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讨论】王朝的覆灭 -- 咚咚锵

共:💬208 🌺1180 🌵10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4
下页 末页
                        • 家园 我与你的不同,在于更解生活上

                          我认为,这些东西是已经存在的,是我们不能改变,是客观现实.

                          而通过我的个人努力,我能达到聊聊天,吃吃茶,游山玩水,外带上西西河灌灌水,这是我的能力之内,我努力了,我通过社会性交换体现了我的价值.

                          对于改变超出我能力之外的事,我是不会做的,看过太多历史以及几十年的生活经历,这个社会上,比咱们聪明的人太多了,搞不好就被人利用了,当了炮灰,这是我不会去做的.所以十年前,扶老人的事,我会干,现在绝对不会去干,现在也就是给老年人让让座之类.

                          还有,我可以明确的告诉你,毛所谓的奋斗,在整个历史趋势下,不值得一提,他能改变中国的产业,能改变中国的工来基础,但他不能改变中国人的思想,而这是他生活中最后十几年才明白的,但他老了,他没有儿子来发展,所以,他一生怀具了.

                          现在的TG高层都不认同他的东西了,作为开国之主,为别人做了嫁人,死了还不安生.那是毛想要的?

      • 家园 兄弟大才!
      • 家园 阁下知道杜车别吧,他也是这个观点。亡大明者,首推东林党人
      • 家园 历史上的宦官其实背了不少黑锅

        这也就是鲁迅说的,中国历史是一部不容易看懂的历史,需要静下心来,阅读一定量的历史书籍和具备一定的社会经验后,才能够看明白。

        对于整个架构来说,贪腐不是大问题,问题是有想法的隐藏力量壮大过程中对架构的破坏。宦官在外朝无根基,是不可能掀出风浪来的,相反宦官必须依附皇权才能获得力量,所以宦官其实是皇权的耳目,监军,监政。宦官换皇帝,与其说是宦官妄自为大,不如说是宦官审时度势的无奈之举,是外朝逼迫下为了自保而进行的,是皇权已经丧失了对架构的控制后所发生的,皇权在外朝的压力下要换宦官,宦官自然要反抗,而此时的皇权先已丢了外朝的掌控,再在外朝的压力下来对自己的耳目宦官来逼迫,那不出人命才奇怪呢。说白了,你见过宦官换皇帝,你没见过宦官自己当皇帝的吧?宦官就是换皇帝,维护的还是那个皇权。

        • 家园 其实东林党,何常不与宦官合作娱快啊!老魏前面那位不要和东

          林太亲密啊!

          其实说白了,就是个清君侧,与皇帝冲突了,没法直接骂。当然也不是说宦官本身没有坏的,但要具体分析具体事件才可以。

          魏忠贤说白了,是天启用来清洗东林党的替手,通过他来串联东林以外的其它官员。

          • 家园 皇帝以内庭驭外庭

            太监锦衣卫都是一个目的,本来同是帝党,势力大了后就成了皇帝,内庭,外庭三足鼎立了

          • 家园 中国一些历史书太注重于上面的权力斗争,而不注重底层的架构

            但真正影响架构的其实是底层的组织结构,这点黄仁宇就研究的比较多。

            宦官当然有自己的私心,但宦官由于依附于皇权,对于皇权的架构是没有主动的心去破坏的,而且他也不接地气,和外围的接触是不直接的,根基不可能稳固。所以宦官的坏,大多数只是说贪污腐败,阿谀奉承,但这些,那些士大夫何尝没有呢?外朝结党营私,争权夺利,藩镇割据,地方称大才是根本啊。而宦官好就好在没有后代,这黑锅不让宦官背,让谁背?历史书又不是宦官写,据说宦官懂识字的比例都不高,更别说写书了。

            在说说这个底层架构为什么是关键。东方体制的集中为什么会涣散?还不是因为王朝开初初步奠定的与民生息局面,被不断破坏,结果丧失土地越来越多,而地方一些大户隐匿人口,侵占土地越来越多,就成了地方豪强,那么中央的底层架构就丧失,反而成为地方的组织结构了。力量对比就发生了变化,架构的结局也就注定了。

            像唐朝最初的均田制,基本执行的还是可以,那时候的人口调查还是很严密的,但是中后期后,随着各地动乱,人口逃逸流动过多,人口调查就丧失了,土地也就渐渐的被买卖吞并,那个均田制也就越来越像个空架子。那么主席是怎么来思考的呢?主席与黄仁宇一样,都看到了底层架构的重要性。土地改革,让耕者有其田,但是主席更进了一步,农村土地是集体所有制,不允许随便买卖,只能在村集体内部调配,这就给土地私下买卖制造了障碍。在此之外,主席还加强了农村基层组织结构建设,这其实是整个体制架构的细胞,那就是合作社,让农民的组织来管理自己的物质财务和社会事务。如果这两点能够夯实,中国体制的基础就扎实了,历史周期律就可能避免了。展开一下,如果土地流转的主体是资本公司,那对这个基层架构影响就是要考虑,如果主体是村镇组织,那就可以鼓励的。

            但主席还是担心。。。。。。。 历史就是这样,不是一帆风顺的。

            • 家园 从结构性角度来看当时的政治演化才是符合历史唯物主义的。
            • 家园 宋代以来底层架构的涣散主要原因是门阀世家的消失

              门阀社会的底层架构是通过一个个坞堡组织起来的。宋以后,门阀社会解体,社会的的底层就以大量缺乏组织的自耕农为主。

              49年以后,主席重建了通过土改和人民公社制度以及深入到农村基层的党组织,重建了中国社会的底层架构。跟门阀社会的不同在于,主席重建的这个架构是建立在公有制的基础上的。

