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辐射伤害知多少?(上) -- 沐右

共:💬74 🌺319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5
下页 末页
        • 家园 日本的这个核电站

          技术实际上是上世纪60年代的水平。不厚道地转一个私人的email

          鬼子的这个堆,是沸水堆中的古董,60年代设计建造,71年正式运行,很多安全设计都不具备。与土鳖国目前正在建造的2+代电站相比,差了不是一点半点。而且在核安全文化上,土鳖强调得比鬼子好得多。鬼子的沸水堆一直有泄露的问题。

          各位实在没有必要对土鳖国现在的核电站露出一副惊恐害怕的表情。至少土鳖在核电运营方面,经常在国际上拿奖回来的。

          现在建设的核电站在安全设计、安全性能上要比那个时候的好多了。

          而且碰到这么大的地震,日本有50+的核电站,停止工作的有十几个,只有着一个冷却系统出问题才导致泄漏的事故。

          我个人认为这说明了核电站安全设计的可靠性是很不错的。所有事故的应对都是有冗余度有严格标准的,在核电站有可能泄漏的前提下,周围的居民会被立即疏散。

          我真的不担心住在核电站周围。

          • 家园 6个堆冷却系统停摆,爆炸2个

            还有几个不知道后面会不会爆炸呢。这个比例实在不值得信任啊。

            • 家园 其实

              是6个堆有三个在检修(4,5,6)

              三个在运转(1,2,3)

              地震后,这三个都是冷却系统出了问题

              其他的受影响停止运转的约十个核电站都没有出现这个问题

          • 家园 呵呵,日本已经为这个核电站疏散了20w人

            技术总是发展的,日本这个核电站当年肯定也是一流技术,现在的一流核电站过40年,也是老古董。决定系统强度的就是最短板,被狮子吃掉的总是最弱最笨的水牛,所以兄台用这个电站落后来为核电站的安全性辩解本身是不成立的。关注核电站的安全性,有一大半就是意味着关注其中的‘最不安全’的那部分。你这种说法类似于,打仗的时候防守方阵地被突破后指挥官做了如下辩解:我阵地的其他地方都是固若金汤,被突破的地方是唯一的弱点,本来就不牢靠,所以你们大家不能指责我的阵地防御力差。

      • 家园 实在不好意思

        找了半天资料,发现的确不能回答这个问题。毕竟不是核电站方面的专家,对于核电站的细节问题了解并不深入。

        一个猜测是核电站用的水应该不是一般的水,而是高纯净的水,在目前日本一团乱的情况下,暂时没有这个条件,所以有可能需要美国帮助。纯水也是一种coolant。

        乱猜乱说,不能给一个确切的答案,不好意思了

        求高人指点。。。。。

        这个新闻可能能够提供一些理解(地址

        根据核电站安全操作规程,紧急情况下,核反应堆能自动停止运行。不过,在反应堆停止工作后,相关的冷却工作不能同时停止,而是要继续进行,直到反应堆燃料“降温至正常水平为止”。据介绍,普通反应堆中的核燃料棒主要通过循环水冷却法来为其降温。

         分析人士指出,一旦核反应堆内的冷却系统完全失灵,最严重的后果就是这座核反应堆中的放射性燃料仓因温度过高将冷却水蒸发干净,结果造成燃料棒因暴露在空气中继续升温而融化,最终发生灾难性的核泄露事故。

          本次特大地震发生后,日本境内共有10座核电站紧急关闭停产。除了福岛核电站外,其他电站尚未发现类似的险情。

        资料显示,在福岛反应堆内设有六座装机容量为460兆瓦的核反应堆。本次大地震发生后,核电站正常供电系统和备用电源全部无法工作,向反应堆输送冷却液的系统随之停工。尽管核电站在地震后自动关闭,但反应堆内的温度依然很高,仍需冷却水来帮助其降温。

        目前,福岛核电站工作人员正在通过备用通过蓄电池驱动的应急冷却系统为反应堆降温,但效果暂时不容乐观。日本军队派出的防化部队已经赶往现场待命。美军也派出军用运输机,为福岛核电站反应堆送去了专用的冷却降温液。

