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这些作父母的都怎么了? -- 芷蘅

共:💬67 🌺199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5
下页 末页
          • 家园 是相对于以前的高考教育的

            结果。高考战略,就是只有高考涉及的才学,其它都不学,最后剩下的,就是语数英物化生史地政。除了这些分数,其它什么都不重要,而且有渐向幼年化的趋势。所以,才提倡素质教育,也就是,从这个极端向回退,将体音美包括进来,再加上棋类以及口才等。

            至于家长的心态,那是宁滥勿缺,可怜天下父母心,花无数钱,将所有的都经历一遍,到最后发现,真正学到的,几乎没有。不过也好,大多数的课外课,都是经历一下,就会放弃。也得承认,孩子不是那块料。不过,经历总比不经历好。

            学校不一样,课程也不一样。说学校作业多,有时也不一定对,现在孩子都有一个共同的毛病,就是喜欢拖,本来十分钟可以完成的,得弄上半个小时。家长,必须时刻关注,才能明白这些细节。

            • 家园 这样全部学习,和只学几门有什么区别呢?

              至于家长的心态,那是宁滥勿缺,可怜天下父母心,花无数钱,将所有的都经历一遍,到最后发现,真正学到的,几乎没有。不过也好,大多数的课外课,都是经历一下,就会放弃。也得承认,孩子不是那块料。不过,经历总比不经历好。

              对于孩子,是没有区别的,都是学。只不过旁观者认为他们的素质得到拓展。平心而论,音乐和美术真的可以陶冶情操吗?真的比语文数学能陶冶情操吗?

              这就是我讨厌素质教育的地方,假借素质之名,实际还是塞了一堆东西让孩子学,而且造成讨厌的后果——孩子比原来学的更多了。闲暇时间更少。要知道,家长可不是只让孩子学一样就可以的。现在的孩子一般男孩子,是围棋、书法、英语、美术四选三,女孩子,是英语,钢琴(或其他什么琴),书法,美术四选三。之所以只选三个,是因为这些补习班每周至少要上两天,一周只有7天。

              无论城市农村,现在是只要家长有点钱,就想让孩子接受这种“素质教育”说是培养孩子的兴趣。NND,小孩子的兴趣就是玩啊。

              什么兴趣,不过是家长看看以后孩子能不能往这里发展。家长花钱让孩子学这学那,目的和让孩子上学是一样的,就是为了让孩子找个好工作。

              找好工作当然是对的,但我讨厌以素质之名做这种事情。

              • 家园 不用那么偏激

                虽然我也很讨厌这些课外的东西,但是有些并不象你说的那么就只有害处。对于幼儿园的孩子来说,其实很多课也是在玩,比如围棋、美术、书法。当然有些课是很伤神的,比如钢琴。但是大多数并没有什么负担,要说累,是家长累。

                至于学得会学不会,大多数家长并没有什么硬性要求。实际上家长也是在试验,看自己的孩子究竟对什么感兴趣,以便能够为他多开辟出一条道。就以投入最大的钢琴来说吧,很多孩子都在学(不是小学,而是5岁左右),但如果孩子就是不愿意,那么基本上在二年级、三年级就不学了,那可是两万多元钱的钢琴。大多数家长并没有那么疯狂,硬强迫孩子去学不愿意学的东西(极端总是有的,但真不是太多),大家的目标还是以考上大学为主导的,也都知道,并不是所有的东西都适合自己的孩子,很多课,就是想让孩子试一试。

                对于孩子,这个阶段上课外班有一个意想不到的收获,就是接触社会的能力。有没有发现,现在城市的孩子,很少有怯场的。这就是课外班上多了的好处,每天都在上不同的课,然后还会经常换班,见各种不同的人,和不同的孩子玩。这实际上是对独生子女没有兄弟姐妹的一种补充。

                所以,很多东西不能绝对。孩子喜欢玩,但是如果你仔细观察就知道,大部分时间,孩子会在无意义的激荡中度过,其实我们自己小时候也一样。无论是学习还是别的,只要是束缚住身体,无法自由自在,其实都是孩子们不喜欢的。

                但是,要想在社会中生存,有时就得付出代价,这就是家长的责任。所以,在正课之余加几门课,这个也是很正常,毕竟,孩子的心智并不健全,很多东西,还是应该由家长做出选择来,即使孩子并不愿意。

                • 家园 没办法,可能我平时接触的是比较疯狂的家长吧。

                  一次是我奶奶住院我陪护的时候,同病房的一位,刚住进来,就开始打电话,指挥她老公送孩子上辅导班,一问才知道,孩子一周有六天上辅导班,6岁的小女孩!

                  我本来以为这是个例,但前几天和系里的老师一起批试卷,因为女老师多嘛,所以就听他们扯孩子的事情,结果几乎所有人的孩子(小学生)都是三个辅导班。也有个别是2个的,听了之后就准备再报一个。

                  这样导致了攀比,你小的时候有这样的事吧,家长拿别的孩子的成绩和你比。现在好了,不光成绩了,兴趣辅导班的成就也要拿来比。

                  我实在看不出学钢琴或美术有什么用处,学书法倒是有用,现在我也开始练字了。很多家长让孩子学这个学那个就是用来炫耀的,但你找到好的工作,很大程度上还是取决于你的成绩。一个人十岁的时候,可以炫耀“我的画画的好”但到了三十岁,唯一能炫耀的就是“我赚的多。”当然,用比较含蓄的方式。

