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文摘】从正史的角度评论魏延(转贴) -- 南郑候魏延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
下页 末页
  • 家园 【文摘】从正史的角度评论魏延(转贴)

    从正史的角度评论魏延

    作者:傅荆州

    城主我常常在各类讨论区看到很多人在为魏延抱不平,

    甚至把魏延的不幸归罪于诸葛孔明,我并不是很赞同这

    类说法,因此以陈寿所着三国志的相关资料为主要依据

    ,提出一些个人的浅见供诸位作个参考。

    一?论魏延的个性和将才

    西谚有云:「英雄的悲剧往往是由于他的个性所造成」

    ,我非常欣赏并赞同这个论点。任何一件事情的发生,

    原因当然都很复杂,但推究其主因,经常不离「个性」

    两字。我们在研究探讨历史时,自然必先要了解当事人

    的个性。那么魏延的个性如何呢?三国志蜀书魏延传提

    到:「(魏)延每随(诸葛)亮出,辄欲请兵万人,与

    亮异道会于潼关,如韩信故事,亮制而不许。延常谓亮

    为怯,叹恨己才用之不尽。延既善养士卒,勇猛过人,

    又性矜高,当时皆避下之。唯杨仪不假借延,延以为至

    忿,有如水火。」有此段可看出:魏延个性相当高傲自

    大,除了杨仪之外,大家都很怕他,蜀书杨仪传说杨仪

    的个性狷狭,当然两个人会形同水火。三国志蜀书费□

    传提到:「值军师魏延与长史杨仪相憎恶,每至并坐争

    论,延或举刃拟仪,仪泣涕横集。□常入其坐间,谏喻

    分别,终亮之世,各尽延、仪之用者,□匡救之力也。

    」从此段更可以看出魏延个性相当粗暴冲动,居然动不

    动就拔刀相向。诸葛亮死后,魏延更是夸张地做出烧毁

    褒斜谷栈道的蠢事。研究历史的人常常苦恼正史的资料

    常常不多,尤其是三国史,但是从以上的片段记载中,

    我们足够去判断魏延这个人「武力有余,将略(领军谋

    略)不足」,因为一个自制力不够的人,脑袋怎么会冷

    静清楚,脑袋不清楚又如何有谋略。各位也许会疑惑,

    刘备在世时为什么超次拔擢他当军事重地汉中的太守呢

    ?我想魏延就好像魏国的猛将夏侯渊。魏书夏侯渊传记

    载:『(夏侯)渊虽数战胜,太祖(曹操)常戒曰:「

    为将当有怯弱时,不可但恃勇也。将当以勇为本,行之

    以智计;但知任勇,一匹夫敌耳。」』也就是魏延如同

    夏侯渊是个超级猛将,如果领军冲锋陷阵做硬碰硬的作

    战时,恐怕无人能挡,但是讲到谋略或战略规划就不及

    格了。令人非常遗憾的是,魏延个性冲动又自以为是,

    整体评分自然又远远不如夏侯渊了。

    从魏延在诸葛孔明死后的表现,我们也可证明这他的将

    才漏洞百出。

    1. 魏延烧栈道、攻击杨仪率领的军队,这种动作实在太

    明显。即使成功杀了杨仪,消息也不可能不会传到成

    都。柏杨版资治通鉴提到:「蒋琬率中央直属部队各

    营战士向北迎丧赴难,已走数十华里,得到魏延已死

    消息,才行回军。」很明显的,蒋琬出兵是为了讨伐

    魏延而来。魏延鲁莽行事,反而让自己成为蜀汉的公

    敌。不管如何,魏延就算死罪可免,重罪难逃。蜀汉

    自从诸葛亮以法家思想治国以来,已成功建立一套法

    治的制度。杨仪即使当上孔明的接班人,也没有那么

    大的权力任意危害魏延。魏延贸贸然就使出这种玉石

    俱焚的举动,思绪实在太欠周详了。什么样的人做什

    么样的事, 由此观之,他实在称不上优秀的武将。

    魏延在孔明死后会做出如此大的动作,一方面是基于

    对杨仪想要独自撤兵所引发的新仇旧怨;同时也认为

