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萍水系列之“玩命”邱永铮 -- 萨苏

共:💬89 🌺769 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6
下页 末页
  • 家园 【原创】萍水系列之“玩命”邱永铮

    海军少将张招忠,那可是当兵当老了的,看见邱永铮的动作竟忍不住眉毛上挑,咽了一口唾沫。这个反应是集体性的,除了张将军,在座众人无不如此,如果不是坐在椅子上,只怕老萨还会表现出一点“两股战战,几欲先走”的意思。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环球时报》记者邱永铮 – 当然,是右边那个

    以嘉宾身份参加节目的邱永铮,没轮到发言的时候坐在那儿不声不响,老实巴交,满目憨厚,怎么看也不象能让一个将军感到危险的人物。

    没办法,参加那期节目的几位,多少都跟军事沾一点儿边,就算没见过枪林弹雨,也好歹知道什么叫危险。

    其实,当时老邱也没说话。

    问题是,这期谈战争的节目里,正在放他的录像。

    只见这个满目憨厚的家伙,正在一个岛上,对着某个钻进地里的大家伙指手划脚 – “这个火箭弹应该有五米长……它没有爆炸…… 韩国方面说延平岛上已经没有哑弹,但是我们却在这里找到一个……”

    在这样近的距离对着一颗没响的玩意儿比划,哥儿几个不由得对这位话不多的哥们儿暗挑大指,深表崇敬。就在此时,画面上这位跨前一步,抓住那发火箭弹的尾巴,开始左右摇晃,嘴里嘟囔着:“……露出地面的部分有一米多长,估计里面还有炸药……”

    大家集体咽唾沫的场面,就发生在此时,看着老邱在屏幕上口说指画,有人轻声道:“天,他不怕把这玩意儿弄响了吗?!”

    看老邱在录像中的表情,似乎没有我们这样恐惧,反而带着一点儿……兴奋!

    邱永铮是《环球时报》的战地记者,虽然萨也算该报的特约记者,却是一直没有和老邱打过交道。这第一次见面,老邱就给了我一个“悍不畏死”,“胆大包天”的印象。

    节目下来,和老邱同路,发现永铮过个马路都要一慢二看三通过,完全不象是那种混不吝的人物,忍不住向他打探当时情形。老邱听了半天,才明白大家的误会,连忙摇头苦笑,说不是这样的啊,那颗哑弹发现后首先叫来了韩国军队的人,去拍摄时已经解除了危险,他的意思是可能韩国人还有没弄干净的炸药残存在弹筒里。

    中国战地记者出任务的时候是有点儿罗伯特卡帕的风格,但真上了战场,可不会自己找不自在,那里的危险是无所不在的。

    一路走着,老邱给我讲他在阿富汗的经历。

    老邱到坎大哈当作战地记者刚回来,写了本书叫《跟着美军上战场》,据说销得不错。不过,萨要是下次见到他,会建议他把书名改成《目击美军上战场》,不然,塔利班外语不好,理解成《环球时报》为美军提供游击专家,还不把咱的记者“一块儿地统统打了”?

    照老邱说,阿富汗美军打的仗,简直不是常人可以想象的。比如,美国兵要是回了兵营,从饮食到上网,从娱乐到商场,一切都和在美国本土全无二致。美国人生生在荒野里建造出了一个个如假包换的“小美国”,只有走出兵营,才会意识到这是在阿富汗。当然,这得花纳税人多少钱,就是另外一回事儿了。

    至于打起仗来,弹药如泼水,呼叫之后直升机必须五分钟之内到达呼叫人员的头顶,更是让人难想象的高效率。

    “可是,这一仗美国人根本没法打赢。”老邱说。

    原因很简单,塔利班根本不跟美军打阵地战和运动战。每天放冷枪冷炮,对阿富汗政府军进行渗透(甚至策反中情局的阿富汗特工),用路边炸弹和地雷进行袭击,才是他们常用的战法。美军对这种完全不对等的打法很难适应。

    一天, 老邱他们来自不同国家的记者跟着一队美国兵采访。带队的一名美军中尉和他们已经熟识,大家边走边聊。

    走到一个葡萄园的前面,中尉说前面是巡逻区了,记者等一会儿再跟进。

    坎大哈周围到处是葡萄园,这里是塔利班的乐园。阿富汗人和我们种葡萄的方法不同,他们不搭葡萄架,而是堆砌一个个的塔墩,让葡萄攀援生长。这些密密麻麻,仿佛非洲白蚁山的障碍物让美军MATV战车(据说这种车十分安全,至今还无人在车中阵亡)无法进入,直升飞机在空中也只能看到一片绿色,如同睁眼瞎。巡逻的任务只能由步兵承担。

