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走资派的前世今生之一.释名和辩证法 -- 史文恭

共:💬30 🌺322 🌵6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2
下页 末页
  • 家园 【原创】走资派的前世今生之一.释名和辩证法

    作为一个归类,“走资派”曾是一个席卷中国,令冠者闻风丧胆的名词,作为这个词后面所代表的那一批人物,更是一个特殊的群体。而这个名词的产生,和它所代表的那个群体的兴衰浮沉,完全可以称得上是新中国前三十年史的一个重要侧面。伴随着这个名词的沉寂和它所代表的群体的回归,新中国迈入了一个颠覆性的新时代。所以,这是一个镌刻在时代之上的关键词,一个承接原教旨主义TG异化过程的关键词,一个凝聚了无数悲欢离合的关键词,一个在多年以后依然让我们回味的关键词,---那么,就让我们开始,看看这关键词的前世和今生吧。

    走资派的全称是“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这个定义看似简单,实际内涵很深。---

    其一,按照这个定义,那美国,英国的首脑们算不算“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呢?答案是否定的。为什么?因为, “走资派”并非泛指走资本主义道路的政治势力,而是一个特指,它的指向是TG内部的一部分成员。而且是领导成员,--据此,我们就能看出,“走资派”这个词首先就是贬义的,它的指向是一个背离组织宗旨的群体

    其次,作为一个判断标准,这个定义突出了“走资本主义道路”。---这个标准,是很有深意的。自1956年完成三大改造之后,中国已然宣布成为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在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怎么可能出现一群明显是动摇“国体”的“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呢?这个“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判定原则究竟如何,它到底是经济制度上的,还是政治上的呢?

    最后,“走XXX道路的当权派”这个定语,突出了两点,即,“正在进行”的“领导者”。而这就让我们奇怪,走资本主义道路的TG党员怎么能成为TG政权的“当权派”呢?

    所以,可以看出,“走资派”这个定义本身就隐含了前三十年TG政权中的一个深刻的,内部的矛盾纠结。-----不过,在展开这个“纠结”之前,还需要说明一个关键问题,-----严格地讲“走资派”这个概念是出自于1965年东哥主持制定的著名历史文本,《二十三条》,后来这个概念风靡文革,成为被打倒的一大批TG各级领导的代称和他们的罪名。 但本系列中的“走资派”并非狭义的“走资派”,而是一个广义上的概念,因为作为历史爱好者,我们知道作为一个名词,“走资派”可以在一夜之间出现于1965年,但作为一个群体的发展,绝不可能是一夜之间的事情。因此,要说清楚这个故事,就要说明这个群体的来龙去脉,缕清其发展的整个过程。----因此,广义上的“走资派”,可以理解为建国后第一代TG革命者所转换的当权者。而本系列的故事,围绕着的也就是红朝第一代的吏治逸事了。

    好,回来。在第一篇里,对于这个“走资派”的问题,我们需要一个提纲挈领的归纳。按照TG理论最核心的部分来说,所谓“走资派”的产生和发展,从根本上说,就是一个作为革命政党的TG向执政党的TG转换的过程。是从一个争取人民到统治人民,从打破秩序到维护秩序,从物质匮乏到朱门狗肉,从团结一致到各执己见的过程。这个过程的大背景是新中国的现代化进程,这个过程的小背景是TG作为一个组织自身发展的历程。而两个大背景互相渗透的影映下,闪烁的是辩证法无情的原则。即任何事物运动的过程,都是积极因素和消极因素相互转换的过程。你喜欢美食,于是你暴饮暴食,然后你腰带渐宽,终于你胃口大减。-----这是发生在史文恭身上的小小的一个辩证法的例子,而这不过是生活里小小的悲喜剧。但在历史的转轮里,辩证法的法则所影响的就不是可以一笑了之的。曾经战无不胜的TG,曾经在外敌围困,内无粮草的绝境里自力更生的TG,也会从少年,青年步入中年,老年,成为像现在这样一个富得流油却充满胆固醇的巨人。而这个过程的推动力量,正是来自TG内部的“积极因素和消极因素相互转换”。------是以,这是一个自然的过程。-----也因此,需要我们用自然的心态来消化和吸收。