    天高皇帝远,在战区杀掉杨仪,成都方面在事实已造

    成,而且非常需要魏延才能的情况下,会默认魏延的

    做法。可惜他这个策略不但有欠周详,甚至导致被夷

    三族的命运。为什么我说这个策略欠周详〔同时也可

    证明魏延将略不足〕?在孔明的苦心经营下,蜀汉已

    变成相当成熟的法治国家,「王公犯法,与庶民同罪

    」的法则早就定型,魏延岂能例外?况且孔明死后,

    从后主到各大臣在战略上都偏向以守代攻,所以魏延

    勇猛的才能相对上就变的没有那么重要,魏延想要恃

    才而骄,反而是一厢情愿和不切实际的想法。

    2. 魏延和杨仪连续几次派使者到成都互控对方谋反,可

    是成都的大臣都只敢保杨仪,不敢保魏延。魏延的人

    际关系和形象本来就很不好,魏延传提到他:「性矜

    高,当时皆避下之。」可惜他却无自知之明。

    3. 王平在阵前对魏延将士晓以大义,魏延的军队自知魏

    延理亏,结果一哄而散。魏延身为蜀汉一代猛将,居

    然没有考虑到军士的向心力就从事这么冒险的举动,

    以致于仗未打,王平的三言两语就让魏延的士兵跑的

    差不多。魏延自视甚高,还常常批评孔明,没想到自

    己却玩到如此不堪的地步,实在只有「惨不忍睹」可

    以形容。

    从以上事件,我实在找不出魏延任何可圈可点的地方,

    而刘禅给他的分数是:夷三族。魏延的下场或许令人同

    情,但如果有人说魏延是智勇双全,能独当大任的将才

    ,恐怕没人会相信,至少我深深不以为然。

    我们在了解到魏延的个性和将才后,三国历史上的一些

    疑点连带可以拨云见日。譬如各位应该体会出诸葛孔明

    为何老是不同意魏延提议的,让他另外率领一军团独立

    作战,也就是魏延总是直接受到孔明指挥的理由吧。我

    讲明白一点,以诸葛亮(优越的战略智谋)指挥魏延(

    勇猛的战斗兵团)在前线作战,此乃超级绝配,而这种

    搭配的威力在孔明第四次北伐中大败司马懿军团,得到

    了充分证明。当然,杨仪(完善的后勤支援)的功劳也

    不能忽视。反之,假使孔明如魏延所愿,让他独自领一

    军作奇兵(令敌人意想不到的突击军团)战,这个主意

    表面上非常妙,实际上却是凶多吉少,甚至是一场灾难

    。一来魏延个性冲动又少谋略,二来孔明北伐时期,蜀

    国极度缺乏优秀谋士来辅助魏延(庞统和法正都早死,

    况且魏延自大的个性恐怕容不下别人的建议。马谡就是

    不理会王平的劝告,以致于有街亭之败)当然,突袭长

    安的策略本身就大不可行,并不只是因为魏延将略不足

    ,否则大可派赵云执行,甚至让孔明亲自率大军,舍祁

    山直取长安,顺便攻下不远处的魏都洛阳。为什么这样

    做大不可行?我在论孔明五次北伐一文中有详细分析过

    ,不在累述。直攻长安在战略上害处远大于利,在战术

    执行上,魏延一旦脱离孔明指挥独自领兵作战,很可能

    因为凭恃其武勇或贪小利而深入敌方,最后导致全军覆

    没。蜀国的国力居三国之末,人口也不多,实在玩不起

    这种高危险性的动作(关羽和刘备的败亡都是惨痛的经

    验)。

    我常常看到网路上有很多人用「玩策略游戏」的观点来

    评论历史战役,譬如有人说:「魏国当时在凉州有X万

    兵力,守将有XXX,长安有X千兵力,守将有XXX,孔

    明的兵力大于两者,所以只要派魏延直攻长安,就可以

    光复汉室了。」如果历史真像玩游戏那么单纯,孔明就

    不会含忧病死在五丈原了。现实之所以复杂,在于它包

    含了游戏里无法模拟的「人性」这个重大因素,也因此

    造成了虽圣贤智者也难以周全的不确定。

    二,诸葛孔明是否亏待魏延?

