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小猫的原创:旧日本陆海军航空枪炮发展史 -- 妖猫drake

共:💬42 🌺337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3
下页 末页
  • 家园 【原创】小猫的原创:旧日本陆海军航空枪炮发展史

    P.S 脸上被不知名毒虫叮了,肿起半个手掌大的一块,下午去医院验血,白血球很高,只能挂水。。。图床已经害浏览器崩溃了第4次每次开始贴图就崩溃,我要疯了

    1.不和谐的开始

    日本的军用航空草创于明治末年(小猫曾在之前的帖子中提到过日本最初的军用航空发展妖猫drake:【原创】小猫的原创:日星大碰撞——诺门罕的空中作战(三)妖猫drake:【原创】小猫的原创:日星大碰撞——诺门罕的空中作战(补)),即便是到了大正年间,日本的军用机绝大多数也是自欧美等地买回来的洋货,其上的各种装备和武器自然也是响当当的进口原品,如假包换。

    所谓战斗机,简而言之就是一架飞行的射击工事,所以枪炮就是战斗机的命根子,日本的军用航空界想在国产战斗机上面搞出名堂,先要造的出日产“航空机关铳”。当然,没有葫芦谁也不知道瓢啥样,所以还得先从洋大人那请几尊“榜样”回来。在仔细对比了当时各国的航空武器后,日本陆海军同时盯上了维克斯公司的7.7毫米航空机枪,准备将其作为日本战斗机的标准航空机枪。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步兵用的水冷型维克斯机枪

    这也难怪,日本陆军最初装备的甲式三型和甲式四型战斗机,均以法国纽波特-德拉热(Nieuport-Delage)飞机公司的战斗机为蓝本,甲式三型Nakajima Ko-3 的原型是纽波特17的后续型纽波特24,不过鬼子属于违规盗版,而后来的中岛甲式四型战斗机(Nakajima Ko-4 )就属于授权生产的NiD-29合法仿制型了。而法国战斗机从一战开始就大规模使用了维克斯航空机枪。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中岛甲式四型战斗机(Nakajima Ko-4 )

    日本海军比陆军还猛,最初的舰上机Mitsubishi 1MF三菱十式舰战是由英国飞机设计师Herbert Smith哈波特史密斯设计的。哈波特史密斯是谁?一战著名的英制骆驼、索普威斯三翼机还有世界最初的舰载战斗机斗犬都是史密斯的杰作,可以说一战后全世界没有人比史密斯更懂得设计舰载战斗机。而维克斯航空机枪也是史密斯家乡的土产,他当然就顺手也给三菱十式舰战装上了。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三菱十式舰战

    三菱十式战一共有128架的产量,而中岛甲式四战更生产了654架之多,这么多的战斗机虽然号称日本国产,但由于日本尚未有生产维克斯航空机枪的能力,因此只能跑去维克斯公司采购。被英国人温柔一刀痛宰一笔的日本军界立刻分头开始加快航空机枪国产化进程。当然,日本陆军和海军的差异再次在国产航空机枪的问题上体现出来。陆军比较着急,决定采用授权生产的方式,直接买图纸那些,赶紧上马赶紧装备。

    日本陆军总是不太信得过洋人,加上吝啬,不准备引进英国人的.303英寸凸缘弹(7.7mm×56R),而是决定采用陆军在1920年便开始设计的八九式7.7毫米半凸缘弹八九式実包7.7×58 mmSR(算是三八式6.5毫米半凸缘弹的放大版)。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日本制的.303英寸凸缘弹(7.7mm×56R)

    1920年的日本陆军是相当寒酸的,但是相对于后来的脑残,这时候的日本陆军在技术上还是有点感觉的。SR半凸缘弹可以说兼顾了凸缘和无缘的主要优点,也规避了两者的弱点。凸缘弹是老弹种,便于抽壳,而且弹壳的强度也较好,加工容易,但是据说对弹膛加工水平要求很高。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三八式6.5毫米SR半凸缘弹

    而无缘弹虽然如今成为绝对主流,但是在上世纪二十三十年代对中日等金属和机械加工水平较低的国家而言,弹壳在接近弹底处容易出现断裂,而且德式抽壳系统在加工上对技术水平要求也比较高。不过由于技术水平有限,八九式7.7毫米半凸缘弹性能不如英制的.303凸缘弹,而且陆军对于在国产仿制维克斯机枪上使用独有弹种心里也没底。

