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莫里斯?迈斯纳:旁观毛泽东时代 -- 边寒剑

共:💬8 🌺2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
下页 末页
  • 家园 莫里斯?迈斯纳:旁观毛泽东时代

    对于毛泽东时代取得的物质成就闭口不谈,也许是对早些年从北京传播出的言过其实(而且经常赋予虚假成分)的宣传的一种自然反应,然而这些宣传却常常被外国的评论家们所重复,许多外国人一度曾热切地相信,毛泽东时代的中国取得了最大的经济成就,现在却倾向于对它作出最糟的评价,似乎以此来弥补他们早先的轻信。这种倾向与现时中国和西方国家的政治方向是一致的,目前无论在中国还是西方国家,人们都普遍对市场的魔力赞不绝口,而对中央规划的效能持很大的怀疑态度。

      当前的中国领导人更关注于他们迫在眉睫的经济问题和成就,而不是过去毛泽东时代的成就,这一点是可以理解的,而西方学者们未能提出一个更全面些的总的设计,这一点就有些不好理解了。他们的遗漏促成了一种普遍的印象,即:毛泽东的时代是一个经济停滞的时代。现在惯常的说法是把毛泽东描绘成一个在贫困的条件下徒劳地寻找一个社会主义精神乌托邦,使发展服从于意识形态纯洁之需要的人。

      然而,如果不去正确地评价毛泽东时代把中国从世界上最落后的农业国家之一变成到20世纪70年代中期为止世界第六大工业强国的过程中取得的惊人成就,就不可能理解毛泽东时代遗留给邓小平时代的经济问题。实际上,毛泽东发展策略的主要问题和不足中的大部分都是高速工业化的副产品,如果不正确评价这个基本的经济事实,就无法理解在毛泽东之后时期占支配地位的改革。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经济史以一个小小的工业生产基地为发端,这个工业生产基地甚至比比利时的还要小一些,当时,中国工业的人均产量不及比利时的工业产量的1/15。然而,是在物质资源最贫乏的基础上,在充满敌意的国际环境中和极少外援的情况下,中国在1/4世纪的时间内把自己变成了一个主要的工业大国。

      在毛泽东当政期间,全国工业总产值增长了30多倍(如果从 1952年算起则增长了12倍),其中重工业总产值增长了90倍(1949年以前中国重工业特别匮乏)。从1952年(当时工业生产恢复到了战前最高水平)到毛泽东时代结束为止,尽管“大跃进”造成了工业生产的混乱,工业产量仍在以平均每年11.2%的速度增长。1953年至 1957年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增长的百分比最大,当时工业增长率达平均每年18%,把中国的工业生产力翻了一番还不止。其后一些年里增长的速度尽管不稳定,但仍然很快。1966年至1976年的文化大革命,尽管造成了很大的破坏,但工业生产仍继续在以平均每年超过10%的速度增长。

      在这个令人惊异的高速工业化过程中有几个关键部门的数据或许值得一提。从1952年至毛泽东时代结束期间,钢铁产量从140万吨增长到了3180万吨,煤炭产量从6600万吨增长到了61700万吨,水泥产量从 300万吨增长到了6500万吨,木材产量从1100万吨增长到了5100万吨,电力从70亿千瓦/小时增长到了2560千瓦/小时,原油产量从根本的空白变成了10400万吨,化肥产量从3.9万吨上升到了869.3万吨。到 20世纪70年代中期,中国还在生产大量的喷气式飞机、重型拖拉机、铁路机车和现代海船。中华人民共和国还成了一个主要的核强国,完成了洲际弹道导弹的发射。1964年中国第一枚原子弹试验成功, 1967年生产了第一枚氢弹,1970年把一颗卫星发射进了轨道。

      当然,工业化极大地改变了中国劳动力以及社会结构的构成。尽管大多数的中国人民依然是紧紧依附于土地的农民,到20世纪70年代为止,城市无产阶级的人数却已从1952年的300万上升到了1800万。此外,毛泽东的农村工业化运动―――“大跃进”中硕果仅存的几个成功之一―――把2800万农民(当时农村总劳动力约达三亿)变成了农村工厂的工人,尽管许多工厂的工作技术水平简单而原始。

