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功罪之间说魏延 -- 温相

共:💬17 🌺106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2
下页 末页
  • 家园 【原创】功罪之间说魏延

    此文节选自本人所著《三国人物纵横谈》中,略有删节。

    魏延是蜀汉的名将,也是三国中难得的战将,他和曹操的五良将相比丝毫不逊色,难怪素以

    知人著称的刘先主要把他视作张飞一流的豪杰看待。现在,很有一种暗流,说是魏延被诸葛亮所杀,当然是暗杀,而且拿了子午谷的事作例子,说生前的武侯是何等的不公平对待魏延

    ,此后又是如何排挤他,等等,不一而足,似乎魏延真是冤哉枉也,一定要平反昭雪才好,

    那么,魏延到底是怎么一个人呢?我们就来探求一下历史的真相。

    我们说诸葛亮是主帅,他的北伐是多年的深思熟虑,而且以蜀汉的一隅之地对抗曹魏的强大

    北方,不容诸葛亮不小心谨慎,他输不起,也不能过分的冒险犯难。何况他一向谨慎。而魏延是站在一个方面军将领的位置上考虑问题的,这和大帅统筹全局的观念尽管主流是一致的

    ,但是分流和支流还是不完全相同的,就像今天中央和地方虽则都是为了国家经济建设着想

    ,但是毕竟还是会有分歧的,再者,兵不厌诈是对的,然而,也是双刃剑,伤得到对方,也可能伤得到自己,诸葛亮备受争议或者责难的就是连使用或者尝试一下魏延建议的动作都没有,我们前面说了,蜀汉本钱有限,想搞大动作必须要有足够的基础,诸葛亮首次北伐既是

    抱着必胜的信念也是抱着万全的信念,我们何以能够要求这位武侯像我们的小平同志那样在

    1000多年以前就有胆子大一些、步子快一些的理念呢?那就是苛求了。

    那么,诸葛亮到底对待魏延怎么样呢?我们再来看一下魏延的履历,他是建兴元年封为都亭

    侯的,这时葛派著名大将,蜀汉政权的元老赵云是什么爵位呢?建兴五年,魏延是督前部,领丞相司马、凉州剌史,这个凉州刺史是当年贵族马超的位置,可见,这时的魏延的官位是

    相当可观的了。建兴八年,魏延迁为前军师、征西大将军,假节,进封南郑侯。熟知蜀汉官制的应该知道,前军师仅次于中军师是非常重要的位置,而征镇一类的将军前面如果加上大字就是要比前将军之类的还要高一些,最为主要的是魏延的爵位,南郑侯,这是蜀汉侯爵中

    的最高级别,就是县侯,而且也是魏晋侯爵制度中的最高级别,以后来晋国杜预的平吴大功

    也不过是当阳县侯,你能说魏延比杜预的功勋都大?这时我们的诸葛亮呢?不过是武乡侯,

    五虎大将无论是死了的关羽、张飞、马超、黄忠还是活着的赵云谁也没有魏延这个爵位高,

    连蜀汉一度是仅次于诸葛亮的李严也无法和魏延的爵位相提并论。至于说到为了蜀汉基业立下汗马功劳的庞统,追封不过是关内侯。要知道,建兴八年,正是诸葛亮的执政时期,虽然

    魏延的爵位是刘禅封的,但是如果诸葛亮想要阻拦,不是也很容易吗?陈寿为什么一再提及

    诸葛亮赏罚分明,号令森严呢?我们看看李严等人的结局就可以知道,诸葛亮不是一个以私人的好恶来代替国家用人行政的权臣,否则他今天的地位不会这样崇高。诸葛亮虽然对魏延

    的建议没有采纳,但是,这没有影响诸葛亮对魏延的重用。官爵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再看

    后来代替诸葛亮执政的蒋琬、费掉也不过是乡侯、亭侯吧,假节是魏锦南北朝时期三节中职权最低的一个,但是在蜀汉政权中在魏延的前后只有关羽、蒋琬、费掉几人而已,可见魏延

    的煊赫地位了。费掉是奔走蜀汉和东吴之间的要员,在诸葛亮死的时候不过是后军师而已。

    杨仪是诸葛亮的亲信之一,但是,因为他的弱点诸葛亮始终没有让他担当执政的职务。你能说诸葛亮只是看魏延不顺眼吗?还是那句老话,武侯的千秋高义不是一般人可以理解的,而

    用普通人的度量去衡量这样一个杰出的政治家,我以为也是比较可笑的。

    本应该成为蜀汉后期的军事支柱的魏延为什么走向覆灭呢?性格决定命运这句话在这时就起了作用,史书上一再强调魏延虽然带兵很有一套,但是性情高傲,经常以势凌人,你想他对待杨仪都是那副嘴脸,何况他人呢?一句话不善于搞好团结,这样的人你说诸葛亮能让他统领军队进行善后工作吗?魏延公开说:“魏延何人,当为杨仪所部勒,作断后将乎”这简直