    最后,这个发生在TG身上的“走资派”的现象,是一个普遍的现象,在十月革命之后的俄国也出现了类似的进程。所以,这是俺给上一个小坑的补充。

    关键词(Tags): #走资派#研究通宝推:相信逻辑和常理,huky,苍野,Alarm,常识主义者,老醋花生,文化体制,duanjian,韩信点兵,大龙猫,与浪共舞,渡泸,
    • 家园 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关于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决定

      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关于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决定

      (一九六六年八月八日通过)

      一、社会主义革命的新阶段

      当前开展的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是一场触及人们灵魂的大革命,是我国社会主义革命发展的一个更深入、更广阔的新阶段。

      毛泽东同志在党的八届十中全会上说过,凡是要推翻一个政权,总要先造成舆论,总要先作意识形态方面的工作。革命的阶级是这样,反革命的阶级也是这样。实践证明,毛泽东同志的这个论断是完全正确的。

      资产阶级虽然已被推翻,但是,他们企图用剥削阶级的旧思想,旧文化,旧风俗,旧习惯,来腐蚀群众,征服人心,力求达到他们复辟的目的。无产阶级恰恰相反,必须迎头痛击资产阶级在意识形态领域里的一切挑战,用无产阶级自己的新思想,新文化,新风俗,新习惯,来改变整个社会的精神面貌。在当前,我们的目的是斗跨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批判资产阶级的反动学术“权威”,批判资产阶级和一切剥削阶级的意识形态,改革教育,改革文艺,改革一切不适应社会主义经济基础的上层建筑,以利于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

      二、主流和曲折

      广大的工农兵、革命的知识分子和革命的干部,是这场文化大革命的主力军。一大批本来不出名的革命青少年成了勇敢的闯将。他们有魄力、有智慧。他们用大字报、大辩论的形式,大鸣大放,大揭露,大批判,坚决地向那些公开的、隐蔽的资产阶级代表人物进行了进攻。在这样大的革命运动中,他们难免有这样那样的缺点,但是,他们的革命大方向始终是正确的。这是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主流。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正在沿着这个大方向继续前进。

      文化革命既然是革命,就不可避免地会有阻力。这种阻力,主要来自那些混进党内的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同时也来自旧的社会习惯势力。这种阻力目前还是相当大的,顽强的。但是,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毕竟是大势所趋,不可阻挡。大量事实说明,只要群众充分发动起来了,这种阻力就会迅速被冲垮。

      由于阻力比较大,斗争会有反复,甚至可能有多次反复。这种反复,没有什么害处。它将使无产阶级和其它劳动群众,特别是年轻一代,得到锻炼,取得经验教训,懂得革命的道路是曲折的,不平坦的。

      三、“敢”字当头,放手发动群众

      党的领导敢不敢放手发动群众,将决定这场文化大革命的命运。目前党的各级组织,对文化革命运动的领导,存在着四种情况。

      (一)能够站在运动的最前面,敢于放手发动群众。他们是“敢”字当头、无所畏惧的共产主义战士,是毛主席的好学生。他们提倡大字报、大辩论,鼓励群众揭露一切牛鬼蛇神,同时也鼓励群众批评自己工作中的缺点和错误。这种正确领导就是由于突出无产阶级政治,由于毛泽东思想领先。

      (二)有许多单位的负责人,对于这场伟大的斗争的领导,还很不理解,很不认真,很不得力,因而处于软弱无能的地位。他们是“怕”字当头,墨守旧的章法,不愿意打破常规,不求进取。对于群众的革命新秩序,他们感到突然,以致领导落后于形势,落后于群众。

      (三)有些单位的负责人,平时有这样那样的错误,他们更是“怕”字当头,怕群众起来抓住他们的辫子。实际上,他们只要认真进行自我批评,接受群众批评,是会被党和群众谅解的。不这样做,就会继续犯错误,以致成为群众运动的绊脚石。

      (四)有些单位是被一些混进党内的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把持着。这些当权派极端害怕群众揭露他们,因而找各种借口压制群众运动。他们采用转移目标、颠倒黑白的手段,企图把运动引向斜路。当他们感到非常孤立,真混不下去的时候,还进一步耍阴谋,放暗箭,造谣言,极力混淆革命和反革命的界限,打击革命派。