    所以1927年陆军在向维克斯购买了E型机枪的生产许可证之后,在陆军明野飞行学校进行了一年多的实弹射击实验,期间不断对弹药和机枪做出修改,至1929年正式为日产维克斯E型航空机枪命名为“八九式固定機関銃”,而八九式7.7毫米枪弹“八九式普通実包”要到第二年才被正式作为制式航空机枪子弹投入大规模量产。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陆军的“八九式固定機関銃”

    日本海军在技术上,则倾向于先撒大网,边用边学,边用边挑的方式。作为日本的立国根本,海军在财政上比抠抠搜搜的陆军要好很多,因此在军购上手笔也大,不过似乎黑幕也多。1920年到1937年,日本海军共采购地面用的水冷维克斯C型 220挺,空用的气冷维克斯E型1674挺,并且派出吴港海军工厂的人员赴英国维克斯厂考察,学习制造技术。

    同时海军也没有一棵树上吊死,也引进了另一种著名的航空机枪,伯明翰轻武器工厂BSA的刘易斯轻机枪Lewis Gun,这种使用弹盘的轻机枪也分为地面型和航空型,地面型枪管外有一个巨大的散热筒,航空型则没有。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刘易斯航空机枪,没有散热筒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留式7.7mm機銃”/“九二式七粍七機銃”,刘易斯机枪的步兵用版

    日本海军的地面型刘易斯机枪基本装战舰上或者装备了海军陆战队,淞沪抗战中中国军队就曾遭遇过这款相貌丑陋的机枪,日本海军对刘易斯机枪倒是还算满意,先以“留式7.7mm機銃”的名称装备,后又专门命名为“九二式七粍七機銃”,九六式舰战就装备了这款航空机枪。

    考虑到维克斯E型航空机枪良好的性能,日本海军总是不忍放弃,待吴海军工厂能够量产维克斯航空机枪后,日本海军根据仿制原型的生产厂商将其命名为“毘式七粍七固定機銃”,总算结束了维克斯E型机枪在日本海军中大量装备却无名无份的尴尬情况。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毘式七粍七固定機銃”,维克斯E型的日本版

    此后维克斯E型继续在日本开枝散叶,先后衍生出,1型、2型、特2型,2型改2,3型改1等,其中3型改1改进了击发系统,对机匣等部分结构强度进行了增强,因此射速有所提高,海军决定将其制式化并命名为“九七式七粍七固定機銃”、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九七式七粍七固定機銃”,是对维克斯E型做了不少改进的变体

    据战后统计,毘式七粍七固定機銃和九七式大约生产了3万挺,部分九六舰战、二式水战、零战、强风、雷电、九九舰爆、彗星、零式水侦等军装备了这款航空机枪。

    不过战后日本研究者对海军和陆军分别生产采用不同弹种的维克斯E型航空机枪大摇其头,这种完全不符合总体战逻辑的窝里斗行为造成了海军和陆军装备缺乏共同性互换性,对日本有限的工业生产能力浪费很大。

    究其原因,日本陆军的诡异思路要负主要责任,不用说和海军合作,增加弹药通用性,光是陆军自用的7.7毫米枪弹,就被生生搞出三个版本来,凸缘、半凸缘和无缘一个也不能少,步兵用的九二式机枪弹和九九式步枪弹都没法通用,除了吃饱了撑的小猫是在无法解释这种匪夷所思、没事找事的思维。

    作为一款1912年便开始在战场上喷吐火舌的老枪,维克斯机枪的设计堪称经典,即便到了二战时期,其性能、实用性、勤务性都不算落后,这也难怪日本海军和空军一直到太平洋战争仍将其作为主力小口径航空机枪使用。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上图为日本海军的毘式七粍七固定機銃,下为日本陆军的八九式

    但随着天空中出现越来越多防御力较强的欧洲和美苏制先进战斗机,日本军用航空界一致认为7.7毫米机枪的威力不足以消灭新锐敌机,海军和陆军分别走上追求大威力航空机枪的道路。

