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整理] 语系谱 -- 苏北

共:💬18 🌺7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2
下页 末页
  • 家园 [整理] 语系谱

    汉藏语系

    汉语语族(Sinitic Branch)

    汉语语支

    汉语

    藏缅语族(Tibeto-Burman Branch)

    哈钦语,加罗语,梅塞语,卢谢语,内瓦里语,穆尔米语,琼卡语,莱普语,怒族语,

    缅彝语支

    缅甸语,彝语,傈僳语,拉牯语,哈尼语,纳西语

    藏语支

    藏语,门巴语

    羌语支

    嘉绒语,羌语

    苗瑶语族

    苗语,瑶语,勉语

    泰语语族(侗泰语族,壮侗语族)

    傣语支

    壮语,布依语,傣语、临高语、泰语、老挝语、掸语,石家语、土语、浓语、

    俗语、黑泰语、白泰语、坎梯语、阿含语

    侗水语支

    侗语、仫佬语、水语、毛南语、莫语、佯?Z语、拉珈语、标语

    黎语支

    黎语、村语

    忆央语支

    仡佬语、拉基语、布央语、拉哈语(越北)

    克伦语(Karen),白族语, 土家语, 曼尼普尔语

    印欧语系(雅利安语系)

    日尔曼语族

    西支

    英语,德语,依地语,荷兰语,佛兰芒语,阿非利堪斯语

    (小)弗里西亚语,卢森堡语

    北支(斯堪的那维亚)

    瑞典语,丹麦语,挪威语,冰岛语 法罗斯语

    意大利语族  

    拉丁语

    罗曼语族(罗马语)

    意大利语,法语,西班牙语,葡萄牙语,罗马尼亚语

    (小)加泰隆语,普罗旺斯语,拉托―罗曼语,撒丁语,摩尔达维亚语

    斯拉夫语族

    东支

    俄语,乌克兰语,白俄罗斯语

    西支

    波兰语,捷克语,斯洛伐克语 (小)索布语(卢萨语)

    南支

    保加利亚语,塞尔维亚―克罗地亚语,斯洛文尼亚语,马其顿语

    波罗的语族

    立陶宛语,拉托维亚语(莱蒂语)

    凯尔特语族(塞尔特, Celtoc)

    布里索尼语支

    威尔士语,布列塔尼语

    戈依迪利语支

    爱尔兰语(盖尔语),苏格兰语(盖尔语)

    印度-伊朗语族

    伊朗语支

    波斯语,普什图语,库尔德语,俾路支语,塔吉克语,奥塞梯语

    印度语支

    梵语,印地语,乌尔都语,孟加拉语,旁遮普语,马拉蒂语,古吉拉特语,比哈尔语,

    拉贾斯坦语,奥里亚语,阿萨姆语,克什米尔语,尼泊尔语,信德语,僧伽罗语

    (小)比利语,吉普赛语,马尔代夫语

    希腊语族

    古希腊语,中古希腊语(拜占廷语) ,希腊语(新希腊语)

    阿尔巴尼亚语族

    阿尔巴尼亚语( Tosk 和 Gheg)

    亚美尼亚语族

    亚美尼亚语

    安纳托利亚语族(已灭绝)

    吐火罗语族 (已灭绝)

    阿尔泰语系(突厥―蒙古语系)

    突厥语族

    西南突厥语支(奥古兹语)

    土耳其语,阿塞拜疆语,土库曼语

    西北突厥语支(吉普查克语)

    哈萨克语,吉尔吉斯语,鞑靼语,巴什基尔语,卡拉-卡拉帕克语,

    卡拉恰依语,巴尔卡尔语,库梅克语,诺盖语

    东南突厥语支(查加泰语)

    乌兹别克语,维吾尔语,萨拉克语,

    东北突厥语支

    阿尔泰语,哈卡斯语,图瓦语

    楚瓦什语,雅库特语

    蒙古语族

    蒙古语,布里亚特语,卡尔梅克语

    通古斯语族(满-通古斯语族)

    埃文基语(通古斯语),埃文语(拉穆特语),

    南通古斯语支(满语支)

    满语,纳奈语(戈尔德语),锡伯语

    韩日语族

    朝鲜语,日语,琉球语

    乌拉尔语系(芬兰―乌果尔语系,东北欧到西北亚,2000多万人口,也有把乌拉尔语系和阿尔泰语系划分为一组语群即乌拉尔-阿尔泰语)