      无论人们将毛泽东时代另作何种评价,正是这个中国现代工业革命时期为中国现代经济发展奠定了根本的基础,使中国从一个完全的农业国家变成了一个以工业为主的国家。1952年,工业占国民生产总值的30%,农业产值占64%;而到1975年,这个比率颠倒过来了,工业占国家经济生产的72%,农业则仅占28%了。

      其实毛泽东的那个时代远非是现在普遍传闻中所谓的经济停滞时代,而是世界历史上最伟大的现代化时代之一,与德国、日本和俄国等几个现代工业舞台上主要后起之秀的工业化过程中最剧烈时期相比毫不逊色。这些经济成就是中国人民自己通过劳动取得的,在那个时代,毛泽东思想仍能够给人一种使命感和目的感。除了20世纪50年代苏联极其有限的援助之外,中国没有接受过任何外援。敌对的国际环境(在美国对中国革命的敌意之上又加上苏联对毛主义的敌意),与毛泽东“自力更生”的思想原则,起到了双重强烈的作用,使中华人民共和国到20世纪70年代末以前实际上一直处于经济自给自足的状况。毛泽东的自力更生的国家政策造成了经济上额外的不利与艰苦,但是它也使中国可以自豪地说:在毛泽东时代结束之际,中国实际上是以拥有一个既无外债亦无国内通货膨胀的经济,而在世界发展中国家绝无仅有。

      在毛泽东身后的时代里,对毛泽东时代的历史记录的污点和罪过吹毛求疵,而缄口不提当时的成就已然成了一种风尚――常恐提及后者便会被视为对前者的辩护。然而,对一个基本事实的承认,即毛泽东时代在促进中国现代工业改造――而且是在极为不利的国际国内条件下做的过程中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并不就等于是为历史作非分的辩护。如果没有毛泽东时代发生的工业革命,与80年代一同出名的经济改革家们将找不到他们要改革的对象。

      尽管毛泽东思想强调农业,称颂农民的创造性,但在毛泽东的时代农业发展却远非如工业成就那么可观。1957年以后,食品生产仅与人口增长同步,当时人口以平均每年2%的速度增长,使得毛泽东时代,中国人口几乎翻了一番。1975年人均粮食总产量几乎与1957年农业集体化之初时一样。在毛泽东时代的20年里,农村生活水平实际上处于停滞不前的状态,每年平均增长不到1%,而且是在一个低得可怜的基础之上增长的。1952年至1975年间,在工业生产总值增长十倍的同时,农业生产仅仅增长了两倍,甚至那也是通过大量地扩大农村劳动力规模而取得的。此外,尽管毛泽东不断提倡缩小城乡差别,城市和农村的收入差异还是加大了。

      然而,毛泽东时代的中国农业也绝非如今被描绘的那样惨不可言。维克多?李皮特曾指出,毛泽东时代中国农业的发展大大快于1868后至1912年日本明治年间备受称赞的成功的近代工业化时期。从1952年至70年代中期,中国农业净产量增长为平均每年2.5%,而1868年至 1912年间日本工业化最强阶段的数字也只有1.7%。正如马克塞尔顿曾指出的:“1977年中国人均占有耕地比印度少14%,而人均粮食生产却比印度高30%到40%,而且是把粮食以公平得多的方式分配到了比印度多出50%的人口手中。”

