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毛泽东时期的经济发展速度 -- 北大28楼

共:💬498 🌺4517 🌵202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34
下页 末页
    • 家园 人均GDP年增2.9%远低于中国人的潜力与期望

      中国人不应该和东南亚人、印度人、非洲人、拉美人比经济增速。和他们比,哪怕胜了,也已经是非常失败了。有时还比不过。对麦迪逊这种“夸奖”,我只感到脸上发烧。这个什么鸟麦迪逊,内心里怎么看中国人,是可想而知的。

      也不应该和美国、西欧比经济增速。他们的基数要高得多,速度肯定要低些。如果不到美欧好年景时经济增速的两倍,可以肯定发生经济危机了。

      中国人内心的期望增速,应该是7%-9%。我以前有一个计算,相当于50年实现发达。近年来的增速说明,这不是不可能,很可能就是中国应有的潜力。

      2.9%,或者5%,都是让人痛心的低增速。30年下来,指数积累的结果是让人痛苦的,而不是“辉煌胜利”的感觉。它的原因不是不努力,而是有许多瞎折腾。经济增速高的时候也有,稳不住。

      中国人内心中,会和文化背景相似的日本、韩国、台湾、香港、新加坡比。几十年过去,差距拉得很大,触目惊心,所以很着急。这种焦虑情绪,不是任何数字逻辑能够缓解的。从那个年代过来的人,时不时会有这种焦虑。

      面对香港人、台湾人,如果提出这种“主席时代经济增长很快”的逻辑,实在让人很不安。老实承认经济工作没有搞好,要急起直追,才是正确的态度。追上了,还能维护主席的伟大名声。

      正因为如此,主席才很着急,跃进是有思想根源的。2.9%这种“爬行主义”,在哪个年代都要被批进垃圾堆的。

      通宝推:牛得很,
      • 家园 陈经这个贴可相当的不专业

        是啊,中国人民愿望高,但是哪个国家愿望不高,印度人民愿望不高,怎么实现不了呢?

        为什么不可以和印度、拉美、非洲这些地方比,都是殖民地半殖民地吗?

        作为一个基本上的农业国,当时中国要长期维持7%以上增长速度可能吗?你如果单把农业拿出来,单把工业拿出来,改开前改开后的增长速度实际上差不多。实际上我个人认为改开后的增长速度存在很大问题,这个姑且不论。

        设想甲国、乙国,工业增长速度均为10%,农业增长速度均为4%

        假设甲国农业比重90%,工业比重10%(类似中国50年水平)

        假设乙国农业比重10%,工业比重90%(类似中国现在水平)

        则加权平均的增长率为:

        甲国4.6%(类似麦迪逊所计算的毛泽东时期增长率)

        乙国9.4%(类似改开以后的增长率)

        当时中国是农业国而农业增长必然是比较缓慢的这两个基本事实,就决定了,单纯因为统计的原因,整个经济的增长率就不可能太快。

        • 家园 一五计划工农业总产值五年增长67.8%,你解释一下

          1953到1957,恢复期过了。中国这个农业国怎么做到的。

          • 家园 苏联的大规模援助,这种援助世界经济史上前无古人,

            估计也是后无来者。难道你有办法能使这种援助一直持续下去?

          • 家园 你这个数准吗?功课可要做足

            根据1985年中国统计年鉴,1957年与1952年相比,(按净物质产品计算的)国民收入增长53%,年平均增长8.9%。按密歇根大学“中国数据在线”公布的国民帐户中相关数据 - 中国历年国内生产总值指数,1957年与1952年相比,增长55.5%,年平均增长9.2%。

            粗算,就算整个经济增长率是9%。

            1952年,中国国民收入的构成如下:农业57.7%,工业19.5%,建筑业3.6%,运输业4.3%,商业14.9%。为了简便,建筑业运输业商业不考虑,单算工农业加权平均。农业占75%,工业占25%

            1952年至1957年,农业总产值年平均增长4.5%;工业总产值年平均增长18%。加权平均7.9%。有一个百分点的误差,因为没有考虑建筑已运输业商业等。这些行业的增长速度会比农业快一些。但作为近似计算,可以过关了吧。

            那么好了,对于熟悉经济的人来说,中国又是这样一个大国,不会有谁认为18%的工业增长率是可以长期持续的吧。

            农业增长4.5%,这对农业属于奇迹了。在没有化肥机械缺少灌溉的情况下,很难持续的。

            据1981年中国统计年鉴,1951-1980年各国农业增长率如下:

            中国3.6%(不含社队企业产值);美国1.6%;苏联3.1%;日本1.7%;西德1.9%;英国2.3%;法国2.5%;印度2.6%

            可见,农业要维持个3%的长期增长率都是不易的。工业国和农业国是不是不一样呢?