    芬兰-乌戈尔语族

    芬兰语支

    芬兰语,爱沙尼亚语,莫尔多维亚语,乌德穆尔特语,马里语,科米语,拉普语

    乌戈尔语支

    匈牙利语,奥斯恰克语,沃古尔语

    萨莫耶语族

    涅涅茨语,塞尔库普语,牙纳桑语,埃内茨语

    闪―含语系(亚非语系, 西亚北非)

    闪语族

    南部语支

    阿拉伯语,马耳他语

    西北语支

    亚述语,希伯来语

    东部语支

    阿卡德语

    西南语支

    阿姆哈拉语

    乍得语族

    豪萨语

    柏柏尔语族

    塔马舍克语,卡比勒语,希尔哈语

    库施特语族

    贝扎语支

    贝扎语

    阿高语支

    东库施特语支

    索马里语,加拉语

    西库施特语支

    克法语

    南库施特语支

    姆布古语,姆布隆格语

    埃及语族(已灭绝)

    古埃及语,科普特语

    ***************************************************************

    高加索语系

    南高加索语族

    格鲁吉亚

    西高加索语族

    卡巴尔达语,塞卡西亚语,阿迪格语,阿布哈兹语,阿巴齐尼亚语

    东高加索语族 

    车臣语,印古什语

    达吉斯坦语族  

    阿瓦尔语,莱兹金语,达尔金语,拉克语,塔巴萨兰语

    达罗毗荼语系 (德拉维达语系,南印语系)

    泰卢固语,泰米尔语,卡纳雷语,马拉亚兰语 冈迪语,库鲁克语,库依语,

    图卢语,布拉休依语

    南岛语系

    印度尼西亚语族

    印度尼西亚语,马来语,爪哇语,马都拉语,他加禄语,米沙鄢语,马达加斯加语

    (小)米南卡包语,阿钦尼语,巴塔克语,布金语,巴林语,依洛卡塔语,比科尔语,

    邦板牙语,帮阿西楠语,依戈罗语,马拉瑙语,爪雷语,占语

    密克罗尼西亚语族

    马绍尔语,吉尔伯特语,昌莫罗语,波纳佩语,雅普语,帕拉乌语,特鲁克语,瑙鲁语

    美拉尼西亚语族

    斐济语,莫图语,雅比姆语

    波利尼西亚语族

    毛利语,乌维亚语,萨摩亚语,汤加语,钮埃语,拉罗通加语,塔西提语,

    土阿莫图语,马克萨斯语,夏威夷语

    南亚语系

    孟-高棉语族

    高棉语(柬埔寨语),孟语,帕兰语,佤语,巴纳语,塞当语,卡西语,巴科巴语

    马六甲语族

    蒙达语族

    桑塔利语,蒙达里语,霍语,萨瓦拉语,科尔库语

    尼科巴语族

    越南语(京族语)

    猛语

    ******************************************************************

    尼日尔-科尔多凡语系(尼日尔-刚果)

    西苏丹语族

    曼迪语支

    门得语,马林凯语,班马拉语,迪乌拉语,索宁凯语,苏苏语,克培列语,瓦伊语,洛马语

    西大西洋语支

    弗拉尼语,沃洛夫语,塞雷语,迪奥拉语,泰姆奈语,基西语,果拉语,巴兰特语

    古尔语支

    莫西语,古尔马语,达哥姆巴语,卡布尔语,塞努佛语,巴里巴语

    库阿语支

    约鲁巴语,伊博语,埃维语,特威语,芳蒂语,加语,阿当格姆语,丰语,埃多语,

    乌尔霍博语,伊多马语,努培语,阿格尼语,巴乌勒语,克鲁语,格列博语,巴萨语

    贝努埃―刚果语族

    班图语支

    斯瓦西里语,鲁巴语,刚果语,林加拉语,蒙戈语,卢旺达语,隆迪语,

    巴布亚语系    

    恩加语,卡泰语,基怀语,奥罗科洛语,马林德语,宁博拉语,拜因宁语

    澳大利亚语系    

    阿兰达语,门金语

    古亚细亚语系    

    楚克奇语,科里亚克语,依特门语,尼夫克语,凯特语,尤卡吉语

    爱斯基摩―阿留申语系  

    爱斯基摩语 阿留申语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 家园 这个,转到文化吧
    • 家园 流球为什么归到朝日语系?

      不解?

    • 家园 好!宝贵资料!!!
    • 家园 【建议】能否加上相应的英文啊

      要是有中英文对照就好了.

