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姜维传 混乱的凉雍 -- 陈不到底

共:💬23 🌺35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2
下页 末页
  • 家园 【原创】姜维传 混乱的凉雍

    姜维传

    说起姜维,大家肯定会对这位蜀汉后期的将领很熟悉。赞者有之,毁其者也不少,如何自己评判只有找到全的资料。和前几传一样,找到材料标明出处。

    在进入正题前,需要就东汉末的羌胡和凉雍地区展开介绍一下,以便后文的展开。

    一,羌胡

    在张大可的《三国人物新传》里,姜维(这篇是郑白华写的,不知何许人)被定为羌族人,理由是“姜维祖先是天水姜氏大族,追本溯原,姜维一家属羌族后裔。古代羌和姜本是一字。《后汉书西羌传》就说‘西羌之本,姜姓之别也’。.......姜维是少数民族羌人,这是诸葛亮对姜维如此器重的又一原因。”之所以这么说,大概是为了说明诸葛亮对合夷政策的重视,特意提拔异族将领。(但是姜维的姜姓和羌族已经相去甚远,就好像说姜太公也是羌族,这恐怕说不过去吧?一句追本溯源,就把姜维定做羌族后裔了,这..这..)

    因为后期姜维多次和羌族的接触,有必要将东汉末三国时期的羌族做一个简单的介绍。

    《后汉书西羌传》开篇说,“西羌之本,出自三苗(人物新传漏了这一句),姜姓之别也。”羌族是我国古代对西部氐羌族群的通称,西周和战国时对西部氐羌系各部落都统称“西戎”;秦汉后,“西戎”的概念广义上扩大为西部各民族。姜姓的起源,在《国语,晋语》里说,“炎黄二帝本是兄弟,黄帝姓姬,炎帝姓姜。”《山海经》里说氐人和羌人都是炎帝的苗裔,而且和姜姓部落同奉伯夷,四岳为祖神。(姜姓和氐羌是毫无疑问的远房亲戚,但那是炎黄二帝年头的事了,就算诸葛亮算的清楚,恐怕也不能作为重用姜维的一个理由吧?)

    羌人在长时间的与中原民族融合后,到西汉时除了有在青海河湟的聚集地外,还已经分布在西域和西南等地区。由于羌族部落的混居造成自身的力弱,使得在西汉和匈奴的征战中,羌族始终摇摆不定,因为匈奴的势大受到胁迫,也会因为匈奴的压榨而投靠西汉。后来匈奴战败,到了王莽时期,羌人部落又开始向内地迁徙,在陇西、金城、上郡、西河、安定等郡都有羌人错居,这些羌族种类繁多,比如先零、烧当、勒姐等等,《后汉书》说“子孙支分,凡百五十种”。到了东汉,羌人被东汉政府强迫迁徙,如马超的远祖陇西太守马援就曾迁徙游牧在大榆谷一带的先零羌至天水、陇西、扶风三郡。羌人由此时被分化为东西羌,迁徙后的羌人受到严重的压迫,班彪曾上书说,“今凉州部皆有降羌,羌胡被发左衽,而与汉人杂处,习俗既异,言语不通。数为小吏黠人所见侵夺,穷恚无聊,故致反叛。”羌胡和匈奴、鲜卑不同的是因为和汉人杂居,务农的成分远远高于后两族,但游牧民族强悍的气息仍存,《后汉书》记载他们仍保持一些异族习惯,比如父兄死,后人可续其妻,这样根本不会有老光棍,所以繁衍很快。没有名义上的君长,谁实力强就依靠谁。崇拜武力,以战死为吉利,病死反而不祥。堪耐寒苦,善于山谷作战。与汉人混居的羌胡却屡被地方官吏压迫,在生活和民族歧视的双重压迫下不得不奋起反抗。东西羌和白马羌在东汉的反抗大小达五十多次,因为镇压羌人反抗的边防将领层起云涌,后汉书里列传的就有邓骘、任尚、马贤、皇甫规、张奂、段锴。东汉本就被外戚和宦官折腾的上气不接下气,又因为持续了上百年与羌人的征战,光花在这里的军费就达数百亿计,还产生了像董卓这样拥兵自重的军阀,写《后汉书》的范晔感叹道,“惜哉!寇敌略定矣,而汉祚亦衰焉!”但因为本身凝聚力不强(部落众多,散居各地),羌人虽然长达百年反抗东汉一直都没有形成巨大的威胁,反而成了各个豪强的私人部曲被驱使耕牧及征战。“或倥偬之豪右之手,或屈折于奴仆之勤。塞候时清,则愤怒而思祸;桴革暂动,则属硭以鸟惊。”(《后汉书西羌传》)

    像董卓、马超、以至姜维这些生长在凉州的将领都有过驱使羌人征战的经历。

    再冗长两句这些汉人将领对羌人的驱使力。马超和姜维的史料都没有过多叙述,杨阜曾说马超“深得羌、胡之心”,却不知因何得其心。但董卓的经历或许可以说明一二,后汉书和三国志都载董卓年少时曾游历各羌族部落,“尽与豪帅相结”,豪帅就是各部落的首领。后来董卓回家种地“后归耕于野”,有豪帅前来投奔,董卓杀耕牛为之款待(汉时杀耕牛是犯法的)。羌人很实诚,被董卓感动的不行不行的,走的时候“敛得杂畜千余头以遗之”。又加上董卓“膂力过人,双带两硭,左右驰射”,所以“为羌胡所畏”。后来董卓的部曲有很多就是羌胡,他上的表里曾说“所将湟中义从及秦胡兵皆诣臣曰......”

    羌氐族人个别的战斗虽强,但面对聚集力更强的汉族,却常常被蒙骗和利用,贾诩年轻时曾与很多行路人被叛氐劫持,贾诩骗他们说“我是段太尉的外孙,别急着埋我(大概这帮氐人要拿这些手无寸铁的汉人报复),我家里肯定会出重金赎我的。”段太尉就是段锴,此人任护羌校尉时以残屠羌胡闻名边关,曾经有一战就屠杀掉近两万人。这帮氐人很是害怕,就把贾诩放走了。而其余的那些汉人却都被杀死。

    这样的氐羌在恩威并施的汉人将领下被驱使征战,很有点黑社会打手的性质。(窃以为)这才是刘备和诸葛亮先后对马超和姜维器重的原因,只有土生土长在凉州的将领才会了解貌似强大的羌人易被利用的本性,而羌人“以力为雄,以战死为吉利,堪耐寒苦,性坚强勇猛”的特点更使得魏蜀对其另眼相看。

    今天又在网上仔细搜索,发现最早提出姜维是羌族的是顾颉刚(1893~1980),此人系老牌历史学家,中国现代民间文艺学、中国民俗学的学科开拓者之一。他在民歌、传说、神话、民间风俗等方面的整理和研究均有较杰出的成绩,开创以“疑古”为旗帜的古史辨派。但是,我并没有找到他关于姜维羌族出身的具体理论,大概是那篇《从古籍中探索我国的西部民族――羌族》,载《社会科学战线》1980年第1期,里面提到:

    大峪坪村发现的三处洞穴和设计谨严的地下甬道,为古代战略防御工事;火葬骨灰塔是依当地羌人习俗将大量英勇牺牲的将士一次性火葬后建起的.这些阵亡将士很可能是当

    地羌人兵丁,筑塔祭祀是自古以来藏族"塔葬"习俗相延形成的.根据发现的有脊双翼式铜箭簇和蜀汉"直百五铢"方孔铜币,铜圈可以断定为姜维部众在该地活动时的遗物.

    鉴于以上原因,可以得出如下结论:

    1.姜维总结诸葛亮北伐失败的原因后.采取"迂迥"战术,绕道经由白龙江,洮河流域出击魏军.因地处陇南和甘南高山深峡地带,军粮运输维艰.经强川口长途奔袭陇西郡,多

    经深山密林和不毛旷野,人烟稀少,补给困难,故产生就地屯田种麦,以图后举的想法.

    2.姜维远离成都,征战经年,战功无著,且又得罪宦官黄皓,虽有"自强"之慨,而无力面对强大的魏军.他广筑城堡,斩崖凿洞,消极防御,最终难免覆灭.

    这些内容是姜维驱使羌族征战的资料,但还不足以说明姜维的氐羌出身(或者是我还没有找到)。在出现更有说服力的证据之前,我保留我的看法,姜维是汉人。对于其他从习俗,个人经历,师从郑学,这些证明就不累叙了,大家自己判断吧。

    二,雍凉地区

    小介,传说中大禹治水,分天下为九州。到了周朝成王时,按照老祖宗的说法,分天下为九州,其中“正西曰雍州”。到了秦始皇,天下被分为三十六郡。到了汉朝,郡县被细分扩充数目,周时的各州被恢复也有所增添。汉改周时雍州为凉州,起这个名字是因为此地在西,太“凉”了。

    按《后汉书,郡国志》东汉有司隶,豫州,冀州,?贾荩?徐州,青州,荆州,扬州,益州,凉州,并州,幽州,交州共十三个州。但实际上,大家会发现后来会冒出来一个雍州,比如后来的老兵油子雍州刺史郭淮。《后汉书孝献帝》载是献帝兴平元年194六月“分凉州河西四郡为雍州”(*注一),没有说为什么原因,当时是李?喙?汜在长安把权,或与其有关?(李是北地人,郭是张掖人之前都属凉州,分雍州后,前者属雍,后者属凉)。但在房玄龄的《晋书》中则说献帝时因为凉州战乱不断,河西五郡(指黄河西边的张掖、酒泉、敦煌、武威、金城五郡)距离太远,所以就从凉州分了出去,凉州剩下的郡改名叫雍州,后来又和关右地区合称雍州。

    按,建安九年204,曹操攻下邺城(曹领冀州牧)时,就有人向他建议恢复古九州制,这样冀州领地扩大可以号令天下。荀??反对说,现在割据的势力太多,扩大冀州反而不妥,等天下略定再议古制也不晚,当时曹操就同意了。过了九年《三国志武帝纪》载在建安十八213年春正月,“诏书并十四州,复为九州”既古制的扬、荆、豫、青、?肌⒂骸⒂摹⒓健⒉⒕胖荨5?我发现,这之后仍然有被削掉的徐州、凉州刺史(因为益州和交州都属蜀吴)。按照九年前荀??的说法,这时(此时三足已成)改的九州好像是为了给曹操的正牌身份作前奏的,四个月后,曹操就当了魏公。

    综合资料,按照谭其骧的中国历史地图集,三国时:

    雍州包括九郡,京兆,冯翊,扶风(原属司隶州,就是人们常说的三辅地区),新平(兴平元年194十二月分安定、扶风部分为新平郡),广魏(此郡不见于后汉书郡国志,也找不到创建时间),安定,天水,南安,陇西。治所在京兆长安,魏对蜀征战的前沿指挥部。(有意思的是姜维出生时,天水已属雍州,但蜀汉这帮人好像不太认这个理,诸葛亮称姜维“凉州上士”,蒋琬和费掉提议让姜维任“凉州刺史”,早先的“凉州刺史”是魏延,还有马超领凉州牧)

    司隶州辖五郡,河南、河内、河东、弘农(东汉时的司隶州老四郡)加上平阳郡(魏曹芳在247年五月,分河东之汾北十县为平阳郡,这一年姜维第一次北伐)。治所在河南洛阳,220曹丕代汉就定都洛阳,改雒为洛(按德性说,汉属火德,火忌水,所以“洛”去“水”而加“佳”。而魏按次序为土德,土,水之牡也,水得土而乃流,土得水而柔,故除“佳”加“水”,变“雒”为“洛”)。洛阳就成为后来魏对蜀征战的大本营司令部。

    凉州有七郡,金城,武威,张掖,酒泉,敦煌,西海(西海郡故属张掖,献帝兴平二195年,武威太守张雅请置),西平(后汉书郡国志不见此郡,也不见创建时间,晋书说此郡建于曹操时期),治所在武威姑臧。因为后来魏蜀征战几乎不涉及凉州(姜维有次打到西平,后面详解),所以此凉州可以不顾,后来魏方面的凉州刺史主要是以防范羌胡为主要任务。

    东汉的凉州(大概也是蜀汉君臣心目中的凉州,215年刘备跟孙权拖荆州时说,“须得凉州,当以荆州相与”,先主所说的凉州应是东汉的凉州)辖郡、国总计十二,汉阳(*下注),陇西,武都,金城,安定,北地,武威,张掖,酒泉,敦煌,张掖属国,张掖居延属国。

    (*注上汉阳郡就是天水郡,西汉武帝建郡时就叫天水,后汉书作永元十七年105更名汉阳,扯远一句永元是东汉和帝的年号,怪异的是永元年号只用了十六年,何来十七?!我是糊涂了,大家只要知道汉阳郡就是天水郡就是了,在《三国志武帝纪》里“建安十八年...马超在汉阳”这个汉阳就是天水)

    好了,希望大家能从纷乱的叙述中理出头绪,能看到这里的我都很佩服,呵呵:p(因为光阐述姜维的民族及地理问题就耗了我数日)

    还看不明白的,就看我附上的谭其骧的地图,后面很多地方还要用到此图。

    第一次出现的雍州刺史是《后汉书》载建安十一年206秋七月,武威太守张猛杀雍州刺史邯郸商(*注一)。

    魏对雍州很重视,魏后的第一任雍州刺史就是张既,后来依次为郭淮,陈泰,王经,诸葛绪。除了张既,后几任全在和姜维打交道,每个人都可以写个评传。

    1,上文提到的魏后指魏的建国,不是曹丕以魏代汉的时间。正确时间是建安十八213年五月,曹操受封魏公,魏国建。献帝颁的诏书里说,“魏国置丞相已下群卿百寮,皆如汉初诸侯王之制”,从此后,曹操就有了自己的一套办公班子,比如钟繇就是魏的相国。在魏志里,很多地方都提到某人“自魏建国”如何如何,指的就是这个时间。

    2,关于张既,此人是曹魏关中政策主要策划人和执行者,一两句说不完。仅他向曹操建议迁汉中数万户(另外杜袭在曹操灭掉张鲁后负责迁徙汉中到洛阳和邺城两地另计八万多人)充实长安及三辅的建议,就抽掉了在张鲁时代还相当富裕的汉中地区的脊梁骨,虽然后来刘备攻下汉中,等到诸葛亮北伐,汉中即拿不出粮也抽不出兵,原先汉中的户口都跑到长安的前线指挥部给魏国效力去了。

    建安二十二年217,凉州四郡都有人(武威颜俊、张掖和鸾、酒泉黄华、西平?L演)兴兵造、反,互相之间也争斗不止,还遣质子向曹操求援。曹操被搞的哭笑不得(你们造、反内抗还找我帮忙?),他向张既询问,张既回答说,“现在以蜀地为主要目标,凉州这帮人就让他们窝里斗好了。”张既的话基本就是曹魏的凉州政策,此地民族成分复杂,戎民好斗,也没有什么军事和经济价值,在蜀吴没有被解决前,魏根本没有精力顾及凉州。甚至这一年取消了凉州的建制(之前的凉州刺史韦康在213年被马超杀死)“是时不置凉州,自三辅拒西域,皆属雍州”,直到曹丕上台220,才又开始置凉州,任命安定太守邹岐为凉州刺史,结果邹岐被凉州土豪拒之门外。曹丕发愁道,“难道只能靠张既才能安抚凉州吗?”于是转张既为凉州刺史,这之后历任凉州刺史都是在与凉州土豪和羌胡战斗,几乎没有参与魏蜀之间征战(灭蜀时有金城太守杨欣的一支部队)。

    张既后历任凉州刺史依次为温恢,孟建(就是诸葛亮年轻时交游的孟公威),徐邈,王浑。凉州刺史皆持节领护羌校尉。

    *注一:

    这里又要扯远,张猛是前文提到与羌作战的张奂的小儿子。《典略》(*注二)载此人在建安初年曾提议“河西四郡以去凉州治远,隔以河寇,上书求别置州”,不知道这里所指的河西四郡是哪几个?“上书求别置州”这里的求置别州跟前面新置雍州(194)时间差了两三年(建安从196年开始),又没有下文。是否为同一事?疑点之一。

    下诏(典略没有标明下诏时间)任邯郸商为雍州刺史,又因为武威太守空缺,所以任张猛为武威太守。又说两人同时西行(上任),道路上两人互相又吵又骂(毫无理由就是互相看不起),等到了地方(典略没说到哪,但是以太守必到驻地的原则应该是武威),两人终于互起杀机,最后邯郸商被张猛所杀。这里就有很大的问题了,因为邯郸商是雍州刺史,武威却是凉州地盘,这说不通啊!疑点之二。

    时间,虽然张猛是在建安初年(196后)提的建议,张、邯郸赴任却是很多年以后的事情了,因为后来邯郸商被杀典略说已经是建安十四年(209)了(从典略记载两人结怨及凶杀的过程排除花十年杀人的可能性)。但《典略》的记载和《后汉书》“建安十一206年秋七月,武威太守张猛杀雍州刺史邯郸商”居然差了三年!疑点之三。

    枉自猜疑

    疑点一,(参照上文中雍州、凉州、东汉凉州属郡)结合《晋书》所说的河西五郡,包括张掖、酒泉、敦煌、金城、武威。张猛说“河西四郡以去凉州治远”,武威是凉州治所,按晋书说法剩下就是其余四郡了。但从地图上看黄河以西除有以上五郡,还有另两郡,之一西海建于195,之二西平建于曹操时期记载最早出现在214。张猛建安初(196后)提议,因“去治远”,看地图符合条件的就是张掖、酒泉、敦煌和西海。这次“求置别州”和后汉书所说的“分...为雍州”应该不是一回事。

    疑点二,

    (*注三),看过注后再转回来看这一点,大家明白了雍州刺史邯郸商当时(209年之前)的职责还是以巡查为主,也没有到驻地的说法。我认为呢,要不就是大家(后汉书和魏略)都记错了,邯郸商不是雍州刺史而是凉州刺史,所以到本州的属地晃悠还很正常,但这个假设好像不太可能。另外的可能就是,朝廷考虑了张猛的提议“河西四郡以去凉州治远,隔以河寇,上书求别置州”,张猛的意思是“张掖、酒泉、敦煌和西海”这四郡不要管了,而把凉州剩下的“金城、武威、可能还有西平”像当年的“陇西,天水”一样也分到雍州里来。所以雍州刺史邯郸商是来武威了解情况,看张猛的提议行不行。结果两人不合,反而因此仇杀把分城的事就耽搁下来了。这么解释窃以为还可以说得通雍州刺史到凉州地盘。

    疑点三,

    时间,这只能是有一方是错的。《后汉书》载“建安十一206年秋七月,武威太守张猛杀雍州刺史邯郸商”是孤证一条,没有别的时间延续或证明。《三国志庞渝传》魏书18,就有庞渝反抗张猛的事。注引魏略的时间顺序,建安十四年209张猛杀邯郸商。至十五210年,韩遂讨猛,猛发兵东拒反而被官民反攻,最后自焚而死。魏略在别处曾说道《三国志张既传》魏卷15注引时有句“会遂西讨张猛,留行守旧营,而马超等结 反 谋,举遂为都督。及遂还”这次是指马超等人在建安十六211年春,西凉军阀战潼关那次。所以,《魏略》的时间有前有后,显得更可信一些。

    *注二

    《典略》和《魏略》都是魏郎中鱼豢写的,有的学者认为其实是一本书。在马植杰的《三国史》里专门有一小节写鱼豢,有兴趣的话大家可以找一找,我就概括一下。鱼豢是京兆人,生活在三国后期,入晋以后还活了十六年,但不曾仕晋,被认为是忠于曹魏而耻为晋臣。《魏略》是鱼豢私下里写的,记事截止于魏三少帝,《魏略》叙事颇注重品节作风,列传标目,跟其他史书也有不同,比如有《清介》、《纯固》、《勇侠》、《知足》、《游说》、《佞幸》等传。而且鱼豢是关中人,所以对西北的风土人情多有叙述,魏略中就有《西戎传》。裴松之注《三国志》,引用之书,以《魏略》为最多

    *注三

    这里要解释一下刺史:汉虽然恢复了州,但并没有州级长官,沿袭秦制由郡县级太守负责地方政务。照后汉书的解释,东汉的刺史自汉武帝时就有,到了成帝时改为州牧,到刘秀时又改回来。刺史是中央政府派到地方的监察官,监察诸侯王,郡太守和地方豪强。每州各有一个,八月巡行州属郡国,到年底再回京向皇帝报告。秩六百石,比郡太守秩二千石还低了两级,但因为直接接触皇帝。到了东汉末年,刺史的权力逐渐增大,陈寿说,“自汉季以来,刺史总统诸郡,赋政于外”早已不是当初监察的职责了。有人说,刘焉的提议让刺史都变成了州牧。实际上刘焉是提议说刺史级别太小威严不重,应“清选重臣”为牧伯,暗示朝廷应该选他那样的去地方作威作福。正好当时连着好几个刺史都被郡级官属杀死,就同意了刘焉的提议。在灵帝中平五年188,改刺史为州牧。大家熟知的各地军阀基本都是州牧出身,刘焉,袁绍,陶谦,刘表,袁术,曹操等等,但随着这些割据的军阀被逐渐兼并成三条腿后,州牧成为了虚职渐渐消失,刺史又被重新起用(这里以魏为讨论对象,后同)。职责仍是以监察为主(曹丕代汉后,豫州刺史是贾逵,他就按照刺史本职监察犯法的官吏并奏免,曹丕夸奖说,“逵真刺史矣!”还号召天下都向贾逵学习),但也负责军事,尤其是与吴蜀及北方边界各州刺史。中央需要州郡级别的长官来进行有效率的调配,也是无奈之举吧。