      党中央对各级党委的要求,就是要坚持正确的领导,“敢”字当头,放手发动群众,改变那种处于软弱无能的状态,鼓励那些有错误而愿意改正的同志放下包袱,参加战斗,撤换那些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把那里的领导权夺回到无产阶级革命派手中。

      四、让群众在运动中自己教育自己

      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只能是群众自己解放自己,不能采用任何包办代替的办法。

      要信任群众,依靠群众,尊重群众的首创精神。要去掉“怕”字。不要怕出乱子。毛主席经常告诉我们,革命不能那样雅致,那样文质彬彬,那温良恭俭让。要让群众在这个大革命运动中,自己教育自己,去识别那些是对的,那些是错的,那些作法是正确的,那些作法是不正确的。

      要充分运用大字报、大辩论这些形式,进行大鸣大放,以便群众阐明正确的观点,批判错误的意见,揭露一切牛鬼蛇神。这样,才能使广大群众在斗争中提高觉悟,增长才干,辨别是非,分清敌我。

      五、坚决执行党的阶级路线

      谁是我们的敌人?谁是我们的朋友?这个问题是革命的首要问题。当的领导要善于发现左派,发展和壮大左派队伍,坚决依靠革命的左派。这样,才能够在运动中,彻底孤立最反动的右派,争取中间派,团结大多数,经过运动,最后达到团结百分之九十五以上的干部,团结百分之九十五以上的群众。

      集中力量打击一小撮极端反动的资产阶级右派分子、反革命修正主义分子,充分地揭露和批判他们的反党反社会主义反毛泽东思想的罪行,把他们最大限度地孤立起来。

      这次运动的中点,是整党内那些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

      注意把反党反社会主义的右派分子,同拥护党和社会主义,但也说过一些错话,作过一些错事或写过一些不好文章不好作品的人,严格区别开来。

      注意把资产阶级的反动学阀、反动“权威”,同具有一般的资产阶级学术思想的人,严格区别开来。

      六、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

      必须严格分别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是人民内部矛盾,还是敌我矛盾?不要把人民内部矛盾搞成敌我矛盾,也不要把敌我矛盾搞成人民内部矛盾。

      人民群众中有不同意见,这是正常现象。几种不同意见的争论,是不可避免的,是必要的,是有益的。群众会在正常的充分的辩论中,肯定正确,改正错误,逐步取得一致。

      在辩论中,必须采取摆事实、讲道理、以理服人的方法。对于持有不同意见的少数人,也不准采取任何压服的办法。要保护少数,因为有时真理在少数人手里。即使少数人的意见是错误的,也允许他们申辩,允许他们保留自己的意见。

      在进行辩论的时候,要用文斗,不用武斗。

      在辩论中,每个革命者都要善于独立思考,发扬敢想、敢说、敢做的共产主义风格。革命的同志,在大方向一致的前提下,不要在枝节问题上争论不休,以便加强团结。

      七、警惕有人把革命群众打成“反革命”

      有些学校、有些单位、有些工作组的负责人,对给他们贴大字报的群众,组织反击,甚至提出所谓反对本单位或工作组领导人就是反对党中央,就是反党反社会主义,就是反革命等类口号。他们这样做,必然要打击到一些真正革命的积极分子。这是方向的错误,路线的错误,决不允许这样做。

      有些有严重错误思想的人们,甚至有些反党反社会主义的右派分子,利用群众运动中的某些缺点和错误,散布流言蜚语,进行煽动,故意把一些群众打成“反革命”。要谨防扒手,及时揭穿他们耍弄的这套把戏。

      在运动中,除了确有证据的杀人、放火、放毒、破坏、盗窃国家机密等现行反革命分子,应当依法处理外,大学、专科学校、中学和小学学生中的问题,一律不整。为了防止转移斗争的主要目标,不许用任何借口,去挑动群众斗争群众,挑动学生斗争学生,即使是真正的右派分子,也要放到运动的后期酌情处理。

      八、干部问题

      干部大致可分为以下四种:

      (一)好的。

      (二)比较好的。

      (三)有严重错误,但还不是反党反社会主义的右派分子。

      (四)少量的反党反社会主义的右派分子。

      在一般情况下,前两种人(好的,比较好的)是大多数。

      对反党反社会主义的右派分子,要充分揭露,要斗倒,斗垮,斗臭,肃清他们的影响,同时给以出路,让他们重新做人。

      九、文化革命小组、文化革命委员会、文化革命代表大会

      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运动中,开始涌现了许多新事物。在许多学校、许多单位,群众所创造的文化革命小组、文化革命委员会等组织形式,就是一种有伟大历史意义的新事物。

      文化革命小组、文化革命委员会、文化革命代表大会是群众在共产党领导下自己教育自己的最好的新组织形式。它是我们党同群众密切联系的最好的桥梁。它是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权力机构。

      无产阶级同过去几千年来一切剥削阶级遗留下来的旧思想、旧文化、旧风俗、旧习惯的斗争需要经历很长很长的时期。因此,文化革命小组、文化革命委员会、文化革命代表大会不应当是临时性的组织,而应当是长期的常设的群众组织。它不但适用于学校、机关,也基本上适用于工矿企业、街道、农村。

      文化革命小组、文化革命委员会和文化革命代表大会的代表的产生,要象巴黎公社那样,必须实行全面的选举制。候选名单,要由革命群众充分酝酿提出来,在经过群众反复讨论后进行选举。

      当选的文化革命小组、文化革命委员会和文化革命代表大会的代表,可以由群众随时提出批评,如果不称职,经过群众讨论,可以改选、撤换。

      在学校中,文化革命小组、文化革命委员会、文化革命代表大会,应该以革命学生为主体,同时,要有一定数量的革命教师职工的代表参加。

      十、教学改革

      改革旧的教育制度,改革旧的教育方针和方法,是这场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一个极其重要的任务。

      在这场文化大革命中,必须彻底改变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统治我们学校的现象。

      在各类学校中,必须彻底贯彻执行毛泽东同志提出的教育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方针,使受教育者在德育、智育、体育几方面都得到发展,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

      学制要缩短。课程设置要精简。教材要彻底改革,有的首先删繁就简。学生以学为主,兼学别样。也就是不但要学文,也要学工、学农、学军,也要随时参加批判资产阶级的文化革命的斗争。

      十一、报刊上点名批判的问题

      在进行文化革命群众运动的时候,必须把对无产阶级世界观的传播,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传播,同对资产阶级和封建阶级的思想批判很好地结合起来。

      要组织对那些有代表性的混进党内的资产阶级阶级代表人物和资产阶级的反动学术“权威”,进行批判,起重包括对哲学、历史学、政治经济学、教育学、文艺作品、文艺理论、自然科学理论等战线上的各种反动观点的批判。

      在报刊上点名批判,应当经过同级党委讨论,有的要报上级党委批准。

      十二、关于科学家、技术人员和一般工作人员的政策

      对于科学家、技术人员和一般工作人员,只要他们是爱国的,是积极工作的,是不反党反社会主义的,是不里通外国的,在这次运动中,都应该继续采取团结、批评、团结的方针。对于有贡献的科学家和科学技术人员,应该加以保护。对他们的世界观和作风,可以帮助他们逐步改造。

      十三、同城乡社会主义教育运动相结合的部署问题

      大中城市的文化教育单位和党领导机关,是当前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运动的重点。

      文革使城乡社会主义教育运动更加丰富、更加提高了。必须把两者结合起来进行。各地区、各部门可以根据具体情况进行部署。

      在农村和城市企业进行社会主义教育运动的地方,如果原来的部署是合适的,又做得好,就不要打乱它,继续按照原来的部署进行。但是,当前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运动提出的问题,应当在适当的时机,交给群众讨论,以便进一步大兴无产阶级思想,大灭资产阶级的思想。

      有的地方,以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为中心,带动社会主义教育运动,清政治、清思想、清组织,清经济。这样做,如果那里党委认为合适,也是可以的。

      十四、抓革命,促生产

      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就是为的要使人的思想革命化,因而使各项工作做得更多、更快、更好、更省。只要充分发动群众,妥善安排,就能够保证文化革命和生产两不误,保证各项工作的高质量。

      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是使我国社会生产力发展的一个强大的推动力。把文化大革命同发展生产对立起来,这种看法是不对的。