    妖猫drake:【原创】小猫的原创:旧日本陆海军航空枪炮发展史(二)

    妖猫drake:【原创】小猫的原创:旧日本陆海军航空枪炮发展史(三)

    妖猫drake:【原创】小猫的原创:旧日本陆海军航空枪炮发展史(四)

    妖猫drake:【原创】小猫的原创:旧日本陆海军航空枪炮发展史(五)

    妖猫drake:【原创】小猫的原创:旧日本陆海军航空枪炮发展史(六)

    妖猫drake:【原创】小猫的原创:旧日本陆海军航空枪炮发展史(七)

    妖猫drake:【原创】小猫的原创:旧日本陆海军航空枪炮发展史(完)

    通宝推:晃晃悠悠,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 家园 【原创】小猫的原创:旧日本陆海军航空枪炮发展史(完)

      希望各位河友多光顾俺的博客外链出处

      本系列到此结束,根据猫的观察,似乎现在英雄本色更喜欢听故事,不喜欢研究技术,哎,猫也只能改改,之后看看写点故事多骗点掌声吧

      8. 最强的也是最后的

      在陆军拼命将大口径航炮搬上战机的同时,海军却在冷眼旁观。海军对37毫米以上的航炮不是太感冒,认为这种武器只能用于双发大型战斗机,不适合以单发战斗机为主的海航战斗机部队。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ホ203 37毫米航炮,海军零战的小身板可扛不动这样的巨炮

      在海军航空本部和舰政本部看来,20毫米太小,37毫米太大,唯有30毫米是最适合的“对重爆铳”口径。有趣的是,ホ203和ホ301的研制经历让日本陆航中很多人得出了与海军相同的结论,即30毫米航炮,无论在体积、重量、射速、载弹还有弹药威力等方面,都是最合适的单发战斗机“本格射击兵装”,这也算是陆海军在航炮研制上殊途同归吧。

      昭和17年即1942年4月,日本海军舰政本部向九九式20毫米航炮的生产厂商富冈兵器制作所(38年便已经改名为为“大日本兵器株式会社”)发出了新式30毫米航炮的研发指令,核心要求就一个字:“快”。

      海军希望富冈直接以九九式航炮的结构放大设计,短期实现实用化,也最大限度方便前线换装新式航炮。富冈制作所立刻着手开始研制,仅用十个月就完成了30毫米放大航炮的设计,并拿出了试制样品,12月8日,海军组织了地面验收射击实验,结果单发和连发均取得了成功。第二年5月,海军将试制30毫米航炮装上零式舰战进行了空射实验。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富冈.大日本兵器的试制30毫米航炮最终演变为二式30毫米航炮

      关于试制二式30毫米航炮的资料有很多自相矛盾的版本,猫手头的另一篇资料认为富冈从42年2月便开始研制航炮,空中射击则在昭和18年7月,我估计指的是实战射击,当时日本海军改装了五架零战,将两翼中的九九式航炮改为30毫米航炮,全部送往南方战线,但是转场途中遭到美军轰炸损失了三架。

      但是剩下的改装零战表现却不错,号称是敌机只要被30毫米航炮击中一发便会“飞散”,威力相当惊人。但是海军对本炮并不是特别满意,硬是拖到昭和19年5月才为试制30毫米航炮授予制式型号“二式30毫米固定机枪”。

      富冈制作所其实是被日本海军晃点了,或者说海军玩了狡兔三窟的把戏,昭和17年3月(也有说是五月的),日本海军向日本制钢所下属的日本特殊钢株式会社下达了“十七试30毫米机枪”的命令。有人估计会问了,这日本特殊钢不是给日本陆航打工的么?

