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关于联产承包的记忆 -- wanghexinnian

共:💬178 🌺704 🌵20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2
下页 末页
      • 家园 我父亲谈到当年还是相当肯定化肥的作用的,

        话说有熟知农业的谈谈劳动积极性在农业生产中有多大增产作用吗?

        • 家园 不仅是积极性,我认为是责任心。

          集体所有制的情况下,很多人的责任心显然不如给自己干的时候。当时劳动是通过[工分]来体现,也就是集体根据劳动强度和劳动时间给不同的工作定不同的工分。同样的劳动,给集体干的时候,效果可能要打些折扣。以铲地为例,无论是以铲地的面积或者是时间定工分,都避免不了敷衍了事的人。

          承包后一段时间,某个时期的劳动强度可能大。但是,不会整年都忙忙碌碌。可能还有休息的时间。有些勤快的人,就利用这些时间干些别的,挣点钱。

          总体而言,集体所有制的时候,大部分人会追求工分,劳动效果难以保证。当然,并不是说所有人都是这样。有不少勤快的人给集体干也非常认真。我父亲当年也说别人干活太潦草。

          劳动效率和劳动效果更重要。

          • 家园 这话可不一定

            比如学生都想拿满分,可是真正悬梁刺股的也不会是大部分。为什么?懈怠。

            人是很情绪化的一种动物,远景只能激励一时,怕不能激励时时。眼看着一望无际的田地,还有那么多活要干,很容易灰心,最后潦潦草草的干了算了。而集体的时候呢,大家一起说着干着,精神也好情绪也高,渐渐地就干完了。而且活呢也是有分工的。下地的下地,运送的运送,不象单干后,想到下完地还要再运送,运送完还要再。。好似工作没个头,简直绝望嘛。那个情绪打击,怕不是分了地就可以高昂起来的?

            • 家园 你描述的景象是从几十年前的电影里看到的吧?

              目前生产力已经大幅提高,种地只需要一个人。如果希望聊天,还要配一个人专门和种地的人聊。其他农活也大都采用农业机械。

              我们家乡的机械化程度在东北并不是最高的。一望无际的北大荒,从耕种到收割,全部都是机械操作。

              希望你能和大家分享一些自己经历过的事情。这些事情更实在。

              • 家园 哪个景象?集体干活情绪高?

                这只是我以已度人,感同身受啦。比如在工厂时计件制。有几个人同时聊着干着,一天很快的。如果只有自己一个人,只有机械的干,感觉自己就是个无脑机械。

                以前好象听说,发明流水线,也是因为把一件事拆分了,每人单管一样,一个是手熟做功好,一个就是统筹分工效率高。

                我也没经历过什么。我家也在农场,耕种收获基本上机械。只是当时收棉花可能还是人工,都是妇女。男人们不知哪儿去了。要不然就是包产后是人工。反正当时我家是没地的,亲戚家妈妈没有单位,可能是分到地了?咱很雷锋的帮人家摘棉花,地都没走到头,累得不行。然后就在棉花堆上打滚来着。

        • 家园 劳动积极性这个问题

          我是这么看的,的确有作用。

          同一片地,土地承包后,肯吃苦受累多劳动的,一般都比其他不爱耕作的多收点

          但更大的区别在水利,肥料,农药,种子这些上面。

          关键一点,我在农村时,大家都觉得农村辛苦,是至始至终的辛苦,从没听人说起过土地承包前有清闲的日子,有偷懒的时光。相反,大家说起合作社等等,都说那时更辛苦。

          因此我非常怀疑农民的劳动积极性曾经有过根本性的差别这一前提。

          • 家园 劳动积极性是非常扯淡的事

            现在农民的劳动积极性是最差的时候,但仍然单产屡创新高。

          • 家园 同意

            其实很简单的逆推

            如果联产承包改善了积极性

            那么就证明合作社的时候大家有大把空闲的时间

            就跟现在的某些国企一样

            工作时间都在打牌混日子

            这该是多么美好的时光啊

            但是我父母的回忆却是苦

            不停的劳动,很少的有闲下来的时候

            因此我认为劳动积极性的改善不是关键因素

            还是科技的进步带来了产量的增长

            我想历朝历代都不用怀疑农民的耕种积极性

            • 同意
              家园 来看看合作化以后农民的积极性

              “河北省遵化县的第十区,十一个乡,四千三百四十三户,从一九五二年到一九五四年,共计三年时间内,已经在半社会主义性质的阶段内基本上完成了合作化,入社农户占全区农户的百分之八十五。这个区的农林牧等项生产的产量,一九五四年同一九五二年比较,粮食增加了百分之七十六,林木增加了百分之五十六点四,果树增加了百分之六十二点八七,羊增加了百分之四百六十三点一。”

              “遵化县的合作化运动中,有一个王国藩合作社,二十三户贫农只有三条驴腿,被人称为‘穷棒子社’。他们用自己的努力,在三年时间内,‘从山上取来’了大批的生产资料,使得有些参观的人感动得下泪。我看这就是我们整个国家的形象。难道六万万穷棒子不能在几十年内,由于自己的努力,变成一个社会主义的又富又强的国家吗?社会的财富是工人、农民和劳动知识分子自己创造的。只要这些人掌握了自己的命运,又有一条马克思列宁主义的路线,不是回避问题,而是用积极的态度去解决问题,任何人间的困难总是可以解决的。”

              《中国农村的社会主义高潮》按语

              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第五册第488页

              • 家园 这个是有个过程。

                  刚开始搞合作化时,积极性是很高,但随着时间推移,农民发现在人民公社干活干多干少收入差不多,积极性就会降低。据我的观察是越穷的地方积极性越低,因为他们看不到多干活带来的好处。

                  包产到户也一样,刚搞时农民积极性普遍提高,给当时粮食增产起了不小作用,但过些年后条件变了,这小农经济已经不适应时代的发展。

                  人的积极性是要靠好处来带动的,激情只能维持一时不能长远,其他的也类似。五十年代工人几乎每年都能考级,考上了工资就能长,那时工人学技术的积极性很高。六十年代中期开始取消考级,工人只能靠年限长级,你技术再好也不比别人拿钱多,所以那段时间普遍的不愿学技术。

                • 家园 南京老哥,不考级的原因是什么?文革?
                  • 家园 具体原因不知道,应该是比文革开始早一些。

                      在我参加工作那个工程队,级别高的工人基本上都是64以以前参加工作的,不过要转正两年以后才能考级,所以具体时间不清楚。

                      我近一点的时间点记忆都不大清楚,之后应该是90年以后才开始工人技术考试,年限和技术并举,通过考试的工资长的快一些。

                      以前是八级工制,八级以上的是工人技师,一个系列上去,考到什么级拿什么钱。现在是初级、中级、高级,高级以上是工人技师、高级技师,每个等级里还有年限级别,等于是互相交错的五个等级。考上了长一个等级,到年限是在这个等级内长一个级别。

                      不考级的那段时间也是八级工制,只是到年限普长一级,八级到顶。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2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