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从信封信纸看时代的变迁 -- 大西洋14

共:💬21 🌺226 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2
下页 末页
  • 家园 【原创】从信封信纸看时代的变迁

    闲下来的这些天,除了正常生活、旅游、码字之外,一直在整理父母的遗物,其中包括大量的信件。

    父母的心很细,保留着几乎所有外界给他们的来信,有数百封吧。按亲疏分门别类,细小的绳子捆好。同事的、朋友的、亲属的、子女的,后期还有退休后才联系上的老战友的,最后就是一小捆各地寄来的讣告了。

    仔细或粗略的读着这些信,想像着父母当年的思想、工作、生活情况,体会着父母的亲情、友情,特别是对子女的关爱,回味着当年收到父母来信时的喜悦,自然不免感慨万分。

    信的内容柴米油盐多些,家事、国事也不少,自然不足为外人道。

    这里想说的是从信封、信纸看时代的变迁。

    五十年代初,建国伊始,信封、信纸还保留着旧时代的痕迹。

    1.那时候的信封信纸还是竖版的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2.民国信纸,右下印有中华民国新民会字样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纸很薄,也很脆,不知道是不是所谓的道林纸。

    3.印有国父头像的民国明信片,虽注明“作废”,但仍可使用。中国人民邮政明显印在了原“中华民国”的字上,第一个中干脆就直接用了。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4.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注:平原省,旧省名,仅存三年。1949年8月1日,华北人民政府通令成立平原省,8月20日,平原省正式成立,驻新乡市。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平原省由中央直接领导。辖新乡、安阳、湖西、菏泽、聊城、濮阳等6专区。共辖56县、1矿区、5城关镇。1952年11月15日平原省建制撤销,将新乡、安阳、濮阳3专区划归河南省;菏泽、聊城、湖西3专区划归山东省。

    5.人们还保留着在信的落款处加盖自己印章的传统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6.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百废待兴,到处都在建设,信封上都体现了这一点。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看后面印字,当时的信件分发还是挺细致的。

    7.困难时期再生纸信封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记得当年的作业本都是再生纸的,蓝的、灰的,铅笔字写在上面都看不清楚。这三个依次是59、61、62年的,不知道为什么,没有1960年的。

    8.不同时期的信封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虽然生活还很艰苦,但人们乐观向上,建设热情高涨。

    9.特殊时代的特殊产物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还记得吗?是否也有保留、收藏?

    10.不仅仅是信封,信纸,甚至内容都体现了时代的特征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可笑吗?可悲呼?不管怎么说,这都是我们的历史。

    相信虽着互联网的到来,电话的普及,手机的出现,MSN、QQ网络聊天的时髦,很多人已经不写信了。就算写,大概也是打印出来的了。

    好怀念撕开信封、抽出信纸展开,一字一字阅读亲人、朋友亲笔信的喜悦;鸿雁传书的浪漫,家书抵万金的惊喜恐怕已成传说。

    元宝推荐:禅人, 通宝推:海底鼠拨土,为什么不可以,天涯浪子,河蚌,快刀浪子,二至,廖石,南方有嘉木,爱吃吐司,上古神兵,菜菜丛,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 家园 鼎,很可贵的收藏

      现在很多人连字都不怎么写了,书信其实是值得长期保留的,不知道100年后的人们想了解我们这个书信渐渐没落的年代人际交流,就只能到硬盘上去一点点找了。可书信是铁证啊!而不是随时可以修改的数据。

      • 家园 是啊,亲笔信

        不但不能修改,比硬帮帮的铅字也亲切多了。

        亲笔信还可以看出写信人当时的心情、情绪,如果有修改,还可以揣测他的心历,真是值得怀念啊!

    • 家园
    • 家园 此帖要顶,资料太多了。那个拔萝卜的信封我还用过呢

      不过是八十年代印的了。

    • 家园 80后见证了书信的衰落

      我95年上初中,那时候流行交“笔友”,有市内几所中学,也有天南海北,素未谋面的中学生。

      每每在课堂上假装听讲记笔记,其实暗中下笔如飞,把少年心情装进信封,飞向四方。然后同样收获几份心情,聊慰年少时光。

      2001年上了大学,头两年还有少量书信来往。从03年开始,手机迅速普及,书信渐渐消失在生活中。

      欣闻兄台大作,勾起了曾经的回忆,平淡的求学生涯,书信是其中的一抹亮色。

      • 家园 我现在一个月还要写五封信(至少)

        女朋友一周一封,姥爷一个月一封,我姥爷知道了一定饶不了我,哈哈,还好老头不上网

      • 家园 书信至少还有人用,现在有多少人还能想得起来电报呢
      • 家园 确实是久远的回忆

        说起写信,最厉害还是我们88年大学入学军训的时候,因为军邮不要邮费,所以每个人都买一大堆信封和信纸,从脑中搜索着需要给什么人写信,大家都写出几十封,俺宿舍老大写出120多封,班上一个女生传说写出了300多封。要知道,军训加起来不到1个月时间,踢正步累得大家上床都得搬着腿,300封,这得是什么样的精神。

        然后,等回到学校,班里的信箱,每天都是满满的,某人一天收到10几封信是很正常的。回想起来,那真是一个让人觉得充满了浪漫的时代。

      • 家园 俺娘那会儿写信给苏联学生,俺那会儿就只能写给不知哪里的了
    • 家园 哇,多好的古董啊!!

      有些有特色的可以做成艺术品挂起来。比如用那种中间带卡纸的相框装信封,不是那种薄薄相框,是那种有一定厚度的,可以做的比较有立体感。

      • 家园 我一直想找两块玻璃加起来的那种,一直没找到。
        • 家园 有的有的

          我手笨啊,没有亲手做过,但肯定是找得到材料的。在北京的话,就去金五星或者天意小商品逛。如果想找好一点儿的,美术馆一带有美术用品商店,各种卡纸啊,框子啊,跟老板聊聊。在国外就得去那种类似的美术用品小店,更要花时间找才行。宜家有中类似的厚框子,可惜不是玻璃蒙子,而且只能看一面,另一面是卡纸的。我有朋友买过这样的框子,里面嵌上在外面捡来的贝壳唔得,挺好看。我一直都在找类似的大尺寸的框子,夹西安买的皮影儿,不过合适尺寸很难遇到。还没有本事完全买材料自己做。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2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