      经济统计资料并非告诉我们全部事情。经常有人指出,对于收入与消费的常规性测度并不能充分表明实际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还必须考虑到教育、保健、卫生以及老人与贫困者的福利措施等这样一些基本的而必要的方面的公共消费,但是这些东西是难以用标准的经济测度来数量化的。在所有这些领域,毛泽东时代都取得了伟大的社会进步,在大多数关键性的社会和人口统计指标上,中华人民共和国不仅比印度、巴基斯坦等其他低收入国家强,而且比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五倍于中国的“中等收入”国家要强。在毛泽东时代,中国人由大部分人口是文盲的状况变成了大部分人识字。在农村差不多普及了小学教育,在城市几乎普及了中等教育,而且在城乡皆开创了成人教育和在职教育规划。基本的社会保护措施得到了贯彻,如禁止童工,还有农村最低限度的福利方案等,后者中最著名的是对最穷困者们的食品、物、住房、医疗以及丧葬费用的“五保”。国营企业的城市工人们享有工作保障以及国家拨款的福利待遇。毛泽东时代结束之际,中华人民共和国完全能够声称,它拥有一个虽刚起步但相当全面的医疗保健体系,这使得它在所有发展中国家都独一无二。医疗保健以及营养和卫生的改善,共同造成了中国人寿命的极大增长,从1949年以前的平均35岁到了70年代中期的65岁。

       (本文是莫里斯?迈斯纳所著《邓小平时代:1978-1994,对中国社会主义命运的考察》一书第八章“毛泽东时代的经济遗产以及毛泽东身后改革家们”的第一部分。)

    • 家园 Re:莫里斯?迈斯纳:旁观毛泽东时代

      Actually, this is a respond to the article of 秋实. The graph of the industrial value of china scares me in the guts. it is a not-so-typical five wave piture,

      and the worst, the fifth wave seems too long.

      you know, based on the Elliot wave theory, after a big five wave increase, it

      would be a big correction to the fourth wave. considering the current situation in China, it really seems a big turmoil future haunting out there if there is

      not some improvement very soon.

      Anyway, hope it is just some fate crap and God bless China.

    • 家园 Re:莫里斯?迈斯纳:旁观毛泽东时代

      伟大领袖毛主席教导我们,我们一穷二白,我们要在这张白纸上写下最新最美的图画.

    • 家园 百年回首看增长 - 从《旁观毛泽东时代》说起

      百年回首看增长 - 从《旁观毛泽东时代》说起

      来源:百年回首看增长 讨论

      秋实

        莫里斯?迈斯纳 Maurice Meisner,那篇大力褒扬毛泽东时代建设成就,

      因而被崇毛派们热烈欢呼疯狂转贴的《旁观毛泽东时代》的作者,乃是美国

      威斯康星大学麦迪逊分校的历史教授,汉名叫“马思乐”。他写有一本中华

      人民共和国史,现在是美国大学里的标准参考书。此书初版于1977年,再版

      于1986年,三版于1999年。初版书名叫作《毛泽东的中国 Mao's China》,

      二版和三版大幅增加了毛后时代的内容,所以改名叫《毛泽东的中国及以后:

      Mao's China and After》。我最近正在读这本书的第三版,顺手写些感想。

        《旁观毛泽东时代》,本是马思乐所著《邓小平时代:1978-1994,对

      中国社会主义命运的考察》一书第八章的一节,其内容几乎原封不动地出现

      在《毛泽东的中国及以后》第21章“毛主义时代的遗产 The legacies of

      the Maoist Era” 中。马思乐说,毛时代虽然农业发展速度不快,虽然人民

      生活水平提高缓慢,但工业化却取得了长足的进展。他接下来说的两段话,

      看得我砰然心动:

        伟大的英国历史学家卡尔(E. H. Carr)在完成其不朽的苏联史

      著作时,曾告诚说:“危险不在于我们会拉上一道帷幕,去掩盖十

      月革命史实上的巨大污点,掩盖人们付出的痛苦代价,掩盖那些以

      革命的名义所犯下的罪行。危险在于我们忍不住想整个儿忘记并且

      在缄默中忽视那场革命的巨大成就。”