    还有一点,就是刺史的驻扎地和州郡的治所并不在同一地。拿东汉时的凉州(未分雍州前)举例,此时凉州治所在武威郡姑臧县,但刺史治所却在天水郡陇县。但话说回来,没有州级长官,哪来的州级治所呢?现在我所见到的州治所都是后人的材料,在《后汉书》中并无州治所,现在看到的都是州牧时的治所。到了后来,带有军事性质的刺史更是随意,所以大家看材料时要注意。

    给看到这里的同学鼓掌热烈欢迎,总算把姜维出生地凉州背景说了个大概。结果还产生了无数的疑问,但也正好说明了凉雍地区的混乱和复杂。

    让大家对诸葛北伐和姜维北伐有了一点别的认识。

    凉州

    http://www.sinomaps.com/non-cgi/usr/39/39_86_7.jpg

    雍州

    http://www.sinomaps.com/non-cgi/usr/39/39_86_6.jpg

    元宝推荐:香山居士,

    本帖一共被 2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 家园 陈不到底把小姜一举沉到底了
    • 家园 姜维是陇西冀城人(今甘肃省甘谷县姜家庄(姜维后裔聚集地)

      姜维是陇西冀城人(今甘肃省甘谷县姜家庄(姜维后裔聚集地)人, 该地有姜维祠,甘谷古名"伏羌".

    • 家园 【原创】姜维传 诸葛亮北伐时的姜维

      诸葛亮北伐时的姜维

      227年三月诸葛亮进军汉中前,就向刘禅上出师表表明决心,结果北伐的事情好象人尽皆知。

      头年才继位的曹睿在洛阳也是听说了的,朝中很多人的意见是主动攻打汉中,曹睿也很想御驾亲征。《三国志孙资传》魏卷14注引《资别传》载曹睿问孙资的意见,孙资数落起当年曹操攻打汉中和救援夏侯渊时的困难,说,“南郑(汉中郡治所)就像一座天牢,中斜谷道简直就是五百里的石洞!(*注四)要是想讨伐诸葛亮起码要十五六万人,再加上东边防线,不知道要征召多少人力,耗费多少物资。我听说进攻与防守,所需人力物力要相差三倍。所以现在最好的战略就是分派大将镇守险要,将士安睡,百姓无事。几年以后,中原力量自然增强而吴蜀两国必然衰败。”(*注五)当时钟毓(锺繇之子,钟会之兄)也上疏和孙资的意思相同,曹睿就放弃了主动征伐的念头。

      但是曹魏方面并没有立即向雍州方面增兵,还是以防吴为主,在六月里227以司马懿都督荆、豫州诸军事,驻镇宛城。年底司马懿接到申仪密报孟达要据新城反魏投蜀,稳住孟达的司马懿八天赶完一千二百里路(宛与新城间),228正月里司马懿用十六天就破城将孟达剿灭。随后,司马懿回到洛阳,曹睿问他,“现在要讨伐蜀吴的话,先选谁呢?”司马懿说了一套水路并进伐吴的想法,曹睿又把他派回宛城准备去了。

      就在曹魏将诸葛北伐之事遗忘的时候,诸葛亮放弃魏延的子午谷奇袭计划(魏延认为镇守长安的安西将军夏侯??是个公子哥,也可以看出曹魏对蜀汉防线的轻视),决定稳扎稳打,出相对平坦的祁山进军陇右。在228年春,诸葛亮派赵云邓芝率一支人马据箕谷(*注四地图上没有标此地,但有斜谷,箕谷是支道),摆出攻取噤县的姿态。自己则亲率大军攻祁山(靠近天水郡西县)。诸葛亮统帅的军队大概有七万左右,雍州西部各郡骤闻蜀汉大军压境,乱作一团,天水、安定、南安三郡一齐叛魏应亮,派人向诸葛亮联系。应该说,诸葛亮做的准备工作是很充分的,他自己的军队就达七万(是不少的数目,十年后238司马懿带四万兵讨伐辽东,魏臣还认为太多),又和赵云的疑军作出多路出兵的姿态。魏方面的材料都说因为刘备死后,认为蜀汉没有人能够再统兵,面对突然出现在眼前“栖於山岩”的大量蜀汉军队,雍州西部各郡吏民的惊恐可想而知。天水南安就挨着祁山,但安定却远在北部,与天水还隔着广魏郡,也派人向诸葛亮联系。

      就在这样的背景下,该提到我们的主角姜维了。

      《三国志》上说诸葛亮出祁山时,天水太守正带着一帮属官在各县巡视,突然听到蜀军将至,各县响应,就怀疑手下姜维这帮属官也想投靠诸葛,半夜里自己悄悄的往上??(在天水东,靠近广魏郡,时广魏未降)跑了。等到姜维这帮人发现,糊里糊涂追着太守赶往上??的时候,城门却紧闭不开。这帮人只好返身回冀城(天水治所),却也是闭门羹。这时诸葛大军已经在陇西各郡散开了,前锋马谡防卫街亭(在广魏郡境东,靠近扶风郡),诸葛自己进攻未降的陇西郡。姜维等人只好投奔蜀汉。

      《魏略》上则是另一说法,当时天水太守马遵带着属官跟着雍州刺史郭淮巡视到洛门(在天水郡境西,靠近南安),听到蜀军到祁山。郭淮说,“诸葛没安好心”就想回上??,马遵也想跟着去。姜维等人就说,“您是太守,得回治所冀城。”马遵说,“现在回去,恐怕就成叛贼(大概他认为冀城已降)了。”姜维与另一人也不知道马遵说得对不对,但想着家眷还在冀城,于是两人返回冀城。回到家,冀城的吏民都想投降,就推举姜维二人去见蜀军。诸葛亮见到两人很高兴,但还没等到去接冀城家眷,马谡就从街亭败退。诸葛大军于是带着姜维撤退了。《魏略》还说,冀城被魏收复,认为姜维的降蜀并非本意,所以没有为难姜维的家眷,甚至还为姜维保留其官职等他回来。

      在《三国志诸葛亮传》注引郭冲四事上则说“亮出祁山,陇西、南安二郡应时降,围天水,拔冀城,虏姜维,驱略士女数千人还蜀”。

      这三种姜维归蜀的说法,大体上还是《三国志》本传属实。

      《魏略》的记载有很多疑点,首先当诸葛亮出祁山时,郭淮还没有离蜀军那么近。之前郭淮在安定一带讨抚羌戎,后来作为张嗔督下配合张嗔攻街亭,郭淮则攻高翔营寨(《三国志郭淮传》载郭淮攻驻列柳城的高翔,我却一直没找到列柳城在何位置,但魏略载曹睿后来下的诏书里提到“马谡、高祥,望旗奔败”可见高翔[魏略作祥,淮传作详]在马谡附近)。这时郭淮在上??不大可能。

      其次,《魏略》里说只有姜维两人降蜀,冀城里的人还没来得及走。但有天水郡属梁绪、尹赏、梁虔等人随姜维降蜀后来还位至高官。

      最后,魏国还能为姜维保留官职的说法也有些一厢情愿。

      至于郭冲,这家伙更是早年的小说家了。诸葛亮出祁山,陇西根本未降。在他笔下,姜维也成了俘虏,可以说是罗贯中的祖师爷了。就是郭冲生搬硬造将驻守宛城的司马懿搬来和诸葛亮唱了一出空城计。他写的那几事,当不得真的。

      在《孙盛杂记》(*注六)里记载:姜维跟随诸葛亮与母失散,后来收到母书,“令求当归”,姜维说:“良田百顷,不在一亩,但有远志,不在当归也。”有的说法说姜维粗知学术,应该不会说出这样的话来,意思是姜维不至于对母亲不孝。但我觉得这样的推论都是想当然尔,因为“粗知学术”就推出“不出此言”?我倒觉得这句话很能解释姜维留在蜀汉的原因,“但有远志,不在当归也”。姜维在蜀受到比较高的待遇,能够实现自己的抱负,当然不会回去了。后来陈寿给姜维作传,他的早期生涯和归蜀汉都带有很多疑点,正说明姜维对此事讳默难言。姜维说的话,并不一定是回信其母,更像是对蜀汉方面表达个人志向。

      回过头来再看诸葛亮的第一次北伐,这里不展开诸葛的战略战术问题。诸葛亮到达祁山,形势有好有坏,有三郡投降。但是陇西郡太守游楚(此人甚是传奇哎又想扯远)却坚守治所襄武。《三国志张既传》注引《三辅决录注》载,游楚曾对蜀军说,“你们若能断陇道一月,阻隔东来援军,陇西自然挺不到那时候。如果不能,那时就是你们吃亏了。”陇西还未攻下,曹睿就分派诸军进军了。大将军曹真都督关右在噤城防备赵云邓芝,右将军张嗔率步骑五万攻击马谡,曹睿也亲自坐镇长安前线指挥部。马谡兵败的消息传来,也带来了曹魏方面的消息,诸葛亮只好退军,临走时带走西县(西县离祁山最近,也可看出蜀军真正能控制的也就祁山附近了)千户回汉中。

      姜维跟随诸葛亮回到汉中,被辟为丞相仓曹掾,加奉义将军,封当阳亭侯。仓曹掾是诸葛亮身边主管仓谷之事的属官,奉义将军是杂号将军,诸葛亮对这前魏国烈士的儿子很器重,他给留守成都的留府长史张裔、参军蒋琬写信介绍姜维说,“姜伯约忠勤时事,思虑精密,我观察了一下他的才能,李邵、马良都比不上他,真是凉州上士。”又说,“姜维不但在军事上很有见解,为人勇敢大胆,通明义理,深解兵法。而且心存汉室,我打算让他一边操练中虎步兵五六千人,一边传授给他军事知识,然後就带他进宫觐见皇帝。”这年的姜维27岁,不知道他跟诸葛亮怎么介绍自己的,这位蜀汉丞相居然给他下了这么高的评语,并隐然将他看作传人,介绍给蜀汉重臣及刘禅。随后,姜维迁中监军,征西将军。(*注七)

