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北大清华农村生源仅一成 寒门学子都去了哪》偷换概念的文 -- 大匠

共:💬176 🌺792 🌵14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2
下页 末页
    • 家园 可以找的题目很多,你偏找了这么一个。

      选题这么差,对表达你的观点又有什么帮助?

      教育资源急剧地向有钱人倾斜,这是事实!在上大学方面,农村孩子的相对竞争力正在急剧下降,打工者的孩子们尤甚。总体而言,我支持南方的这篇文章,而反对你这种“理性”的分析。希望你以后多一些理性,理性也是要考量到人们的情感的!

      • 家园 真理不能靠谎言来支撑
      • 家园 所谓的教育资源急剧向有钱人倾斜

        实际上就是国家不管采取任何方式来规定何人应该享受这些教育资源,有钱有势人总能找到办法来多享受一点。也就是说在完全公平的条件下,寒门子弟的竞争力要差很多。

        然而,诸如向少数民族倾斜的一些教育政策,实际上并没有取得令人满意的效果,所以即使真的有向寒门子弟倾斜的政策,能取得的效果也是另人存疑的。

        另外,马克思的无产阶级理论和教育的寒门子弟理论一样,都存在一个重大缺陷。那就是无产阶级掌权后,他们还是无产阶级吗?而寒门子弟考下北大清华后,他们还能算寒门吗?

      • 家园 难道你喜欢用错误的数据和论点支撑起来的事实?

        我还真没想到这个帖子的反响如此强烈。我不过是指出了文章中的数据错误,以及偷换概念。我的语气是很强烈,但那里边数据的确引用有问题,给出数据的教授本身也有问题,再加上用奇怪的逻辑煽情。

        对不起,我实在无法用平和的语气说。另外如果其中那位刘副教授的数据是准确的话,添加上城市化因素,从1978到现在,农村学生比例变化并不是很大。只能说1978年之前,教育资源就存在不平衡。而刘副教授只是针对本校的数据作出研究,实际上农村学生入学是在增加的,这在那位杨教授的数据里可以得到论证。

        所以说你的话应该改为优秀的教育资源向有钱人倾斜。

        另外,我为什么要选题?我又不是专业的喷子。我看到这篇文章,发现里边有很多问题,把问题指出来还要选题吗?

        • 家园 你要是实在无法用平和的语气说,最好冷静一下

          实在无法用平和的语气说的事很多。

          对于我来讲,“教育资源急剧地向有钱人倾斜”这件事比“南方造谣”更加无法用平和的语气说。而且这句话也不用画蛇添足改为“优秀的教育资源向有钱人倾斜”,那叫鸵鸟粉饰太平。我不知道你有没有回到中西部的农村看看,有没有接触大城市里的农民工,有没有问过他们的孩子在干什么。我也不知道你有没有小孩,有没有考虑过自己小孩的教育问题(假如有),有没有真正想过别人的小孩现在接受的教育状况。让自己的耳朵,听自己的良心说话。

          • 家园 一码归一码

            楼主发帖讨论的是“南方造谣”,你老人家关注的是“教育资源急剧地向有钱人倾斜”,根本不是一回事,扯什么冷静、良心啊。想当好厨子的裁缝也不表示他一定是个好司机嘛。

            • 家园 如果你要讨论“南方造谣”,会选择这篇文章吗?

              所以我策略上指点了一下,他说“难道你喜欢用错误的数据和论点支撑起来的事实?”还导致一位仁兄接着说“正确的观点不需要用错误的逻辑和数据来支持。”不知道我何曾犯这样的错误。

              不过他说只是有感而发,那我也指点一下要冷静的说,因为楼主贴写得实在很比南方文差,不仅文笔差,逻辑、偷换概念方面表现更差,我把这归结于太激动了。希望他真实的水平能好一些。毕竟是在学校里啊。还好我敢肯定他不是语文老师。

              • 家园 大哥你很奇怪啊。

                我都说了我不是专业喷子,我又不是没事找南方系麻烦的人,纯粹是看到了这篇文章,我认为里边数据什么的都很有问题,我把我看到的问题写出来。至于为什么选这篇文章,因为我的工作让我很注意教育方面的新闻。就好象医生也会注意关于医药方面的新闻,退休人员关注给退休人员涨工资的新闻一样。

                你把我说的跟个成天没事干想挑南方系刺的人一样。我没事吃饱了撑的?

                至于文笔,我又不是要写小说,关我文笔什么事?

          • 家园 正确的观点不需要用错误的逻辑和数据来支持。

            与兄共勉。

          • 家园 你看你说的,和这篇文章不切实际之间有联系吗?

            我说了,我很了解教育资源不平衡的现象。但并不代表我会认可一篇胡说八道的文章。

            这篇文章说的教育资源不平衡,要求取消加分现象我都赞同,但我绝对不认同他列出的数据。

            认识到现象之后,要分析为什么会有这种现象。而用错误数据和论据支撑的文章,只能使分析得不到正确的结果。

            既然你对于教育资源不平衡如此的愤怒,那就更该去找正确的数据来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而不是只看到一篇对你口味的文章,就满意了。如果我不来指出这里边的问题,才叫昧良心。

    • 家园 那你说说农村人均收入是多少嘛

      农村是有不少富的,放到苏南,江浙,那富农比例更高。其它地区呢?中国农民总人口呢?