              • 家园 门阀世家可是在东汉,两晋南北朝最兴盛

                门阀世家可是在东汉,两晋南北朝最兴盛。

                那时候是有底层组织,但我看这种组织不要最好

              • 家园 【商榷】这个问题我是这么看的

                春秋世卿世禄 到汉朝察举,到三国魏后的九品中正,再到科举制,应该是历史的进步,是权力机构向更多的阶层在开放,让社会的上下流动渠道增加了。

                相比一下各时期的财税来源,汉朝依靠盐铁和均输赋税,唐代就是土地收入,宋代之后开始越来越依靠商业资本,土地本身已经越来越货币化了。对比以前朝代,人口增多,工商业越来越发达,社会越来越平民世俗化,说明社会发展是在进步的,所以从门阀氏族转变成士大夫社会,并不是退步,而是进步。

                唐之后是藩镇割据,之前可以说是地方诸侯尾大不掉,虽然不同于战国时的诸侯,但中央政府的触角到地方是有限的。这就是同姓王在自己领地有用人征署权,财权,和一定的部队,所以其毒害并不比藩镇小,而夹杂着的门阀氏族也是不太买中央政府的账的(地方州牧有自己的用人权)。西汉七王之乱和西晋八王之乱,就反应了这种架构稳定性的程度。东晋门阀氏族偷安江南,何曾有恢复中原的毅力和斗志?所以门阀氏族并不见得要好,相反在相当长一段时期里是落后势力的代表,是复辟势力的根源,不想郡县制,只想分封制,各自都有一块领地,雇佣一些佃农贫农发财。

                门阀经过五胡乱华终于衰落,随后的隋唐上承北周的府兵制拥有了一只强大的部队(可以不在依赖分同姓王来护卫),同时大量土地被政府用均田制分发给农民,并实行租庸调制增加税收,财政充裕(所以唐朝开始主要收入是土地收入)。由于地方很大,所以加强了官僚队伍建设,好来管理这个广阔的疆域,原有的郡改成州,地方上不仅一把手是中央任命,就是僚属也都不再由地方一把手自己征署了,那么科举制就应运而生了,用科举来选拔大量人才来补充官僚队伍。这个时候,还要有一样需要改变,那就是相权要用制度化进行分化制衡,所以有中书,门下和尚书,这样就能彼此互相牵制。其实皇权不是意味着独裁,皇帝并不太亲自过问日常事务,这些都是给有经验的事务官们去负责的,重大事务用政事堂讨论或者廷议。皇帝只要制衡好这批官僚,使彼此能够各安其位又互相制衡。正是这诸多改革一起作用,唐朝才能够如此强盛,汉武帝之所以也能有逐匈奴的成就,是因为裹挟削藩推恩之力才拥有了这样的全国动员能力,但汉武一走,整个架构又慢慢恢复到原位了。

                但唐王朝也好,明王朝也罢,最后还是没有解决问题。即使明王朝动用了太监这支间谍队伍,建立东厂西厂组织,还是没能够管理好官僚行政队伍。明王朝基本上已经将体制内的监督做到头了,但结果依旧还没有改变。一方面不能避免土地买卖兼并后出现的流民,另一方面东南沿海发展起来的资本和土地结合的力量逐渐壮大,但税收却收不上来。所以明不是亡与满人,就是没有满人,以当时的明朝现状,也已经很难恢复了,各地动乱会此起彼伏的。

                主席考虑到这些才会进行土改,才会有集体所有制(土地征用只能是国家征用,私人是不可能买卖的)。当然还有合作社,用农民组织来自我进行发展。这样整个中央政府和底层结构就彼此紧密的结合了,不再需要过多的行政队伍,再依靠国企对国际资源的竞争,这样社会整体机制就能运转起来。

                农民丧失土地的后果是相当可怕的。

                • 家园 兄台说的有道理

                  不过分析门阀社会和官僚社会的区别并不是要给这两者区分高下,两种制度各有优缺点。如果从权力向多个阶层开放这个角度来看,自然是官僚社会要优于门阀社会。

                  就如您所说的,门阀士族社会的架构,在上层社会上是不稳定的,但从微观角度看,其底层社会的组织度是相当高的,是稳定的。而官僚社会正好相反,官僚社会的底层结构是涣散的,是一盘散沙状态的,但上层那个皇权加官僚的架构是异常稳定的。

                  也就是说,宋代以后的社会,以底层社会分散化为代价,换取了社会经济文化的繁荣,我们可以看到,宋代以后中国社会的手工业,商业和对外贸易,相比于汉唐是极度繁荣的。但要维持这么一个社会,在上面就要加一个庞大的、僵化的官僚体制。如果没有强大的外敌,官僚社会就是一个异常稳定的社会,但这个体制有个致命的缺陷,就是一旦皇权崩溃,那对外族的入侵就毫无抵抗能力,而且这个体制中的官僚本身就是带路党最大的来源。相较而言,门阀社会或者说,底层高度组织化的社会,更能抵抗外敌入侵。

              • 家园 楼主对于宋代历史的这段表述有无参考文献,我很有兴趣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4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