    • 家园 看过后挺长知识,还有点小问题

      我们现在讲的普通话是汉语和满语的接合吧,那应该是算汉语还是算通古斯语呢。

      前两天还被一个朋友教训了一通。那个朋友正在看一部香港郑少秋演的《刘邦和项羽》(似乎是这个名字),我说项羽雄赳赳的武夫却说粤语是不是很可笑。朋友说你错了,秦汉时期人讲话的发音很类似粤语。因为秦始皇统一天下后,一些流民跑到岭南,后来中原地区语音变化很多,而岭南地区战乱少,交通不便,人们讲话语音也没有多大改变。所以请教我朋友说的有根据吗?

      • 家园 大致来讲是酱紫的

        1.粤方言――是秦代开始形成,也就是南征的军队以及移民所操的古汉语并吸收当地土著语言――百越语言(也许就是京族语)或者广西平话形成。秦军南征的两个结果:百越大致裂分两支,一支入越南,也就是现代越南人的祖先。一支如山,名山越,分布于浙闽山区,东晋北人南渡开发山区垦农,基本上把这些山越同化了。也就不见了

        2.客家方言――一般认为是唐开始形成,的确是古代官话。但在形成过程中有瑶。畲等成分。也有人认为最早客家话的形成是在东周。

        客家方言和粤方言差别有,但是客家方言与普通话的差别要大于与粤语的差别。

        3.普通话――外国人也称为满洲话,民国以及现在港澳台地区称为国语。一般认为的确是阿尔泰化的汉语。

        转一个给大家看看

        方言与文化

        罗肇锦

        今天的题目「方言与文化」,在进入主题之前,先与大家谈谈整个汉方言的演变情况,从中了解几个汉方言间的关系,及其历史上的问题。此为第二部分。第三部分,直接来谈方言在文化上的意义,及在文化上帮助我们解决了那些问题。在此部分,举几个例子对大家解释。

        首先谈方言与国语的问题。方言即是早期与官话对称的东西,早期有所谓雅言、通语、正音,就是官话,我们这里称「国语」,这几个名词里面,大概就属国语用得最菜。国语一词的由来,以我目前手上所看的资料,是满清初年(刚入主中原)时,因惧怕他们整个满州语到满人地区会被汉化,所以就要求当时的满州八旗人,通通要讲满州语,还要学会骑马射箭,谓之「国语骑射」,希望他们满州人,一定要保留自己的语言之外,还要会骑射,如此才得以统治大汉天下。没想到至乾隆时,北京城附近大概汉人居住的关系,满州语几乎也已受到汉语影响,而改变很多,尤其是乾隆年间,实施的制度较开放,不再要求汉人一定要说满语,这样放松之后,使得满汉间的距离被打破,同时汉人数量多,又开始使用许多汉语,满语在受汉语影响下,慢慢演变,成为现在的官话系统。

        他们这样地保存国语,所以现在的国语,即是外国人所称的满州话,后来一直沿用下来。民国初年,曾经有人提议改为别种称呼,其中详细情况,很难找到正确的解答,

        总之,后来仍沿用国语来称呼官话。

        今日所见之官话,到底有那些非汉语成分?也就是说国语(满州话)中加入而形成的,其中有许多非汉语成分,而且以汉语来说,最后期的汉语,等于是客家话。给它一个名称,客语可以说是汉语的终结语言。这样讲或许太过武断,事实上客语也是有别的成分加入,可是整个汉语,改变最大的是客家话之后的几百年中,满蒙语的成分加入。随便举几个例子来谈谈。第一个最明显的就是「儿化」的问题。所有长江流域以南如上海话、广东话、闽语、客语、湘语、赣语等,均无儿化现象。「儿化」的来处,是从满蒙语言成分所带进来的,在华夷译语的对照中,许多词后面都带有「儿」的音,例如「小孩儿」「花儿」,此种习惯带进来之后,便保留下来。因此,今日在台湾不管是河洛人,还是客家人,在念「儿化」时念不出来,因其语言成份中没有此种现象,例如在念「一会儿」时,会儿的ㄦ「ㄦ」化了。「儿化」之「儿」不是独立的成分,而是加在其前面原来句里的附带成分,可见「儿化」根本不是汉语成分,而是满蒙语成分加进来的。