      十五、部队

      部队的文化革命运动和社会主义教育运动,按照中央军委和总政治部的指示进行。

      十六、毛泽东思想是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行动指南

      在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中,要高举毛泽东思想的伟大红旗,实行无产阶级政治挂帅,要在广大工农兵、广大干部和广大知识分子中,开展活学活用毛主席著作的运动,把毛泽东思想作为文化革命的行动指南。

      各级党委,在这样错综复杂的文化大革命中,更必须认真地活学活用毛主席著作。特别是要反复学习毛主席有关文化革命和党的领导方法的著作,例如,《新民主主义论》、《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在中国共产党全国宣传工作会议上的讲话》、《关于领导方法的若干问题》、《党委会的工作方法》。

      各级党委,要遵守毛主席历来的指示,贯彻执行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先做学生,后做先生。要努力避免片面性和局限性。要提倡唯物辩证法,反对形而上学和烦琐哲学。

      在以毛泽东同志为首的党中央领导下,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必将取得伟大的胜利。

      (一九六六年八月九日《人民日报》)

    • 家园 1963年,四清运动

      1962年冬到1963年初,毛泽东外出视察工作,跑了11个省,只有湖南省委书记王延春和河北省委书记刘子厚,滔滔不绝地向毛泽东讲社会主义教育,其他各省都不讲。毛泽东对这种情况很不满意,认为社会主义教育并未引起党内许多同志的高度重视。

      为此,1963年2月11日至28日,中共中央在北京召开工作会议,重点讨论在城市开展"五反"运动和在农村开展社会主义教育的问题。在这次会上,毛泽东指出:"我国出不出修正主义,两种可能:一种可能,一种不可能。现在有的人三斤猪肉,几包纸烟,就被收买。只有开展社会主义教育,才可以防止修正主义。"他还强调要把社会主义教育好好抓一下,社会主义教育,干部教育,群众教育,一抓就灵。经过讨论,会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厉行增产节约、反对贪污盗窃、反对投机倒把、反对铺张浪费、反对分散主义、反对官僚主义运动的指示》,于3月1日发出,决定在全国范围内开展增产节约和"五反"运动。

      会议同时决定在农村开展以「清账目、清仓库、清工分、清财物」四清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教育运动。5月,毛泽东在杭州召集有部分中央政治局委员和大区书记参加的小型会议,制定出了《关于目前农村工作中若干问题的决定(草案)》(“前十条”)。5月20日,中央把它作为指导社会主义教育运动的纲领性文件在党内传达。“前十条”对农村形势作了“左”的估计,认为中国社会已经出现了严重的尖锐的阶级斗争情况,资本主义势力和封建势力正在对党猖狂进攻,要求重新组织革命的阶级队伍,把反革命气焰压下去。文件传达毛泽东的话说,如果不抓阶级斗争,少则几年、十几年,多则几十年,就不可避免地要出现全国性的反革命复辟,马列主义的党就一定会变成修正主义的党,变成法西斯党,整个中国就要改变颜色了。

      9月,中共中央在北京召开工作会议,又讨论制定了《关于农村社会主义教育运动中一些具体政策的规定(草案)》(“后十条”)。“后十条”贯彻“前十条”的指导思想,强调“以阶级斗争为纲”,同时又指出了团结95%以上的农民群众和农村干部的重要性,规定了依靠基层组织和基层干部,以及正确对待地主、富农子女等政策。11月14日,中共中央发出《关于印发和宣传农村社会主义教育运动问题的两个文件的通知》,规定将两个“十条”印发全国农村每个支部,并在党内外宣读。此后,各地在试点的基础上、在部分县、社开始进行社会主义教育运动。

      四清运动一开始主要依靠基层组织和基层干部,斗争对象是城市和农村的腐败分子,后来随著一线工作的刘少奇向农村派工作队,工作队干部代替基层组织,开始了由工作队干部领导大兵团运动,斗争对象转向「地富反右坏」,斗争中逐渐出现乱搞斗争、打人、乱搜查、重点集训、乱扣帽子、乱立罚规等现象。