      诸葛亮在世的日子里,姜维一直跟在他的周围。诸葛亮鞠躬尽瘁的品德,和蜀汉连年的北伐,姜维都看在眼里。

      姜维27岁228年,48岁的诸葛亮第一次北伐失败,兵退汉中,诸葛亮上表自贬为右将军,马谡下狱死。秋天,魏大司马、扬州牧曹休被吴大都督陆逊大破于石亭。冬天,诸葛亮出兵散关,围陈仓(属扶风郡),却受阻于早受曹真嘱托准备的郝昭达二十多天。最后在张嗔的援军到达之前,诸葛亮因粮尽退兵,第二次北伐失败,后退时诸葛亮率军击杀了追来的王双。

      28岁229年,春天,49岁的诸葛亮派陈式攻武都、阴平(都属益州,靠近魏雍州边界),自己则挺进至建威(在天水郡与武都郡边界,今甘肃西和县西),本欲攻打陈式的雍州刺史郭淮退兵。武都、阴平两郡复归蜀汉。诸葛亮的第三次北伐巩固了益州北部的蜀汉疆界,复丞相职。为巩固汉中防务,诸葛亮于冬天徙府营於南山下原上,筑汉城于沔阳(今陕西勉县),筑乐城于城固(今陕西城固县)。这年四月,孙权称帝迁都建业。六月,蜀吴两国达成协议互相承认,并约定共分天下。这一年赵云病逝。

      29岁230年,秋七月,曹睿听从大司马曹真的意见,分兵三路大举伐蜀:司马懿由西城(陕西安康县西北);张嗔由子午谷;曹真由斜谷(*注四),共攻汉中。50岁的诸葛亮闻魏军将至,率领诸军于城固赤阪(今洋县东二十里龙亭山南)等待魏国的大军,结果老天连降大雨三十多天,栈道断绝,魏蜀两军没见着面。九月,曹睿诏曹真等班师。诸葛亮分派魏延、吴懿西入羌中(今甘肃省临夏自治州等地),大破魏后将军费曜、雍州刺史郭淮于阳厍(在今甘肃武山县西南),算作诸葛亮的第四次北伐。

      30岁231年,二月,51岁的诸葛亮第五次北伐出祁山,用木牛运粮。魏方面则由53岁的司马懿代替养病的曹真进驻长安,都督雍凉二州诸军事。这是司马宣王和忠武侯的第一次交手。三月,曹真病死。诸葛亮在前期连战连胜,司马懿转入防守。六月,诸葛亮粮尽退兵,在木门(今甘肃西和县东南)设伏击杀了奉司马懿命令追击的张嗔。八月,诸葛亮上表罢免都护李严(因秋夏之际,值天霖雨李严运粮不继,派属下说粮尽劝诸葛亮退兵。等到诸葛亮退兵,李严却上疏说“军粮饶足,何以便归”,想要推卸自己运粮不继的责任)为平民,徙梓潼郡。

      31岁232年,52岁的诸葛亮开始休士劝农,制造流马木牛,教兵讲武。魏吴两国这一年的事迹都相对平和。

      32岁233年,53岁的诸葛亮督使诸军运米,集结于斜谷口,并驻于斜谷。这年蜀南方有豪帅反叛,马忠代替张翼任?蚪刀级狡蕉ㄅ崖摇>旁拢?安定的匈奴反叛,司马懿遣胡遵等追讨,破降。

      33岁234年,54岁的诸葛亮调动所能征发的军队,出斜谷最后一次北伐,并遣使至吴约孙权同时出兵击魏。诸葛亮走出斜谷驻扎五丈原,却没想到自己再也没能回去。56岁的司马懿在渭水之南,背水为垒与诸葛亮对峙。

      司马懿面对准备两年的诸葛亮,打好了避不交锋以待其粮尽自退的主意。诸葛亮一方面派士兵屯田做长久打算,一方面想尽办法要与司马懿决战,甚至给司马懿送巾帼妇人之服想激怒他出战。恰在这时,曹睿派辛毗持节禁止魏将出战。《汉晋春秋》载,姜维听说辛毗到了前线,对诸葛亮说,“现在辛毗持节传达曹睿的命令,司马懿更不会出战了。”诸葛亮何尝不知,叹道,“司马懿本来就不想出战,辛毗来是为了制止司马懿手下的。否则以‘将在军,君命有所不受’,他又何苦千里而请战?”就这样僵持了百多天,诸葛亮知道自己已然耗尽了生命,就秘密召集长史杨仪、司马费掉、护军姜维商量死后退军的事宜。八月,54岁的诸葛亮病逝军中,蜀军密不发丧,悄悄撤军。当地老百姓告知司马懿,司马懿起兵追赶。《汉晋春秋》说姜维令杨仪将旗号逆转,同时擂鼓号令,做出要进击的样子,司马懿担心有伏兵,就没有再行追击。这里多少有些抬高姜维的地位,杨仪这时已俨然以丞相继承人身份自居,又怎会听姜维令?《晋书》的记载类似,但没有“姜维令”。

      不管如何,魏军没有过分追击。姜维同尚存隐患的蜀军向成都方向撤去。

      *注四

      摘引张大可《三国史》中叙述的汉中入关中的地形(可参看谭其骧的三国地图,雍州):

      从汉中北入关中二跨越秦岭主要有三条谷道,由西向东为褒斜道、傥骆道、子午道。

      东道子午道最险远,有六百六十里的高山险谷。这条通道南段叫午谷,北段叫子谷。子谷谷口在长安之南,所以子午道虽然险远,但可出其不意直插长安。

      中道傥骆道最近,谷长四百二十里。蜀军出中道可陈兵武功,对长安的威胁也很大。

      西道褒斜道较为宽坦,有四百七十里的山谷。南段叫褒谷,上起褒城,在汉中郡治南郑北面。北段叫斜谷,谷口在陕西眉县西南三十里。下褒斜道中段有一条西出折而向北的支道叫箕谷,往北经散关即达陈仓。蜀军出褒斜道,前据雍噤可屏断陇右。

      从总的地理形势来看,关中有八百里秦川。陈仓在川原之西,长安在川原之东。东西距离五百余里,回旋余地大;而汉中只是一个狭小的盆地,三条通道如车辐之聚于车毂。因此,由北向南攻可诸道并出,居高临下会聚汉中,任何一条通道都无被截断之虞,曹魏的几次攻蜀都是诸道并进。

      反之,由汉中北伐三条通道呈辐射状,诸道并进,出谷后因分散在秦川东西川原上,不易集中。而且诸葛亮北伐的东道全线在魏境(按地图,子午谷已在魏荆州魏兴郡境内),因此,诸葛亮北出秦岭只能走中道或西道。

      *注五

      在魏蜀吴鼎足形势之下,其实许多曹魏的务实派官员都强调首先要恢复民生,征战之事可以长久考虑,不要急于一时。孙资就跟曹睿说,“武皇帝圣於用兵,察蜀贼栖於山岩,视吴虏窜於江湖,皆桡而避之”,他们清醒地认识到蜀吴所依靠的天堑山险很难攻取,当前应该做的是“不责将士之力,不争一朝之忿”。

      王郎早年给曹丕上疏要求抚育民众减省刑法,虽然从是刑法开始,却清晰的表达了曹魏在北方应该做的内容,事实上之后的曹魏和司马也是这么做的:

      “只有免除徭役,可以使远方民众归附;优秀的官员可以向天下宣示德行恩泽;田间道路都被修复,四方百姓富裕强盛;治理官司的人善于获得真情,就无冤死之人;壮丁得有土地,则无饥谨之民;穷老者得靠国家生活,则无饥饿;嫁娶以时,则男女无怨旷之恨;胎养必全,则孕者无自伤之哀;新生必复,则孩者无不育之累;壮而后役,则幼者无离家之思;白发人不必当兵,则老者无顿状之患。医药以疗其疾,宽徭以乐其业,威罚以抑其强,恩仁以济其弱,赈贷以赡其乏。十年后,成年女子必定充满街巷,二十年后,能胜任当兵的人必定到处都是了。”

      *注六

      孙盛是晋人,晋书里载孙盛是太原中都人,10岁时避难渡江。长大以后,以博学闻名,写过医书卜书。《魏氏春秋》、《晋阳秋》都是他写的,晋书称“《晋阳秋》词直而理正,咸称良史焉”。但是《魏氏春秋》已经失传了,《杂记》也是,现在看到的都是裴松之注引的。此处《杂记》,不知前后,不知道这一段记载是因何而说。

      *注七

      蜀汉的官职更是混乱,此处是载于维本传,《华阳国志,后主传》载,“(建兴)八年230春,丞相亮以参军杨仪为长史,加绥远将军。迁姜维护军,征西将军。”维本传作监军,但实际上姜维在诸葛亮在世时一直任护军(护军:掌武职铨选,并领营兵),而征西将军也有变化,建兴九年231,诸葛亮上表罢免李严,表中姜维却身为征南将军。

      元宝推荐:无斋主人,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 家园 张嗔乎?张郃乎?
      • 家园 老兄对《汉晋春秋》怎么看?

        我觉得《汉晋春秋》不太象单纯的史书,有为偏安江东的东晋小朝廷找立足理论的感觉.其中的纪录多有打擦边球,根据喜好夸大之感.最明显的就是上圭之战,《汉晋春秋》和《晋书 宣帝纪》记载完全不同,一个说魏军大败,一个说"俘斩万计",我觉得多半是半斤八两,都隐瞒了失利,但是蜀军应当没有割到多少麦子.不知道老兄怎么看.

        蜀汉官职混乱是有道理的.蜀汉国小力弱,不可能按照东汉的标准"整整齐齐"地养一大堆官僚,当然会有混乱而不成体系之感.即使是诸葛亮,刘备称汉中王时为丞相,许靖为太傅,刘备称帝时诸葛亮为丞相,许靖为司徒.按照三公的演变和职权,丞相就是司徒,二者并立而且诸葛亮并没有开府(一直到刘禅时才开府),恐怕诸葛亮当时实际地位也就算个尚书,保留了(汉中王)丞相的名号.姜维情况多半类似,有征西将军之名但没有相应的人马和实际地位,实际上被当作护军任用.