        卡尔的话值得深思,不仅俄国史研究者应当如此,现代中国史

      研究者亦然。对革命作出公正平衡的评价,诚非易事。社会大变动

      总会激发出伟大然而达不到的期望,一旦希望破灭,接踵而来必然

      是长长的充满幻灭感的时期,人们变的什么都不信,以至于忽略或

      遗忘了真正的历史成就。等到历史画面重新聚焦,常常是几代人之

      后,革命年代的政治和意识形态斗争已变得遥远的时候。现在正深

      深铭刻在我们的政治和历史意识中的,正是毛主义记录上的污点,

      特别是大跃进和文化大革命。这些企图都是绝大失败,导致了巨大

      的人命损失,对此我们不能也不应该遗忘。但未来的历史学家们,

      必将在不忽略这些失败和罪恶的情况下,把中华人民共和国历史上

      的毛泽东时代(无论他们可能对这一时代作出其他什么判断),作为

      世界历史上伟大的现代化时代之一,作为给中国人民带来巨大社会

      利益和人类进步的时代之一,载入史册。

        这两段话看起来很有道理。象这样看起来有道理的东西,说出来好象不

      难,实行起来却很不容易。我读马思乐,总觉得他在一力维护他所钟爱的毛

      泽东时代的同时,对于中华人民共和国之前民国时代的经济成就,以及这成

      就为毛时代所打下的基础,往往轻蔑地不屑一顾,正好违背了他在这两段话

      中所提倡的公正的历史态度。这一方面也许是因为他不是民国史专家,另一

      方面也因为,民国的经济成就,一直被这个时代的动乱、战争、苦难和革命

      所掩盖,也为各种各样的政治宣传所扭曲。直到今天,我们离民国时代已经

      过了好几代人的时间,历史的真实画面仍未聚焦。一些狂热歌颂毛时代的崇

      毛派们,仍然不厌其烦重复着毛时代所刻意营造的谎言:解放前中国连火柴、

      铁钉都不会造,只有毛泽东才改变了这一切。为了颂扬毛泽东,当年火柴大

      王刘鸿生等人的业绩,统统都被一笔勾销了。他们大概也不知道第一机械工

      业部部长赵尔陆在1958年说的话:“我们工厂生产的冲锋枪,只打了十几发

      子弹,击针尖就断了,还不如阎锡山兵工厂生产的好。”

        然而,对一个时代的客观评价,绝不可能建立在刻意贬低前朝的基础上。

      在这一点上,马思乐似乎未能免俗。他过于轻视毛以前的中国,损害了他的

      长程历史眼光。试想,如果我们连民国时代的经济轨迹都不能公正了解,又

      如何给毛泽东时代一个正确的历史定位呢?

