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西方对华外交的经济基点 -- 新华声

共:💬17 🌺2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2
下页 末页
  • 家园 【原创】西方对华外交的经济基点

    [ 作者:新华声 | 转贴自:兴华论坛 | 点击数:290 | 更新时间:2004-1-28 | 文章录入:新华声 ]

    笔者在陈述中美军事合作的必要的时候,看到两中反对的意见。一种认为美国是积极准备进攻中国的,因此不应该和美国进行军事合作;另一种反对意见的出发点是认为中国的实力比较美国非常弱,因此美国不可能需要和中国进行军事合作。

    笔者把第一种称为“永久敌对论”,把第二种称为“中国太弱论”。

    对于永久敌对论,笔者是赞同的。但是笔者又认为对方的敌视意图并不一定兑现为行动。而我方的合作不一定就放弃自己的防范。同样美国也是这样来考虑合作问题的。这就是中美军事合作的诡谲之处。

    另外外交哲学的至理名言:没有永久的敌人,只有永久的利益。足以说明一切。在台湾问题上,如果美国被拖入战争,那么对于美国利益的伤害如果大于放弃台湾,那么两害取其轻,美国还是要选择与中国合作压制台湾。这是利益决定的。

    另一种“中国太弱论”,实际上是没什么可驳斥的。因为世界上所有的国家都比美国弱,弱的多,所以按照这种论调,美国不需要和任何国家发展军事合作。不过笔者认为这种论调的关键在于过于低估中国的实力,这就是本文要详细讨论的问题。

    “中国太弱论”的另一种表现形式是一种表面的自大狂,鼓吹不与美国接触,任何问题如果和美国协商就是“看美国脸色行事”。这种表面的自大,实际上还是对自己缺乏自信的表现。只有清楚自己的实力,才有可能自信地和美国打交道。

    笔者认为中国的国力应该有一个充分的自我评价。笔者认为这需要从外国的视野看中国。

    笔者认为从美国,欧洲和日本这些发达国家的角度,首先是认识到中国已经在经济规模上达到一个和美国相差无几的地步。

    中国的东部发达地区大概有1~2亿人口,这是相当于美国或者日本人口的地区。这个地区的经济不用美元来折算的话,已经是一个相当发达的地区。这个地区自身已经成为一个以人民币计算的第二个美国或者日本。

    2001年人口普查数据表明,山东9079万人,广东8642万人,江苏7438万人,上海市1674万人,北京市1382万人,天津市1001万人,浙江4613万人。这些地区人口总数愈3亿。此外还有大连。

    在这些地区的总体经济水平,都已经达到了相当发达的阶段。比如浙江的许多城市,都相当发达。3.5亿人口的生活水准也已经相当富足。这些地区有大量的农民工以及低收入人口,但是哪个国家没有呢,包括美国。

    国内的许多战略问题文字都忽略从这个角度看问题,多半都是集中在中国自身发展不平衡等问题上,很少衡量自身的优势,更不考虑对方怎么衡量中国的优势。

    但是日本、欧洲和美国在考虑中国的情况的时候,他们必须要重视这个事态。这个事态是具有历史性的,是国际关系发展的根本性因素。

    对于中国来说,就好比印度在今后10年中在自己的北部发展出一个3亿人口的类似中国东部的地区,我们就必须对印度刮目相看,不管印度在整体上怎么落后于中国。在对待印度这个问题上,美国似乎比我们更有经验,他们比较长远地估计印度的增长,并且尽量利用这种国际关系发展的不平衡发展,攫取自己的利益。

    从西方的角度看中国,这块较发达地区的人口差不多是美国的人口,这里的人们的生活如果从实物水平看,是怎样的呢?

    从手机的数量看,中国的手机用户2亿,全球为6亿。这两亿中国手机用户,标志着中国一个相对富裕的人口群,其总数已经超过美国。中国还在以每月510万的速度增长手机用户。

    笔者认为“手机指数”是现代社会的一个重要经济指标。其重要性源于这个数字是不受任何方面控制。这个数字对于任何一个西方的工业家、政治家、或者商人,其意义是不言而喻的。

    回到实物经济的水平来看,中国在东部大约具有相当于美国人口的较发达人群的事实,应该是清楚的。

    另一个类似的经济指标性数字是肯德基在中国的开店数,据说达到1000家,也就是说在中国的分布已经达到相当广大的地区,主要在东部,而消费肯德基的人口也就不断扩散到更广大的地区。

