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父亲的空军生涯――年华似水 -- 一直在看

共:💬83 🌺85 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6
下页 末页
  • 家园 【原创】父亲的空军生涯――年华似水

    1961年8月,印尼总统苏加诺访华之前,向我国政府提出:在其来访和离开时,要求我空军出动战斗机为他的专机护航。

    这种要求,对于我们年轻的共和国政府,对于我们的对外国事交往中,还是第一次。

    周总理亲自过问和安排了为专机护航的事宜,空军领导非常重视,由刘亚楼司令员负责具体实施。

    上级把这个任务交给了曾是空X师十X团二大队的八个飞行员。这是八个在某个范围内被誉为“八大金刚”的优秀的战斗机飞行员。

    这时的“八大金刚”,在编制上已经被拆散了。每个人都担任了一定的领导职务,父亲时任团领航主任,作为“复杂气象飞行训练”的教官,他已带出好几批学员了。

    接到为专机护航的任务后,九架飞机(第九架飞机是“备份机”由目前在天津的方叔叔驾驶)分别从沙河机场和杨村机场飞到首都机场待命。在制订了具体的护航方案后,飞行员们并没有对这一方案进行实际演练。(可能是因为难度系数太低?)

    苏加诺专机到达前,刘亚楼司令员向这八个飞行员进行了“战前动员”。他说:“本来总理要亲自来跟大家说几句,但他太忙了,实在脱不开身,所以委托我向大家交代几点:第一,这次护航,是我们国家的第一次,你们一定要飞出国威,飞出军威!第二,苏加诺的专机机组人员是苏联的,大家一定要警惕“苏修”在我们护航时搞小动作!一定要压住他们的嚣张气焰!”

    这时,一位外交部的工作人员补充说:“护航的时候,你们飞机之间的距离要尽量小一点,飞的靠近一点。”

    刘司令大怒,斥道:“你懂个屁!”转头冲“八大金刚”一挥手:“别听他的,就照咱们的方法飞!”

    一切顺利,父亲他们出色的完成了迎送苏加诺总统专机的护航任务。由于护航的效果很好,威风凛凛的八架战斗机护航编队大壮我国威军威,使专机上的国宾和地面上的领导都很满意,于是当年来访的另两位友好国家的元首也享受到这一待遇。他们是――西哈努克和恩格鲁玛。

    八位飞行员完成了这三次护航任务后,上级觉得不能再把这八个人绑在一块了,空军应该成立专门的护航大队。

    1962年1月25日,护航大队正式成立,人员由空军各部队抽调组成,大队长邵彦魁,政治委员胡衍林。这个大队,现在叫“八一飞行表演队”。

    空军的传统,新飞行员下部队或新部队组成后,所有的飞行员都要接受一次“考试”,也就是对其总体水平的一次综合评估。考试的内容分为技术和理论两个部分;其中技术考试又包括特技飞行和仪表飞行。护航大队成立后不久,也接受了这一考评。考官是现在南通的“八大金刚”中飞6号机的张叔叔和飞8号机的父亲。

    父亲他们从此不再承担飞行表演和元首专机护航任务。

    如今的“八一飞行表演队”名声在外,是我们国家与人民军队的象征。在向全世界展现着国威、军威,希望不久的将来,随着我军对外交往的增多,“八一飞行表演队”能走出国门,出现在世界各地,成为海外中国人的骄傲,成为中国人民的骄傲!

    通过写《父亲的空军生涯》,交到了不少志同道合的好朋友,都有些理想主义,都有一份正义感,都是一些有责任感的性情中人。

    我的好朋友“天剑”也是如此,他是现役“八一飞行表演队”6号机飞行员。我写的东西,他打印出来,给太太看,给队友看,给大队长、政委看。

    这次回京,“天剑”一次次的让我邀请父亲,希望他回去看看,去看看父亲洒过汗水,度过青春的地方。

    父亲却一再拒绝,说自己的部队,早已不驻在那了,八一飞行表演队没有义务接待自己。

    暮年的他,生活的很封闭,没有哪个部队找过他,已经很多年了。

    禁不住哥哥和我的坚持,父亲答应去了。身上穿的还是那身买来的军装。

    到了那个父亲待过15年的“家”,迎接他的是“八一飞行表演队”的领导班子和我的好朋友“天剑”。

    正、副大队长,正、副政委一口一个“老前辈”,一口一个“自己人”。父亲被感动了,半天说不出话来。

    金政委对父亲说:“一会有飞行表演,我们专门给您准备了个观礼位。”

    飞行表演前的飞行员,本来应该保持安静、做心理调整,但“天剑”却一直陪着我们,虽然他也是今天参加飞行表演的一员。

    那个“观礼位”,原来是在指挥塔台上,见到了飞行表演总指挥吴大校――1981年,20出头的他参加了华北军事大演习,就住在我们大院,我在机场看过他参加的飞行表演――当时世界顶级水平的“九机编队特技飞行”

    他说:“老前辈是自己人,今天请您在指挥室里看飞行!”

