想变化的结果,当年急需能够射穿苏联坦克前装甲的反坦克兵器,当时的坦克做不到,只有牺牲机动性,加强火炮威力。这和二战期间的“猎豹”、“菲迪南”、SU系列自行反坦克炮的思路是一样的。后来中国的坦克火力上去了,89的使命也到头了。这可以说是兵器发展中前瞻不足或者饥不择食的结果,但不是“不可告人的内幕”。

      在技术迅速更新的时代,并行开发是很常见的。西方航空大国在40-60年代开发的战斗机的型号令人眼花缭乱,而80-00年代的新型号就屈指可数了。这里的道理是一样的。中国的战斗机开发现在也在这个阶段,所以新机型号迭出。从某种角度来看,很多相当于研究生的“大作业”,只有少数才是“论文”水平。这是一个必不可少的阶段,走过了就好了。

      说到技术迅速更新,有些技术对于西方已经成熟了,但对于中国还不到这个地步。我们常常恨铁不成钢,“为什么我们中国现在还要靠xx国提供yy技术?”中国在过去二十多年里的进步是惊人的,但不要忘了,即使今天,中国也还是发展中国家。

      • 家园 “但是更先进的坦克不会从天上掉下来,引进生产不现实,只有自己干。”

        就算是有5、60吨的、更先进的坦克从天上掉下来,我估计也没人敢接。

      • 家园 小步快跑是没办法的事情

        但是带来的毛病就是你可能会拥有一大堆带有各式各样五花八门的毛病的武器

        但是能算得上基本过关的却很少

        而且付出的后勤压力 维持压力 都不是小数

        所以 小步快跑 多研制少生产 不能太过

        否则也不科学

        现在我们搞了多少品种 反坦克炮按照口径分 有100 105 120 125 按照底盘分 有 6*6 8*8 履带式 还有牵引式

        坦克有多少种 就更五花八门了

        这个后勤压力恐怕也够瞧的

        • 家园 别看品种多,其实也不多。

          100口径,只有牵引式,地炮部队;105,只有6x6轮式,跟使用92系列轮式装甲车族的部队配套;120,履带式限定在北京军区和沈阳军区,轮式根本就是外贸型号;125,这是坦克炮。

        • 家园 后勤估计没问题,其实那么多型号,但仔细看看数量

          就知道没问题了,69,79还是大头。所谓88,90II只有少数部队装备,99估计只有一两支部队有。等定型了,69,79全直接换成新型不就没问题了吗?

          • 家园 你说的大头也不对

            59才是大头;69除了开始装备的那点,后来的改进型号几乎都成了外贸品,但用69底盘改造的自行高炮倒是不少;79那东西根本就是样车,后来多生产的底盘也成了自行高炮;至于90系列,那就是外贸样车,部队没装备。

            其实就算69、79都装备1000来辆,对于后勤的影响也不是很大,都是59底盘改出来的,底盘零件都能通用。再说PLA狡猾大大地,这些小批量生产的坦克基本上一个型号一个军区。

            88C是部队将来主力,因为其重量适中,不像99只能装备北方部队。

    • 家园 89式,是援外产品
    • 家园 对于一般的文章, 大家一般是来挑错,

      这个嘛, 费费心找其中正确的地方似乎比较适宜. 而且, 很不好找.

      写成这样, 挺不容易的.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2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