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写了一首小诗,但感觉有不对的地方,请各位帮忙指点 -- 合金镜头

共:💬10 🌺19 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
下页 末页
  • 家园 写了一首小诗,但感觉有不对的地方,请各位帮忙指点

    前天早晨上班路上发现风很大,天也不算晴朗。虽是初夏,却有一种到了深秋的感觉。由感而发,坐在车里憋出一首小诗来。但总是感觉有不对劲的地方,发出来,请大家帮忙看看。

    绝 句

    天高云淡雁南归

    霁雨霏霏锁额眉

    满树芳华愁逝去

    知秋一叶入尘埃

    本来最后一句写的是“唯有落叶已知秋”。但昨天一个好友看了以后,说平仄不对,韵律也不美,我就改成现在这句“知秋一叶入尘埃”了。也不知改的好不好。

    • 家园 不一定对,但是可以参考一下

      天高云淡雁南归 这里 淡,南 ,在古诗词里边是闭口音。也就是,读作dam, nam,然后 雁 字读作yan,归 字要开大口。

      霁雨霏霏锁额眉 这里的 额 字,在古诗词里是入声,发音不是普通话的 e 音,而是也爷页没有 Y 声母的那个音。

      满树芳华愁逝去

      知秋一叶入尘埃 这里的 一叶入 三个字是在古诗词里边是连着的三个入声,而且 一 字是收尾 t, 叶 字收尾 p, 入字收尾 t,而听出来的音都与前面 额 的音相同。

      古诗词的平仄不是简单地按照普通话的一二声为平,三四声为仄来的。对今人来说,难点有两处,一是入声,二是有些音在普通话里边已经与韵书不通了(比如普通话里边的鹅额,在古诗词里边应该是在不同的发音里边的(一个是同我音,一个是同客,页音)。)。

      无责任乱说的,以供参考。

      其实后面两句如果写成这样,在音韵上会好很多:

      一叶知秋愁逝去

      芳华满树入尘埃

      见笑。:-)

      另外,其实北方方言里边很多都或多或少保留了入声的。比较完整的是江淮官话和晋方言,西南官话里边也有完整的入声片,但是成都话要加以分别和体会才能知道。而中原西北方言里也是有些入声的。真正没有入声的,其实就是北京方言以及他的基础,东北方言,冀辽,胶辽方言。

      所以,不妨用你的家乡话读你的诗,看看顺口不顺口。

      通宝推:合金镜头,
    • 家园 不懂诗词,胡乱说两句

      平仄之类的小弟肯定看不出来,就是觉得意境还可以再深一些。

    • 家园 问个问题

      何谓“额眉”?难道还有“腮眉”不成?

      是不是“蛾眉”的笔误呢?

      另外“细雨霏霏“ 和 ”锁蛾眉” 这两个意象放在一起很重复啰嗦了,好比说“愁啊愁啊我真愁”,诗意一下子就全没了。

    • 家园 胡弄一下,呵呵

      天低云暗雁未归

      霁雨霏霏锁娥眉

      满树芳华掩愁去

      一叶入尘疑秋回

      • 家园 这个~~~~~

        我要写的是秋天。您这么一改就成了春天了。而且第三句,我看不太懂,麻烦指点一下。

        • 家园 成了春天么?果然是胡弄了,呵呵

          忠实于原意,即“秋”;

          1、理顺一下自然,如初夏时节雁会南归么?

          2、对时值初夏而眼中却有秋景(心中似生秋意)的铺垫。常说“悲秋”,初夏之时见秋景,除却真的也许如此,是否隐指楼主心底深处或生秋意呢?如果心里夏日般的晴朗,何谓“愁逝去”?故而

          3、以“掩”替“逝”,掩愁愁还在,逝去无影踪啊,那夏日茂盛的“满树芳华”里仍藏有秋愁;

          4、所以,虽为初夏,一叶入尘却让人有疑似秋来的感觉了。

          况且诗嘛,有时表达的是一种意境一种心境,不一定是怎样明晰的所指等。

          从您的诗中我读出的意思镜像和您的本意一定有偏差,那就是理解的误差咯,呵呵……班门弄斧啦!

    • 家园 天高云淡和霁雨霏霏怎么放在一起?
      • 家园 这是个真实的场景

        去年秋天我去塞罕坝旅行。在桦木沟国家森林公园就看到了这幅景象。一边是天高云淡,另一边是细雨霏霏。也就是说有快积雨云,在快速移动。它走过的地方就是天高云淡,它所覆盖的地方就是细雨霏霏。霁雨霏霏锁额眉的“霁”就是雨后初晴的意思。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