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运十专题:拨开迷雾看运十·之一:运十VS波音707 -- Alarm

共:💬357 🌺2059 🌵112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24
下页 末页
                  • 家园 我看的数据有这个,估计这里的最大巡航速度就是最大速度吧!

                    巡航速度本意上应当是指长时间飞行的速度,客机不带加力,用最大速度长时间飞行也是可以的。所以还专门列了个经济巡航速度。

      • 家园 番外之一:运十VS波音707-120B

        波音707-120B主要数据:

        翼展39.90米,机长44.07米

        最大起飞重量116,570公斤

        使用空重55,580公斤

        最大载油量52,470公斤

        最大商载航程6,820公里

        最大载油航程8,704公里

        发动机是JT3D-1,推力75.6KN,低于运十选用的JT3D-7(84.4KN)

        巡航速度1000KM/H,高于运十的974KM/H

        和运十相比,最大商载/最大载油航程略高于运十,最大载油量多了1,470公斤

        使用空重/最大起飞重量系数0.477,和运十的0.527相比,小0.05

        结论一:用波音707-120B的系数对运十作折算,运十的使用空重应为52.5吨、依然超重5.5吨

        结论二:运十的气动外形,在发动机推力大于波音707-120B的情况下,无论在航程还是巡航速度上,都没有让它的技术参数优于后者

        关键词(Tags): #运十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 家园 之四:运十VS高铁

      把高铁和运十这两个时隔30年的项目拿来对比,其实是一个很独特的视角,它们都是尝试在某一领域做跨越式发展,都面临巨大挑战与压力,这是两者最大的相同点。

      但是,高铁和运十的最大不同,是它充分地分析了国家的需求、财力、外部环境、自身技术基础这四个至关重要的因素。

      ——财力。经过60年建设的积累,尤其是30年改革开放取得的巨大成果,对高铁的投入、在当下之中国不过是毛毛雨,咱“不差钱”。所以,无需担心高铁计划会因为资金问题而半途夭折。

      ——需求。铁路客运能力建设的严重滞后,市场的巨大需求和供给能力之间的巨大缺口,还需要多说么?在关键时间段,铁路系统为了保客运而忍痛压缩货运,由此给国民经济正常运转造成的制约、给铁路部门自身经济效益造成的损害,还需要多说么?因为客货混跑的格局,导致铁路重载化、大编组化、这个国际铁路运输最高效最先进的运营模式,无法在绝大多数铁路线上运用,这给国民经济运行造成的额外的成本,还需要多说么?

      ——技术积累。铁道部自从90年代开始、就在以各种方式、若干型号,探索高速客运列车技术,虽然没有最终成功的项目,但是积累了很雄厚的技术基础,这一点无可否认吧?伴随中国工业化的深入、装备技术水平的提高,高速铁路系统所需要的绝大部分硬件和软件条件,已经具备、或者是离取得突破不太远了,这也无可否认吧?

      ——外部条件。中国的高铁建设吹响号角的时候,正好是国际主要发达国家基本上停止新建高铁项目的时期,“高铁夕阳论”大行其道,中国的高铁计划被他们普遍地认为是“最后的晚餐”,这就给铁道部采用“各个击破”的办法、和世界上所有高铁技术厂商进行谈判、创造了得天独厚的条件。最终,铁道部以最低的代价、最宽松的条款,把这些厂商的技术全部、或者大部分地,收入囊中,这一点应该毋庸讳言吧?

      以上几条,就是高铁能够取得巨大成功,最终实现中国铁路客运跨越式发展,并以很快的速度,融汇贯通德系、法系、日系高铁技术,然后在巨人的肩膀上大胆创新,短短十年间,一跃成为世界高铁技术领跑者的关键原因

      “运十”项目呢?

      资金上,国家累计投入了五亿元人民币,这已经是建国以来所有战斗机研发计划投资的总和了,但是还不够——资金的缺口,在当时有条件解决么?

      需求上,运十本身就定位不清,军用/民航/要员专机,到底做什么用途?军用,首先是当时军队最需要的并不是运十这种大型民航客机平台。民航,民航部门需要的是能够和美、苏民航机同等经济效益的、技术上成熟的客机,而且当时还是坐飞机需要介绍信的时代,国内民航市场的需求并不大。更何况,运十先天性的结构大大超重的问题,让它经济性很差,根本不适于民航使用。要员专机,那个时候的中国养得起这样一款专门开发的要员专机么?