            • 家园 一五的速度你当成”不可持续“了,往后退了。主席是不同意的

              我引的数据是工农业总产值。几十年指数下来,单年的产值增长率和人均产值增长率差不了太多。

              你这个“农业国”增长比“工业国”慢的理论,静态地用到中国,就不行。因为中国在变成工业国,而不是某年忽然从农业国变成工业国。在变的过程中,增速可以多快,看年度数据其实很清楚。

              至少,看一五的数据,“开始变”的几年是可以很快的。那你这个理论用到中国,对开始那几年是不成立的。

              你现在等于退了一步说,一五是快,但它不可持续。所以,从一五的近10%退到“2.9%或者5%”,也就可以用“农业比工业增长慢”的“自然规律”来解释了。

              真正的解释无非就是大跃进、文革之类的瞎折腾降低了增速,而一五算是发展顺利的时期。

              你这个“自然规律”是一种解释。至少主席是不认可你这种“规律”的。也许主席是心急了些,但至少方向上不是这种爬行主义。

              • 家园 你我对科学范式理解不一样吧

                明明我用工农业单项增长率加权计算出来的经济增长率基本符合所报告的经济增长率,这不就说明我的“理论”是基本符合实际的,也就是被验证了,不就说明我的“理论”可以正确地解释一五时期的增长率?怎么到你那里反而变成是我的理论不成立呢?

                • 家园 我没说你的理论不成立,是说不要静态地用到中国

                  农业增长比工业慢,这个很成立。

                  你进一步往下推,中国是农业国,所以2.9%或者5%的低增长率就还算是不错的。这就是一种理论的应用,就有问题了。

                  一五的数据说明,农业国也可以有高增长。那至少你开始是没有提的。至于后来为啥又没有高增长了,其实你也还是没解释清除。这种事,很容易糊涂,所以需要经济直觉。

                  应该说你的理论应用过程,被我质疑了。当然你仍然可以认为主席时代的经济增长不错,非洲人印度人会羡慕。只不过很多人是不满意的,象我这种要求比较高的人。

                  我看主席自己也是不满意的。我们应该学习主席战天斗地永不服输的精神。不要超过了非洲人印度人就觉得还行。事实上改开那时,中国人是真的不满意,不是我现在这么说。你要觉得不错,那中国人是不同意的。

                  主席不满意,中国人不满意。你的论证,也许非洲人印度人这种心气的,看了会满意。增长确实还不错,很过得去,比非洲人印度人强一些。

                  • 家园 怎么老拿主席的大帽子压人

                    感性太多,理论太少。主席不满意,人民不满意,又怎么样?不能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吧。跟世界比,差不多就行了。老想着做第一、做前列,凭什么?那时候跟美日比,是科学家多啊,还是技术工人多啊?什么样的人口素质就有什么样的经济发展水平吧?

                    况且,中国人民,是经常地、永恒地“不满意”。不到世界第一,万邦来朝的地步,你就别指望中国人民满意。

                  • 家园 你是没看懂呢还是故意忽略呢?

                    我的前提是仅仅是农业增长比工业增长慢吗?

                    我的前提明明是五十年代的时候中国的农业权重比重大。你为什么在几个帖子里都没有注意到这么一个基本论点呢?

                    至于“静态”的问题,我按照近似70年代的权重也做了计算,你是不是也忽略了?

                    你始终没有回答的问题是,要实现你的远大理想,中国在50-80年要达到年均10%的增长速度,工业的单项增长速度必须保持在20%左右。你对这个推算有争议吗?