    美军开始向葡萄园里前进,记者们正要跟进的时候,忽然听到前面“轰”的一声巨响。

    众人纷纷扑倒。

    混乱过后,老邱等人冲到前面一看,只见那名带队的中尉,已经只剩一条腿留在那里了。

    一个活生生的人,武装到牙齿的美国兵,健壮,职业,年轻,只“轰”的一声就剩下了一条腿……

    看老邱回忆起来依旧用力闭眼忍住恶心的样子,萨生生把“这个中尉除了一条腿,其他的部分呢?”这句问话给掖了回去。

    这,就是塔利班路边炸弹的杰作。一名路透社记者激动地拍了一张照片,当即被已经有些歇斯底里的美军抓了出来,立即用飞机遣送离开阿富汗,并永远取消随美军采访的资格。

    “他不是有防弹衣么?”萨嗫嚅,随即想到,当地报道,塔利班的路边炸弹,连悍马车都可以炸成钢铁垃圾,防弹衣….萨摇摇头,打消了寻根追底的欲望。

    老邱说,这样的炸弹,当地亲塔利班的农民去葡萄园干活,顺手就可以安一个。

    老邱说,当地人对中国比较友好,但是,你穿着防弹衣,戴着钢盔,谁知道你是中国人呢?

    老邱说,就在美军兵营周围,每天都在战斗,枪声不断。

    “刚才他还在和我们说话呢,那是我第一次直面一条生命的突然离去。”老邱叹息,“这样的经历,有一次就够了。”

    那一刻,我觉得,自己真的误读了老邱,战地记者这个职业,可实在不是什么浪漫的行当。

    [完]

    老邱旁白:我不过是拉了拉火箭弹的尾巴,有那么恐怖吗?

    众人旁白:主要是反差太大,您要是长得跟张绍刚同志似的,别说拉火箭弹的尾巴了,就当场拉手榴弹我们都不会觉得新鲜

    关键词(Tags): #坎大哈(当生)#邱永铮(当生)#环球时报(当生)通宝推:喜欢就捧捧场,鹦鹉螺,znxf,嘉英,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 家园 萨大 个人认为tg改革开放以来的第一战地记者是

      新华社的唐师曾

      可惜被组织废了

    • 家园 前日机场接领导归国正好遇到环球时报欢迎他俩记者回国

      其他不说什么,不过迎接的几个小姑娘很激动呢,某一位白色衬衣的内衣都露出来。

      话说想起某篇他们的微博,一帮反民主政府军在坦克火炮和狙击手的配合下,在某个城市中心开展对民主人士卓有成效的屠杀。一天工夫累计屠杀7位示威民众兼20余人受伤。我给我同事说,给我一把猎刀就这个欢迎会5分钟我能造成的伤害肯定比反动政府军大得多。

      对他们敬业精神很佩服,不过新闻还是客观点好,别把大家都当作小白。

    • 家园 这次老邱好像出洋相了

      利比亚装备以色列的梅卡瓦坦克都出来了。

      • 家园 据说老邱是为了离开那个地方才故意瞎写的

        这样领导看了好叹息摇头,然后把他调到别处。

        结果领导更不懂,老邱媚眼抛给瞎子看了。。。

        所以现在仍在利比亚打酱油。

        • 家园 领导也没看出来,反正写的挺热闹的
        • 家园 刚看到大地卧铺贴的笑话

          午餐聊天时听来的:一个服役中的技术兵,想提前退役,多次申请未准。专业培训考试,故意全选错误项。心想这下可以走了吧?被上司找去谈话:如果全都不会,应该是25%,你得0%,说明专业知识掌握的非常好。回去好好干吧,孩子,等着拿退休金吧!

          领导也许想你连以色列的梅卡瓦坦克都知道还会认错,肯定是糊弄我,你就准备在利比亚干到退休吧。

        • 家园 还有一个据说

          类似于前几年的事情了:一个律师打着打着官司就不想干了,但好像法律规定不能中途撂挑子,除非能够当庭证明自己没能力继续担任委托人的律师了;于是,这哥们就当庭胡说八道,信口开河,反正有点金凯瑞《大话王》里面的情节。

          杯具的是,最后裁决,他跑不了,还得继续当这个律师,理由是:

          他没能够证明自己没能力继续担任辩护律师。

      • 家园 看来还是比较的无畏

        原因么,原来是。。。那个啥~

        不过,这哥们还一再的好心给大陆军的TG提建议。。。^_^。。其心可嘉~

        说到底,俺有点怀疑这哥们装傻,没有知识也不至于到这个地步吧?好歹是战地记者耶~

      • 家园 确实令人发指
      • 家园 给你一个链接

        外链出处

        邱永铮很有希望成为唐老鸭第二,我看好你哦

      • 家园 还有不知什么时候穿越到利比亚的T-90
    • 家园 邱永诤现在在利比亚

      利比亚现在除了使馆人员就只有20来个自愿留下的中国人,战地记者这碗饭不好吃啊。

    • 家园 火箭弹屁股那里是发动机,战斗部不到总长的四分之一

      火箭弹屁股那里是发动机,战斗部不到总长的四分之一。

      看完朝韩炮战之后,仅弹药来说,朝鲜的战备水平实在让俺大跌眼镜。统共打了二百多发,仅媒体报道的不炸弹就占到了不小的一个百分比~跟高山下花环里的场面有点相似,常规武器这么高的鸭蛋率,最起码比起现在的TG差得很远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6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