      技术积累,运十需要的大量材料、航电、器材,还有至关重要的发动机,统统需要一样一样研制、攻关,而且在项目执行了14年后、大部分配套的材料、航电、器材还没有研制成功,发动机的测绘仿制更是坑爹、1000小时的寿命根本没法用。所有这些问题,当时能够在明确的时间节点上,得到解决么?

      外部环境,这个就不用说了,如果在当时寻求国际上的技术转移,非常困难,绝对不是高铁项目谈判时候的局面。

      所以,运十下马,奇怪么,不是一个必然的结果么,不是一个正确的决定么?高铁最终成功,奇怪么,不是一件顺理成章的事情么?

      历史虽然往往表现出重复性,却绝不是简单的重复,看似类似的历史事件背后,有截然不同的主、客观条件,因此最终走向截然不同的结果。举个简单的例子,1958年“大跃进”,就那么点计划的盘子,放到今天算个毛?可是当年的结果是什么?国民经济陷入了严重混乱、遭受重挫,被迫在之后数年进入调整期。同样规模的建设计划,放到今天,完成起来太轻松了……以钢产量为例,当年提出“1500万吨钢”这个计划、并且为此付出了极为惨重的代价(最后还是没有实现,差了一大截),而今天,还是在拼命压缩产能的情况下,单单一个河北省、年产钢铁上亿吨、是大跃进计划的七倍!但是换个角度讲,如果我们用今天的情况反推,为“大跃进”的冒进计划洗地,岂不是荒唐至极么?!

      关键词(Tags): #运十通宝推:辉汉如雨,卷心菜,金口玉言,mmq,adrupal,

      本帖一共被 2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 家园 可惜高铁似乎走上了和运十一样的路!

        拭目以待吧,忘情已经说高铁完了。

        • 家园 高铁不会完

          它的生命力和优越性摆在那儿,任何人、因为任何原因,能够污蔑它、攻击它、并且直接使用行政权力压制它,但是却无法永远持续下去。用不了两年,等眼下不正常的政治和社会环境过去,它还会回到正常的发展轨道上来、大放异彩。

          说得更直白点,哪怕是真的有人、或者是利益集团,变公为私、瓜分了中国铁路(虽然这个可能性极小),他们分完以后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给高铁松绑、让它撒了欢的跑、提升整个铁路系统的经济效益——没人和钱有仇。

      • 家园 你的思路基本上是

        从结果逆推找理由的路线。按照你的思路,中国很多蛮干出来的成就真不知该怎么解释了。

        • 家园 花!所谓成王败寇。

          我觉得当时上海有好几方面都缺少蛮干下去的条件,而成都等其他老三机部长有不少倒是蛮干下去了,也成了。首先是政治条件,上海新班子不会替前人收摊子,何况要冒政治风险,所以上级无人支持。另外是技术条件,上海在航空工业方面底子还是薄,真正的技术工人少,干什么都行,丢了不可惜。赶上没钱上海方面和三机部方面都会首先放弃这个项目。三是直接领导,乘兴而来,迎头来了一瓢冷水,坚持不下去也是必然的,只是销毁技术资料可惜了。不过正赶上很快就是麦道,大概认为一时半会都不会自主研制了。我感觉航空工业需要若干年的积累,在中国这样的后发国家,还需要最高领导长时间集中关注,否则是很难搞好的,像导弹这样相对简单的东西还是当时最高领导十几年一直关注,集中全国最好的人力物力,才搞下来,甚至好几位这方面的技术大拿都是航空专业出身。所以航空方面,如果现在上面认为可以轻易搞成就太危险了。

          • 家园 80年代,成飞/西飞/陕飞,有哪个项目是“蛮干下去”的?

            歼九——下马了。

            轰八——下马了。

            轰六改用斯贝——项目中止了。

            歼轰七——这个项目是“蛮干”么?

            运七、运八、歼七——这三个项目已经只差最后一口气了,如果真把它们砍掉,那可真的是“蛮干”。

      • 家园 非常反感投草

        非常反感投草,严重打击作者创作积极性。有不同意见跟贴讨论吗,投草什么意思?我看河里不和谐啊。

      • 家园 好家伙,投草大战都转移到科技探索版面了:-)

        今天是植树节么?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24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