    笔者再创造一个指数,就叫“肯德基指数”,就是指如果该城市如果设立了肯德基的店,就说明该城市在经济消费水平上达到了一个相当富裕的程度。百胜全球餐饮集团总裁兼首席执行官诺瓦克近日在京表示,“中国市场的成长速度不是一般人可以预料的,将来中国的肯德基总量会比美国还多。”当时2001年的估计是每年在中国开150家店。到了2004年1月,第1000家肯德基在北京开业,从2003年9月以后,肯德基以每天1.1家的速度在中国发展。

    手机指数标志着一个人口总数,肯德基指数标志一个分布的范围。中国的实物经济在一个2亿人口的广大范围,构成了一个巨大的经济体,这点是西方各国充分认识到的现实。

    这个现实对于西方决定怎么和中国打交道是起到决定作用的。比如澳大利亚在胡总在议会讲话的欢迎姿态,就是一个典型的标志性姿态。

    也就是说,中国的较发达的东部在实物经济方面,已经构成一个类似于日本美国那样的经济,那么这个经济区域又是怎么在发展呢?

    如果光看目前的水平,还不是完整的看这个经济区域,还应该看发展趋势。那么,这就使得西方更加重视中国的实力了。因为整个中国的GDP增长率为8%~10%这么个范围,而东部的增张率更高,多半会在2位数。

    也就是一个和美国的实物经济规模相仿佛(当然小一些),但是持续高增长的一个经济区域。这些地区的人口衣食住行和美国日本欧洲越来越接近,美国人在MALL里买东西,中国人也是;美国人买房子,中国人也是;美国人的家用电器,还不如中国人;中国的汽车没有美国人普及;但是中国人在手机、电脑等方面,恐怕很快超过美国;这2亿人口的实物经济又以美国3倍的增长率在发展,这个趋势是惊世骇俗的。

    笔者感觉一些人对于中国GDP的高增长非常不舒服,这里面就有笔者分析的因素。因为一个类似于美国的实物经济这么发展下去,老实说,真是使得西方非常担忧。


    本帖一共被 2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 家园 如何判定某一家子是否富裕?

      方法很多,比如这一家子一年的总收入就是非常重要的指标。任何时候都必须讲。GDP就是一国的总收入。

      对一国的宏观经济的评价,指标很多,比如新华兄的手机指数就比较有趣,不过要让大家认同,还得费点劲。

      宏观经济最重要的指标有三个:GDP,经济增长率,以及就业率。有趣的是,中国政府就是不公布就业率。

    • 家园 GDP这个东西嘛......

      其实, GDP做为国家间经济力比较的解释能力本来就比解释单一国家经济发展来得差. 也就是说, 以GDP为基础的经济成长率还比较值得重视, 拿去和它国比原本就会有些问题. 主要的是以 "购买力平价法" 推估的经济活动, 以及国内占有不小比例的地下经济活动两者.

      个人的观点是倾向基于数字探讨政策指引, 而不是数字本身. 与其讨论中国的人均GDP是一千美刀还是三或四千美刀, 说真的, 当局经济建设的政绩如何和一般小民没啥关系, 不过未来该怎么走还是要学习研究的. 新华兄的手机肯德基指数确实有趣, 和一般使用基本生活所需指标 (食衣住行) 货币价值的GDP算法来比, 在某个程度上, 中国人已经 "有闲钱" 购买非生活必需品 (或许对年轻人来说那是必须的), 也就是进入 "nice to have" 的消费习惯. 在意义上来说, 中国已经不贫穷了. 不过, 使用这种国家消费特性指标去反推其它国家的经济对比, 和原来的估法不也是犯了相同的毛病, 只是高估与低估罢了.

      再来是政策面的. 从新华兄的分析和一般现状来看. 事实上中国有经济能力的人不少, 大概有个几千万吧. 但仍陷于赤贫的人也不少, 记得这个数字也有几千万. 在部份人的消费习性转向 "nice to have" 的时候, 还有相当多人无法满足 "need to have". 在某个角度来看, 中国现在的问题和百年前一样: 不患寡而患不均.

    • 家园 对于民生来说,最重要的有三项

      教育、住房、医疗。如果住在中国的普通人与住在美国的普通人在这三方面的相差不大,那就可以得出两国的真实距离。其他什么手机、汉堡包(我宁愿吃小笼包)、汽车的开支跟以上三项相比,都是小事。

      当然老兄做的是两个国家的经济比较,那是国家元首打牌的工具。我作为小民,比较的是平均的生活素质,我的国家经济规模小无所谓,平均生活素质好最实惠,因为能做国家元首的到底不多,而且国家贫富不悬殊,平均生活水平高革命的机会低,没见哪个瑞典人,或者是瑞士人拼命要比较GDP吧。

    • 家园 担忧是必然的,害怕么

      主要是我们的态度,听他的还是自主?

