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医院往事——序言 -- duanjian

共:💬95 🌺1334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7
下页 末页
      • 家园 怎么看着与俺的经历很象?

          俺也是从小在医院和医学院的院子里玩大的,俺爷爷去世时就住在俺家,俺爸就是三叔,不同的是俺爸这个三叔当过医生。

          俺小时的玩伴没有淹死的,当然他们也淹不死,刚好成长在毛主席到大江大海去游泳的年代,俺同事的孩子有淹死的,还是俺沿黄河把他找回来。

          吸取上面的教训,俺对孩子不是禁止去游泳,而是一到差不多的岁数赶紧教会游泳,因为禁是禁不住的。

      • 家园 看的我眼泪刷刷地流……

        想起逝去的亲人了……

        这么多的不舍,这么痛苦的离别。

      • 家园 几年前姥姥走的时候,我就是这样

        我好像对爷爷的离开没什么感觉,甚至一滴眼泪都没有流。

        直到出殡那天,到了火葬场的告别室,我才突然意识到爷爷永久的离开我了,不禁泪如雨下,进而嚎啕大哭

        那种感觉突如其来,瞬间把我淹没。

        此时此刻,泪不能抑。

      • 家园 最后一段看的好难过

        又想起前年年底奶奶去世的时候了。从收到消息,到回老家奔丧,到送奶奶上山,到坐飞机回到澳洲,我一滴眼泪都没有掉,我知道她不喜欢看我哭哭啼啼的样子,知道她希望我一直开开心心的。直到除夕那天,我推掉了所有朋友的要约,一个人坐在客厅里,眼泪突然就忍不住了……

      • 家园 送花得宝

        送花成功,可取消。有效送花赞扬。感谢:作者获得通宝一枚。恭喜:你意外获得 16 铢钱。

        参数变化,作者,声望:1;铢钱:16。你,乐善:1;铢钱:15。本帖花:1

      • 家园 最后一段,心有所触

        谢宝

        送花成功,可取消。有效送花赞扬。恭喜:你意外获得 16 铢钱。

        参数变化,作者,声望:1;铢钱:0。你,乐善:1;铢钱:15。本帖花:1

      • 家园 看到最后一段

        想起我奶奶去世的时候了,当时也是没有感觉,可后来有一天,忽然意识到什么,一下子泪水止不住这个流啊

        两个贴子送了两朵花,居然都是你得宝....

        送花成功,可取消。有效送花赞扬。感谢:作者获得通宝一枚。

        参数变化,作者,声望:1;铢钱:16。你,乐善:1;铢钱:-1。本帖花:1

      • 家园 最后一段看的我泪流满面

        爷爷是1993年离开的,快20年了。

        我小时候,也曾经坐在爷爷腿上。爷爷眯着眼睛,带着花镜,用浓重的皖北口音读外国童话。

        爷爷还骑着自行车,带着我去买糖,2毛钱,20颗。

        我斜着坐在二八大杠的大杠上,嘴里含着一颗,手里紧紧攥着包着剩下的糖的小纸包。

        爷爷喜欢喝两杯,最爱的是口子酒。依稀记得他喝酒后满面红光的样子。

      • 家园 花,姥姥去世的时候我在国外,家里瞒着没告诉我,我那时候

        主要通过QQ和家里联系,也就没能知道。后来搬了家,有了电话,给姥姥打了两次电话都是舅舅接的,说姥姥在医院,我就隐隐觉得不对。

        我打电话给我母亲,骗她说我已经知道了,表姐都告诉我了,妈妈在电话那头一下就哭了。

        我当时发出了自己都没想到的哭嚎,真的是觉得,原来此前我从来没有真正伤心过……

    • 家园 【原创】医院往事(2)——走后门

      非常感谢楼下几位河友对我文中内容的指正,由此看来,父亲术前去看病人,是医院的手术管理制度规定的,他只是遵守了这个制度;在手术台上,清点器械是护士的工作内容,和他没什么关系,没出把东西留在病人体内的闹剧,是护士尽到了自己的职责;至于术后复苏期间,应该只有危重病人他才会守在旁边,对普通病人是不会这样做的。

      至于医疗事故,我突然想到,其实,对于大多数医生来说,可能都是一辈子没出过责任医疗事故的,否则,新闻里人们关注的就不是哪里出医疗事故了,而是哪里没出医疗事故了。

      所以,当楼下有河友认为我父亲是个好医生时,我并不认同,因为我从来没觉得他是一个“好”医生,在我看来,他和大院里的叔叔阿姨们没有什么区别,他们都只是从事着叫“医生”这样一个职业的普通人而已,他们白天到医院上班,挣钱养家;晚上回家吃饭看电视,教育子女,如此而已。我心目中那些大慈大悲、悬壶济世的良医,目前还没见到过。