    • 家园 这文章还有很多奇妙的地方。

      这是这名来自四川的22岁寒门少年从小被灌输并认定的世界观:知识改变命运,逆境辈出英杰。

      现在,手上的花名册颠覆了他的信仰。而这正是眼下中国名校生源变迁的缩影。

      我们来看下这位小哥,他本身的经历恰恰证明了他的世界观。知识让他上了北大,在逆境中他也算成才了(当然,以后的路很长呢)。那么花名册是如何颠覆他的信仰的?

      “农村籍学生少”推出“知识改变命运,逆境辈出英杰是错误命题”(我对后半句持否定态度,但绝对认可前半句。)

      这是什么样的逻辑啊!

      当然了,还有更好玩的在后边呢:

      这篇文章里,杨东平教授说:

      “这一被大大拉长的过程从一开始就把低收入家庭排斥在外了。”杨东平说,“保送、加分、自招等高考政策又叠加了优越家庭的优势,寒门子弟拿什么和他们竞争?靠什么改变命运?”

      而我用百度搜索了下和上年是孙见坤相关的新闻,又发现了这样一条:

      再说第二种角度。优米网记者电话采访了北京理工大学文学院教授,著名教育和文化学者杨东平,他表示从为人服务的角度出发,他坚决支持复旦大学破格录取的做法

      外链出处

      这是在杨教授博课上找到的文章:外链出处

      陕西省招办貌似合理的“严格执法行”,不过是一种“一刀切”的低水平管理,既没有“服务型”的理念,也没有改革精神。真正有价值的管理,不是恪守教条板着脸说“不”,而是从尊重人才、爱护人才和尊重高校招生自主权的高度,一起探讨“怎样才行”,实事求是地解决问题,进而成为一个制度创新的过程。

      许多有价值的改革囿于各种矛盾,在现实中往往难以推进。对此,一个可能的对策是“以改革促进改革”。例如,扩大高校自主权是重要的,维护招生公平也是重要的。人们不是担心高校扩权有可能导致腐败吗?那么,可以对高校提出附加条件:只有制定了公平、公开、透明的录取制度,能够使公众放心,才对你授权。这样,那些有改革精神、社会担当和公信力的高校,就能获得更多的自主权,从而实现放权和保障公平的双赢。

      好玩吧。

      今年杨教授说由于保送加分,寒门子弟没有竞争优势。去年他又坚决支持复旦破格录取那个小抄袭精。好个教授啊,一边研究高等教育公平的课题,一边支持不公平现象,而且是坚决支持。我开始怀疑他的统计数据了。

      上世纪80~90年代中期的高考升学率低,但仍旧让寒门子弟心怀憧憬。据北京大学教育学院副教授刘云杉统计,1978-1998年,北大农村户籍学生的比例在20%-40%之间,1980年代中后期是农家子弟用知识改变命运的黄金期,三成多北大学子出自寒门。

      升学率低,让寒门学子心怀憧憬?是升学率高考上的可能性大还是升学率低考上的可能性大?这副教授脑子里进水了?

      北京大学副教授刘云杉将农村城市化的进度与农村生源考入重点大学几率下降的速度对比分析得出,前者的速度远低于后者。换言之,农村人口的减少,并非名校农家子弟比例下滑的主要原因。

      我替刘副教授上网查了农村人口比例,按照他的统计1978~1998年。1982年全国人口普查:

      (一)总人口。全国人口为1,031,882,511人。

      市镇总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比例,由一九[**]年的18.4%上升为20.6%。

      1990年人口普查:

      一、总人口。全国人口为1160 017 381人。

      市镇总人口。大陆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中,居住在市、镇的总人口为296 512 111人,占全国总人口的26.23%

      2010年人口普查(跳过2000年普查,因为不在刘副教授的统计范围之内)

      全国总人口为1370536875人。

      大陆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现役军人的人口中,居住在城镇的人口[9]为665575306人,占49.68%;

      现在我明白刘副教授为什么在农村城市化这一问题上只给结论不给数据了。如果从1982年人口普查来看(注意,在他给的时间范围内)城镇人口比例长了1.5倍。而他所说的北大农村生源下降来看呢?哦,从三成下降到二成。我想提醒下刘副教授,给出的数据最后精确,要精确到小数点后2位比较好,这是中学的知识,不要用几成来说,这样没办法精确的比较。

      另外按刘副教授的数据,在1982年,占全国人口80%的农村人口,进入北大只占学生总数的三成(没有精确数字),这只能说明,我们过教育资源不平衡问题,来源以久,并不完全是扩招造成的。扩招到是让更多人进入大学是真的。

      同样我想提醒大家,清华北大不上向上的唯一通道,寒门学子,缴不上学费,通过念大学,不一定是重点大学,找到工作,让自己的孩子以后缴的上学费,也是改变命运。

      我知道教育资源不平衡,而且这是我切身的体会,可能比看这帖子的许多人,都来的深刻。但这个不平衡,不需要用虚假的数据,煽情的文字来告诉大家。更不能在整篇文章让人留下只有上重点大学才能改变命运的看法,那样只能使盲目追求重点的现象越来越严重。[URL=][/URL[QUOTE][/QUOTE]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2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