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从Der Untergang说开去 -- 1001n

共:💬62 🌺57 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5
下页 末页
        • 家园 这个我看主要是因为冷战

          而且米国与英法俄不一样,跟德国没有什么太大的血仇,而对于德国的战后重建又付出了不少,德国人东边又有个大敌虎视眈眈,于是就对米国感恩戴德,于是就忘了米国人也是分裂德国的罪魁祸首之一,忘了米国人输出流行文化麻醉德国的青年,很多言论的东西是隐性压制的,比如媒体和文艺界对于“国家意识”或者“民族精神”的回避,在德国很多人是害怕谈跟二战有关的东西,甚至都不怎么愿意谈爱国主义——有人说,这个东西在学校老师是不敢多讲的。

    • 家园 戈培尔博士说

      “德国人民当年选择了我们,现在是他们为这个选择付出代价的时候了”。

      感觉这句话可以给你文章做个注脚。

    • 家园 德国拍摄过程政治控制很严格

      补充一点骗分的花边。有一部拍第三帝国的片子,好像就是这一部,是在慕尼黑市中心,完全复原当年场景,所有的老建筑挂红黑万字旗,满街灰军装的演员,但是警察大批出动,把守住各个路口,看可以,严禁照相,以放有人拿去宣传,拍完立刻全部装饰撤下。

      • 家园 被米国人弄怕了,德国人现在灰常谨小慎微亚

        不过这个民族我看很多人并没有心服的,不是没有那心,是没有那胆,再说优裕生活过惯了。除非再一次陷入贫困,德国人民才能发挥他们寒冷阴沉的力量

        • 家园 德国人已经服输了。

          不过这个民族我看很多人并没有心服的,不是没有那心,是没有那胆

          非也非也,YY和实干是有很大区别的。

          我看德国人总体上还是彻底认输了,说的不好听已经完成了对民族精神的自我阉割过程(当然,这是世界之福)。不过他们这样做也算是在危机不深刻的情况下对自己保护的一种手段吧。

          • 家园 不认为是真正的自我阉割

            或者说,从夜月的评价来说,德国人性格中本来就有类似纳粹的那种成分,是无法被去除的,除非你把德国人的性格全改造成别的某个民族——比如意大利人

            事实上,与其说是德国与纳粹的切割,还不如说是德国与其军国主义传统的切割。一则丢掉了东普鲁士——德国公认出最优秀士兵的地方,二则容克贵族集团被强制瓦解,失去了把持政权的能力,而代之以民主联邦政体。因而今天的德国已经没有了那种全国军事化的氛围。

            但是另一面应该看到,美国人对于纳粹思想本身的切割其实并不到位。出于自身利益的考虑,大量的前纳粹人员留任西德公职(其实东德也一样,两边考虑问题方式都差不多),甚至于7000名前党卫军集体给迪特里希送葬。

            说到底,这是美国的政策需求决定的。一方面要求德国尽快恢复起来以作为第一线桥头堡(难听的说就是炮灰)对抗苏联威胁,那么就不能花费太多时间清算纳粹,反而要利用其工作经验来整顿社会秩序。另一方面又要避免德国重新跑出笼子危害西方,那么就必须大力打压任何军国主义色彩的东西,简单的说就是真正要做到党指挥枪,而不能反过来枪指挥党。于是我们今天看到的德国,纳粹余孽还在不断活动,但是只能保持在小混混打架的水平上,始终无法真正染指政权和军权。

          • 家园 也许是吧,但从他们的日常谈话,文艺作品中还是看得出隐约的东西

            比如德国的《斯大林格勒》,尽管基调是战争的悲惨,但也强调了普通士兵对于纳粹的反抗,等等,里面那个盖世太保军官的反面形象特别突出,看了那个片子,基本上会造成印象就是德军的罪孽都是一小撮纳粹造成的,基层的,有贵族气质的军官是有良心的,普通士兵更是同情人民的。

            德国近年来拍的诸多与二战有关的影视作品,比如Das Boot,除了描写战争的悲惨,也突出了军人们在“不可扭转的命运和绝望”之下的尽职尽责和勇敢精神,有一种北欧神话的悲剧性(英雄多半都有悲惨的,命定的结局,比如“尼伯龙根传说”)氛围,我总觉得恐怕不能仅仅因为其悲惨性,就简单地以“反战作品”来概括,瓦格纳的作品中同样有这样的味道。

