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两弹一星 Vs 运10 -- iantsai

共:💬155 🌺786 🌵33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1
下页 末页
              • 家园 480路是PDH 34M,3次群

                那时候已经不算很先进了,我们在学校已经知道SDH,起步就是155Mb/s,63个2M。

                到90年代中期以后,邮电系统才开始在地区级干线上全面推广SDH。不过PDH一直用到5年前还大量部署在接入线路上,然后业界看不下去,MSTP设备萝卜价大甩卖,这两年终于看不见PDH了。

                30年来,国内扬眉吐气可以说基本追上国际领先潮流的工业部门,通信制造业算一个。

            • 家园 中国和西方世界合作的黄金十年中,据很多人讲,他们接触到西

              方同类先进事物的感觉可以用震惊来形容.

              虽然只有短短的十年,带给中国的影响却是深远的.邓公坚定不移的开放政策,是极具远见的.数次科技革命,产业革命,中国全错过了.如果再闭关锁国,那后果真是难以想象.

              我在国外几年,感觉到虽然中国开放了几十年,但是真正的资本主义政治经济的精髓,却还远远没有学到.几百年欠下的債,要靠几十年的时间换上,谈何容易.工业上的每一点进步都是聚沙成塔得来的.我们的底子,真的很薄.

              • 家园 歼轰七的总师陈一坚和欧洲人搞技术交流

                了解狂风战斗轰炸机的设计,看到光是设计规范就装了满满一个文件柜。而我国沿用的苏联五十年代设计规范,只有薄薄一本。

                技术上的交流,很多时候不光是具体技术的引进,而是规范、思路的引进,这个意义同样很大。我国的大量技术标准和规范,都是从西方引进的。

                • 家园 改开以后,国内航空口都按照英美规范来搞了

                  以前的都是苏联的规范,看来还是发达国家的东西厉害,关于这两种规范,能不能来做一下科普。

                  • 家园 我不是专业人士,只能说点知道的事情

                    是沈飞在生产苏27的时候遇到的事情。

                    俄国给沈飞的资料,很多图纸和实物对不上,很多资料有空缺。开始以为是俄国人使坏,后来知道不是,他们真的没有。因为苏联设计和生产分立,设计图纸到了工厂,很多时候需要修改(这是正常的),但是因为缺乏规范要求,所以工厂在工艺要求上的改动很多都缺乏完整的文档图纸记录,所以就给沈飞造成了困难。

                    苏联其实和中国有点象,就是都面临西方巨大的经济技术优势,所以搞科研的时候以出产品为最高目标,对于规范这样的东西重视不够。

              • 家园 西方技术的突飞猛进好象也是在七十年代开始,

                中国没晚多少年。

                  中国开放的比较及时,如果再迟个十年二十年就杯具了。

                • 家园 西方的突飞猛进是因为它有很好的基础

                  真所谓厚积薄发,一点也不错。

                  日本二战以后经济发展那么快,同样也是二战以前打下的重工业基础和国民素质。现在总有人扯什么日本二战以后民主了,所以就发达了,这不是笑话么!

            • 家园 我不是航空口的,有色冶金口、但是毕业后改行了

              其实,我是哪个学习毕业的,你从上面的帖子可以猜得出来……

              中国的工业技术水平,建国初期的156成套项目援建是第一次飞跃,中苏交恶后进入20年消化、吸收、爬行阶段,1978年以后磕磕碰碰开始准备第二次飞跃、并且在90年代以后进入加速上行的阶段。

              这个特点,在几乎每一个行业,都有充分的体现。

        • 家园 你凭什么说运十安全性不够?就凭你大嘴一张?

          关键的结构材料要么强度达不到,要么结构设计上没把握,为了安全加大裕度,造成超重

          你对运十了解多少?谁告诉你要么结构材料强度达不到,要么结构设计上没把握?

          “运10在结构强度破坏试验中达到100. 2% 的设计载荷,总体强度余量只有0. 2% ,这是我国飞机制造业前所未有的精度。”

          运10到下马为止也只飞了100多次起落,可以想象还有大量的结构设计问题没暴露出来呢。

          ‘莫须有’的罪名还是收起来吧!

          • 家园 结构强度破坏试验

            和 结构材料疲劳试验,是两种不同的测试。

            前者测试的是静压力下的破坏性极限。后者考验的是结构材料长期的耐疲劳性能。前者合格只能证明结构上的静力学设计可行。

            关于运10只飞了100多次,还有大量的结构设计问题没有暴露出来的说法,其实对任何飞机都适合,我不认为是我在乱说。我在上面贴的链接里面关于歼8结构问题方面长期摸索改进的文章,很能说明问题。军用歼击机可以承受一定的安全性风险,带着隐患逐步改进,民用运输机则经不起这样的风险,这个道理挺浅显的。你认为我说的是莫须有,是否认为一架飞机飞个100来次就能证明其结构设计的安全性?

            关于安全性不足的直接证据,我想只要对比一下航空器或航空发动机方面,国货对比欧美航空强国产品的故障率就能够了。中国是发展中国家,目前在技术上不如人,不必羞愧。

            另外,发言时请注意网络礼节。随便就说别人的发言“不应该发在科技探索版面”、“就没有一点技术方面的内容”、“凭你大嘴一张”,很没礼貌呢。

            • 家园 运十还没进行疲劳试验就被扼杀了。

              关键的结构材料要么强度达不到,要么结构设计上没把握,为了安全加大裕度,造成超重

              你这句话说的是疲劳性能?

              运10到下马为止也只飞了100多次起落,可以想象还有大量的结构设计问题没暴露出来呢。

              你这句话说的是疲劳性能?疲劳性能是通过飞行来测试的?

              我在上面贴的链接里面关于歼8结构问题方面长期摸索改进的文章,很能说明问题。

              歼8和运十是同一批人设计的?能直接进行比较?

              关于安全性不足的直接证据,我想只要对比一下航空器或航空发动机方面,国货对比欧美航空强国产品的故障率就能够了。

              故障率和安全性是一码事?别的国货质量有问题运十就一定有问题?

              随便就说别人的发言“不应该发在科技探索版面”、“就没有一点技术方面的内容”、“凭你大嘴一张”,很没礼貌呢。

              我只是指出事实而已。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1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