      1964年12月,中共中央召开关于社教运动的工作会议,毛泽东批评有那么多的地方将坏分子划成20%(包括地主富农、新生反革命、和平演变的)。毛强调运动重点是「整当权派」。刘少奇则认为,运动重点是整下面,整社会上的「地富反坏右」,整社会上对体制不满的敌对力量。会上毛泽东和刘少奇的矛盾公开化。

    • 家园 供楼主和河友们参考

      我觉得史公对释名里的定义不太规范,建议还是按照历史上确实公开见报过的文章或文件来定义为妥。“走资”这个说法是在中共与前苏共公开决裂后流行开的,那时有个非常重要的“九评”系列,点明了与“苏修”的分歧(邓在传闻里据说也是主要的策划人或执笔人之一)。

      当时,“走资”的两个主要判别标准是:

      1。改变“公有制”为“私有制”(包括形形色色的“变种”)。

      2。改变“按劳分配”为“按X分配”(也包括形形色色的“变种”)。

      这些观点在把苏联和南斯拉夫定为修正主义时曾多次出现过。

      那时,也强调了:只有“公有制”和“按劳分配”才能得到更优越的生产力的发展速度和水平。

      文革就是在这个大背景下,经过舆论与组织准备后才发动的。

      改开后,这两点都被“模糊化”和“搁置”了。今天的发展成果是否与这相连则是见仁见智的不同观点了。我个人至今也还不知如何来评价和下结论。

      但是,对“走资”这个名词的定义在当时的情况,我们这一代人是见证了的,特此也冒昧地说出来,供河友们参考。

      通宝推:史文恭,
      • 家园 值得学习的态度

        GWA的文字让我感到如沐春风,这样的讨论态度才是河里最需要提倡的。无论观点如何,大家都应该控制情绪,注意态度,毕竟有理不在声高。要知道,文章不仅仅是网络讨论,还会反映到自己日常做人。我相信,GWA在工作生活中也是一位谦谦君子,是非常值得结交的朋友。

      • 家园 不知道这2个变修的走资国家现在是啥情况

        当时,“走资”的两个主要判别标准是:

        1。改变“公有制”为“私有制”(包括形形色色的“变种”)。

        2。改变“按劳分配”为“按X分配”(也包括形形色色的“变种”)。

        这些观点在把苏联和南斯拉夫定为修正主义时曾多次出现过。

        理论、论据、结论、实践。到底如何?事前PK事后

        领导,什么是领导

        正确的领导,对未来应有科学的预见。毛泽东在中共七大上所作的结论中说过:“坐在指挥台上,如果什么也看不见,就不能叫领导。坐在指挥台上,只看见地平线上已经出现的大量的普遍的东西,那是平平常常的,也不能算领导。只有当还没有出现大量的明显的东西的时候,当桅杆顶刚刚露出的时候,就能看出这是要发展成为大量的普遍的东西,并能掌握住它,这才叫领导。”

        我想知道,有靠摸的领导?我们还真的出现这样的领导,还拓麻得伟大也。

        这世界确实变化快。

        说实话,改革之前的文章就是错误的文章,可读性都比现在强多了,现在一大堆的8古文。而且是几大抄,用名词。

      • 家园 叫俺小史啊。。。呵呵,

        俺还年轻, GWA前辈一定不要客气啊。。

        至于这个定义啊,俺下面会具体涉及到的,实际上,这个定义不仅仅是一个经济上的定义,有时候成为一个政治斗争的工具。。因此比较复杂啊。

        • 家园 同意

          同意。在讨论那些定义时,得把它的“来龙去脉”都摸准了,这样才能看清那时许多人与事的“初衷(正与反,明与暗),变化,发展和结局”,看到主观动机和客观效果的矛盾性和统一性,从而理解“顺势而行”和“实事求是"是一切希望自己的目标能不变味的实现的基本条件。

    • 家园 革命党与执政党理论即可一言敝之

      最终的转型,定型就是“三块表”理论。

      是为建国以来六十年纠结的事情划上了句号。

    • 家园 世界还是有“绝对的恶”,也有绝对的善。如果混淆是非,人何

      必做好人?