        • 家园 关于汉晋春秋另回电子赵括兄,附马超传

          我写到这里时,引论仅仅是诸葛病逝军中,蜀军退兵时,有“姜维令杨仪”字样,同事记载于晋书并无“姜维令”字样。前面诸葛和司马的上??之战,因为不涉及姜维,我就草草一句“诸葛亮在前期连战连胜,司马懿转入防守”了事,不敢展开。

          但是根据习凿齿这个人以蜀汉为正统的思想,写的内容往往会不自觉地往蜀汉人物脸上贴金,跟其个人的品行和当时东晋时局有很大关系。但是单纯认为是“为偏安江东的东晋小朝廷找立足理论的感觉”恐怕不妥。

          转摘一段习凿齿生平

          习凿齿,字彦威。东晋史学家。襄阳(今湖北襄樊)人。少有志气,发愤读书,博学多闻,以能文著称。他曾为东晋大将桓温幕僚,升别驾,后与桓温意见不合,出任荥阳太守。因脚疾,解职归襄阳。以后又曾叫他回朝廷修辑国史。

            十六国时,前秦国王苻坚南下攻晋,陷襄阳,其时凿齿在家闲居,苻坚素慕他的才学与名望,曾派车马将他请去,遗赠颇多。不久,他假称脚有病,仍?襄阳。著有《汉晋春秋》五十四卷。该书上起东汉光武帝刘秀,下迄西晋,记了近三百年的史事。他在叙述三国历史时,以蜀汉刘备为正统,魏现操为篡逆。认为晋司马氏虽受魏禅,应是继承汉祚,不应继魏。融?,晋朝国统不正,不能昭示后世。(南宋理学家朱熹很同意这个观点,在《通鉴纲目》中说到这件事)正办为习凿齿以蜀汉为正统,他对诸葛亮深怀敬仰之情。他曾专程去隆中凭吊唁诸葛故宅,并写了《诸葛武侯宅铭》,记叙了孔明故宅的情景,论述了孔明志在复兴汉室、统一中原大业的抱负,颂扬了公正无私,执法严明。鞠躬尽瘁,死而后生的思想作风。在他的著作中,还收录了孔明的《后出师表》,对考证此文提供了有力的佐证。因此,在四川成都的武侯祠里,后人留下这样一副对联:异代相知习凿齿,千秋同祀武乡侯。

          关于习凿齿的流寓、殁葬地问题。好些志书说,习凿齿流寓、殁葬在新喻,也有似乎说是在万载的,意见不完全统一。

          我还没有找其他资料,仅从上文看,不难理解习凿齿在各个方面对蜀汉方面的偏爱。后人虽然理解习凿齿的感情,但对他所记述的历史却要仔细分辨了。

          另,电子赵括兄我很是敬仰,以前写马超传和刘晔传都曾参考过大兄的白话三国,来西西河发贴,就是想让达人们发现我没有发现的细节或我的错误。

          这个星期功课太忙,姜维传还剩下三节没有写完,恐怕要到周末赶出来了。这里先贴个老贴子

          马超传

          马超字孟起,(右)扶风茂陵*1人,蜀汉章武二年(222)卒,时年四十七,由此推算,当生于东汉熹平五年(176)。

          要说马超就不得不说他爹马腾(155~212)和所谓的结义叔父韩遂(15?~215)。

          马腾字寿成,是东汉名将马援的后代,说的再远一些,马援的祖先是战国时的赵奢,因赵奢号马服君,所以后辈有以马为姓的。马腾的父亲在天水兰干*2做官,后来失官流落到陇西*3,与羌人错居,因为穷只好娶了羌女为妻生下马腾(155东汉永寿元年),*典略*上说"马腾长八尺馀,身体洪大,面鼻雄异,而性贤厚,人多敬之。"那时西凉战事纷纷,不断有少数民族和地方豪强叛乱东汉政府,马腾就是因此而战功崛起。

          韩遂字文约,金城人*5。和马腾相比没有夸耀的远祖,但俨然也是小世家。他父亲和曹操是同一年的孝廉,和曹操多少有些旧识。他和同郡的边章都很有名,典略上说韩遂进京的时候,何进听说他的名气与其相见,韩遂乘机说出要早些除掉宦官,却被何进拒绝,韩遂就找机会溜回家了。

          中平元年(184),就在黄巾起义的同时,北地先零羌及?⒑薄⒑庸鬲4群盗也反叛东汉政府,拥戴湟中义从胡北宫伯玉、李文侯为将军,并且诱劫当时很有名望的金城人边章、韩遂负责军事。他们和皇甫嵩,张温,董卓等数次接战,互有胜负。到中平四年(187),韩遂杀掉边章(一说边章刚起事时就病死)及北宫伯玉、李文侯,一举灭掉这股势力的其他领头人,拥兵十馀万,进围陇西,陇西太守李相如也叛向韩遂。当时的凉州刺史耿鄙率兵讨伐韩遂,在路上却被和韩遂通敌的凉州别驾刺杀。韩遂随后进围汉阳*6,汉阳太守傅燮战死。这时,任耿鄙司马的马腾也拥兵造反,和韩遂汇集在一起,他俩拥戴狄道*7人王国为头领,继而进寇于三辅*8一带,这时候的马超11岁。中平六年(189),反复无常的韩遂又废掉王国,劫持以前的信都令*9汉阳人阎忠使督统诸部。不久阎忠病死,韩遂再也找不到合适的人来做傀儡,内部产生矛盾,互相攻击,这一股势力就弱了下来。

          不知这时韩遂和马腾有没有互相攻击,反正两人从此开始各自独立,再不是之前统帅在某个傀儡之下。这一年董卓进入洛都,可能因同是西凉人的关系,董卓并不在意之前曾与韩遂征战,反而说服两人出兵崤函,共图天下。两人大为心动,拥兵至长安,没想到董卓早已做了刀下鬼,李?啵?郭汜占据了长安,为安抚两人,以韩遂为镇西将军,遣还金城;马腾为征西将军,遣屯噤 *10,这时是初平三年(192)。等于一竿子将韩遂打回老家,反而马腾离长安近了些,但近了也不是好事。兴平元年(194),马腾私有求于李?啵?被拒绝后大怒,就想进攻李?啵?连献帝派来劝说的使者也不予理睬。韩遂听说马上率军来劝解,到来后反而和马腾合兵一处,想趁机捞点好处。被李?啵?郭汜压制的东汉属臣也动了心,谏议大夫种邵、侍中马宇、左中郎将刘范愿意在长安为韩,马作内应,结果消息泄漏,这几个人没有办法和兵屯长平观的韩,马联系,只好跑到槐里*11。而在长平观的韩,马却被樊稠、郭汜打败,跑回凉州。这时的马超已经18岁了,演义里也是第一次出场,锋头甚足,初显锦马超的威风。只是不知历史上随父亲奔逃的马超是怎么想的。

          话题稍稍岔开一下,那几个孤守槐里的汉臣也随后被打败,没一个能活命,是这个时期内反抗权臣的一贯下场。而这次稍有不同的是,左中郎将刘范是已经跑到益州的刘焉的长子,刘焉在益州站稳了脚跟,想趁这次机会把几个作人质的儿子能带出长安,还派了五千叟兵相助,没想到两个儿子刘范,刘诞都被杀,只剩下小四刘璋可能因为懦弱不敢参加,趁乱之际被庞羲带回成都。乍闻噩耗的老头儿心疼爱子,又赶上天火烧及城府,殃及无数民宅,使得有独立一方之心的刘焉以为遭了天谴,没多久就病死了。而那个刘璋因为性格温仁就稀里糊涂的被人推上了台。历史是多么的戏剧化,刘璋多少是因为马超的缘故而做了成都之主,20年后,还是些许马超的原因,刘璋又不得不让出成都之位。而更是由于刘璋上台,他杀掉和父亲有暧昧关系的张鲁母亲,还有张鲁的弟弟。使远在汉中的张鲁趁机自立,俨然又成为一股小势力。这多少都是因为马腾的那点私求而引起来的,再说远点,如若不是刘璋主事成都,还不一定有机会让刘备入蜀,天下就要大变啦。哈,特别想知道马腾是什么样的私求?

          转回来接着说马腾,虽然被樊稠、郭汜打败,可李?嘁渤谜獯位?会除掉了拥兵自重的樊稠。理由是身为韩遂的同乡,在追击途中已经追上韩遂,去不知被韩遂灌了什么迷魂汤,竟把到手的韩遂给放了。李?喑没?在一次酒宴上将樊稠袭杀,又借皇帝之口赦免了马腾,韩遂。返回乡里的马腾和韩遂并不安分,两人互相攻战。典略上说两人先是结拜义兄弟,继而反目,马腾攻击韩遂,韩遂返攻马腾,还杀死了马腾的妻子和儿子。结义兄弟至此,让人惊心动魄。魏略上记载,在这次争斗中,韩遂手下有个叫阎行的金城人,少有健名,有次用长矛刺马超,没想到长矛折断,断矛头就在马超颈边飞过,马超几乎因此丧命。这个阎行,后面还要提到他。这是建安元年(196)的事。

          这时西凉并不是只有这两个军阀,在建安二年(197),曹操想攻灭吕布,却深恐关中作乱,荀??说:"关西军阀有十多个,但都各自为战,其中以韩遂、马腾实力最强。他们看到中原之争,只会拥众自保,如果实意恩惠,遣使连和,虽不会达到长治久安的效果,但是在曹公平定中原之前,他们绝对不敢轻举妄动。"荀??还推荐钟繇去办此事,由此钟繇为司隶校尉镇守弘农。当时还有一个叫卫觊的人给荀??写信,指出关中之地因当年董卓、李?唷⒐?汜之乱逃亡的人渐渐返回,却一时不能恢复生产而去投靠韩遂马腾这样的军阀,这样非常危险。而盐是国家重要的物资,现在却混乱没有人管理。如果能由官府专营,得到的利益可以给流亡的人提供耕具和耕牛帮助他们恢复生产,很快关中会恢复以往的繁荣,而流离的人也会返乡,再加上有钟繇,韩遂马腾的势力就不能扩大。荀??转告于曹操,曹操听取这个建议,任命谒者仆射监督盐官。

          钟繇到了关中,分别给韩遂、马腾两人写信,为陈祸福,同时相劝的还有凉州刺史韦端。争斗的两人居然罢兵,还都遣子入侍,说得好听是做官,不好听就是人质。并且征马腾进驻槐里,就是刘焉儿子战死的那个地方,封马腾为槐里侯。这样西凉安顿了一阵子,静静的看着曹操平定各个势力,只剩下和袁绍对抗。