        在新世纪开始的时候,回顾一下上一个百年的中国经济发展记录,探讨

      一下毛时代在这百年增长中的地位,应当是蛮有意思的。

          表一 20世纪中国经济增长记录

                           单位:%每年

      ======================================================

            1912-36  1952-76  1957-76  1978-99

      ------------------------------------------------------

       人均GDP    1.1     3.7   2.9     7.8

       GDP     1.8-2.0    5.8   5.0     9.4

       农业增加值 1.4-1.7    2.0   1.7     4.8

       工业增加值  9.4    11.5   9.5    11.6

       发电量    18.4    15.4   10.6     7.8

       生铁     20.2    13.4   7.2     6.3

       钢      22.8    13.3   7.3     6.7

       水泥     11.6    12.3   10.6    10.9

       纱      9.1     4.7   4.5     4.2

       布      17.5     8.7   7.1     4.0

      ======================================================

      资料来源:Chang (1969),Rawski(1989),中国统计年鉴2000

        表一列出了抗战前的民国时代(1912-36年)、毛时代(1952-76)以及改革

      开放时期(1978年以后)中国的经济发展记录。这里1949年以后的增长数据,

      来自中国国家统计局,专家研究有相当大水分,其人均GDP大致应下调两个

      百分点左右。不过总体看来,民国时代仅1.1%,增长极慢;毛时代充其量不

      过3%,仍属于中低增长,只有到了改革开放时期,人均GDP才达到了6%的高

      增长速度。

        具体分析,民国时期GDP增长低,并不意味着其工业化速度缓慢。其实,

      民国时代分部门的增长速度,特别是其工业增长速度,一点也不比后来慢多

      少。它的农业增长为每年 1.4-1.7%,大致与毛时代的1957-76年相差不大。

      它的工业增长达到每年 9.4% 的高速度,丝毫不亚于毛泽东掌控经济后的

      1957-76年。电力、钢铁、纱、布等工业产品的发展速度,甚至还大大超过

      了以后的时期。

        那么,为什么民国时期GDP增长慢呢?原因仅在于刚刚起步的现代工业部

      门所占比重极低(表二)。我们知道,在经济发展初期,传统农业部门增长潜力

      极低, 经济发展速度取决于现代工业部门的发展速度和所占比重。民国时期,

      虽然工业发展速度很快,但由于工业占GDP的比重非常小,1912年民国肇始时

      仅8%左右,因而其对GDP增长的影响不大。 随着工业比重上升影响扩大,GDP

      增长势必加速。 民国时代的经济发展,将工业比重提高了一倍有余。毛时代

      GDP增长提高,其实不过是这个发展的必然结果。

            表二 工农业占GDP比重

      ======================================================

      年份  1933   1952   1957   1976   1999

      工业  11.7%   17.6%   25.4%   40.9%   42.7%

      农业  62.9%   50.5%   40.3%   32.8%   17.7%

      ======================================================        

      资料来源:Rawski(1989),中国统计年鉴2000

        美国普林斯顿大学的邹至庄教授,是位十分有成就的经济学家。在他即

      将出版的新著《醒过来的亚洲巨人:中国经济转型》(Asia's Awaken Giant:

      The Transformation of China's Economy,Blackwell Publishers, January

      2002)中,邹教授观察到上个世纪中国的经济现代化努力基本上是成功的。所

      遗憾的是,由于战争、政治不稳定和错误的发展策略,本来可以在40年左右实

      现的目标,我们却花费了整整百年时光,才能达成。

        下面这张工业增长图,清楚地显示了邹教授的遗憾所在。中国现代经济史

      上两大灾难,其一是抗日战争及其后的内战,其二就是毛泽东发动的大跃进和

      文革,这两者将中国经济的加速增长,推迟了将近三四十年!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从这个图也可以看出,在毛泽东时代,工业化确实取得了进展,但这些进

      展,似乎并未超出民国时代发展趋势自然延伸的范围。可以说,在上一个百年

      的增长记录中,毛时代的表现并不能说是特别突出。相反,这时期所发生的大

      跃进和文革,更是造成了只有日本入侵和惨烈内战才能比拟的大灾难、大衰退。

      我相信,后人们在指出这个时代所达到的经济成就的同时,也会客观地指出,

      与它所应有的进步相比,这些成就其实是相当有限的。

      2001年6月,原载新观察论坛

      参考资料:

      1949年以后数据来自《中国统计年鉴2000》,

      民国数据取自罗斯基《抗战前中国经济增长》(Thomas G. Rawski, Economic

      Growth in Prewar China,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Berkeley,

      1989) 第70、354页。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 家园 【文摘】贪天之功为毛有 ---- 此文供参考

      贪天之功为毛有

      秋实

        在俺的故乡,沿河边蜿蜒十数里,有一条不大不小的黄土道,凸起如铁

      路路基。道路有时遇沟而断,或有几根从沟底拔地而起的水泥残柱,或有半

      截未完成的桥梁,满是苍苔水锈,演示着岁月的无情侵蚀。

        县档案室的老人说,这是当年大跃进时轰轰烈烈上马的工程,说是要修

      铁路。后来发生了大饥荒,调整整顿,压缩基建规模,不得不下马。这一下

      马,便再无重建的机会。如今家乡早通了火车,走的却是几十里外的另一个

      小镇。这条路荒废至今,完全未派上用场,只有那些断梁残柱,默默地为一

      段历史作见证。

        这条路的兴建,持续了一年多。它已完成的部分,当年不仅算了产值,

      计入了增长速度之中,而且还披红戴绿、敲锣打鼓的向党中央报过喜。随后

      工程下马,道路荒废。按一般统计规范,以前既然将它计入产值,算了国民

      收入,则后来废弃之时,就应当作为资本损失,冲减后来年份的产值和国民

      收入。当俺就这一点,请教统计局的老同志时,他一楞:“当年哪个管这个!