        核电站停止工作之后,需要继续将核燃料冷却。福岛核电站的冷却系统出了问题,所以用于冷却的水气化,温度逐渐升高(仍有核裂变或者核衰变反应放出能量),不把温度降下来,就会出大问题。所以现在不考虑冷却剂是否和原来正常运行的时候一样了,不过美军不帮忙的话,不知道搞不搞的定。

    • 家园 我们日常生活中不会遇到聚变反应

      恐怕遇到的最多的就是聚变吧,那么大个太阳天天照射着的

      • 家园 呵呵

        但是遇不到啊,聚变都是在太阳上发生的

        说的是日常生活中遇到的发生在身边的反应

        • 呵呵
          家园 而且聚变的还只是太阳的内部一小部分

          产物除了中微子和光子之外,都很难穿透太阳外层从表面跑出来,就算光子也要经历几百万年的曲折。

    • 家园 松鼠会加油, 提几点个人意见。

      首先广大人民群众最关心的,多大的辐射量对人体是有伤害的。 这个最重要,要旗帜鲜明地点出来。

      其次,这个安全辐射量限度是个强度量还是个积累量? 楼主文章里列了很多场景的辐射量, 可这些辐射量强度量还是一个积累量呢? 如果是积累量,那么是多长时间内的一个积累量呢? 这些数字和不可接受的辐射量之间是什么关系呢?

      最后,辐射量高于安全量有什么后果。 大众的日常防护措施,施政建议有什么样的实际效果。

      比方说,辐射量安全有两个标准。

      强度超过 1Kaapa 每秒就不安全。 辐射起危害的时间尺度是5个月,5个月内积累辐射量超过10,0000 Kaapa就不安全。 自然辐射强度是0.000072Kaapa 每秒 , 五个月自然积累辐射是 747 Kaapa .

      各种职业环境辐射的强度和五个月积累辐射量如下 blah blah. 这些职业环境的的辐射强度和五个月积累辐射量如果和自然辐射或其它辐射来源可叠加那就要指出来,或者干脆列表的时候就列环境总量。

      最后是国家标准有很大的安全余量,不安全相当于住房十公里内有七百座百万千瓦级电站,或五十万台CT同时工作, blah blah... 群众们要相信政府. 不相信政府也要相信科学. 不相信科学也至少不要相信伤害钱包的谣言...

      是不是真佛就看要不要我的香火钱...

      • 家园 多谢

        电离辐射的危害是一个累积量,粗略来说,一年之内因为职业、看病或者事故累计接受到的辐射量跟自然情况下接受到的辐射量相比可以忽略或者类似量级,就可以认为无害。(上)里面给的一些数据可以参考。

        一般说的电磁辐射(微波、无线电波)主要是强度量,不超过一定的强度不会对人造成伤害。

        有时候写起东西来,往往抓不住一般的读者想看什么,或者说看到什么会更有感觉。多谢您的意见,俺参考着慢慢摸索,希望慢慢进步吧。

    • 家园 说了这么多问个实际的问题

      看你的文章,是‘科学理性’主导了。但是在现实中遇到真实的选择的时候,你会怎么做呢?比如买房子的时候,20米外就有高高的高压输电线,或者1km之外就有个核电站,你心里会不会打鼓呢

      另外关于核电站的安全性,个人觉得你说的不太完全。的确单个的核电站发生重大事故的概率很小,但这不能说明核电就安全了。比如切尔诺贝利核电站事故,就是那个微小概率在所有核电站这个大集合意义上的实现。所以在分析核电站是否相对安全的时候,应该把比如历史上所有核电站造成的人员损失或者癌症的总数除以核电站发的所有电量,然后去和别的类型的电站的类似数据比较,比如所有水电站垮坝淹死的人除以水电站的发电总量。这样才有意义。打个比方就是单个汽车车祸死人的概率很低,否则就没人开车了;但这不等于说,汽车这种交通工具很安全,因为每年都在这个东西上面死非常多的人。