          官渡之战,袁绍大败,建安七年(202)五月,袁绍死,九月,袁尚所置的河东太守郭援,与高?帧⑿倥?南单于共攻河东*12,派遣使者和马腾等联系,马腾假装答应。得到回应的郭援军一气攻下河东,而这时钟繇还在平阳*13围困南单于,城未攻下,却听说郭援马上就来,只好派遣新丰令张既向马腾求援。马腾犹豫不决,有个叫傅?值娜巳八担?这人也不知从哪蹦出来的?可能这时是马腾的人。此人字彦材,北地人,后来做到丞相仓曹属,还劝阻曹操攻伐孙权,那是赤壁之战后的事啦,的确能言善辩。他跟马腾说,"古人有言" 顺道者昌,逆德者亡 ",现在曹公是奉天子之命,法明政治,上下用命,这就是顺道。而袁氏背弃王命,还勾引胡虏进攻中原,这可是逆德呀!如今将军已经归属曹公,却不尽全力,两头观望,只想坐观成败。恐怕到逆德者亡时,第一个掉脑袋的就是将军您呀!"一句话点中心事,马腾才害怕起来。傅?纸幼潘担?"不过这正好到了将军立功的时候,现在曹公全力与袁氏对抗,顾不上河东郭援。但如果将军出兵,内外击之,必能断掉袁氏一臂,解掉河东之急。而曹公必定感激将军,将军的功名就无可限量了。"马腾定下决心,于是派马超率万余军进援钟繇。这是马超第一次正式出场,这一年马超27岁。得到马超援军的钟繇,判断出郭援刚愎好胜,必定恃勇强度汾水,定下趁郭援渡水将半时攻击的计策。马超只是策略的实施者,不过也是勇不可挡。战斗中虽被流矢所中,仍坚持作战,麾下的庞德则亲斩郭援。战斗结束后,大家都认为郭援已经战死,但就是找不到尸体,这时庞德从皮囊中拿出郭援的首级,钟繇见状大哭,原来郭援是他的亲外甥。庞德只好谢罪,钟繇说,"郭援虽是我的外甥,但实乃国贼也,将军用不着谢罪。"此战一举歼灭郭援,而南单于也投降,解掉河东之危。

          建安十年(205)正月,曹操一举灭掉袁谭,袁尚袁熙北逃乌丸,曹操听取郭嘉的建议北征乌丸。十月,听到这一消息,早一年投降曹操的并州刺史高?钟执来烙?动,劫持了上党太守,据守壶关。河内张晟,众万馀人,进寇崤、渑间,弘农张琰也起兵响应。曹操一方面派乐进、李典进攻壶关,另一方面派杜畿为河东太守。乐进、李典攻壶关不下,后方张晟等人却不断骚扰,于是曹操又派张既说服马腾出兵围剿张晟等人,不久,响应高?值氖屏Χ急宦硖诩呙穑?这一年马超29岁。第二年,没有后顾之忧的曹操亲自攻下壶关。

          建安十三年(208),平定河北的曹操踌躇满志,玄武池操练水师,六月里曹操进位丞相。一切都为南征做准备,由张既游说马腾解散部曲,移居许昌。马腾本已答应,又犹豫不决,张既见状就大造声势,写信给马腾将经过的几个县准备接待事宜,又命令沿途俸禄在二千石以上官员出城郊远迎。无奈之下,马腾只好答应,而后被封为卫尉,卫尉为九卿之一,掌管宫门警卫。当然曹操不会让马腾掌管此等实权,而是将马腾举家迁徙至邺城,包括他的两个儿子马休,马铁。但马腾部曲并没有随之解散,而是由马超统领,这一年马超32岁。马腾到了邺城以后再也没有什么作为,可能征杀这么多年勾心斗角的够了,尤其是与韩遂的关系,是马腾做出迁居邺城的决定因素。至于为什么曹操仍要留下这支部队,枉自猜测,应该是由于还需要马超震慑凉地的羌族势力。凉州之地历来战乱频繁,当地羌族,湟中月氏胡,氐族不断反叛东汉政府,原因就如东汉班彪所说,当地羌胡与汉人杂居,但还保持着异族的习惯,却屡被地方官吏压迫,在生活和民族歧视的双重压迫下不得不奋起反抗。东汉政府一直孱弱,凉州更是陷入多事之秋,从来就没有平静过。前面提过的和韩遂一起起事的湟中义从胡北宫伯玉,湟中就是指湟中月氏胡,义从胡是指已经降于汉朝居住在湟中及令居和张掖*14一带的月氏胡。为了平定凉州,远有邓骘、任尚、马贤、皇甫规、张奂等将,近有段锴、董卓之类,都是因西凉战事而功起的将领。至于马腾,因为带有一半的羌族血统,童年就是在贫困交集的生活中度过,对羌族的生活有了解。再加上远祖是威震边陲的马援,在凉州有一定的威慑力。典略上说,马腾做了槐里侯后,北备胡寇,东备白骑,待士进贤,矜救民命,三辅甚安爱之。就是说在马腾的治理下,凉州稍稍平定一阵,曹操难得会有这样的状况,因为他要全力铲除袁氏在河北及辽东的势力,实在没有办法对付关中。平定河北后,又使他产生可以趁势平定南方的妄想,加上有马腾为人质在手,还有钟繇坐镇长安,所以就留下马超这支队伍。

          魏略载,第二年(209)韩遂派阎行出使曹操,曹操马上笼络他,表拜犍为太守,当然是虚职,那会还是刘璋的地盘。阎行回来带来曹操的口谕,"原谅韩遂反叛东汉政府的行为,知道当年他是被逼所为,现在应该趁早归朝。"阎行趁机说,"咱们也闹了快三十年啦,士卒早就厌倦了,再加上凉地匮乏,应该早寻靠山。所以我在邺城时,坦言会将小将的父母送为人质,而且韩公您也应该送子入质,以表诚心。"韩遂叹道,"靠山的事再观望几年吧。"但是,韩遂也不得不遣送一子入质,随同阎行的父母迁居邺城。

          建安十六年(211)正月,太原商曜等人据守大陵*15反叛曹操,曹操派遣夏侯渊、徐晃围剿,结果商曜被斩,大陵惨遭屠城。三月,曹操想派钟繇进剿张鲁,正好有夏侯渊、徐晃这支部队在附近,就遣其出河东与钟繇会师。魏书说是钟繇请求出兵,对外说是讨张鲁,实际上是为了对付关西诸将。这时有个叫高柔(这个高柔是高?值拇拥埽?有说是从子)的人劝说曹操,"大军西出,韩遂、马超会怀疑是对付他们,肯定会互相煽动起事。应该先平定三辅,三辅一平,汉中只需传个信就会归降了。"前面提到的那个提议设置盐官的卫觊也说,"这些关西军阀只是小子得志,并无雄心大志,只要几个官爵,他们就能满意,以后可以慢慢解决。但现在出兵张鲁,张鲁地处深山,道径不通,根本不易对付。韩遂等人必定认为此举乃为他们而来,一旦惊动,敌众凭险对抗,恐怕招致祸乱。"但曹操有曹操的想法:河北早已平定,虽然赤壁败北,但非战之罪,至少还获得荆州北部,东线合肥已经形成防线。汉中迟早是要夺的,关中不平,永远也别想得陇望蜀。一昧的股息西凉军阀,对关中名义上的控制并非长远策略。既然钟繇有这样的想法,试试也不妨。果然听到钟繇要出关的消息,马超、韩遂、侯选、程银、杨秋、李堪、张横、梁兴、成宜、马玩等十部皆反,其众十万。

          据魏略载,当西凉各部得到这一消息时,韩遂正在西讨张猛,而马超等已经商量好造 反,等到韩遂回来,马超对韩遂说,"锺司隶任超使取将军,关东人不可复信也。今超弃父,以将军为父,将军亦当弃子,以超为子。"此话说得相当露骨,怪不得后来马超到汉中时,有人暗中指责他连父母都不爱。当时阎行劝韩遂不要与马超共事,韩遂说,"今诸将不谋而同,似有天数。"这样,抛子弃父的韩遂马超共同起兵,其余小军阀以韩遂资历最老,所以推举他为都督。

          曹操派遣曹仁为先锋部队,严令各军不得与马超接战。七月,曹操亲征,有人劝说,"马超的关西军异常强悍,没有足够的实力恐怕不太好办。曹操满怀信心的说,战不战在我,不在马超。他有长处,我偏偏让他使不出来。"八月,曹操兵至潼关,曹仁等已经守了五个多月,马超数万大军远道而来粮草就是个大问题,而且各部将领并非同心协力,貌似强大的西凉军隐藏着严重的隐患。见到曹操主力的西凉军,和曹军隔着潼关扎营。这时如何能够越过潼关天险却成了一个难题,徐晃说,现在丞相的大军集结于此,而马超等不敢分兵守蒲阪,可见敌军无谋。我可引精兵渡蒲坂津,绕过潼关。曹操当即派千四千步骑由徐晃,仇灵夜渡蒲坂津,刚渡完河,还未做成堑栅,梁兴就率步骑五千馀人攻来,却被徐晃打败,曹军终在河西(也是渭北)立住脚。其实,马超也想过应该在渭北守卫,只要不让曹军渡到河西,要不了二十天,曹军必定因缺粮而退兵。可是韩遂听了却说,"那还不如趁曹军主力渡河将半的时候狠狠来一下子的实惠。"马超可能想起以前的郭援,也没有坚持。曹操听说后叹道,"马?翰凰溃?吾无葬地也。"

          闰八月,曹军主力自潼关北渡黄河,曹操率亲卫军在南岸断后。马超要的就是这时候,马上率万余步骑攻击,一时箭如雨下,可曹操还安然处之。许褚大喊道,"行了!大军都渡已过河,马超已经攻过来了!"急忙拖曹操上船,一时间众军士也争先登船,再加上河水湍急,拖得船差点就沉了。许褚用刀斩杀力图攀着船沿的士兵,用马鞍替曹操挡箭。马超军沿河接着向船射箭,连船夫都被射死,全仗许褚一手执马鞍,一手渡浆。情急之下,有个校尉丁裴将牛马放散,趁着马超军都去抢牛马的功夫,总算曹操过了河。左右的人都吓得面无人色,更有人痛哭流涕,曹操大笑道,"今天差点就让小贼得逞了。"随后,曹操也由蒲坂津渡到河西。在河西,曹操以箱车为栅,筑甬道通向南向渭河口。为了使大军渡到渭河南岸,曹操沿河虚设疑兵,又暗地以船运兵至南岸,搭起浮桥,趁夜搭起营寨。无奈屡被马超的铁骑冲击,而且近河的地段全是泥沙,无法尽起营垒。有个叫娄圭的人就建议说,"现在天气很冷,如果用灌水的泥沙筑城,一晚上营垒就可立了。"由于当年两个八月,所以虽然尚是九月,却已天寒地冻。娄圭的建议很有效,建立营垒的先头部队更用计伏击了来袭的敌人。西凉军在渭南派人求割黄河以西请和。曹操当然不答应,很快,曹军的主力全部渡到渭河南岸。这样曹军在河、渭口上转了个圈,绕过潼关天险,直接与关西军对阵。