      论起关系,海军与日本制钢所的交情要远早于陆军。而且,日本制钢所对厄利孔FF航炮的研究和仿制也早于富冈制作所,猫在前面就写过,日本海军跑到瑞士去卖炮的时候日本制钢所已经完成了厄利孔FF航炮的仿制工作。这一次海军订制“十七试30毫米机枪”就直接找了当年主持日本制钢所厄利孔机炮仿制工作的河村正弥博士作为负责人。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日本陆军的厄利孔FF航炮用于九二式超重爆,陆军制式编号为九四式20毫米旋回机炮,河村博士是日本陆军仿制厄利孔机炮项目的负责人

      而且,海军考虑到自己对航炮的特殊需求,明确规定“十七试30毫米机枪”的炮管还有炮弹要由海军空技厂和海军第二火药厂来设计和生产,也就是说日本制钢所主要负责供弹、复进机构等部分。昭和18年4月,三家共同拿出了第一批试做炮。

      为了能够保证质量,日本海军对“十七试30毫米机枪”组织了空前严格的验收(据说是因为日本制钢所航炮历来有质量较差的恶评,海军不想和陆军一起当冤大头),先后进行了地面试射、空中射击、弹药和炮管的耐寒、耐热、耐腐蚀实验。耐热和耐腐蚀还好说,这个耐寒是啥意思?原来海军考虑到新式30毫米航炮必然会成为局地战斗机(截击机)的主力武器,而几千一万米高空中气温可能会达到零下几十度,担心弹药和炮管还有复进机构等部分因此而失灵。

      海军这一套满清十大酷刑式的测试几乎是事无巨细,唯一问题就是太耗时间,硬是从昭和18年即1943年一直验收到昭和20年3月,才算通过。海军在昭和20年5月(也有说3月和4月13日)同意“十七试30毫米机枪”制式化,并授予了五式30毫米机枪的制式型号。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作为翼炮的五式30毫米航炮

      昭和20年,就是1945年,3月通过验收,8月小鬼子就玩完了,海军简直就是自断筋脉,生生用严酷测试拖得五式航炮没了上场的机会。不过五式航炮的产量却远高于二式30毫米航炮,后者的总产量只有约50门,五式航炮却生产了近2000门。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以五式航炮作为翼炮的局地战雷电三三型

      原来从1943年7月“十七试30毫米机枪”完成地面射击实验之后,海军丰川工厂便根据日本制钢所提供的试做型航炮图纸开始了生产。但是由于在试验中不断出现问题,河村博士的设计小组不断的修改设计图,海军工厂也只能是跟着修改,结果产量始终上不去。而且到1945年3月五式航炮通过验收时,日本国内的工业能力已经被美国人炸得所剩无几,拿出来的工业原料质量均奇差不比,逼得海军工厂干脆关了生产线。

      由于设计修改,生产组织混乱,生产出来的五式30毫米航炮大多具有各种质量问题,尤其是初期生产型装弹机构可靠性很低,驻退复进机构和装弹机构配合不良,导致卡壳问题十分严重,射速也极不稳定,等到这些问题一一得到解决的时候,却又丧失了量产必须的工业和物资基础。

      从纸面性能来看,五年式30毫米机炮对二年式30毫米机炮的优势~是比较明显的。二年式采用了42发弹鼓供弹,380发/分的射速稍高于五年式的350发/分,但五年式最初的设计射速高达500~530发/分,后来是为了解决装弹机构问题改用了G型大号弹药,射速因此下降,另外其弹链供弹方式在载弹量方面具有明显优势。

      弹药威力方面,五年式30毫米航炮采用的30*122炮弹的弹头质量比二年式采用的30*92RB弹重约90g,而且五式弹初速也比二式的710m/s初速快约40m/s。另外,由于二式30毫米航炮过多的考虑了同九九式20毫米航炮的换装问题,虽然能够对机翼炮舱几乎不做过多改造的情况下直接替换九九式航炮,其42发弹鼓的尺寸与九九式的100发弹鼓几乎完全相同,但是采用的轻型30*92R弹弹形较差,有效射程不超过500米,严重影响实战使用,而五式航炮的有效射程近一公里,明显更为使用一些。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十八试局地战震电,也有在机首炮舱中装备多门五式30毫米航炮的设计

      不管五式航炮的纸面性能如何优秀,由于其量产混乱,可靠性低,空有2000门的产量,却只有仅有的一两次攻击记录,除了作为月光的斜铳外,搭载震电、烈风改等新锐战机的计划全都沦为南柯一梦。而日本陆军最后的30毫米航炮野望也同样归于一枕黄粱。