    是闹个人意气了,把大敌当前和诸葛亮死后的危险置之脑后,完全为了个人恩怨而不计后果

    的争一时的短长,哪里还有一点名将的风范?自然,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延士

    众知曲在延,莫为用命,军皆散。”可见,魏延的举动是不得人心的。但是,就此把他说成

    反叛显然也是杨仪的捏造。算是半个冤案吧。可是,主要责任在魏延,就以蜀汉对魏延的恩德来说在那样一个讲究节义的年代里,丞相尸骨未寒而大闹而去如何不能说是符合原则吧,

    不论是政治原则还是做人的原则,所以说,魏延这个人缺少一点大局的观念,和杨仪是半斤八两,这不是我的意见,这是东吴的政治家孙权说出来的,他作为旁观者早就看出这二人不是省油的灯了。

    此外,随便说两句不算是题外的话,刘备是魏延的恩主,发现了魏延,诸葛亮也算是没有委屈他,如果魏延能够活到今天,让他说说,他最服气的领导一定是这二位,不过,前者他是

    敬重,后者他是畏惧。但是,你要魏延说他想通过真正意义的敌对诸葛亮或者反对之,估计

    打死他也他也不会承认。陈寿把他和刘封、李严等人列在一处,想必深意也正在于此吧。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 家园 【原创】[严重不同意]诸葛压制魏延无疑

      魏延这个人才的发现和提拔是刘备的功劳,没诸葛亮什么事。诸葛亮一定程度上重用魏延或许是有的,毕竟人家能力在那里,蜀汉又实在缺乏能人,但是最倚重就远远谈不上了。

      魏延的性格和关羽有些像,就是"矜高",尤其瞧不起文人,刘备欣赏这类人,不代表诸葛也欣赏。

      诸葛亮是否压制魏延?不是那么容易看出来的。就好象你的领导给你穿小鞋,那也是一门艺术,你是有苦说不出,别人眼里说不定还是领导对你特殊照顾。看看魏延传怎么说的:

      延每随亮出,辄欲请兵万人,与亮异道会于潼关,如韩信故事,亮制而不许。延常谓亮为怯,叹恨己才用之不尽。

      ---这一段证实二人之间有矛盾,诸葛亮有压制魏延的可能。

      延既善养士卒,勇猛过人,又性矜高,当时皆避下之。唯杨仪不假借延,延以为至忿,有如水火。

      ---这个杨仪可能是诸葛亮有意安排的钉子,牵制魏延的。看看诸葛死前把后事交待给这个杨仪可知诸葛对杨仪的器重。

      秋,亮病困,密与长史杨仪、司马费祎、护军姜维等作身殁之后退军节度,令延断后,姜维次之;若延或不从命,军便自发。亮适卒,秘不发丧,仪令祎往揣延意指。

      ---看到了么,诸葛亮这个就是有意整魏延了,人要死了,身后大事托付的一定是他最信任最得力的人,这里面没有魏延,而且还防备他,"令延断后",而且特意安排武将里面能当住魏延的姜维看着他,最后,"若延或不从命,军便自发"。从以上诸葛亮的安排里面,处处针对魏延,处处暗藏杀机,你还能说杀魏延没诸葛老大什么事么?

