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酒文化历史】《水浒》中的酒文化与《水浒》酒俗 -- 淑女司令

共:💬7 🌺4 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
下页 末页
  • 家园 【酒文化历史】《水浒》中的酒文化与《水浒》酒俗

    《水浒》中的酒文化与《水浒》酒俗

    中国古典名著《水浒》,故事生动离奇,108个人物个性生动离奇,而书中的酒文化也非常有意思

    《水浒》中所提到的酒名,有透瓶香酒、茅柴白酒、玉壶春酒、蓝桥风月酒、头脑酒等。第23回中,武松过景阳冈之前喝的就是,透瓶香“又叫出门倒”的酒,初入口第时醇酽好吃,少刻便倒。第32回,武松醉打也亮时所在酒店,卖的便是“茅柴白酒”。第38回中,宋江、戴宗、李逵在琵琶亭上喝的就是“玉壶春酒”。宋江在浔阳楼上喝的就是“蓝桥风月”酒。第51回中谈到“头脑酒”,头脑酒是在

    宋时吃法很特别的一种酒。它是将肉及杂味置于大碗中,将热酒注入,如同喝菜粥。除此之外,酒还分清浑。第36回中,宋江在李立的酒店里喝的是浑白酒。第29回写武松把蒋门神的娘子丢进了浑酒缸。

    《水浒》中的喝酒,除了以碗、瓶、角、杯等计量外,还有以桶计的。鲁智深第一次大闹五台山时,一个人吃了一桶酒。第二次大闹五台山时,一个人吃了十来碗酒后吃了一桶酒。吴用和三兄弟相会时,四个人坐定了,叫酒保打一桶酒放在桌子上,每人喝一桶。

    《水浒》中的酒楼也相当不壮观。大名府的翠云楼上有三滴水,雕梁绣柱极是造得好。楼上楼下,有百十处阁子。终朝鼓乐喧天,每日笙歌聒耳。江州的浔阳楼快活林里的“河阳风月”店,也都非常气派。小店则多以姓氏为名。台“潘家酒店”、“攀家酒店”等。酒店门口挂酒旗的标志。酒店悬长旗做标志叫做“酒饰”,也叫“酒幌子”或“青帘”。旗杆则叫“望竿”。第29回中武松向施恩提出“无三不过望”的“望”,就是酒店的代名词。快活林中的酒店,出是檐前立著“望竿”,上面挂著一个“酒望子”,写著四个大字“河阳风月”。而“村醪酒店”,却以望竿挑著一个草帚儿来代酒饰。如鲁智深第二次大闹五台山之前看到,远远地杏花深处,市梢尽头,一家挑出个草帚儿来。鲁智深走到那里看时,却是个傍村的小酒店。

    ========================================

    《水浒》酒俗 近几年梁山、阳谷、郓城县,酿造了各种地方好酒,不约而同地,都以《水浒》的相关场面为背景取 了酒名,一时异彩纷呈,使人觉得分外新鲜。

      梁山的酒有“水泊老窖”与“义酒”数种。其中的义酒香味纯正,绵柔回甜,浓而不暴,尾正余长。因 梁山好汉义字当先,酒名特用义字,以发扬梁山英雄豪侠仗义的气概与威风。酿造义酒的梁山酒厂恰又座 落在梁山北麓后军寨,传说这里原是水浒好汉们安顿眷属、铸造兵器、囤积粮草的地方。酒名与地名相辉 映,《水浒》文化更有一种“现场”感。   

    阳谷酿酒,处处以武松为号召,县里的酒厂,厂名“景阳岗”,所造名酒,叫做“景阳岗陈酿”,酒瓶 上活灵活现画一幅武松打虎图。阳谷县酿酒历史很长,相传北宋时,境内酒坊有77家之多。地方志上记 载,被施耐庵写进《水浒》中的“透瓶香”曾作为贡酒送进京城,并获得来神宗御笔亲赐“贵人佳酒”名号。

    乡镇酒厂出产的一种酒,沿用《水浒》故事,取名为“三碗不过岗”,想想这酿酒家的心思性格,很有点象 当年在景阳岗下卖酒与武松喝的那位店家,不由得会心一笑。 郓城县酒厂生产的“水浒老窖”酒,有酒体协 调,绵柔回甜,回香好,窖香又兼芝麻香等特点。许多酒行家都赋诗称赞:“梁山豪杰世传扬,水浒琼浆昨 品尝,独特风韵粮食酒,共同确认芝麻香。”“酒称水浒自非凡,那个英雄不醉颜,他日群芳排座次,郓城 理应力争先。”郓城酒名中,还有“生辰纲”、“天王”种种品色。酒厂有名为“黄泥岗”者,真个是醉乡也是 水浒乡。   

    大碗喝酒,大块吃肉?   在水泊梁山一带,大碗喝酒、大块吃肉的风俗,至今酣畅如当年。   梁山大块牛肉,是梁山民间下酒名菜,取上好牛肉,洗净,放好大料,入锅大□,至烂为好,是大块 吃肉的代表作。   

    此外,这地区有好多列入地方名吃的肉食,如大田集烧羊肉、米家烧牛肉、步家犬肉、张家钢子肉、 东明卤肉、下凡肉、老王寨驴肉等等,都堪称是好汉食物,吃起来都讲究实惠壮实,不兴扭扭妮怩。   

    大块吃肉配大碗喝酒,其典型场面名为“推磨”。几瓶白酒一齐倾在大碗里,由首席开始,不用敬让, 也无须客气,捧定了酒碗,俯下身去,吱地一声饮将下去,酒面儿必就低下一分,顺手往下一推,第二位 照样豪饮,一圈复一圈转下去,只求个一醉方休。   

    这种豪饮的场面近年虽已少见,常见的形式仍然不失好汉气慨。一种叫“喝亮盅”。不管主客几人,席 上只备一个大酒盅。酒盅放在桌子中间,主人斟满一盅,展手敬首席,展手的动作如同命令,当地本来就 有:“酒令大于军令”的俗谚。客人喝下一盅,在场的都无例外,亮亮堂堂,各自斟上一盅,痛痛快快喝下 去。待都喝过了,再从客人开始,话不多说,酒不少喝,谁要少喝,就算不得好汉了。另一种叫“敬三 杯”。梁山上的英雄处处讲一个“义”字,在水泊梁山旧地饮酒,忘不了“桃园三结义”这个典故。请客人喝 酒,一连三杯,少一杯就算不讲义气,这是怎么也推辞不掉的。倘遇结婚喜宴,别人劝酒不算,新郎的兄 弟先来敬三杯,新郎本人又来敬三杯,末了新郎的老爹再来敬三杯,一共九杯酒,无论如何是要吃的。   

    有了这种种饮酒场面,方显出梁山地方人的本色。香港旅行家孙重贵先生亲身体验之后,在盛赞豪爽 气慨之余,又诚心敬告:“读者若无海量,当有心理准备,适可而止。”     

    元宝推荐:无斋主人,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