      据说在德日最后的潜艇交通中德国曾将MK103和MK108 30毫米航炮的资料,此前日本也取得了MK101航炮的设计,但是日本陆军发现德国设计对工业水平要求过高,日本国内的金属加工水平无法满足。而且德日潜艇交通线已经被掐断,想搞德国原装完全不可能,还是自主研发比较靠谱。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德制MK103和MK108 30毫米航炮

      问题是日本陆军环顾日本全国,就没看到啥靠谱的厂商,南部麒次郎的中央工业已经坑过日本陆军几回了,日本制钢所也在陆军心中留下了几处伤疤,两害相权取其轻,失败者也许比坑爹者强一些,所以陆航这次找上了名古屋陆军兵工厂。名古屋厂一直是日本陆航航炮的重要生产厂商,但是其以意大利贝莱他机枪的仿制型ホ102参与12.7毫米机枪项目的竞争却被中央工业击败。

      陆航这次决定综合中央工业和名古屋厂的设计团队,以中央工业失败的ホ51 25毫米航炮为蓝本,由名古屋厂参照勃朗宁航炮的设计,研发新式的30毫米航炮。日本陆军对25毫米ホ51的不满主要集中在弹药方面,25毫米是日本海军的主要小口径高炮口径,但是在太平洋战争爆发后,面对皮实的美机,已经暴露出威力不足的问题。

      日本海军一直有25毫米航炮的计划,1943年8月横须贺海军工厂开始以海军九六式25毫米高炮为蓝本研发十七试25毫米固定机枪,但考虑到弹药问题最终在43年年代停止研制,陆军当然不想捡起一个海军玩剩下的口径接着搞。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ホ155共有两个型号

      昭和18年陆军确定了新30毫米航炮的技术指标,同时确定ホ155应该有两种版本,即大型机采用的高射速重型和单发战斗机采用的低射速轻型,一般将双发战斗机采用的重型ホ155航炮称为ホ155-I,单发机则装备ホ155-II,也有说法是I型是名古屋厂的设计,而II型是中央工业的设计。昭和18年即1943年5月,ホ155-I型试做炮完成,三个月后II型试做炮问世。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美国博物馆中的ホ155-I

      ホ155继承了ホ51的勃朗宁可散弹链设计,按说是一种比较成熟的供弹方式,但战争后期日本工业生产水平大幅度降低,产品质量很差,结果轻量化的ホ155-II型在射击实验中爆出了各种奇奇怪怪的问题,诸如无法上弹,弹壳无法排出甚至是机匣破裂,陆航在验收报告中对其质量颇有微词。

      但考虑到战局已经坏到极限,日本国土防空战已经打得陆航几乎油尽灯枯,陆军强行将ホ155投入量产,由于此时日本工业已经接近崩溃,最终ホ155两型一共生产了约1200门,I型炮在Ki-83,II型炮在Ki-84丙上分别进行了实验。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装备ホ155的Ki-84丙

      作为日本陆海军最后的航炮,陆军的ホ155和海军的五式30毫米航炮在性能上各有千秋,陆军的ホ155重量较轻,射速较快,但是弹头质量较低,威力有限,如果计算一分钟内两种火炮发射的弹丸质量,得出的数据十分接近。不过考虑到战争末期日本工业崩溃,再加上日本航空末日战机均未能投入实战,说日本陆海军航空枪炮的发展史是悲歌一曲,落寞收场,大约不算过分。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二战期间日本陆航单发战斗机的航炮情况

      日本军用航空枪炮与其国产战斗机同时诞生,一个落后的亚洲国家从仿制欧美型号开始,在本国工业水平始终赶不上欧美先进水准的条件下,从29年开始用了十几年便可以自行研发性能不输于欧美型号的航空枪炮,日本人的成就还是值得钦佩的,如果不是错误的投入侵略和对外扩张,假以时日也许日本能够拿出令美德刮目相看的先进航炮。可惜,日本人选错了国家发展的道路,“穷兵黩武,动费万计,士卒雕瘁,寇不为衰,见我已大病矣”,纵使有神兵利器,妄动刀兵也难得善终,这种教训是中国在崛起之路上应当借鉴和警惕的。

      [IMGA]https://by2.storage.live.com/items/53AFD1CACE42BBE3!1778:Scaled1024/%E6%9C%BA%E9%93%B3%E5%8F%91%E5%B1%95%E6%B5%81%E7%A8%8B.jpg?psid=1&ck=0&ex=720[/IMGA]

      猫自制的旧日本陆海军航空枪炮发展流程图


      本帖一共被 7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 家园 收藏慢慢看

      害我要破产了.

