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在山寨中读懂山寨 -- 从周

共:💬105 🌺1238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7
下页 末页
                      • 家园 其实到Hi-End级别指标不是关键

                        这时候玩的是一种文化,不是音乐文化。而是类似你说的宗教文化,很玄的一种东西。老实说音频还原技术不是一种高精尖的技术,这时候指标已经不能作为题材。而一个小众市场如果没有更玄的东西是无法让高价产品生存下去的。在这个市场里性价比和双盲是毒药。

                      • 家园 人的听力,是人体最钝的感官之一

                        不像视觉,对色彩的分辨和线条的敏感。也不像触觉和嗅觉。这些感官在自然演化中,是跟人类在自然环境中的生存密切相关的,所以精度一定要高。

                        人类的听觉和味觉类似,都是有所偏颇的,听觉对于辨别方位是敏锐的,味觉对于苦、辣的东西是敏锐的,这些都有益于生存。而把听觉同社会化的行为牵连起来,还是近几十万年的事情,至于把听觉上升到欣赏音乐这种高度社会文明的活动中,还是近几百年的事情。

                        所以,我是指标派,相信不好听的东西,一定能用仪器测算几个典型指标而测算到。而现在的许多专业仪器,恰好能用指标反映大部分设备的工作状态,当然很多人不会看不会分析,那就是另外一回事了。

                        所以,您说的AB对比盲听,恰恰是扒下许多大侠面具的极品实验。

                • 家园 这个……还是推荐您听一下SEPP和阴极输出

                  或者SRPP也可以。当没有输出变压器时,市面上能用的小信号双三极管,基本上声音跟传统意义的胆管声,区别是相当大的,尤其是12AX7的SRPP,声音是威猛粗糙的。我所有的晶体管放大器都有一个自定指标,即20-20khz为+-0.5分贝内,这个指标的测试是严格的……。

                  您的文字并不扫兴,不过有诸多逻辑缺陷,多年文字工作让我对这些相对敏感,恕直言。

                  • 家园 老弟,srpp可是前置放大器,不是功放。而且这个

                    电路的特点就是高频响应特别好,它最早是用在VHF频段的电视机中的,用它做音频前置放大,正好可以弥补一般电子管功放的不足,声音听起来比较明亮。有人形容它“石味很浓”,是最不像胆机的胆机电路,这是它的独特之处。sepp是单端推挽功放,由于输出阻抗低而可以做成无输出变压器电路。变压器主要是用来变换阻抗的,你提这些并不能支持你电子管功放音质好是“变压器的功劳”的说法。

                    “20-20khz为+-0.5分贝内”是指增益的频率特性吗?如果是,对功放来说,还要看它是在多大的输出功率下的指标。大信号下,有时会不同的。

                    你的文章看出来你见识比较广,知道的名词很多,但是结论大有惊人之语,却缺少细节支持你的说法。

                    呵呵,坦率直言啊,谅不在意。

      • 家园 兄弟,说的太好了

        研究到位啊,你要是山寨高级音响销售,很有前途啊

      • 家园 Jitter就是DAC转换的失真指标,对音响来说

        可能要百万以下才会听得出来。对数字工程师来说这可是Bench Mark,特别是在GHz的通讯范围里特别重要。可以说是追求完美的标尺。

        双极型晶体管的高次谐波失真是个问题,在于其小信号放大的非线性和电容储存效应。这方面值得深入研究,好把真空管的幻觉彻底打破。

        • 家园 各有各的难处

          实用化数字音频目前最高的码流,是192khz*24bit*2 chanel=9.2Mhz,这个码流,在数字信号处理过程中,只能算是个小虾米。DAC内部的倍频工作,也只是为了将高频噪音向极高频去推,给后边的低通滤波器降低工作压力(更有DAC内置了滤波器,虽然普遍很烂,-90db级别的)。鉴于Jitter的恶化最终还原波形,目前仍无权威测试手段和量化方式,也鉴于目前模拟信号重放和录制的技术仍是两头堵的短板,那我个人倾向于数字脉冲信号量化过程中的Jitter,是可以忽略不计的。

          电子管的难处是灯丝热噪音、阴极感应噪音、栅级麦克风效应。也因为这些问题,电子管放大器的信噪比很难做到92分贝以上,寄希望于科技进步吧。

          • 家园 通信中的jitter我还是知道的

            DAC的jitter我比较糊涂。jitter不是时钟才有jitter嘛。:)

            你很牛!