          处处受压制的西凉军向曹军挑战,却被拒绝,这离起兵之时已过了八个多月,无奈之下,只好接着派人求和。这时候贾诩对曹操献计说,"可以假装答应他们。""哦,然后呢?""用离间就行了,"贾诩接着说。曹操心中暗喜,定下计策。分别与韩遂马超阵前相见。因为曹操和韩遂多少有些旧识,曹操见面的时候只说些先前的旧事,俨然一幅老友相见的样子。事后马超等人询问韩遂,韩遂却说不出个所以然来,只说两人谈些京都旧事,这别人哪里肯信,在这求和的关键时刻,谁不想多为自己捞点好处。轮到马超面对曹操,憋了一肚子气的马超妄想并借自己的武勇猛的生擒曹操,却发觉曹操身后有个人在瞪着他。他忽然想起一个人来,就是号称虎痴的许褚。就问道,"公有虎侯者安在?"曹操指指旁边, 许褚的眼瞪得更大了,马超的气势立刻被压了下去。俨然武林高手内劲较量,马超单论眼神就败了下去,西凉军士气跌落如此,是没人再想打了。当时很多西凉军都争先恐后一睹曹操,曹操笑道,"汝欲观曹公邪?亦犹人也,非有四目两口,但多智耳!"看到谈笑自若的曹操本人,西凉军很是感慨,又看到曹操身后有五千铁骑以整齐的方阵排列,旗甲宣明,更是让熟悉骑兵的西凉军惊叹。没几天,曹操给韩遂写了封信,信里全是涂涂改改,更让马超等人认为韩遂欲盖弥彰。西凉军内部疑神疑鬼,和谈无法继续,只好孤注一掷重新对战。可此时西凉军全无斗志,曹操先以轻兵对付了一阵,等到西凉军士气疲乏之时,才投入精锐骑兵进行致命打击。结果成宜、李堪当场战死,韩遂马超远遁凉州,杨秋北奔安定,程银、侯选南入汉中,梁兴逃入帼城山。

          十月,曹操从长安出兵北围安定,杨秋投降。正要趁势围剿其他人时,忽然河北传来消息,田银、苏伯在河间*16造反了,一时间,幽、冀两州都大受震动。曹操生怕留守邺城的曹丕应付不了,决定撤军。听到这一消息,当时的凉州参军杨阜劝阻曹操,"马超有韩信、英布之勇,又深得羌、胡之心。如今大军离开,恐怕没多久陇西诸郡又会失去了。"曹操并未在意,况且他留下夏侯渊镇守长安继续讨伐,张既为京兆尹招抚流民恢复生产。一战失败的马超恐怕没什么大做为了。

          第二年(建安十七年212)正月,曹操返回邺城,而夏侯渊包围梁兴并将其斩首。五月,马腾在邺城被夷三族。

          年底,马超利用他在羌胡的威信又重新起兵,不幸为杨阜言中,陇上郡县纷纷倒戈,但只剩下冀城*2因为还有凉州刺史韦康和杨阜坚守没有投降。

          建安十八年(213)正月,又得到张鲁派遣的杨昂一万余援军的马超进围冀城。哪想到一围就是八个月,马超固是着急,城里更是眼巴巴的等着长安夏侯渊的救兵。最后实在等不及,韦康就派凉州别驾阎温偷偷出城去找夏侯渊的援军。阎温从护城河潜出,可惜第二天就被马超的士兵抓住了。马超解开阎温的捆绑劝说道,"如今成败已定,城破只是早晚的事,你为这座孤城被抓实在不值得。你要是听我的告诉城里不会来救兵了,说不定能转祸为福,我能绕你一命。"于是就拉着他让他到城头下喊话,没想到阎温假装答应,这时却对城大呼,"救兵三日就到,一定要坚持啊!"城中的人看到这悲壮的一幕,无不痛哭流涕更加坚定了死守的信念。马超气的大喊,"你难道不想活了吗!?"阎温缄口不答。但马超攻不下城,想不到别的办法,还希望能说服阎温,"难道你想你在城中的故人也和你如此(指寻死)吗?"阎温早就下了必死的决心回答说,"忠臣有死无叛,你还想让我这样的长者说出什么不义的言语吗?"马超也不抱什么希望,就把他杀掉了。

          阎温说的三天转眼即逝,可是连援军的影子都没有。韦康有些熬不住了,就和太守商量着要投降。杨阜号哭道,"我等率父兄子弟以义相励,有死无二;当年田单之守,也不过于此。如今却要放弃这垂成之功,反而自取不义的名声。"韦康听不进他所说的话,这个曾被孔融夸赞过(怎么夸呢?这孔融太拍马屁,说韦康和他善书法的兄弟是两颗璀璨的珍珠,居然都出自同一老蚌,就是韦康的老爹韦端,前面提到的那个也曾参与调解韩遂、马腾关系的上任凉州刺史)的文人,以为因父亲的这点关系,可能马超会对他有所宽容。没想到城降之后,马超根本不屑与其见面,直接就让杨昂将他和太守砍了头。这一次又显现了马超的不仁和不智。

          占领冀城后的马超自称征西将军,领并州牧,督凉州军事,继而在氐王千万的协助下打败迟迟来援的夏侯渊。那位痛哭劝谏的杨阜倒没有被砍头,还是官照做,但心中已经埋下复仇的种子,就请假回家埋葬刚死去的妻子,马超没有丝毫怀疑。杨阜到了历城见他的表哥姜叙,同见的还有姜叙的母亲。见到杨阜很是悲伤,姜叙问其原因。杨阜说,"守城不能完,君亡不能死,亦何面目以视息于天下!马超抛弃父兄背叛朝廷,又擅自杀戮官员,不止我,州里的人都以为耻辱。表哥你拥兵却没有讨伐逆贼的心思,这也是一种杀人啊。马超虽然一时强盛,却因为没有信义使手下的人不能心服,多有反叛,不难对付。"姜叙的母亲听完马上表态说,"刺史遇害,你也应该负责,不单是义山(杨阜的字)。人谁不死,死于忠义,得其所也。你现在赶快起兵讨伐马超,我不会拖累你的。"于是姜叙与同郡赵昂、尹奉、武都李俊等合谋讨超,又联系上冀城梁宽、赵衢做内应。当时赵昂的儿子在冀城做人质,赵昂问他妻子,"要万一出事,这孩子怎么办?"他妻子大义凛然的说,"为了报君父(指韦康)大仇,命丢了都不在乎,更何况一个儿子!"如此可见马超失人心至此。

          九月,杨阜、姜叙据卤城,赵昂、尹奉据祁山共起兵讨伐马超。马超听闻大怒,赵衢趁机说服马超出城攻击杨阜等。马超不知是计,哪知他前脚出城,后面梁宽、赵衢就紧闭城门,将马超的妻子和儿子都杀掉。马超无处可走,正好路过历城。历城的人只听说马超逃到了汉中,以为这是姜叙的军队就没有防备。结果马超轻易的就俘获了姜叙的母亲,姜母面对马超大骂,"你这个背叛父亲的逆子,杀害府君的恶贼,天地都不容你,你还有什么脸活在这世上!"马超这时怒极,杀掉姜母和赵昂的妻子,就去找杨阜等人复仇。杨阜亲自上战,双方都带着刻骨的仇恨,此战杨阜兄弟战死七个,自己更是身被五创,用血和泪的代价把马超给赶走了。

          走投无路的马超只好投奔汉中的张鲁,张鲁还高兴能得到这样的猛将,想把女儿嫁给他。有人提醒他说,"这样连父母都不爱的人,怎会去爱别人?"张鲁猛然醒悟。刚开始,马超还曾向张鲁借兵返攻陇上,却都无功而返。张鲁的手下杨白等人也屡次说马超的坏话,张鲁对马超就逐渐疏远起来。建安十九年(214)的春节,从邺城逃出来的马超小妇弟来看望马超,马超见到亲人,一下子感慨万千,??胸吐血曰:"阖门百口,一旦同命,今二人相贺邪?"可是这又是谁种下的恶果呢?或许又想起了家门深仇,过完节,马超又向张鲁求兵加上部分羌兵兵出祁山围住姜叙等人。姜叙向夏侯渊求救,周围的人都说应先上报曹操再做决定。夏侯渊说"现在曹公远在邺城,往返要四千里,等收到回信的时候,姜叙恐怕早就完了。"于是他派张合带五千人从陈仓小道急行军,自己率大军随后。还没等夏侯渊赶到,马超就败退了。这是他有生之年最后一次踏在凉州的土地上,这一年马超39岁。

          在汉中混不下去的马超,听说刘备已下雒城,就生出投靠刘备之心,暗中写信给刘备。刘备当然高兴了,就派李恢到汉中和马超联络,马超借道武都逃奔蜀中。典略上说,备闻超至,喜曰:"我得益州矣。"于是暗地里资助马超军队,让他驻扎在城北。不明消息的刘璋乍看到马超的旗号,惶惶不可终日,没十天就投降了。对于马超的到来,刘备想得比张鲁更久远一些,虽然此人名声不好,但毕竟危难之时投奔自己而来,以刘备招才纳士的一贯风格绝对不会拒绝。更何况马超本人在西凉有相当的威慑,所以当章武元年,迁马超为骠骑将军,领凉州牧,进封?料绾畹氖焙颍?诏令里有这么一句"……以君信著北土,威武并昭,是以委任授君,抗矧??虎,兼董万里……"但说归说,马超是没机会了,从马超投奔蜀汉之后,根本没有做过什么,只是进劝刘备当汉中王的时候,在上表中排在首位。私下里和蜀汉之臣也没什么交情,唯一一次听彭岭发点小牢骚,还把人家告发了。关羽听说马超到来,写信问诸葛亮问超人才可谁比类,诸葛拍关羽的马屁说,"孟起兼资文武,雄烈过人,一世之杰,黥、彭之徒,当与益德并驱争先,犹未及髯之绝伦逸群也。"关羽很高兴,还到处拿给宾客显摆。感觉马超只是个蜀汉的花瓶。蜀汉章武二年(222),马超临终时上表说,"臣门宗二百馀口,为孟德所诛略尽,惟有从弟岱,当为微宗血食之继,深??陛下,馀无复言。"临终这一席话,些许透露出愧疚之心,对杀父仇人曹操仅称表字,(连刘备给献帝的上表中都是直呼曹操)是否认为曹操并非直接的杀父仇人呢?谁也猜不透。但对这唯一剩下来的从弟马岱,"深??陛下,馀无复言,"我读罢只有感慨,感慨。

          那个韩遂在马超投蜀后的第二年五月,在金城被自己的部下?L演、蒋石等杀死,早先那个阎行,虽然作了韩遂的女婿,后来还是离开韩遂投奔曹操了。

          写了这么多,总算把我所知道的关于马超的事迹写完了,本来应该写个类似评论的东西来总结,但绞尽脑汁也不知该怎么写,对马超的感觉,不知是可恨,可怜还是可叹。写此文的时候,有两处曾经感动得泪水盈眶,挣扎着没有掉下来。一处是阎温对着冀城大呼,一处是马超临终上表的最后两句话。