      产值产值,顾名思义,就是本年生产的价值,不虚报就很好了,还冲减麽个

      子资本损失。那时我没听到有这个说法。”

        俺再问:“既然不从后来的产值中冲减,那现在统计中的1958年产值,

      是不是刨去了这个工程呢?”。他回答:“没听说。那时只核实了虚报的粮

      食产量。这个不算虚报,又不知道是暂时下马还是永久废弃,哪个去调它?”

        这样子的统计水分,恐怕以中国这样的计划经济国家尤为严重。按统计

      口径规定,本年生产的全部产品,包括在建固定资产,以及尚未卖出而加入

      库存的产品等等,都要计算产值和国民收入,这在中国和西方的统计中都一

      样,没啥区别。但市场经济中的企业,一旦遇到在建固定资产意外毁弃、或

      不得不处理库存时,都会计算资本损失,冲减收入和利润。此损失在汇总计

      算国民生产总值(GDP)时,也是从中刨去了的。 在这方面,资本家企业主唯

      利是图,为了减税,计算起资本损失来不遗余力,不惜拿放大镜一点一点地

      找,可谓捐滴不漏。计划经济则恰恰相反,管企业的都是官,产值是考核指

      标,利润动机极弱,没什么人在乎资本损失,倒是产值报越高越好。

        由于这个原因,计划经济中增长1%,与市场经济中增长1%,并不完

      全可比。前者常是花里胡哨,虚头不少,外表漂亮,里实遭糠;后者精打细

      算,锱铢必较,往往货真价实,多得实惠。这种经济实效方面的差距,当增

      长平稳的时候,或许还不大。一旦计划经济出现剧烈波动,项目上马下马频

      繁,资本损失变得显著了,这时候谈计划经济的增长率,就不能不特别的谨

      慎。

        不幸的是,中国在从1949到1979这三十年期间,经济波动之剧,世所罕

      见。本来,1958年前,毛泽东不直接插手经济事务的时候,中国经济发展尚

      称稳健,速度也不低。没料想毛泽东对此却很不高兴。为了发挥他赶英超美

      的奇思妙想,不惜耍手腕逼迫周恩来提出辞职再挽留,既杀鸡儆猴,又顺势

      夺取经济指挥大权,掀起了一场歇丝底里的全民大狂热。结果,1961年社会

      总产值下降34%,1962年再降10%,倒是创造了经济大跃退的世界奇迹,其间

      高达两千万的非正常死亡,更创造了二十世纪世界之最。

        面对千万饿死冤魂,毛泽东不得不拱手交出经济指挥大权,退居二线,

      终日懒床,跟女服务员吵架斗嘴呕气去也。灾星闭关不管事,国民经济也就

      开始逐渐恢复生气。经过周恩来、陈云、刘少奇等人数年调理,经济重新步

      入轨道,至1965年已大致出现全面增长的起飞势头。偏偏毛泽东又不甘寂寞

      了,他发动了举世闻名、史无前例、至今仍被毛派们津津乐道缅怀不已的无

      产阶级文化大革命!其直接后果,是中国经济再次出现连续两年大衰退:19

      67年生产下降10%,1968年再下降5%。除此之外,无数项目停工,设备锈蚀,

      工程报废,资本损失更是一个天文数字。这些报废的工程,仍然算在毛时代

      的经济成就中,没有人想到将其从国民收入中除去。

        从1966到1976年,整个文革时期,中国经济就象患了疟疾一样,大打摆

      子。两年经济衰退之后,1969年经济出现恢复性增长,速度高达25%。同时

      毛泽东强调发挥地方积极性,财政经济管理权限大幅下放给地方,削弱了中

      央综合平衡能力,各地大肆投资,经济过热,以致1970年增长率仍在24%居高

      不下。过大的基本建设规模导致原材料全面紧张,国民经济比例失调,此即

      所谓一放就乱,无法持久。于是社会总产值增长速度逐年下滑,1972年降低

      到只有4.5%。以后就象打摆子一样,一年奇高,一年又奇低:1973年增长率

      涨到8.6%,74年却跌到仅1.9%,在邓小平整顿下,75年增长率上升到11%,