        第二个例子,日下入声的消失。入声在汉语中,是非常重要的成份,我认为整个汉语入声的消失,就是把汉语现在诗词各方面的最高层次的东西丢掉了,这是非常可惜的。因为入声可以在诗词中造成强烈的节奏感,一些词语、诗词中,有无入声现象的显现,对表达美感差别是很大的。此处不以诗词为例,就简单的词语来说,分别以国语、台语、客语来念「中国」二字,其间节奏感的确差别很多,同样分别以三种语言念「三三八八」,很明显的,客语和闽语的节奏感是较强的。再举例而言,一至十的数字,汉语中不论是作诗对或成语,数字与数字相配,用得最多的是三,三可以与二、五、八等等相配,其它数字要如三个样能与其它数字相配和谐者,日下较困难的,原因是我们在造诗对或成语时,需要节奏的要求而产生的,若用国语是找不出答案的,须用方言才能解决。因为一至十,甚至到百、千万、亿兆,其中只有「三」与「千」是平声,其余均为仄声,而造词语须平仄相对,所以非用「三」「千」来与它们相配不可。以国语来看,「七」「八」「十」无疑是平声,然实际上「七」「八」「十」是属于入声,像这样一个答案的解决,就要靠保存原来方言的要件,为什么「三」出现这样多,这是入声在文化上,很明显的一个异言,但是这些东西在官话中,很明显的消失了。至于入声为什么会消失,此并非是因为入声麻烦才省去,这完全是一个语言的习惯。在满蒙语的结构里,词语的后面绝对没有塞音的存在,他们发不出塞音,所以只要念到塞音,便把它去掉。我曾听只会说官话,不会说闽语客语,粤语的人,他们在学闽语、客语时,将闽语的「十」,客语的「十」后面的「P」都消失了,他并非故意将后面的塞音丢掉,而是官话中没有这种情形。官话的地区中,只有像山西一些较保守的地方,或者南京接近湖闽的地方,还保有一点(喉塞音?」但也仅只于此,并不带有「P」「七」「K」的收音,此外东南地方的早期古汉语接近方言,还保留一些,这就是以满蒙语来学汉语所带出的入声消失现象。再举大家熟悉的例子─从日本话来谈,日本话有人认为是阿尔泰语系,与满蒙语是同一系统,可是在语法上又非同一系统,然在语音结构的立场上来说,是很接近的。日本词语后面也无入声,念的时候不像满蒙将后面的收音丢掉,而是在后面加一个元音来念,如英文back念为backu,truk念为truku,一定在后面加上「u」或「a」才可以发出音,所以他把我们汉语的入声后面都会加个元音上去,此从西装(洋服)的念法可知,因为其语言系统本身不能念出那个入声,既然一无法发入声就想办法将之改变。我们与日本语的情形很相近,均受满蒙的影响,因此。入声很自然就消失了。这是「儿化」现象之外的第二种现象。

        第三种现象是「ㄓ」「ㄔ」「ㄕ」的问题。我有一个看法,今天台湾人讲的国语,大部分都不卷舌,大抵发不出「ㄓ」「ㄔ」「ㄕ」「ㄖ」的音,而以「ㄗ」「ㄘ」「ㄙ」代替,比较用心一点的,可以发出「ㄓ」「ㄔ」「ㄕ」「ㄖ」的音,但也念得不太卷舌。北平话的卷舌,是非常地卷,一听就明白,而我们去看满蒙的语音系统,整个均是卷舌卷得很厉害的。今日所谓的标准北平话,他们卷舌卷得相当厉害,这并非是汉语本身的系统,所以东南方的语言,卷舌并没有很厉害,因此我们发国语「ㄓ」「ㄔ」「ㄕ」的音,均念成「ㄗ」「ㄘ」「ㄙ」。所以这样一个卷舌很厉害的状况,亦是满州话所带进来的。所以国语与早期的汉语之间最明显的在语音上就有这种明显的现象。当然,本来入声未消失前,客家话至少有六个调,其中两个入声调去之,则就只有四调与国语之四调是相近的,剩下的只是一些高高低低的变化,声调由六个变为四个是汉语在客家话之后产生的一个现象,这是语音的问题。

        其实它还有词汇上的问题,国语之中有许多满州话的用法,而我们没有去注意。

        另外一个语法上的问题,就我的看法而言,事实上汉语应是和侗、傣、苗、?纾?这些汉藏语系同一系统,但试查此系统之语言数据,其语法尤其是修饰辞与被修饰辞之间的关系,汉藏语系是「被修饰辞十修饰辞」,而阿尔泰语系正好相反,为「修饰辞十被修饰辞」,这是很明显的,例如国语说「客人」「热闹」,是把修饰辞放在前面,被修饰辞放在后面,而客语、闽语,则念成「人客」「闹热」,将被修饰辞放前面,修饰辞放后面,属汉藏语系,这种情形在侗、傣语、苗语中均是如此,他们写「米白」是白米的意思,语系属阿尔泰,又写「角牛」是牛角的意思,被修饰语均放在前面,就是一项证明。语法方面问题、辞的结构问题、语音等,都有改变的情况,这也就是国语为何称为满语啦!