          另外,对于文言文的翻译并没有逐字逐翻,主要是我的水平有限,并且参考了电子赵括所写的白话三国,但明显此版本中有一些错误,例如误把阎温作梁温。最后还请大家多提意见。谢谢观赏。

          *1 扶风郡 汉称右扶风,属司隶,后属雍州,改扶风郡,今陕西宝鸡、武功一带。

          *2 天水郡 属雍州,今甘肃天水市一带。治冀县,今天水市西约三十公里处,兰干为天水郡十三城之一。

          *3 或为陇西郡 东汉属凉州,三国属雍州,今甘肃临洮、岷县、陇西一带。治襄武,今陇西县。

          或为陇西,亦称陇右, 谓今陕西、甘肃交界陇山以西地。陇山以东谓陇东。

          *4 北地郡 东汉属凉州,今宁夏银川市一带;三国属雍州,今陕西铜川市一带。

          先零羌为羌人一支。

          ?⒑薄⒑庸鼐?属陇西郡。

          *5 金城郡 属凉州。

          *6 汉阳郡 东汉属凉州(三国属雍州,分为南安、天水二郡),今甘肃定西、天水一带。

          *7 狄道县 属陇西郡,今甘肃临洮县。

          *8 三 辅 汉京兆尹、左冯翊、右扶风环卫长安,称三辅,与郡同。后改京兆郡、冯翊郡、扶风郡。

          *9 信都 冀州安平国治所,今冀州市。

          *10 噤去长安二百六十里。

          *11 槐里 属扶风郡,今陕西武功县东约五公里处。

          *12 河东郡 属司隶州,今山西永济、运城、阳城一带。治安邑,今山西夏县禹王镇。

          *13 属河东郡,侯国。曾经是尧时的都城。

          *14 令居属金城郡,张掖属武威郡。

          *15 大陵属并州太原郡。

          *16 河间郡 属冀州,今河北河间市一带

          再加一个自己画的马超头像

          http://bbs6.sina.com.cn/cgi-bin/newsoul/soulview.cgi?id=925964&fid=122&postdate=2003-11-14&ver=tree

      • 家园 司马懿真能活啊
    • 家园 【原创】姜维传 归蜀前的姜维

      姜维,字伯约,天水冀县(今甘肃天水市甘谷县)人。生于202年(建安七年),卒于264年(魏元帝咸熙元年,吴末帝元兴元年)。

      虽然没有什么材料证明姜维就是羌族,但姜姓的确是天水的大族,《魏略,薛夏传》(*注二)中载“天水旧有姜、阎、任、赵四姓”。

      姜维出生在建安七年202,这个时候的凉州雍州地区大小军阀割据,为首的就是韩遂和马腾,关于这两个人的事,可以参考我的老帖子《马超传》。这年五月袁绍病死,九月郭援,与高干匈奴南单于共攻河东,马腾配合钟繇一直在三辅一带作战。直到建安十三年(208),马腾被征召至邺城,韩遂马超留守。建安十六年(211),韩遂马超等十多个凉州军阀在潼关被曹操击败,个个军阀要么被杀,要么投降。马超于建安十九年(214)投靠刘备,再也没有回到过陇西,韩遂死于建安二十年(215)。整个雍州终于名至实归的纳入曹操的掌控之下。这一年(215)姜维14岁。

      《三国志》载姜维的父亲姜?自?经为郡功曹(汉代的州、郡、县、等各级地方官府,均设置有功曹,由掾、史等负责。职司选举,兼参诸曹事务。官秩虽然卑微,仅为百石属吏,但因其为郡太守亲自辟除,故权力较重),在姜维年幼时和反叛的羌戎作战中殉职。因此“赐维官中郎,参本郡军事”。其实姜?资俏墓伲?他是因为“身卫郡将”才战死的。一个文官去给郡将做挡箭牌?很纳闷,而且从文意上判断“赐维官”还不是姜?赘账谰头⑸?的事,因为“(维)少孤,与母居......仕郡上计掾,州辟为从事”。我理解是姜维成年后在郡上做“上计掾”(上计掾:负责上计工作的郡属吏,类似会计师的职务。依汉制,各郡国每年要派属吏将计簿(会计的簿籍)送报中央政府,称作上计),又被州府辟为“从事”(从事:汉州牧刺史的佐官,有治中从事、别驾从事、簿曹从事、督军从事等,均由州长官自行聘用),这时算起来姜维的父亲曾经光荣殉职,所以申报上边,得以“赐维官中郎,参本郡军事”。就是这个“官中郎”还有些问题。曹魏置中郎,隶光禄勋,第八品,秩六百石。中郎是宿卫天子的近侍官,就是说这是在京城的官。可是姜维却远在西凉呢!翻遍整部《三国志,魏书》记载做过中郎的只有栈潜、邓矧、周宣、钟会、郭??和姜维六人而已。头个是小人物,邓矧虽名列“八达”却是空谈的家伙,周宣是个专门解梦的占卜师,以中郎为太史的属官,钟会曾经以中郎给司马昭管记室事。这四个人都是供职在中央,唯独郭??和姜维一样。这个郭??后面还要提到,他就是那个刺杀费掉的西平降将,在魏的官方文件里也是地方上的中郎。后面再慢慢提他。姜维的“中郎”是赐的,即非征也非辟,就是“上”所赐,在曹魏时代,能够有“赐”的权力一般是指献帝,更多的其实是曹操代赐,只不过没有写明罢了。这个中郎就是个安慰奖了,这样的奖项姜维在魏志里是独一个,(跟郭??的中郎官衔都有说不透的怪异)虽然是文职,但姜维却是“参军事”。

      《三国志》还记载姜维好郑氏学。郑氏就是东汉末的大儒郑玄(127~200),郑玄是两汉经学之集大成者。其经学成就及由其学术而形成的学派,后世称之为“郑学”、“通学”,或“综合学派”。但他究竟是干什么的呢?简单来说经学就是训解或阐述儒家经典之学,指《诗》、《书》、《礼》、《易》、《春秋》这“五经”。就是捉摸儒家的列位子们到底说的都是啥意思。从姜维后期的作为来看,他好像一点都不好郑学,相对同时期一样带兵的杜预(222-284,著有《春秋左氏经传集解》及《春秋释例》等),王基(?261,师郑学,著《时要论》)等人根本没法比,连钟会也比他更善经学。唯一解释的就是姜维接触郑学,培养了他的儒家正统观念,即蜀汉为正统,曹魏乃是篡汉。这是很多文章里对姜维思想正统的一个推论,应该是后来姜维始终坚持站在蜀汉一边的一个原因。我认为很有些牵强,王基就是个很好的例子:王基据持(郑)玄义与当时经学家王肃争论,可自己在曹氏和司马氏之间左右摇摆,最后投靠司马氏连灭毋丘??、文?J、诸葛诞。扯远了,我的意思是像这几个当时又带兵,经学底子又好的都没敢说“好郑学”,陈寿怎么就敢把这个头衔套给姜维呢?(最后陈寿评姜维又说“粗通文武”)

      说归说,姜维到底有没有学问呢?景耀四年261春,刘禅要给死去三十多年的赵云一个谥号,《云别传》载当时大将军姜维与群臣讨论,认为赵云劳苦功高,“当阳之役,义贯金石”。可追谥为顺平,还解释说“谨按谥法,柔贤慈惠曰顺,执事有班曰平,克定祸乱曰平”,我看到的谥法却是“慈和遍服曰顺,平治而无眚曰平;执事有制曰平;布纲治纪曰平”,网上有个帖子“从谥号谈一下三国蜀国五虎”叙述得很详细。给刘禅的解释应该是群臣讨论的结果,先撇开到底给赵云的谥号对不对的问题,这个谥法的确有错,解释里说“克定祸乱曰平”,但按谥法,克定祸乱曰“武”啊!姜维号称好郑学,那就是死揣摩古籍的学问,他连这个错都没发现?还是蜀汉这帮群臣都傻了?怪不得三年后蜀就被灭了,这帮人是怎么糊弄怎么来,叹!(再扯一句,要不就是《云别传》的问题,就算了,无力找了)

      《傅子》上说:“姜维为人好立功名,阴养死士,不??布衣之业。”(傅子是晋人傅玄所著,按《晋书》的说法他的《傅子》还比较可信。他老爸傅?指?过马腾,后来归了曹操,可参考《马超传》)就是说姜维根本不想像平头老百姓那样务农,为人好立功名。但是傅玄“阴养死士”的说法有些过头,后来姜维被太守质疑,反出天水,根本不见“死士”效力,可见是个孤证。只能说是傅玄听说的,因为是“阴养死士”肯定是偷偷的,不公开,而且后来并没有什么姜维死士的事迹,那傅玄怎么会知道呢?这句话按现在的意思来讲就是“姜维这个人功利心太强,根本不想当老百姓,听说还养着一帮死党。”

      被大家议论的烈士后代姜维平静的度过了27个春秋,这些年里三足鼎立之势虽然形成,但每条腿的粗细却悄悄的发生着变化。姜维14岁215,曹操取得汉中,三条腿之外的最后一个势力张鲁灭亡;18岁219,刘备赶走曹操,自命汉中王,关羽在荆州被魏吴联手击杀;19岁220,曹操病死,曹丕代汉,吴向魏称臣;20岁221,刘备称帝,张飞死,蜀伐吴,魏作壁上观;21岁222,陆逊大破蜀军,孙权称吴王,魏趁火打劫败退;22岁223,刘备死,43岁的诸葛亮开始辅政,蜀吴复盟;24岁225,45岁的诸葛亮平定南中,曹丕再一次被吴军阻隔在江北;25岁226,曹丕死,曹睿继位,孙权征江夏败还,46岁的诸葛亮悄然治戎讲武;26岁227,47岁的诸葛亮上出师表,驻军汉中,就在年底孟达迫不及待据新城反;27岁228,正月里孟达被50岁的司马懿迅速击败,48岁的诸葛亮开始第一次北伐,整个魏国朝野惧震。

      这个时期的姜维没有留下任何事迹,诸葛亮27岁出仕前还风花雪月了一阵,结交了很多挚友,包括死去的庞统。姜维身周围的梁绪、尹赏、梁虔虽然后来都在蜀中位列高官,却怎么看都不像好为梁父吟的对手。不知道“好立功名”的姜维是怎么看待外面风云变化的世界的。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 家园 能再写吗?多写一些姜维的文章;您是深不见底啊.

      您看我的ID就知道我有多喜欢姜维了,希望能读到更多的关于凉州上士的文章.

      鲜花!

    • 家园 哈哈,新浪三国的陈兄!欢迎欢迎!

      多发好文!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2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