      任何事物运动的过程,都是积极因素和消极因素相互转换的过程

      我相信,“变态犯罪”这种事物,即使它“转化了”,改邪归正了,之前的变态,也绝不被普罗大众认为是“积极因素”。

      比如,911,对美国轰炸机胡乱轰炸过的国家,也许认为是“绝对的善”----客观上,到底还是恐怖活动,只要美国人还没丧心病狂到把胡乱轰炸的集束炸弹换成原子弹,这句话,就说得通。

      当然,人举行婚礼,你上去一阵炸弹,来个“父母兄弟”一扫光,剩下的亲人们,是否按“普世的逻辑”来思考911,或者干脆加入基地组织,见美国人就杀----这里面的道义与道德,绝对不是外国人能随便置喙的!

      如果有人说,想报仇,找美军决战,恐怖活动算神马英雄?

      当年对抗八国联军的农民,拿个木棍竹竿决战火枪,死百十个人,没准能碰一碰长毛洋人----今天的阿拉伯人,武器升级到AK47,火箭筒,死一千人,能冲到美军基地大门?

      死一万都不成。

      说到底,911还是美国人自找的。

    • 家园 这个也会被投草,老史可以安心了
    • 家园 不是资本家的资产阶级

      列宁曾经说过,社会主义建立后,会出现没有资本家的资产阶级,因此要不断革命。这就是“走资派”的根源,和文革的理论基础。

      不是资本家的资产阶级,其实就是官僚主义。

      无产阶级革命有两个根本,一是配给制,而是平等,二者是互为基础的,配给制造就了共同利益,平等造成了共同精神。共同利益和共同精神是共产主义的核心,而既得利益和既有精神是资本主义的核心,官僚集团是有自己的既得利益的,因此称为“走资派”,真是再适合不过了。

      人都是有私心的,以共同利益和共同精神为核心的共产主义运动之所以能盛行一时,根本就是当时社会环境造成的恐惧情绪,对饥饿的恐惧,对战争的恐惧等等,恐惧让人们紧紧靠拢在一起,形成了共同利益和共同精神。所谓共患难易,同富贵难,这也是共产主义兴衰的根本。

      新中国建立后,社会主义改造主要针对的是地主和资本家,这些人是既得利益者,反右主要针对的是知识分子,这些人也是记得利益者,更是既有精神的代表,文革主要针对的是官僚,这些人还是记得利益者,不同的是前两种既得利益者是新中国成立前形成的,而官僚集团则是新中国成立后而形成的。

      共同利益与既得利益,共同精神与既有精神是既对立,又统一的,在不同社会状况下,有的时候趋于对立,有的时候趋于统一。中国的近现代史,经历的是前所未有的巨变,既有朝代兴替,又有外敌入侵,还有科学技术的兴起,中华文明真是到了生死存亡的时刻,亡国灭种和饥饿死亡的恐惧,在全中国蔓延,这就是共产主义在中国兴起的大环境。

      对于后进国家而言,社会主义和民族主义是实现超越发展的两种途径。民族主义从根本上讲是一种精英主义,精英主义主要来自贵族、骑士、武士等,中国向来缺少真正的精英,因此不可能有真正民族主义,而社会主义是一种大众主义,这刚好与“民为重,社稷次之,君为轻”的文化一脉相承。可以说,社会主义是以国家的共同利益为基础的,民族主义以民族的共同精神为基础,现在来看,只有这两种途径才能实现后进国家和民族的超越性发展。

      以国家的共同利益为基础的社会主义,并不是要铲除一切既得利益,如果有利于共同利益,这种既得利益就应支持,如果有害于共同利益,这种既得利益就应该打击。但不管什么时代,官僚主义都是一种有害的既得利益,因此不但文革的时候要打倒走资派,现在也要打击走资派,将来还要限制走资派。

      现在,中国社会很多的乱象,其根源都是干活的不赚钱,赚钱的不干活,造成这种乱象的正是官僚资本主义,也就是政治上的既得利益集团与经济上的既得利益集团互相勾结,相互媾和的结果,这,将是决定中国的未来命运。

      不是资本家的资产阶级,与真正资本家的资产阶级的联盟,甚至融为一体,便是现在中国的“走资派”。

      通宝推:从林法则,ljsqt,
    • 家园 处于同一语境的其他角色:

      造反派 保皇派

      分类:工农兵革命知识分子(革命群众)、革命领导干部、地富反坏右分子

      对于“走资派”经过揭批查,鉴别出叛徒、特务、死不改悔者以及经过教育认识错误予以“解放”的革命领导干部

      经过“斗、批、改”,两派“工人阶级大联合”,军代表、革命群众、革命领导干部实现“三结合” 成立新的政权机构“革命委员会”

      无产阶级司令部中的人 也有被“揪出来”的 不过一般来说 是“天然革命”的

    • 家园 1950年,资本主义工商业得到迅速发展

      外链出处

      “三反”、“五反”运动

      “三反”、“五反”运动是1951年底到1952年10月,在党政机关工作人员中开展的“反贪污、反浪费、反官僚主义”和在私营工商业者中开展的“反行贿、反偷税漏税、反盗骗国家财产、反偷工减料、反盗窃国家经济情报”的斗争的统称。

      1950年中国共产党七届三中全会以后,党中央和中央人民政府为了恢复国民经济,采取了一系列的政治经济措施,其中之一是调整工商业中的公私、劳资、产销关系。调整后,资本主义工商业得到迅速发展。但资本家中的不法分子不满足于用正常方式获得一般利润,力图利用和国营经济的联系,以行贿、偷税漏税、盗骗国家财产、偷工减料、盗窃国家经济情报等手段牟取暴利,企图抗拒社会主义国营经济的领导,削弱国营经济。他们在经济上给国家造成重大损失,在政治上、思想上腐蚀了工人阶级和国家工作人员。

      1951年10月,中共中央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决定在全国开展增产节约运动,促进经济建设。在运动中,揭发出大量的贪污盗窃现象,而贪污盗窃又与党和政府内部存在的严重官僚主义紧密相联。因此,党中央在1951年12月1日和8日分别发出《关于实行精兵简政,增产节约,反对贪污,反对浪费和反对官僚主义的决定》及《关于反贪污斗争必须大张旗鼓地去进行的指示》,强调必须把“三反”斗争看作像镇压反革命运动一样重要,要大张旗鼓地发动广大群众。从此,“三反”运动在各地区各系统各部门迅速展开。1952年1月4日,中共中央又发出《关于立即限期发动群众开展“三反”斗争的指示》,要求各单位限期发动群众开展斗争。1月5日,周恩来在全国政协第三十四次常委会上作了《“三反”运动与民族资产阶级》的讲话,号召全国工商界积极参加“三反”运动。在“三反”运动中,一些单位揭发出私人工商业者的贪污、行贿偷税漏税等违法行为。为此,中共中央于1月5日发出了《关于在“三反”斗争中惩办犯法的私人工商业者和坚决击退资产阶级猖狂进攻的指示》。3月11日,政务院公布了《关于处理贪污、浪费及克服官僚主义错误的若干规定》。3月28日,政务院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惩治贪污条例》。文件根据“严肃与宽大相结合、改造与惩治相结合”的方针,规定了对贪污分子的处理办法。

      在“三反”运动中,又暴露出大量的贪污盗窃与社会上不法资本家的行贿、偷税漏税、盗骗国家财产、偷工减料、盗窃国家经济情报的“五毒”行为密切相联,要彻底铲除“三害”,就必须反掉“五毒”。为此,1952年1月26日,中共中央发出了《关于在城市中限期展开大规模的坚决彻底的“五反”斗争的指示》,要求向违法资本家开展一场大规模的“五反”运动。2月上旬,“五反”运动从各大城市开始,很快在全国大张旗鼓地开展起来。3月11日,政务院批准公布了北京市人民政府《在“五反”运动中关于工商户分类处理的标准和方法》,把私营工商户分为守法户、基本守法户、半守法半违法户、严重违法户、完全违法户5类进行定案处理。定案处理的结果是:守法户占总户数的10—15%;基本守法户占50—60%;半守法半违法户占20—30%;严重违法户约占4%;完全违法户约占1%。1952年4月公布了《关于结束“五反”运动中几个问题指示》。10月党中央批准了安子文、廖鲁言关于结束“三反”、“五反”运动的两个报告,“三反”和“五反”运动胜利结束。

      “三反”、“五反”运动,打退了资产阶级的猖狂进攻,为实现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2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