      老师说,老农在加拿大的所见所闻,证明西方人对中国的理解是非常片面的。而且偏见很深。老农的老板已经跟中国来往近二十年了,说起话来还是对中国不以为然。我想原因是两方面的,一是中国的宣传还不够,二是根深蒂固的偏见。

      • 家园 片面认识和偏见是一定存在的

        外国对中国或中华民族有偏见, 就如中国人对美国人, 日本人, 韩国人, 越南人, 俄罗斯人或是其它国家也存有片面认识和偏见一样, 也和北京上海深圳沿海内地回族藏族存有偏见一样, 接触不深了解不够自然就会有片面认识和偏见. 当然国家宣传是一定要的 (其实我比较喜欢中华文化的宣传, 而不是中国经济或军力的宣传.) 但这个问题是不会消失的, 只是偏差程度会降低. 或者说, 是让世界更了解中国, 也让中国人了解世界, 减少隔阖猜疑. 不过这也是要几代的努力才行.

      • 家园 有的时候也不是偏见,而是观念不同,价值观不同

        比如我在大陆长大,回看一些国内情况,我了解为什么有这种情况出现,但是不代表我对它持有赞同的态度,了解不代表赞许。

    • 家园 美国人对于中国也有两种看法

      一种觉得中国很弱 军事力量极端的落后 无法有效维护自己的利益 也无法与美国讨价还价 所以美国应该干净利落的 毫不客气的 勇往直前的与中国打交道 要勇敢的要求中国做美国想要中国做的事

      一种是觉得可不得了 中国现在就很了不起 将来就更麻烦 要遏制中国得趁早

      两种看法 归根结底都是一个结论

      只是有早有晚 有急有缓 而已

    • 家园 我的手机指数和肯德基指数

      比中科院的那个指标有意思的多。

      • 家园 一个有名的经济指标是麦当劳的一种汉堡的卖价

        与您的有异曲同工之妙。正是根据这个指标,推导出了已经广为流传了不下十年之久的“人民币购买力与美元等同”的著名论调。

        这个指标的选择基于两点。一是麦当劳在全球所有分店的高度标准化,无论是采购还是人员培训还是产品质量还是服务流程,所选的那种产品汉堡也是在所有分店都有售;二是这个选择体现了在整个价值链中所覆盖的产业范围:工业、农业、服务业、劳动力成本......。

      • 家园 你这个也不公平。专家用的指标不好,那你拣手机来比较

        也是对美国不公平啊。

        这不也成了为得到自己想要的结论而选择自己的论据么?

        • 家园 吆,我踩到美国的那条尾巴啦?

          我在这里比较美国的手机使用量了?你读懂我的文章没有?

          是有人比较中美的手机拥有量,那是美国人布朗。你这都是哪跟哪呀?整个一满拧。

          • 家园 你这不是在说中科院的对比研究所用的指标不合理,对中国不公平么。

            那你推荐的手机使用率对美国也不公平不是。我们都知道手机在中国的普及有其特殊的原因。比如,人口居住密集,中国人又喜欢这些小东西,等等。就好像美国车中SUV和皮卡所占的比例大概世界第一,也是有其特殊原因的。不能当作一个可以普遍使用的衡量标准。

          • 家园 老兄莫急、莫急

            人家也是提一提看法而已,兄台大可不必如此上火....

            小弟觉得老兄试图寻找中国和外国可比较指标的尝试是合理的。毕竟货币也好、发电量也好,都有各自地域性的特点,并不能拿来就折算起来做对比的,但有些东西则是不会变的,完全可以比较。

            比如双方贸易过程中,就遵循同样的价值原则,这交易里的东西,那就是一分钱一分货了。好比一根黄瓜,我家卖1块一根,你家卖1美元一根,如果没有交易,我造一根黄瓜到底是算1RMB,还是算1$,就怎么说得都有了,但如果俺用0.5$把这根黄瓜卖给你,那就没啥可说的了,对不对?....这部分是共同可比的。

            此外就是经济结构,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分别占社会构成的多少比例,这个比例,到了一定的发达程度,应该是差不多的,也不因为换个地方就各有各的账本,对吧?老兄不妨也比比这些,如何呢?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2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