    • 家园 【原创】小猫的原创:旧日本陆海军航空枪炮发展史(七)

      希望各位河友多光顾俺的博客外链出处

      7.日本陆航的超级航炮

      看到大口径的ホ203 37毫米航炮在攻击美制四发重型轰炸机时展现出的巨大威力,日本陆航认为找到了正确的“局地战机炮”发展方向,不等37毫米炮大规模换装,便又琢磨着上更大口径的巨型航炮。

      另一方面,日本陆航再次升级航炮也是被B-29超级空中堡垒逼出来的,虽然B-29的防御火力远不如凶悍如豪猪一般的B-17,但是其可怕的飞行高度让当时的日本截击机只能仰天长叹,在新式高高度战机问世前,日本截击机飞行员只能采用急跃升这种危险的动作来争取很短的射击窗口时间,一般开火时间只有几秒,射速在此时意义倒是不大,航炮攻击力成了决定攻击是否奏效的最关键因素。

      好在日本陆航手头有些现成可供采用的试做大口径航炮。早在昭和16年即1941年底,日本陆航便秘密向国内的各航炮生产厂商订购40毫米以上的巨型航炮。关于这批航炮的研发目的由对苏和对美两种说法,但基本可以确定是陆航对敌方超重爆神经过敏的结果。这批稀奇古怪的巨型航炮最终投入现役的是40毫米的ホ301航炮,57毫米的ホ401航炮/ホ402航炮以及75毫米的ホ501超级航炮。

      说日本巨型航炮稀奇古怪确实不是吐槽,比如ホ301 40毫米航炮实际上更类似于一种无壳弹。说起无壳弹,似乎是个挺高深的玩意,前几年美国的十字军火炮热炒液体发射药概念,搞的大家一脑子浆糊。

      其实早在南北战争时期,就已经有人研制过易碎弹壳,开炮之后弹壳碎片也被吹出炮膛。不过日本人搞的无壳弹,更类似于小猫写过的喷进弹(妖猫drake:【原创】小猫的原创——旧日本陆海军的火箭武器)——是在弹体下部附带了一个发射药燃烧室,也可以认为是个固体火箭发动机推进器,击发时发射药点燃,大量气体从弹体下部的小孔中喷出,将炮弹推出弹膛。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40毫米的ホ301航炮采用了喷进炮弹,左右的彩图为八九式掷榴弹的结构,几乎与航炮喷进弹完全相同

      但是看过猫之前帖子的朋友可能谁说,1941年日本人还没有取得德国的火箭武器资料,这个设计是从哪学来的呢?从结构来说,这种设计应该是由日本掷弹筒专用掷榴弹演变来的,八九式重掷弹筒的八九式掷榴弹,无论是外形和结构,与40毫米的ホ301航炮炮弹均颇为相似,估计陆军航空技术研究所在研制弹药时参考了八九式掷榴弹的设计。

      采用喷进弹设计的最大好处是全炮质量大幅度降低,但由于口径较小,火箭炮后座力小的优点却并不突出,经过测算,ホ301 40毫米航炮的反冲大约为800kg,比短身管自动型的ホ203还要大100kg左右。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ホ301 40毫米航炮采用了8发弹匣

      不过在全炮质量方面,ホ203的全炮质量达到90kg,而ホ301 40毫米航炮竟然只有40kg。考虑到1941年的ホ203 原始型尚不具有连发能力,炮身长度也比后期的自动型更长,全炮质量更大,ホ301 40毫米航炮在43年之前应该是日本陆航手中最好的轻量化大口径自动火炮。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ホ301 40毫米航炮全炮只有40kg,结构轻量化做到了极致