      此外关于核电站事故报告,科学松鼠会那个文章的内容和你的内容似乎有出入。看你的意思是有些可以公开有些则不必,但是那个文章是这么说的:

      【在法国以及世界核电界,已经建立起了一种核电厂特有的企业文化———无论哪个环节、哪个人出何种程度的安全事故,绝不追究责任,而是鼓励及时报告,再由管理者向政府主管部门和公众通报,决不隐瞒。】

      • 家园 人经常在距220V电线半米以内活动,

        这个电磁场比20米外的22万V高压线高不少。

      • 家园 高压线担心,核电站不紧张

        出问题概率不一样,防范的严密程度也不一样。

        核电站一般靠海,风景不错呢!

      • 家园 不应该科学理性主导么?

        难道应该非理性、感情主导?

        “20米外就有高高的高压输电线,或者1km之外就有个核电站”前者可能不符合中国或者美国的电气设备安全规范,后者肯定不符合核电站的安全规范,一般核电站要设几公里的安全区的。不过我对核电站并不觉得害怕。

        说句老实话,核电站的安全设计冗余度很高

        想发生严重的核事故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设计中要考虑到阶级敌人故意搞破坏的)

        发生最严重核事故的切尔诺贝利,从核电站设计(用了最不安全的工艺而且连两层外壳也没有搞),到员工操作(仔细看事故进程的话,会发现里面是一个错误接着一个错误),最终才酿成大祸。从那以后,大家吸取了教训,核电站的安全设计和操作规范是非常非常严格的。

        美国虽然发生过三里岛事故,但是后果并不严重,只有几个工人受到了略高于半年的容许剂量的照射。有一个美国教授在回答类似问题的时候,是这么说的,“切尔诺贝利是一个设计极其不合理并且由一群喝高了的苏联牛仔运营的才出的问题,几十年来在美国的核电设施运营中,从没有因为核事故而死过人。”

        我觉得我们中国完全可以讲这个话,我们的核电操作记录上并没有发生过严重事故,虽然可能有些人不会认同我们的技术信心或者说管理信心。

        了解核事故是怎么一回事,下次看到核事故的新闻报道的时候,我们就知道,“哦,只是一件小事情,连核电站的员工都不会受到很强的辐射”,那我的目的就达到了。

        • 家园 我来抬个杠

          其实你讲的东西都没有错,但我还是要做一下魔鬼代言人

          核电站的安全设计冗余度很高
          操作规范是非常非常严格的

          现代民航客机的安全设计冗余度也很高,系统和传感器都有多重冗余。操作规范也非常严格,所有指令和动作都要覆诵和复核。大家也从过往的事故中吸取很多教训,但这并不能避免每年有飞机从天上掉下来。

          不论有怎样安全的系统和严密的规范,人是不能完全不犯错的。而系统越复杂,操作人员就越难以彻底了解系统。系统没事还好,系统有事时人错误处置的可能反而更大。

          切尔诺贝利是一个设计极其不合理并且由一群喝高了的苏联牛仔运营的才出的问题,几十年来在美国的核电设施运营中,从没有因为核事故而死过人。

          说重一点这叫傲慢,说轻一点是自满大意,大意是要死人的。我想这话里的心态就是不承认科学也好,工程也好,总有unknown unknowns。有些东西不到出事不知道设计或者规程不合理。搞科学和工程的人,需要有一点humbleness

          我觉得我们中国完全可以讲这个话,我们的核电操作记录上并没有发生过严重事故

          我们不能说这个话,运营几个核电站是一回事,在全国铺开运营几十个是另一回事。用统计学的话讲,我们没有积累足够的样本。

          从风险评估的角度来说,我们总是说出某某大事的概率是很小的,日常生活中什么小事的风险比这要大得多,换而言之,我们是在评估损失的数学期望。但数学期望是风险的合理指标吗?是否有些事件,无论概率多小我们都不能承受?

          我觉得温总停批核电站的决定非常正确。另外,现在先要等安全计划搞好再恢复审批,那换句话说就是原来没有全国的核安全计划?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5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