    父亲激动了,他知道这种礼遇的分量,他知道这个例外的特殊,他知道指挥塔台的重要,看着熟悉而又陌生的指挥室,看着紧张忙碌着的参谋们。父亲看了又看,看了又看,7分钟后,他主动离开了,走下指挥塔台,在跑道旁,停住。

    歼七战机发动机的轰鸣声令我掩耳,而父亲和哥哥,作为前战斗机飞行员和前地勤机械师,对此早已习已为常。

    政委介绍:“两个起落后,开始飞行表演。”

    歼七战机咆哮着,开始滑行,速度越来越快,一架、两架、三架。。。

    突然,我发现父亲急急的“走”了起来,一会向左,一会向右。眼睛始终盯着飞机,手杖也不用了,提在手上。最后一架飞机起飞离地时,感觉父亲想追上去。那一刻,我好象看到了年轻时的他。

    那时的他驾驶着战斗机,翱翔在祖国的蓝天上。那时的他在指挥塔台内,调动着空中的战鹰。。。

    此时的他站在跑道旁,看着一架架歼七腾空而起;此时的他拄着手杖,上下楼梯需要别人搀扶。。。

    雄鹰已老!

    父亲站住了,回头对我们说:“飞的很好,咱们走吧!”

    政委劝他:“还有一个起落就开始飞行表演了,要不您先到飞行员休息室歇一会?”

    父亲却很坚决,对我们说:“走吧!”满脸的激动和疲惫,也许还有无奈。

    大家无语。

    父亲的最后一次飞行,是在23年前。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父亲――我写不出他当时的感受!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天剑”和“一直在飞”

    太太说他们是当年和现在的人民空军飞行员形象大使。

    关键词(Tags): #一直在飞(朴石)#空军生涯(朴石)元宝推荐:萨苏, 通宝推:黄序,
    • 家园 问一个问题

      首先向新老两位英雄表示一下敬意!

      顺便提一个小问题:为什么两位的身高差距比较大呢?我总觉得飞行员的身高都是一样的,呵呵

    • 家园 向两位英雄致敬

      再顶一下!

    • 家园 好文.

      [MP=320,240]http://www.mnd.gov.tw/division/~defense/mil/gpwd/web2/web2_a/music/mp3_a/a4.mp3[/MP]

        • 家园 这里面可有一个很叫人别扭的故事

          咱们的飞机以前都是从毛子那里弄来的,设计师在这里就犯了个经验主义的错误,咱们的飞行员个头比毛子,那肯定要低,所以,毛子的座舱咱们坐着肯定宽绰。

          在J7以前没有人注意到问题,到了j7的引进,出事了,――当时飞机出故障,飞行员就弹跳出来,结果弹了几次(好像是2次,一死一瘫痪),本来的二等事故成了一等。结果所有J7停飞,找原因。

          原因一下就找到了,当时j7I的弹射设计是非常高明的带离式弹跳,跳出去的时候不扔座舱盖,而是扣在椅子前面――好处显而易见,可以帮飞行员挡住迎面的高速气流。但是,没想到,毛子弹跳没事,咱们的飞行员弹跳的时候,座舱盖就拍在脑袋上了,一下就把颈骨拍断。

          原因是这个,道理也找到了,中国人比俄罗斯人虽然身高要矮,但是坐高却高――说的明白些,毛子的腿长。所以咱们坐在座舱里面,就觉得座舱矮。

          解决办法当然是重新设计座舱,同时放弃了那个先进的带离式弹跳,改抛盖后弹射了。

          至于一直在看说的拆掉垫子,应该是故事,歼击机没有座椅垫子,飞行员坐在降落伞包上,要是把这个垫子拆掉,未免...

    • 家园 年华似水

      暮年的他,生活的很封闭,没有哪个部队找过他,已经很多年了。禁不住哥哥和我的坚持,父亲答应去了。身上穿的还是那身买来的军装。

      不知道为甚么,看到这一段的时候,心里一直有点伤感。。。。

      这十来天过去,这点伤感还是没有散去。。。。

      • 家园 非,RAINDROPS兄

        的确如RAINDROPS兄弟说的,我父亲离休后,交往的也就是当年的那些战友。

        非说的我心里也挺难受,都难受不少年了。可能写了这个系列后,大家的心情都会好一点吧。

        春节回去,把我写的东西给父亲当年的几个战友看(包括八大金刚),在电话中真的听到他们的声音抖抖的,还谢我,说的我眼泪都下来了,哽了半天。

        我算什么!作为飞行员的儿子,沾了父辈们的光而已。

      • 家园 在军队里干了几十年的人,

        尤其是军职(非文职)人员,离退之后,跟外界的联络很少。但是跟老上级,老部下,老朋友还是会经常来往的。

        我也一直在琢磨,老爷子说:“咱们走吧”的时候,是在想什么。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6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