      这种轻量化自然是有代价的,首先,ホ301航炮的装弹数量较少,其采用8发弹匣供弹,火力缺乏持续性,但理论上可以做到人工复装(每发弹药590g,8发弹匣全重也就是5kg左右)。其次其自动部件和机构过于简化,强度十分有限,一般在发射100发之后必须进行拆卸检修,否则极易出现卡壳,而且这个100发一查的数据是在地面上实验得到的,在空中机体内部震动强度远大于地面实验,因此日军地勤人员差不多是每次作战后立刻要进行检修才能保证下次升空作战ホ301 40毫米航炮不会罢工。

      另外,采用喷进弹使得弹药初速很低,日本陆航在验收时认为ホ301航炮220m/s的炮口初速也就适合打打敌军大型轰炸机。由于弹药初速低,自旋转速度慢,ホ301 40毫米航炮射程很近,弹道极为弯曲,一般飞行员都很难适应。

      但和很多诡异的日本武器设计一样,ホ301 40毫米航炮的弯曲弹道在某些怪兽飞行员手中反而成了夺命的偏锋。据说日本陆航著名的截击机王牌上坊良太郎就长于利用ホ301 40毫米航炮的弯曲弹道以不可思议的飞行姿势袭击B-29。

      上坊前后共击落过12架B-29,其最出色的座机是Ki-44-II乙二式单作战斗机“钟馗”乙改,老萨曾经写过这款战斗机,说日本飞行员认为其机体太过脆弱,不像爷们。但是这款娘们战机轻巧的机体却很适合急跃升攻击,而ホ301 40毫米航炮轻巧的炮身也容易塞进Ki-44的机翼,上坊良太郎等一批日本陆航的老鸟便利用Ki-44的急跃升能力配合ホ301的弯曲弹道像高抛投篮一样将40毫米喷进弹砸向美军的B-29,这种诡异的攻击方式取得了不少的战果。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装备两门ホ301 40毫米航炮作为翼炮的Ki-44-II乙二式单作战斗机“钟馗”乙改

      除了装备Ki-44,ホ301 40毫米航炮还装备了Ki-45屠龙,包括装备雷达(電波兵裝)的二式复战戊型,但由于日本陆航的本土防空战队直到1944年才大规模装备Ki-44-II乙,此时日本陆航的精英飞行员已经所剩无几,装备和补给水平也大打折扣,B-29的性能又领先Ki-44很多,所以总的来说ホ301 40毫米航炮在日本陆航的服役乏善可陈。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ホ301 40毫米航炮也装备了Ki-45屠龙

      另一种ホ401 57毫米航炮与ホ203 37毫米航炮是同门兄弟,也是由日本制钢所下属的日本特殊钢株式会社研发的,其原型同样是地面用坦克炮,也就是八九式坦克使用的九七式57毫米坦克炮(也有资料说来自于步兵平射炮)。ホ401 57毫米航炮最大的特点就是弹丸威力巨大,其57毫米弹头质量足有1550g,一公斤多,是ホ203 37毫米航炮弹头重量的近四倍,破坏力极为可怕。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九七式57毫米坦克炮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九七式坦克炮和ホ401 57毫米航炮均采用了57*121R炮弹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ホ401 57毫米航炮的结构与ホ203极为相似

      但考虑到九七式坦克炮的18.4倍径炮管全长超过1米(1.05米),要改为机载航炮就必须截短炮管。有趣的是,ホ401 57毫米航炮和ホ203 37毫米航炮这对兄弟统一采用了800mm长的炮管,很可能是根据当时Ki-45的机首炮舱尺寸设计的。由于采用短炮身,ホ401 57毫米航炮的炮口初速只有500m/s,射程比ホ203更近,射速也只有80发/分,考虑到57毫米航炮近1吨的后座力,这个射速对飞机的冲击已经很让人后怕了。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这件震电的模型堪称YY的神品,长身管的ホ402 57毫米航炮后座力比ホ401更为恐怖

      以ホ401 57毫米航炮两米的全长,150公斤的全重,还有近1吨的反冲力,单发战斗机是不可能用了,日本陆航在试验后认为其弹道飘忽不定,拿来作为对空火炮意义不大,但是用作对地航炮倒还算合适,因此陆航决定在轻型攻击机(双袭)设计的Ki-102乙双发战斗机上采用这种超级航炮,仍装载于机首炮舱中。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部分Ki-102乙双发战斗机在机首炮舱上装备ホ401 57毫米航炮