      ————————————正文的分割线——————————————————————————

      父亲是父母两个家族中唯一一个行医的,因此,父亲有两项经常性事务:一是帮着周围的人开假条;二是带着各种熟人或者熟人的熟人在医院里看病。

      能享受开假条服务的除了家里亲戚,还有一个就是我的老师。而我从来没享受过这个服务,因为除非病的起不了床,那上学是必须的,想要弄张假条装病,那就等着棍棒伺候吧。

      而来看病的人似乎以乡下的远房亲戚居多(好像父亲得家族就有上百号人,大多数在下面的县城和农村里),有时也有父母年轻时的同学、战友、邻居等。那时家里总是很热闹,时不时会有这个叔叔、那个姨姨出现。父亲总是要让我向他们问好,而我最怕的就是和陌生人说话,只好硬着头皮打完招呼,问完好恨不得赶紧躲开,可他们总会摸着我的头说:哎呀,××都这么大了。然后大谈我小时候如何如何。这让我非常郁闷。

      前几年看《激情燃烧的岁月》,里面石光荣一家招待蘑菇屯来的乡亲的场面简直和我经历过的如出一辙,感觉十分真实。不同的是我家太小,容不下亲戚们在家里过夜,一般他们都会住到旅店或者干脆借个行军床直接住到病房里去,所以没给我机会干出石林那样的坏事来。

      通常,看病的场景是这样的:

      首先,父亲了解一下病人的病情,然后对病情发表自己的一番议论,最后说,×天×时,你到科里来找我,我带你去找×科找×大夫。

      到了日子,父亲带着患者和陪同人员,穿过门诊室外面的人廊,然后招呼门诊室里的大夫,“这是我的××,麻烦你给看看”,于是他们不用挂号,也不用排队,就这么直接看了。而门诊室外等候的人们用或是疑惑,或是羡慕的目光默默的注视着他们(印象里没见到过有人为此愤怒或者发飙)。

      最后,过了几天,他们会带上几斤水果或者一盒点心,登门来感谢父亲的帮忙,两人推让一番,一般父亲都会收下,到了周末就送到奶奶或姥姥家。

      这样的场景从我记事起就周而复始的上演着,到了当我上中学时,有一段时间对社会上的不公平现象特别愤慨,对父亲帮认识人走后门看病的行为深恶痛绝,于是和他辩论了几次,说他的行为是走后门、搞腐败,破坏了社会的公平与正义,让他以后不要带人走后门看病了,让他们和普通人一样去排队、挂号、办手续吗。

      父亲自然是说不过我的,不巧我当时正好生了病,于是他就对我说:这次你自己到医院去看病吧,你这个病我知道另外一家医院的一位老大夫治的好,你去挂他的号,让他瞧瞧吧。

      于是,隆冬里的某一天,我早上5点起床,披星戴月,顶着寒风,骑车半个多小时到了医院,结果挂号处已经排了20几号了。在阴冷的大厅里搓着手、跺着脚排了2个小时,终于挂到了号,在人潮涌动的门诊室外面等了2个小时,终于见到了大夫,大夫问了问情况,撩起衣服东摸两下,西听两下。好了,你这是××病,按照这个处方去开药吧,每天三次,每次三片,一周以后再来复查。下一个。

      从进门诊室到出来,总共花了——5分钟。然后拿着处方去排大队划价,然后排大队交钱,再排大队取药,等回到家已经中午12点了。也好,正好赶上午饭,啥也不说了,直接开吃。

      到了晚上,父亲问我感想如何?这时,我才意识到,从小到大,我每次去医院看病都是父亲领着去的,上班时候可以随时插队,下班了可以敲开门找值班医生,从来都是随到随看,而且态度绝对温和耐心。

      当时内心深处觉得很矛盾,一方面,想到排那么长时间的队受的罪,真是不愿意再来第二次;另一方面觉得,看来以后看病还得走后门,但良心上总觉得有点过意不去。不过,嘴上是不能服软的,只好说些医院应该如何改进服务之类的话收场。

      从这以后,我再也不和父亲讨论这个问题了,每次生病,还是乖乖地让父亲领着去医院看,享受走后门的好处。

      ————————————后话的分割线——————————————————————————

      现在离家在外,看病再不像在父亲身边那么方便了,所以平常就注意运动和饮食,保持身体的健康,尽量让自己不得病。这也是父亲在我离家时一再强调的——不得病比什么都强。

      碰到生病的时候,先是上网自己查查症状和治疗方法,然后向父亲咨询一下,能不去医院就不去医院,一定要去医院也先去附近的小医院,那人相对比较少,不用早起排大队。虽然也认识在医院工作的朋友,但得的都是小病,也就不愿意去麻烦人家,至于将来得了大病怎么办,想来免不了还是要走后门吧。

      通宝推:蚂蚁不爱搬家,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7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