    有些人认为诸葛孔明亏待并糟蹋了魏延这位好人才,连

    带使得北伐大业屡次遭受挫折,这恐怕是受到三国演义

    所误导。正史从来就没有记载过孔明因为魏延脑后有反

    骨,所以要杀他(晋书倒是记载曹操因为司马懿有狼顾

    之相,因而讨厌司马懿,罗贯中将它移花接木到魏延身

    上);史书也从未提到孔明临死前曾经密令过马岱斩杀

    魏延。罗贯中为了夸饰诸葛孔明的神机妙算因而虚构的

    情节,没想到反让孔明蒙受不白之冤。

    蜀书杨仪传提到:「亮深惜(杨)仪之才干,凭魏延之

    骁勇,常恨二人之不平,不忍有所偏废也。」可见诸葛

    孔明一直珍惜并公平地爱护着魏延。正史唯一记载两人

    不和的是三国志蜀书魏延传提到:「(魏)延每随(诸

    葛)亮出,辄欲请兵万人,与亮异道会于潼关,如韩信

    故事,亮制而不许。延常谓亮为怯,叹恨己才用之不尽

    。」诸葛孔明为何不用魏延的计谋,我刚刚已经清楚解

    释过了,如果我是孔明,我也会不准许魏延独自领兵作

    战,毕竟「千军易得,良将难求。」魏延个性上的缺陷

    不亚于关羽,放纵魏延等于让他重蹈关羽败亡之路,爱

    之适足以害之,说孔明糟蹋魏延才干并不公道。我们何

    不反向思考魏延是否有足够的才能做他想想做的事。

    关羽危急时,刘备义子刘封却不出兵救关羽,他又逼走

    了孟达,最后兵败逃回成都。在诸葛孔明建议下,刘备

    杀了刘封。刘备死后,孔明的权力更是无人可及,如果

    他对魏延有半点私心的话,魏延就算有九条命都不够。

    可是我们看看历史,孔明杀了苦心栽培的爱将马谡,却

    对「常谓亮为怯,叹恨己才用之不尽。」的魏延加以重

    用,这可不是一般人的肚量做得到的。三国演义中孔明

    和魏延的恩怨情仇绝大多是虚构的。正史上的孔明对魏

    延可说是仁至义尽,可惜魏延最后还是为了私人恩怨辜

    负了孔明。

    三?魏延被诛三族,究竟是谁害的?

    魏延一生功绩彪炳,最后居然落到被诛三族(父族、母

    族、妻族)的命运,这到底是谁的过错呢?是孔明?是

    杨仪?我认为主因还是魏延莽撞冲动的个性害了自己,

    魏、杨两人的宿怨则是导火线。蜀书魏延传记载:「(

    诸葛)亮病困,密与长史杨仪、司马费□、护军姜维等

    作身殁之后退军节度,令(魏)延断后,姜维次之;若

    延或不从命,军便自发。」由此可知,孔明在生前就料

    想到魏延很可能会在他死后抗命,因为没人压得住他;

    因此,孔明绝不可能没有事先三令五申知会魏延一定要

    遵守撤军命令。因为魏延态度阳奉阴违、暧昧不明,所

    以谨慎的孔明还特地与其他人密商告知因应之道。孔明

    死后,杨仪在秘密探知魏延真的不愿撤兵时,于是在不

    通知魏延的情况下独自准备撤兵。魏、杨两人本来就形

    同水火,沟通当然会有问题,两人也都有错,但是基本

    上还是魏延违反丞相遗命之罪大于杨仪的不能因公忘私

    (事关重大,却不能抛弃私怨与魏延面对面做沟通)之

    过。魏延得知杨仪在不告知的情况下就准备撤兵后,勃

    然大怒,于是「率所领径先南归」,更糟的是,魏延还

    「所过烧绝阁道」。魏延传提到陈寿自己的看法:「原

    (魏)延意不北降魏而南还者,但欲除杀(杨)仪等。

    平日诸将素不同,冀时论必当以代亮。本指如此。不便

    背叛。」也就是魏延烧栈道无非是要阻止杨仪率领的军

    队南撤,以便自己取代孔明继续北伐,当然魏延极有可

    能会杀掉杨仪。魏延和杨仪在当时都屡次派传令回成都

    ,互相诬告对方谋反,这表示魏、杨两人有一人非死不

    可(两人当然都没有谋反,但是只有死人是不会喊冤的

    。锺会死后,卫□还派兵杀邓艾,也是因为如此。)

    会发生这种令亲者痛,仇者快的场面,魏延实在要负起

    绝大半的责任。不管理由为何,魏延烧栈道,并且主动

    率军攻击同属蜀汉阵营的杨仪军队,就已罪不可赦,杨

    仪再怎么令人讨厌,至少他是依照诸葛亮的遗命撤军。

    魏延在「理」字站不住脚,在「法」上更是严重违反军

    令。烧毁栈道,断友军归路是非常严重之事,万一司马

    懿军队知道消息后趁机攻击,魏延岂不误了蜀国。凡是

    聪明的人至少会懂得避免让自己陷入万劫不复的深渊,

    可惜魏延莽撞无知,不但因此身首异处,还连累了他的

    家族跟着陪葬。我也再次以此应证我先前所说的「魏延

    武力有余,将略(领军谋略)不足」的推论,孔明不让

    他独自率军突击长安绝对是正确的。

    魏延戎马一生,战功彪炳,最后居然破天荒地被夷三族

    (蜀汉自诸葛亮治国以来,极少听说有武将被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