      Ki-102乙作为日本陆航最后的双发战斗机中产量最大的一款竟然完成了215架,但陆航将其全部作为本土作战的秘密武器,硬是没有撒出去,结果到战败时这批战机一炮都没捞上打,很窝囊的让美国人拿去玩了,因此ホ401 57毫米航炮没有任何的实战记录。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单从其设计的16发弹仓,还有单发威力约等于15发20毫米航炮炮弹猜测,57毫米炮在对地袭击中是很可能风光一把的。另外,据说诡异的推进布局震电也有打在57毫米炮的设计,只见于设计图,猫认为以震电的小身板,硬扛57毫米的巨炮很可能真的把自己震碎了。

      除了是40毫米的ホ301航炮和57毫米的ホ401航炮这两款已经量产的巨型对空航炮外,日本陆军还有一批未完成的巨炮怪物。比如ホ501 75mm毫米航炮。德国人在二战中曾有88毫米无后坐力炮上机计划,此外也完成了BK 7.5航炮。日本陆军在取得了德国超级航炮的情报后,也在昭和18年即1943年秘密要求三菱以机动性和高空性能出众的四式重爆飞龙Ki-67为基础研制特殊的防空战斗机。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德国人也是超级航炮的爱好者,图为Me410和BK5 50毫米航炮

      之所以称为“特战”是因为陆航这款战斗机其实是专门为ホ501而研制的载机,除这一门ホ501之外,全机只有机尾的一挺ホ103 12.7毫米旋回机枪,根本没有其他的前射武器。ホ501 75毫米航炮实际上就是已经过时的日本陆军八八式75毫米高射炮的空射型,取消了定时引信,改为触发引信,还修改了瞄准具。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日本陆军的八八式75毫米高射炮

      ホ501航炮的初速高达720m/s,弹头重达6.54kg,即便B-29出现之后也能保证在其护航机鞭长莫及的远处一击必杀,但其后座力高达4吨,即便是四式重爆飞龙这种庞然大物也只能携带15发炮弹(据说发射超过10发就有全机空中解体的危险)。装备ホ501并提高了升限的的Ki-67被命名为Ki-109,共生产了22架,但由于其初号机和二号机在截击B-29的试验中被证明无法达到攻击高度,因此只能改行做了对地袭击机,准备用75毫米ホ501狙击美军登陆日本本土的两栖攻击舰队。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装备ホ501的Ki-109特战,机鼻右侧的那根长管就是ホ501的炮管

      75毫米ホ501等航炮客串对地攻击都是无可奈何的改行,日本陆军也试图研制专用的对地航炮,昭和18年即1943年9月,利川航空工厂根据缴获的美制M1反坦克炮,试制了ホ402式57毫米航炮,关于试制原型,还有一种说法是日军根据一式47毫米反坦克炮放大设计的所谓“试制57毫米反坦克炮”,但是猫看到的资料认为这种试制57毫米炮本身就是对M1或者是英制6磅反坦克炮反向设计而来的仿制品。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英制6磅反坦克炮,口径为57毫米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英制6磅炮采用了57*441R弹

      日军的57毫米试制反坦克炮弹采用的是57*477R弹,应该是6磅炮57*441R弹的仿制型号,大装药加上2.5米长的身管,ホ402的初速达到700m/s,射速则与ホ401持平仍为80发/分,反作用力相应增加到1.5吨左右。1944年4月立川厂拿出了样炮,12月陆航审查完成,次年1月名古屋热田陆军工厂开始生产这种航炮,计划装备Ki-93和Ki-102乙。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Ki-93在机腹炮舱中装备了一门ホ402式57毫米航炮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部分Ki-102乙在机头上装备了一门ホ402式57毫米航炮

      除了以上四种进入量产的大口径航炮外,日本陆军还有ホ3057/ホ3075/ホ3157/ホ3175等一批未能完成的末日大口径航炮,美军在战后从中央工业等厂缴获了一批实验型号,但由于缺乏资料,小猫在此就无法一一介绍了。

      妖猫drake:【原创】小猫的原创:旧日本陆海军航空枪炮发展史(完)


      本帖一共被 6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3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