      诸葛故意安排魏延矛盾最大的杨仪领军。魏延实际未反,却被夷三族,后来杨仪发牢骚说“往者丞相亡没之际,吾若举军以就魏氏,处世宁当落度如此邪!令人追悔不可复及。”不过是废为庶民。最后当了庶民了他还不老实,这才被下狱自杀,妻子无恙。也就是说魏延这事终蜀汉之世,成了铁案。这如果用诸葛是始作俑者的名义来看,就比较容易解释了。

      当然诸葛亮并没有明确杀魏延的打算,但是他临终前后把魏延排除在外已经说明了问题,哪个人临死之前不是把自己最亲近最信任的召过来交待几句?结果单单没有魏延,什么事情还得中间人传话,这本身就问题大了去了。

      正常而言,如果诸葛亮想要保护魏延,他应该让魏延和杨仪一起进入遗嘱执行人领军之列,而不是明知杨魏二人有极大矛盾[1]却单单让杨仪入围并且还是主事人。魏延因为杨仪的缘故不愿穿这个小鞋,忍不下这口气,虽然是作乱,但实无反意。史书上也说,"原延意不北降魏而南还者,但欲除杀仪等。平日诸将素不同,冀时论必当以代亮。本指如此,不便背叛。" 

      也就是说,魏延要自己造反,条件根本是不够的。首先,魏延控制的兵力只是一小部分,否则的话他不会那么容易被干掉了。其次,魏延性格决定了他在同僚中没多少人缘。第三,魏延也没什么城府,从他的表现和说的话就能看出,我认为其实魏延就是气不忿,他要能忍下这口气等待时机的话就不是为魏延,而是司马懿了。自己造反条件不足,剩下的选择是降魏,但魏延也没有做,而选择南还,说明他确无反心。

      下面试图猜测一下诸葛亮压制魏延的动机。不过这样一来就无法完全避免诛心,所以请大家看的时候小心。

      先说一开始的街亭之战,当时守街亭阻张合大家也都认为人选应该是魏延了[2],他当年随刘备攻蜀,取汉中,都是山地战,经验丰富。对手张合曾经下三巴,汉中防御刘备,山地战经验也不少。只是诸葛亮硬把马谡派到那里。为啥派马谡这样一个一点单独实战经验都没有的人领兵呢?

      马谡智商可能很高。但必须承认,很多时候,经验比智商更重要。魏延是刘备培养和破格提拔的,马谡是诸葛培养的。这个关键时刻,让马谡前去立功,不知道是不是诸葛有什么想法,难道是想证明自己培养的人比刘备培养的人强?感觉这里诸葛亮有点置气的意思。刘备说,魏延行,马谡不行。诸葛偏要试图来个,魏延不行,马谡行。

      用诛心的观点看,可能诸葛亮他认为街亭阻击战不是特别难(己方有地利,本身大致是个山口防御战),但是功劳很大,会不会是想栽培马谡,培养亲信的意思?

      不管怎么样,马谡为第一次北伐失败当了替罪羊。这边诸葛亮灰头土脸,大败而回,还少了一条得力的膀臂,而那边魏延却动不动说着怪话,“常谓亮为怯,叹恨己才用之不尽”。个性又"矜高", 这样的人能讨领导的欢心才是怪事。安插个杨仪这样的钉子也不奇怪。

      诸葛未用魏延子午道之谋。平心而论,魏延的计策颇有成功的可行性,为节省篇幅先不表。这个事情实际上体现的是二人对北伐的战略方向的分歧:到底是陇西为先,还是关中?

      第二次诸葛北伐,选取从陈仓进兵,这其实就是魏延第一次的时候建议的路线,但是这一回一来没有魏延的奇兵作内应,魏国又已经有了防备。[3] 多次失败后,诸葛最后一次北伐还是回到了魏延的直接从关中下手的老路上,出斜谷到了关中的五丈原。然而这些都永远地失去了第一次的时机,所谓机不可失,时不再来,与其这样,何必当初?

      而起初魏延说的丞相死后继续北伐也不是没有道理。蜀军好不容易在五丈原渭南一带建立一个战略根据地,粮食问题初步解决,战斗力又不处于下风,为何要轻易放弃呢,下一次基本上就没多大可能从斜谷出并且有这么好的形势了。魏延不过是实话实说而已。

      [1]魏延死后,“致首於仪,仪起自踏之,曰:“庸奴!复能作恶不?---- 可以看出杨仪二人仇恨有多大。

      [2]时有宿将魏延、吴懿等, 论者皆言以为宜令为先锋,而亮违众拔谡。

      [3]诸葛第一次北伐失败后,引起了魏国对关中一带防守的高度警惕。“真以诸葛亮惩于祁山,后必出从陈仓,乃使将军郝昭等守陈仓,治其城。

      关键词(Tags): #魏延 杨仪 马谡
      • 家园 诸葛亮缺乏一个容人之量

        诸葛亮好大喜功,有点小聪明就事事争先,见不得别人比他强。军事上缺乏带兵经验却事必躬亲,这样的人不失败的话也不可能成功。

        懂军事的人都知道:魏延兵出子午谷是好计,台上一分钟台下数年功,汉中王魏延肯定为了这奇计,探勘了好几年。庙算良多!否则盲目冒险就是拿自己的老命过不去!魏延拥有军事家最可贵的素质:战略上有算计的冒险。碰到曹操、刘备或者穿越下碰到本朝太祖这样的大家,魏延就是建功立业的大才。可惜魏延的老板是诸葛亮之流的小人。可惜了!