                  • 家园 就学习来说,学什么都不会没用

                    就学习来说,学什么都不会没用,你所说的没用,大概指的是没有获得明显的成就,但实际上这个学习过程就已经很有用了。再说实际的,以美术为例,小学做手抄报,黑板报就能体现长处了,有一个特长也能提升孩子的自信心。往将来说设计类,建筑类,插图漫画类的工作,都需要一些美术功底。

      • 家园 【讨论】龚小夏《“模范少数民族”的遗憾》

        外链出处

        • 家园 这篇文章不客观

          少数民族的透明天花板,出现在任何国家里。这和个人培养之间的关系,是说不清楚的。

          如果说亚裔是这样的,那非洲裔和西班牙裔是怎么回事,他们甚至连大学里面都占不上名额,是不是说,他们的透明天花板更低。不说大学,毕竟这个是要考试的,说说NBA,里面大都是黑人球员,可是黑人的经理人和教练有几个。这个并不需要什么考试吧,至于能力,把球队玩残的经理人和教练,多了去了。

          所以说,主流社会自然有其小圈子,这个圈子,首先是以民族划线的,然后还要有很多潜的关系。去分析一下那些高级经理人,他们的背景,恐怕都没有那么简单吧。作为一个只在美洲呆了两代的亚洲人,可能有那么深厚的关系网吗。

          至于亚裔的不善交往,恐怕又是一个误区吧。无论是在中国,还是在韩国、日本,都有无数长袖善舞的(所谓在三个鸡蛋上跳舞)人,这个比例还不低。为什么到了美国,竟然所有的华人都给人不善交往的印象呢,这还不是因为是非主流吗?话说,美国人到了中国,恐怕连不善交往的评语都不会下吧,大家直接就当这些人是外人(虽然现在已经不会围观了)。

      • 家园 我认为不是这个原因

        就算在素质教育概念提出以前,在那个“应试教育”的时代(其实那个时代也谈不上是应试教育的,姑且这么说吧),那些家长又好到哪里去了呢?

        孩子在学校里学习差表现差,老师找家长约谈,约谈的结果基本上就是如下几种:

        1、当场暴打一顿,结果学生在前面逃,家长在后面拿着棍棒扫把追,老师在后面追着喊不要打不要打

        2、当着老师的面数落一顿自己孩子,老师走了一顿暴打,打完了,该怎样还是怎样,家庭教育没有丝毫改变

        3、把老师当诉苦对象,唠唠叨叨鼻涕一把眼泪一把,我们这个小子我不知道操了多少心呀,这小子就是不懂事呀,他爹(他娘)就是宠啊,没分寸啊……末了拉着老师的手老师无论如何拜托你了,你多管管他,要打要骂我们当爸妈的没有埋怨的,都是为了他好……老师无论如何拜托啦,拜托啦,多叮叮他啊……

        4、跟老师吵架:你看不起我孩子

        ……

        在“素质教育”之前,家长的表现也不过如此,现在把教不好的孩子送出国,只不过是现在有这个新的条件和途径了,并不是什么以前有责任感现在强调个性权利了,没责任感了。说到底,今天这些对孩子没有心思管,盲目送出国的家长本质上和几十年前那些把孩子暴打,埋怨,跟老师诉苦的家长一样,都是缺乏教育子女的基本素养,也不愿意学习。

        通宝推:Mtknr20,
        • 家园 我认为不一样。

          打孩子,至少是明白孩子需要严格管教,作为家长有管教孩子的义务。现在家长的思维是,孩子是好的,导致孩子不好的是学校老师社会高考制度三峡大坝。我是没有责任的。

          素质教育无论原意是什么,现在实际等于否定了人天分的差异,人的自觉性的差异。“玉不琢,不成器”忘了“人之初,如玉璞”又不肯去学。光无压力的玩了。

          • 家园 其实打也好,放任也好,本质没多大区别

            他们的本质是家长对科学教养的无知和无能,不知道如何用正确的方法去教养孩子,也不想自己努力谦虚地学习一些教养孩子的科学知识,只是习惯用最简单,最省力的方式去“教养”。比起分析原因、亲子谈话、和老师沟通、寻找学习成长规律来说,打要容易多了,而且也是一种姿态——不是我不管,我可是管得很严的。孩子再不好那也不是我的错了。

            现在的放任,本质和打是一样的,在那个迷信打的时代,放任的家长也不少,他们只是无能的另一种表现形式罢了。只不过在当今片面错误宣传下,他们为自己的无能找到了借口和理由,认为这不是无能,这是“无为而治”,至于治不好,那就不是我的错,是社会的错,是“体制问题”。

      • 家园 何尝只有家长这么想?出了马加爵药家鑫毛苒,很多不都这么说
      • 家园 同意,所谓的素质教育被推到了极端,

        父母放弃了作父母的责任。

    • 家园 无责任感

      那是人类的繁育出现问题了,这样的家庭虽然是少数但也表现出现代社会各种矛盾背景下低生育率和负增长的原因,活在当代,活在自我生活中。过去传统中家族的影响力和权力非常大,发展到今天几乎已经没有了,人们生活中只有小家庭的概念,血缘血脉其实也是一种,越来越淡漠,以往所注重所设下的各种规矩已经很少有人看重了,除了直系没有什么特别重要的。我死以后,哪管洪水滔天,越是生活在尖端中的精英,越是特权阶级,就会越是出现这样的比率更高。

      • 家园 现代人家族观念是不如以前强了。

        不过你这么一引申的话,打击面也太大了。

    • 家园 估计这些父母的地位不是自己奋斗的结果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5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