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关于长平之战的军事地理与战术问题 -- 秋原

共:💬65 🌺249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5
下页 末页
        • 家园 那不是赵括的责任

          求和,秦国拖几周很容易

          而且邯郸、咸阳来往扯皮时间也少不了

          撤退或逃跑,几十万人往哪去?

          回去就有粮食?

          • 家园 秦国拖下去一样不容易

            如果拖下去秦国就一定能获胜的话,那秦国也用不着使离间计了。当然,赵王换掉廉颇也不仅仅是秦国用离间计的原因,但之前的事实已经证明,赵军离开防御阵地主动攻击秦军没有胜算,廉颇的防御策略是唯一有胜算的策略。而这个唯一有效的策略却坚持不下去,那就要整个战略的层次来审视问题,而决不是放弃之前正确的策略,重拾己经证明错误的策略,前者是赵王的责任,而后者自然要赵括来负责。

            至于撤退和逃跑,肯定都会有损失,秦军不会看着赵军安然离开,但是无论损失多大,五万、十万,也终究好过四十万人一起葬身在丹河河谷。撤退以后赵军后勤线不用再越过漫漫太行山,自然可以节省下更多的粮食,更重要的是这些军队实力仍在的话,秦国怎么可能长驱直入杀到邯郸。历史上赵国在长平之败后,尚且坚守邯郸年余,之后还有大破燕军,突破函谷关进抵秦国腹地的壮举,如果没有在长平的损失,赵国完全可以有番更大的作为,又岂是丢掉一个上党可以相比的。

            • 家园 【原创】已经顶牛了,一方撑不住劲主动退让,损失最大

              已经顶牛了,一方撑不住劲主动退让,损失最大

              邯郸到高平也就三百里(南边产粮区更近),大部分可以走漳河运输,最难走的也就是长治往南一点(可以找找地形图),路上损耗有限

              赵国兵败后来坚守,是假妥协赢得备战时间结果,而且万众一心报仇结果,人少粮食压力也小。齐楚魏抑强扶弱提供支援

              除了城池,邯郸附近无险可守,要是兵败如山倒回去,恐怕断后者会白白损失(小不了),自己核心区域当战区,会严重破坏经济

              全军能否后撤只有赵王有权决定,肯定讨论了许久

              所谓反间计,八成是后人杜撰,骂廉颇无能用不着反间计,换那个司令能调动赵王,还用等到那时候?还有列女转中的赵将括母,说儿子不行无非保身(全家族)手段罢了

              拖下去都难受,不过赵国拖不过秦国,秦国不知道赵国具体能拖多久

              廉颇防守思路看似正确,相对国力却是战略错误

              提供的地形图都看到了,狭长河谷对峙,赵军全面出击,北边秦军补给一样受不了(河谷不能走,截断一处,补充能支撑多久?),也得被迫应战。要是只防守坚固阵地,巨大伤亡哪来的?

              能战胜有兵力和物资优势的秦军,不管统帅是不是白起,赵括就是新战神。尽人力回天,打输了,他也是殉职。

              • 家园 打不过却非要打,这本身就是战略错误

                而廉颇的策略就是我打不过,我就守,这本来就是对一个出错的战略进行修正。

                说廉颇的相持作法在损害赵国的国力这是个伪命题,试问哪场战争不是对国力的损害,所不同的就是战争胜利了就可以得到战利品和其他补偿来弥补战争带来的损失,而失败的战争则对国力是雪上加霜。如果说廉颇损害了赵国的国力,那赵括对赵国国力的损害是不是远在廉颇之上?那将赵国置于这种不能战,不能守,不能走的尴尬境地的赵王才是损害赵国国力的最终祸首,又岂能将这笔帐算在廉颇身上呢?