        只有不懂装懂的腐儒才会在歪理上找寻兵出子午谷的不可行性!

        按他们的歪理,志愿军奇袭三所里都别打了,风险太大。

      • 家园 诸葛亮这手是典型的“二桃杀三士”

        所以史书上才会说他“好为梁父吟”

        其实,蜀汉在诸葛亮的治理下,应该说官僚机构整体运作良好,但是这里有个最大的隐患——就是一旦诸葛亮死了,谁来接班的问题。

        后主统治前期的蜀汉是丞相(或大将军)开府全面负责的“虚君”体制,诸葛亮死时,刘禅已经年近三十,但无论是诸葛亮还是相当一部分官员,都没有还政的意思(禅自摄国事要等到蒋琬死后,那时刘禅都四十多了)。这从李福问诸葛亮后事安排就能看出,刘禅派李福来时可能还不知道诸葛亮不行了,所以李福才先慰问完出去,后来又跑回来问诸葛亮政事安排给谁。不论是诸葛亮还是李福,似乎都没考虑,这是刘禅(皇帝)的权力!

        蜀国官员体制应该是参照东汉,人家根本就自称“汉”。但三公九卿都不齐备。诸葛亮以下,文臣首席就是杨仪(蒋琬第二)、武臣首席就是魏延(吴懿第二)。但是,按照官位级别,魏延远在杨仪之上,(请参见诸葛亮废李严之后之后和诸大臣上的表中的排序)本来排在魏延之前的车骑将军刘琰刚好当年初被后主杀了。所以,只要诸葛亮一死,杨仪和魏延非内斗不可,因为两个人想的都是接班,也都认为自己最有资格,这就不仅是个人恩怨能解释的了。诸葛亮密奏、遗言都把位置传给蒋琬,则杨仪和魏延除非自己弃权退休,否则都得死,现在自相残杀、正好让蒋琬做了个“好人”。

        所以要是想救魏延或杨仪的命,只有请刘禅(皇帝)出面,可惜臣不能招君,不能命令刘禅北上做调解,也来不及(皇帝出行可不快)。历史事实的内讧已经是危害最轻的情况了。

        通宝推:C狂飙行者,
        • 家园 我觉得刘禅派李福问孔明也不错

          刘禅自即位后长期放权给孔明,对蜀国那些干部能力不是很了解,更别说文官武将中错综复杂的人际关系,小说中听说魏延谋反和魏延奏杨仪谋反,他首先的举动也是询问朝中文官孰是孰非,可见他对前方情况也不很了解,派人问孔明是最好的办法了,难道要孔明死后他直接一纸命令空降一个毫不了解的领导过去,那魏延和杨仪能服么?刘盈在萧何要死的时候不同样亲自过去询问接班人么?

          • 家园 问题是李福根本不是带着这个问题去的

            否则他直接就问了,还会像三国志上写的去而复返?诸葛亮这最后一次北伐,是准备长期对峙的;他根本没考虑自己会真的就死而后已了,刘禅当然也不会预计到这一点。李福是见过诸葛亮,预感到丞相要不行了,才跑回来问的。

            而且,诸葛亮早就密表推荐了蒋琬。

            说到底,问题的核心是“亮卒于敌庭”,当时前方必须产生一个接班人(哪怕是临时的),而很多人都认为,这个临时的接班人有最有机会扶正。

            • 家园 是,问题在于魏延和杨仪能服么?