      76年毛泽东打倒邓小平,增长率又跌落至仅1.4%。

        在中国这样靠高投入来维持经济增长的国家,增长率隔一年就降低只有

      1-2%的水平,是极不正常的事情。扣除经济波动带来的资本损失后,这实际

      上相当于零增长甚至轻微负增长。这是极为危险的信号,其严重程度仅次于

      1961-62年和1967-68年的经济崩溃。当时主持经济工作的邓小平,称国民经

      济已到崩溃的边缘,显然是有根据的。

        可笑今天为文革翻案的左派们,连这点最基本的历史事实都不敢承认。

      只能玩弄花招,将25%的高峰增长率与负10%的大衰退平均平均,然后两眼一

      瞪,说道:这不是还有7%的增长率吗?于是得胜还朝,洋洋得意地宣称,所

      谓“崩溃的边缘”是个大谎言。照这种逻辑,大概60年代初的大衰退大灾荒

      也是不存在的?D?D将61-62年的负增长与前三年的增长率一平均,不是也有

      4-5%的增长吗?怎么能说是衰退呢?

        俺已经说过,由于大起大落所导致巨额资本损失,这种平均增长率的水

      分极大,可能大大高于实际的经济增长。有意思的是,就算用如此夸大了的

      增长率来计算经济成就,也不能证明某些文革派所吹嘘的,文革时期或毛时

      期的增长率创造了“世界奇迹”。请看下表:

      中国主要经济指标年均增长率

      ===========================================================

           社会   工业  国民  职工平   居民消费水平

      时期  总产值  总产值  收入  均工资  农村   城镇

      -----------------------------------------------------------

      56-66   6.46  10.3  4.66  -0.31   1.29   1.34

      66-76   6.79   8.8  4.95  -0.14   1.48   3.30  

      76-86  10.59  11.8  9.10   8.14   7.32   5.12

      ===========================================================

      资料来源:《中国统计年鉴》1991

        不难看出,文革时期的各项经济发展指标,充其量也只是与曾经发生大

      灾荒的1956-66年持平,其工业发展速度甚至还低于后者,根本没有什么好吹

      的。国民收入增长率还不到5%,不仅远远低于后来的邓小平时代,也比不上

      同时代的东亚邻国和台湾。如果这样的中等增长也可以吹成奇迹,则毛泽东

      的奇迹似乎也太便宜了一点儿。

        最说明问题的是人民生活水平的变动。文革时期连同其前十年,职工平

      均工资不仅没涨,反而持续下降。即使加上各项福利,城镇居民的消费水平

      才有3%的低速增长。农民更惨,消费水平只有1.5%的些微提高,辛辛苦苦三

      十年,到1976年仍有两亿五千多万农民食不裹腹,衣不保暖,挣扎在温饱线

      以下。过来人回忆文革时期的困苦情形,至此完全从统计资料中得到了证实。

        既然经济发展了,为什么人民生活水平没提高?拥毛人士回答说,前人

      载树,后人乘凉,当时人民都勒紧裤腰带积累了,才挣下了邓小平时代高速

      增长的家底。如果此说为真,毛时代的积累率应当大大高于以后才是。实情

      如何呢?我们还是用统计数据来说话:

      各个时期的积累和消费占国民收入比率

      =============================================

             积累率(%)   消费率(%)