                至于赵括最终以身殉职,首先我不否认他很勇敢,有勇气的将军即使再不好也应当得到尊敬。但另一方面,国家派你当将军显然不仅仅是希望你以身殉职,有话怎么说来着,取得胜利不是靠我们的战士为国捐躯,而是让敌人的士兵为国捐躯。显然对于国家来说,好将军更应当能带领军队打胜仗的将军,比如白起;次一级也应当是少打败仗的将军,比如王龁;最起码也是能带领将士全身而退的将军,比如廉颇。而赵括却只能做到最低的一级标准,在最后一刻保有做为军人的尊严,但只能仅此而己。就这点来说,他做得还是不如廉颇。

                • 家园 没粮食,廉颇能守住吗?
                  • 家园 没有粮食不是廉颇的错。

                    没有粮食是赵王该去解决的问题,他都解决不了的问题还能把皮球踢给廉颇?虽说国之上将应该站在国家的角度着想,但廉颇毕竟只是个前线指挥官而己,难道因为没有粮食,所以就要像赵括那样蛮干?那样就是为国家考虑吗?在其位谋其政,一个阶层解决一个阶层的问题。战打到后面白起兵力不足,不照样打报告要秦王增援?秦王有没有回复他:“国家正在遭遇旱灾,派不出兵来,你自己想办法解决”?难道是白起不知道秦国正在遇到大旱还是白起不为国家考虑?问题到了白起解决不了的阶段了,于是秦王主动担起了责任,所以才有秦国的胜利;粮食问题既然摆到赵王面前,赵王就该去解决,他能不能解决不该由廉颇负责。

                    • 家园 运不进粮食就是廉颇的问题了

                      秦军断其粮草,廉颇老将不该没防备。这和赵王关系不大吧?事实上实地观察,赵军在廉颇时期的防线是有问题的。而且廉颇时期进攻的胜算不小,反到是秦几次进攻把他压缩的很难受。一味的守难道是名将之能?

                      该攻时廉颇在守,该守时,赵国无力支持,大事已去,无力回天罢了。从全局看,赵王的确不够重视。

                      从廉颇一生的战事指挥看,他喜欢守,每需要进攻时他都是在守,而他往往说绝为胜算的仗不都是赵奢打赢了吗?战国四名将的标准是以与秦战斗胜利评定的。仔细看看廉颇的战绩比赵奢差距太大。而赵括在长平之战前不是没参加过战斗,而且还胜过,曾经得到赵王不少赏赐。这些也应该注意。

                    • 家园 当年八路指挥官要是这想法鬼子就高兴了

                      有什么条件打什么仗

                      明知道国力装备不行,高级指挥官还非得拼消耗,这不算责任什么算责任?

                      • 家园 这责任也不该由廉颇来负

                        明知道国力装备装斗力都比不上秦国还把国家拖入与秦国的全面战争的人,是赵王,不是廉颇。而廉颇恰恰在这种怎么看都玩不赢的游戏里来找一条可能玩赢,至少不会输得太惨的玩法,你还要他怎么样?不拼消耗,行啊,就是赵括的做法,给赵国带来了什么?不明敌情,不听正确意见,一意孤行,战前盲目自信,在陷入困境时盲目悲观,最后导致数十万大军全军覆没,赵括的做法就是负责任吗?难道他的做法比廉颇更好?当然,从节省粮食的角度出发,他的确做得很好。要说不负责任,不听从属下的正确意见,轻易将国家投入一场风险极大的战争,不能做好最基本的后方工作让前线将领无后顾之忧,赵王才是最大的不负责任

                        • 家园 粮食耗尽“不会输得太惨”还有什么输得更惨?

                          面对物资还有装备人数优势的秦军,打消耗战结局必然是失败

                          • 家园 有种输法更惨,就是历中上的那种,四十万大军全军覆没

                            轻率地投入决战才是必然失败的结局

                            • 家园 看看白起的原话

                              “秦卒死者过半”

                              没这么大损失,秦王不下令抢到邯郸城下才怪

                              • 家园 秦卒死者过半可是赵国付出的更多

                                自古杀敌一万,自损三千本来就是常理,你能因为敌国的军队伤亡大就能证明让自己人全部死光的做法正确?而且你看过史书就应该知道,白起休整一个月后立刻出兵攻赵,不仅收回了上党,还先后攻下皮牢太原,这就是四十万大军全军覆灭带来的结果。赵括和赵孝成王给赵国带来的损失,没有为赵国带来任何收益,这还不能证明赵括和赵孝成王的失败?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5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