              魏延敢于在孔明死后公然截断栈道挟持大军北上,他能安静的听完接班人宣布的公告?孔明自己也知道他一旦死了,没有人有足够威望能够立刻当家,只能是联合治军回蜀地后听后主决定,公开宣布接班人弄不好这个接班人被暗害的可能性很大。

              • 家园 关于这个问题,我其实很想专开一贴写一下

                现在就借人家的地方说两句。本来这就是个无头官司。

                其实你肯定也看到过三国志注里面魏略的说法,和你的推测有很多类似之处——按照魏略,诸葛亮安排了魏延做接班人,但是没有公开宣布就挂了,结果是杨仪制造谣言,暗害了魏延。很多人都认为魏略的说法不对,-记载这段的裴松之就直接说了“不足与..争审”。不过从另一方面讲,魏延的手下如果逃到魏国,不管事实真相如何,肯定会这么说的,所以魏略的记载也有其合理之处。

                诸葛亮已经秘密推荐了蒋琬,但是其他人包括杨仪(“宜当代亮秉政”,所以他肯定不知道自己叫人当枪使了)、李福都不知道。所以这是个秘密,李福接受这个秘密后,也没有公开,甚至可能没和任何人交底就急忙赶回去了。诸葛亮的难处是,他是臣子,不可以未请示君主就直接交待接班人,所以只能这么安排,其实就是个二选一——杨仪还是魏延指挥撤军?可是这么一来,就等于是有意挑逗这两个人内讧;我本人是认同蜀志的记载的,虽然诸葛亮其实也不喜欢杨仪,但魏延很可能连撤军的安排都不接受!(事实也是如此)

                如果要让这两个人不内讧,也有一个人可以安排为临时的负责人,不过那将改变蜀国内部的权利构架,麻烦就更大了。谁呢?就是后来因为这场内讧而晋升为蜀军最高负责人的吴懿,吴懿、吴班兄弟分别是当时的左将军和后将军,直属的部队不少,他是外戚,作大将军辅政在汉朝是有传统的,而且他辅政的话,魏延仍然能保持实际的军事负责人的位置,能够接受。杨仪也就闹不起来了。不过吴懿要是坐上去,让他再下来就更难了,而且诸葛亮肯定对外戚专权一点好印象都没有,吴懿又是刘璋旧部的代表,所以诸葛亮是不会安排他的。

                • 家园 还有一个因素也要考虑

                  那就是必须要瞒过对面的司马懿,蜀军正式公布孔明死讯是在进入汉中已经没有追击风险的情况下,如果让脾气火爆的魏延掌军或者开会后大吵大闹,估计一天不到魏军就得知真相追杀过来,兵力本就不占优势的蜀军凶险不可言喻。

      • 家园 诸葛亮待魏延不公

        诸葛亮的情商高,政治上面很有手段。魏延是将才打仗有手段但是总跟领导不对付。对魏延来说如果有一个大气的帝王赏识他,那么他还是有前途的。但是如果遇到一个心细如发的丞相做顶头上司,他就只有被排挤被穿小鞋的份。如果换了海子当丞相领导魏延恐怕也不会喜欢他,但是如果海子处在刘备的位置肯定会对他推崇备至,这样的人不需要提防,他好用啊!诸葛亮在刘禅在位期间大放光彩,但是远没有现今民间传说的这么神。这方面鲁迅在评论三国演义的时候说过诸葛亮多智而近妖。

        历史跟小说,传说是不一样的。诸葛亮有他的过人之处,但是对待魏延他的确比较阴。

      • 家园 再加一句,断后不是好差使

        说起这个断后,属于典型的吃力不讨好的工种,干系又大。工作就是这样,有既好干又容易出成绩的,也有不好干,不容易出成绩,整天提心吊胆的。当年李广不也是吃了这个断后的亏么。

        大军回撤,归心似箭,敌人尾追,很难保证不出纰漏,死个人丢个物资什么的。功劳说你有就有,说没有就没有, 不过现在主事的是杨仪,二人之间仇火那么大,摆明了是要借此生事。

        关键词(Tags): #断后
      • 家园 好贴送宝

        送花成功,可取消。有效送花赞扬。感谢:作者获得通宝一枚。

        参数变化,作者,声望:1;铢钱:16。你,乐善:1;铢钱:-1。本帖花:1

    • 家园 魏延给我的印象

      魏延给我最深刻的印象是那句“谁敢杀我乎”,好有气魄,但又很“高傲”(楼主的印象)

    • 家园 魏延,是一个军事家,而不是准政治家,这既成全了他之前的爵

      位,也葬送了他以后的前程.一个硬币的两面啊.

    • 家园 好贴,替相爷献花。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2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