      ---------------------------------------------

      1952-57    24.2      75.8

      1958-62    30.8      69.2  

      1963-65    22.7      77.3  

      1966-70    26.3      73.7 

      1971-75    33.0      67.0  

      1976-80    33.2      66.8  

      1980-85    31.2      68.7 

      1986-90    34.3      65.7

      =============================================

      资料来源:《中国统计年鉴》1991

        显而易见,毛时代的积累率通常只有25-30%左右,不仅不高,反而低于

      毛后时代的30-35%。拥毛人士特别喜欢引用的积累一说,完全无法得到统计

      数据支持。事实上,前三十年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缓慢,无法用高积累来说明。

      依俺看,主要原因只有一个,那就是实际经济增长极为缓慢。在毛泽东左一

      个运动,右一个运动的瞎折腾下,多少工程上马了又下马?多少不合需要的

      产品生产了又丢?折腾来折腾去,有多少被当官的浪费了的“学费”,没有

      使人民得到实惠,却始终鱼目混珠于增长数字中,为那个时代硬充着门面?

        回顾前三十年,即使按照充满水分的平均增长数字,中国的经济增长也

      只不过是平平庸庸的中速增长,完全无法与毛后时代辉煌灿烂的高速发展相

      比拟。扣除水分后,更是令人难堪的低速增长。人民生活改进的惊人缓慢,

      不少地方甚至日益贫困化,衣不蔽体食不裹腹的绝对贫困人口增加到两亿五

      千多万,在在为此提供了映证。

        如果毛时代有奇迹,那就是,在有毛泽东这样的经济灾星不断干扰搅局

      的情况下,中国经济没有变得更糟,而是在艰难而缓慢地成长着。虽然比不

      上同时崛起于东亚的新兴工业化经济体,但比起那些最贫穷的第三世界国家

      来,我们在艰难困苦中取得成就,也可以算是相当不错了。而“两弹一星”、

      杂交水稻等科技成就的取得,更是足以使每一个中国人自豪。也就因为这些,

      某些拥毛人士,便贪天之功为毛有,拿这些成就来为那个时代的主宰毛泽东

      评功摆好了。

        可惜历史的真实轨迹,却给我们提供了极有讽刺意味的图景。发明杂交

      水稻的袁隆平,他的育秧盆,文革中就曾被揪斗他的造反派砸碎。当他望碎

      片流泪的时候,也许根本不会想到,有一天文革派会无耻地拿他当时顶着压

      力做的成果,来证明文化大革命好!就象袁隆平一样,真正对中国经济发展

      作出贡献的,大多是那些被毛泽东批判过的反冒进派、秋后算帐派、小脚女

      人、右倾分子、白专典型、逍遥派、翻案分子、臭老九们,以及广大缺乏毛

      所谓的“社会主义觉悟”的普通老百姓们。所有这些成就,都是他们,排除

      毛泽东和他发动的激进运动的干扰,于千辛万苦中艰难备至艰苦卓绝忍辱负

      重地干出来的。没有毛泽东这个大灾星对经济的干扰破坏,以中国人的勤劳

      智慧,所能取得的成就何止于此?

        有时候,听到那些“贪天之功为毛有”的言论,俺很是惊异于他们的浅

      薄无知或是卑鄙无耻。


      本帖一共被 3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 家园 如果文中的数字比较正确,那毛泽东的功绩。。。
      • 家园 Re:莫里斯?迈斯纳:旁观毛泽东时代

        作为新民主主义阶段的发展,中共对中国经济的贡献不可否认,建国开始时的经济发展,比1992年邓小平南巡时要强劲的多.这也主要是中国当时的经济状态太差了.中共的错误主要是毛泽东认为新民主主义阶段太慢,不适合于中国,阶级矛盾是干扰中国经济发展的主要矛盾,这也是毛泽东和刘少奇第一次主要的分歧,因为建国初期,中共的政策是允许私有制的,允许剥削的.但是毛泽东改变了这一切.刘少奇批评东北土改和山西的合作化,都是本着新民主主义的政策的,毛泽东的初衷是好的,但是他在治理一个国家的局限性表现得很透彻.当时没有什么政治斗争,高岗,饶漱石也不是反毛泽东,他们是反刘少奇和周恩来.毛泽东的战略占了上风,就一发不可收拾了,总路线,大跃进,人民公社,大食堂,等等就来了,经济就没得救了.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