            此外,德国出版的地图在标注很多曾属于德国地方的地名的时候,依然加有德语标注,比如波兰的格但斯克,德国地图是有“但泽”这个名字的。当然,现在他们不敢有什么大的动作,随着欧洲一体化进程,也许德国人的野心会被新的,“大欧洲领导”以及“欧洲工业中心”的自豪感所代替,但若然欧洲出现其他异动,就不好说了。

    • 家园 看片说片

      此片我认为最好的翻译是《沉沦》。看这个电影是我在德国最印象深刻的经历之一了。估计河里没有比我看的早的,我是放映第一个星期的周五在电影院看的,当时电影院里的德国人起码有30%是白头发的,看的不能更压抑了,尤其是看完了,所有人都是铁着脸不说话,整个电影院没有一点声音。

      我认为,最精彩的一幕是最后的那个护士哭着冲向西特乐。那一句话就把德国人那20年的沧桑都说出来了。

      如果说是一部电影,这个片子完全是超过了可圈可点的水准。说这个片子不好的,无非是那些极端仇恨纳粹的人,他们认为象西特乐这么一个杀人魔王,不应该每天穿着西装,跟人讨论问题,有时候还闹点病等着人看病。西特乐应该是每天穿着一件脏围裙,左手冲锋枪,右手电锯,每天在集中营里面碎尸的干活。电影要不是那么拍,就是美化纳粹。

      • 家园 呵呵,反对纳粹的人我觉得要分两种

        一种是真正认识到纳粹危害的,他们能够从人的角度来看待那些纳粹分子,看待他们的蜕变以及行为方式,一种就是你说的那种,我觉得多半是被米国人洗了脑的,对这种人来说,把“纳粹”换成“共产中国”或者“俄国佬”或者“邪恶的东方人”完全是一回事

      • 家园 这段话说的好,要花
    • 家园 戈培尔博士演得真好

      尤其是那段口授遗书,这帮人应该是真心实意认为自己在做好事情,这种人比较可怕的说。

    • 家园 借个宝地说话

      楼主,对您的帖子没意见,下面的争论有意见。

      人类历史上国家之间的战争根本就谈不上正义不正义,都是为了利益和生存空间打来打去。

      战犯这个概念也就是到了现代 20 世纪才提出来,但即便如此对战犯的审判也是屈指可数,

      因为审判战犯要有实力的,北约把南斯拉夫炸的稀烂还要审判米洛舍维奇,你找谁说理去。

      美国杀了那么多伊拉克人,布什过的好好的。

      希特勒的种族灭绝跟华盛顿有什么两样。

      希特勒无非是撞到点子上了,他的对头有实力把他当战犯审判而已。

      如此而已。

      所以争论战争中普通人的责任压根就是搞笑,无非是人家失败了吗。

      • 家园 送花。纳粹又没有屠杀过中国人。也没见有犹太人说日本反人类。

        纳粹屠杀犹太人,犹太人全球追杀纳粹,我们看看热闹就好。

        • 家园 看来你是不知道汉堡唐人街被毁这件事咯?

          外链出处

          但是仍有大约300 多名中国人认为纳粹抓的只是犹太人,并不会威胁到华人,留在了首饰街。1944年5月初,华人社团接到内线密信,纳粹准备向中国人动手。当夜,100多人离家出走。13日警察搜查了中国移民居住地,以凭空捏造的“通敌罪”把剩余的165人全部逮捕。其中有历史文献记载的17人被送到位于维尔汗堡的“明日集中营”处死。其余的人被关在机场附近的福斯布特集中营。二战结束后,偌大的“唐人街”活下来的只有大约30个中国人。

          德国战败后,向被屠杀的犹太人、平民和盟军战俘的亲属提供了大量的抚恤金,唯独对幸存的中国人没有任何表示。他们虽然承认,根本没有丝毫证据证明中国移民曾经与盟军合作,但是当年的大搜捕并非“种族灭绝行动”,和对犹太人的屠杀有着本质区别。

          19世纪末20世纪初西方对于“黄祸”的歇斯底里,随之而来在中国进行的一轮又一轮屠杀与掠夺,很大程度上都要拜德国人之赐。

          德国人没有对他们对中国人的伤害道过任何歉,现在却来指责什么西藏问题(德国佬信这个的很多),而且对于昔日的盟友日本也是相当的偏袒,呵呵,咱们不要对任何国家报有什么幻想。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5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