                    如果没有争议,那么,在三十年中平均保持20%的增长速度,我孤陋寡闻,在世界经济史上我想象不出来有这样的先例。或许你可以补充资料,或者你有前人未知的经济政策、巧妙的经济制度方案,可以实现这样的宇宙速度。不妨说出来,大家长长见识。

                    • 家园 你这就是静态的,30年工业增长要20%,才年均10%

                      年增长20%,30年,就会变成237倍。那不全是工业了,到后来增长率年年接近20%。自己算算就知道错在哪了。

                      • 家园 是啊所以说不可能啊

                        所以我说工业增长10%,农业增长3%就不错了。但是你不同意呀。

                        当然看了这个回帖,我有点理解你的意思了。你的实际意思是如果一直使用1952年不变价格,那么由于工业也一直快速增长,工业的权重也快速增长,最后的整个经济增长率就不止10%。我算了一下,假设工业增长20%,农业增长3%,初始工农业比0.25:0.75, 30年下来,平均增长率14%。你可以验算一下。

                        但是,恐怕你也知道,实际上不变价格是不能用这么长时间的,必须每隔几年调整一次。因为伴随着工业增长快,工业产品价格必定下降快,所以工业权重增加不了那么快。如果假设工农业产品价格比由二者劳动生产率决定,那么工业生产率的较快增长将完全被工业产品价格的较快下降所抵消,只有劳动力向工业部分转移才导致工业产值份额增加。如果工业份额一年增加一个百分点(考虑到劳动力实际可能的转移速度),三十年下来,基本上也就是一半对一半。

                        我前面用七十年代后期的权重来算就已经考虑到这种情况了。如果用0.5:0.5 的权重,其它假设不变,那么加权平均就是11.5%。也就是整个经济超过10%的增长速度基本上还是需要近20%的工业增长速度。这回没有异议了吧。

                        你看咱们是不是基本可以达成共识了。讨论到这里,已经有点脱离群众了吧。

              • 家园 经济增长的计算

                是要受到所选取的物价指数和各部门权重的强烈影响的,搞过这个问题的人都清楚。

                现在问题是,五十年代中国的工农业比重就是那样,0.25:0.75。至80年农业仍占国民收入的39%,略少于工业的45%,工农业比约0.55:0.45。而谁都知道农业是飞不起来的,就是那么一个速度。工业要长期增长10%以上也是不容易的。

                用0.5:0.5的权重算,农业算3%,工业算10%,单看都不慢,平均就是6.5%,与国家统计局的6%(总量,不是人均)差不多。

                除非工业每年增长20%左右,否则怎么算也算不出你需要的速度。

                主席是希望快一些。并且事实上钢产量15年超英的目标也实现了。大搞浮夸风又把屎盆子扣在毛主席头上的是刘邓。

                大跃进文革也不是瞎折腾。大跃进的水利,文革的科技成就,就不说了。最主要的,阶级斗争是客观存在的,不是你想让它熄灭就能熄灭的。中国现在一天到晚喊维稳,还是不稳。如果各种经济社会矛盾不缓和,将来爆发了,不也是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吗。

                • 家园 你有什么根据把大跃进的错误算在胡服和二代头上

                  请问大跃进是谁发动的?太祖当时是不是有跑步进入共产主义的想法?如果他本人有这个想法,下面干部投其所好,谎报产量就完全可以理解了。

                  你对胡服和二代不知道有什么想法,我看就是纯粹的偏见,逻辑就是因为改开是二代搞的,所以现在的问题都可以推到二代头上,是不是?

                  那我想问,二代92年以后就不管事了,管事的是核心和鸟,而恰恰进入90年代以后中国农村出现了停滞不前的问题,一直到胡温这代才开始解决,那核心和鸟要为这个付怎样的责任?

                  90年代以来,政治改革裹足不前,和快速发展的经济越来越不匹配,这是不是可以用来解释现在中国社会的种种弊端所在?如果是这样的话,那么再此期间掌权的那两位要负什么责任?

                  92年以后二代就不管事了,97年就死了,他跟现在的种种乱象有什么关系?

                  至于有人说的二代提出来的“先富带动后富”这个口号破产了,80年代提出这个说法是有当时的特定情况,难道某人说的一句话还能管100年用,拿这个来说某人如何如何有意思吗!你要非这么说的话,你把太祖时代的口号拿出来看看,很多是不是觉得也挺滑稽的?

              • 家园 ‘一五’的高增长是建立在外债和外援的基础上的,

                当然不可持续,而且后面还要为‘一五’还债。

                另外‘一五’期间出口粮食,后面进口粮食。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34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