        以下就与大家谈谈汉语演变之状况。汉语最早保留下来的,应当是吴湘两大方言,一般人的说法,追溯至纪元前四○○年左右,大约是战国时代吴人一直就在长江口及长江至淮河一带,其生活天地是非常富庶的,所以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这块土地对早期的吴国来讲,是太大的一个帮助,他们一直在这块土地上生活得很好,不必到外地求生存,所以其语言到今天,七大方言中吴语占最多,约百分之八的人还说吴语,可以保存的那么好,就是因为有一块很好的经济根据地,吴语对中国音韵或方言的了解,保留了很多浊声母,是上古音的一个完整的体系。此乃是因经济利益的缘故,进而文化得以藉之保存下来。

        湘语则是因中原战乱时许多人逃难至此地,基本上保存楚语的很多成份。

        闽语在形成方言之后,对中原仍有往来,例如要经商、科考等等,故仍要学习当时语言,那时的文言音几乎与客家音相同,所以今日还可以从中发现两语系有相近音的现象。此乃是时代所造成的。

        不过中原南迁之后,受到壮族的影响很大。壮族在今广西壮族自治区,与广东有密切关系,所以广东话中有壮族音存在。例如广东话中有长延音,这在汉方言却没有,这完全是受壮族的影响。

        今天来说,除了官话之外,广东话是所有方言中最强势的语言,客家话是正在消失、减弱之中。但为何会如此?我想是经济因素所造成的才益华。近来广东的开发相当繁荣,如香港、深圳等地,因经济实力之强盛而使得广东话流行起来,再加上他们已发展出自我的文字,有此作基础,推行更加快速。如今在上海或北京处处皆可见广东歌或语言文字,这就因为有经济条件。反之,客家人就不同了。由于所在地区贫脊故无法维持一家生计,于是只得出外打天下。出外则必学习人家的语言,逐渐的自己家乡的语言便淡忘而不会说。没有经济条件作基础,语言是很容易就会消失的。所以今日客家人若不改善经济条件,那它将是最快消失的语言。

        但话又说回来,为什么客家人都居住在经济较不易发展的地区呢?翻开历史寻其原因,乃得知是晚来发展。因肥沃地带被先来者拓垦,于是只好又在贫脊地带垦殖,为了获得良美的田地,则势必发生一场械斗,我们早期客人入台时面临的种种艰苦,我们在黄荣洛先生的《渡台悲歌》一书中了解到,所以当时只要一来台湾,便几乎不可能回去家乡,除非是??死后转唐山??。这大概就是历史的宿命论吧!

        在公元五世纪时是赣语时期,中原人士南迁至此,多为替人做佃农,于是??客??在北宋末,南宋初时产生,到了此时约七、八百年与闽、粤地区也有着混合的情况出现,其中我们来谈谈分布于我国东南沿海偏僻山区的??族。由于他们与客家人所住的地区相重迭,当时客家文化高,??族文化低,故客族同化??族。所以今日??族会讲客家话,客家人也接受??族部份的生活习惯。

        最后来看方言与文化的问题。今日台湾的语言生态,因国语的强势推行,已由不平衡走向倾颓不堪的地步。所以客家人处于国语教育的独占,以及大众传播的垄断,加上闽南人口的优势之中,若仍想以唱传统的山歌,性格保守,但坚忍、勤劳的操手来保住客家话是不够的。如果还不知自救,也许拖不了几十年,客家话也将会和原住民语言一同走向被时代吞灭的命运。

        我们都知道语言是不过三代的,今日是自己的话,明日是父母的话只有父母会讲,再来就只是祖父母的话,最后就成为「鬼」话,所以关心客家文化的人,只要稍用心去了解目前客家子弟的语言现状,就不得不捏一把冷汗。客家话是汉语的一支,是承传汉文化不可或缶缺的语族,放弃它就是放弃文化遗产,切断文化延续的脐带,此不可不三思。

      • 家园 【原创】看了你的问题,想起客家人的说法

        广东人中有客家人,最有名的大概是李嘉诚。

        客家人自己认为是在唐代,或者更早的时候为了避乱,逃到现在的广东地区。客家人同广东本地的人相对独立,语言保存的也好。

        当今,客家人实力雄厚,说话声音也非常洪亮了。他们说了,客家话才是真正的中原话,即官话。因为只有他们,才把自己的语言,传统保持的相对完好。

        客家话同你说的粤语还是有区别的,区别在那儿,我不知道。不过,客家人的容貌,长相同当地土人差别很大的。

        中原人逃到岭南,有同当地土人融合的问题。说粤语同中原人的说话发音接近,我本人不这样认为。粤语同越南语非常近似。广东本地人同越南人长的也是很接近的。

        越南人也说,广东地区,曾是越南领土。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2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