            • 家园 很多论点把Jitter看成无所不在

              个人认为在缓存无处不在的今天,jitter只存在于DA转换过程中

            • 家园 音频DAC信号是数条时钟信号

              一条总时钟,一条左右时钟,一条位时钟,一条数据线。

              音响领域的时基误差,是基于莫名其妙的理论被无限扩大化的,这些理论千差万别,有认为电线材料不是纯铜,也会扩大误差。

    • 家园 【原创】在山寨中读懂山寨(二)

      谢谢各位的捧场,谢谢。不得了,我也学会挖坑了。

      这山寨的第一步,就是确立我的一个大方向,大目标,没有方向的乱仿制,白花钱还不讨好。

      我的大架构是2009年搞出来的,那个时候我的本职工作是编辑,但受国内经济气候影响,很不体面的处于低谷,这样一来,倒给我时间来玩这些闲白儿了。大架构总结如下:

      1·音质为主。由于我完全不需要什么视频播放的功能,需求的仅仅是单纯的高音质古典乐回放,因此一切以音质为王。网络盛传的校声手段、大师秘籍、极品发烧元器件我是完全免疫,以指标为主。

      2·按照从音源到功放到负载(喇叭耳机)的倒序来搞,越靠前的级别指标越高,以免出现性能瓶颈。

      3·音源将废除碟片载体。传统的CD、DVD、蓝光机,由于受到片源数量和介质损坏的影响,不大可能成为未来的主流。而中国发烧友受某些因素的垂青,得到廉价的无损音乐抓轨文件,或者自己压缩这种文件,十分容易。数字储存介质在眼下也是越来越便宜,250G的优盘才300块。

      4·模块化设计。尽可能多的克隆新型名机电路,音响设计指标受到储存介质的影响太大。CD的动态范围只有96分贝,而新一代192khz的录音则超过了120分贝,音响设备的指标要以此看齐。

      5·无铅是魔鬼,外壳无须靓。一切没用的东西都要放弃,向简单、高效前进。

      这第一步,我就盯上帝国主义老牌子Mcintosh麦景图的功放机了。

      先从总售价15万人民币的前级放大器C1000+后级放大器MC501开始吧!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千辛万苦搜到维修手册,打开一看,大跌眼镜。三分体C1000前级放大器虽然价格超过一辆Focus,但里面却是乏善可陈。这套三分体机,一台是控制器,负责给动辄上千瓦的后级送开机信号。一台是电子管前级,电路早在淘宝上卖疯了。最值得看的晶体管前级,核心电路只是一个由德州仪器的NE5534运放组装成的仪表放大电路,用来将弱信号阻抗降低,然后用一组单片机控制的音量芯片来控制音量,这一点倒是比碳膜的电位器科学很多哦!

      MC501是一台对2欧姆负载能输出500瓦功率的大家伙,末级电流输出用东芝大电流晶体管的达林顿电路,并联输出以达到500瓦。打开维修手册细查看,仍让从某大惊失色。电路简单得可以,将输入信号用差分电路进行电压增益,送到一组达林顿中功率驱动晶体管进行电压电流二次增益,再送到东芝大功率晶体管进行推挽放大。除了差分部分的恒流源,和温飘钳位的设计外,可以说乏善可陈。

      这台后级最大的技术含量乃是大功率变压器的制作成本(推挽输出500瓦,则变压器功率必须取500x1.414=700瓦),和后级晶体管的Dss、VCE/IB指标配对。

      结果就是,我把这两台名机的核心电路取出来,后级功率缩小到150瓦,前级功能简化,用Altium Designer画图,一个星期后花了200块钱打板费,做出了几张电路板,一张测试,一张实用,一次性装机成功。所有紧俏材料全部从淘宝订购,成功没有任何悬念。且由于我将部分小功率零件更换成贴片元件,整体指标上升了0.5分贝的信噪比。

      成功来得突然,也来得无聊,麦景图的电路乃是臭遍街的标准音频功率放大器电路,且全部采用分立件。我在前级的电路板上预留了外接插针。两个星期后,我分别仿制了马兰士的HDAM电流镜功放块,和用多片国半的LM4562高指标运算放大器,攒成的多级缓冲前级模块。安装上之后,用家里旧有的三分频音箱和森海塞尔HD600耳机反复试听,得到一个结论——设计完善、指标过硬的电路,听起来都是一个样。

      关键词(Tags): #功放机(大圆)#麦景图(大圆)#Mcintosh(大圆)#MC501(大圆)#C1000(大圆)元宝推荐:铁手, 通宝推:大红罗卜,文远,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7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