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现在我想想中国的填鸭式教育是对的。 -- 懒虫123

共:💬301 🌺1998 🌵27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21
下页 末页
      • 家园 现在的教育问题不仅仅是在课堂上吧

        出于各种原因的课外教育负担恐怕也占相当大的比例,尤其是低年级。

        首先就是奥语奥数-择校,内外勾结,坑你两遍没商量。

        然后是补课,差学生要补,好学生也要补,难道全中国的小朋友上课时都不好好听讲吗,还是有些老师上课不好好讲,心思都留到补课上去了呢

        第三就是可怜的家长指定的课外兴趣,是孩子有兴趣,还是家长有兴趣,还是都没兴趣呢。比如试问茫茫琴童家长们,有多少比例能看懂五线谱知道三和弦呢?

        其实大多数家长恐怕也不想让自己和孩子活得这么累。但当教育成为产业,就会有各种利益方来想方设法地设计你的刚性需求,你只有接受的份,否则就要被排挤出体制之外。

        所以家长们面临的选择,早已不是填鸭还是自主学习的教学方法,而是要不要接受现行体制的问题,这个体制,既包括现行大学入学和将来就业的选拔淘汰方式,也包括在这条官方大道上,各种地头蛇设立的明卡暗哨。对单个家长来说,想另辟蹊径走自己的路,那就准备拿孩子的终身作赌注吧

        作为家有1岁小女的新人爸爸,我的梦想是,课堂之上学有余力,课堂之下探索好奇,空余时间了解了解人性与人间百态,此童年足矣。然后她能走多远,那就看我能引导多少,她能坚持多久,放手一搏,即使达不成她的理想,也可立足于社会而无憾,此生足矣

        但愿将来能够有勇气有条件,让我的乖女儿少受点罪,多享受些应该属于她自己的童年和人生

      • 家园 不感兴趣的东西做不到坚持

        并不是以后是否出息的判断依据。只有对感兴趣的东西能够钻下去,才是会有出息。

        而对学的东西感兴趣,填鸭教育是填不出来的。

        • 家园 兴趣要培养的,坚持是成才的保证

          感兴趣是一个很有意思的概念,什么是感兴趣?不能仅仅以第一时间的第一感觉为准。需要时间检验。

          小孩对电子游戏感兴趣,电子竞技项目是国家体育总局批准的第99个运动项目,那么是否应该培养小孩的这方面兴趣呢?要知道专业电子竞技运动员一天枯燥的练习12个小时,只吃两馒头的日子不是容易坚持下来的(具体可以参照SKY李晓峰的故事)。亦或者让一个160CM对篮球感兴趣的人去把篮球当职业是不明智的。

          相对而言,兴趣是可以培养的,比如一个小孩不喜欢游泳,家长要让他学习游泳,小孩或许有抵触,但是学习完基本游泳技能后,在江河里的畅游则更容易让他对游泳感兴趣。

          学习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基础不打好,大厦就建不高。从这里才能看出坚持的难能可贵。不学好算术,怎么理解微积分?对算术不感兴趣的人未必不对微积分感兴趣。而一切都必须做到坚持到高考,你才有选择的机会。

          在这里有一个误区应该提醒,那就是没有那一种教育能让所有人都成才,在西方教育下,对唱歌感兴趣的人未必成的了歌唱家,在应试教育背景下,对唱歌感兴趣的人未必成为不了科学家。

    • 家园 不仅如此

      所谓的素质教育,是任何一个地区、任意一个阶层的人都能施行的吗?

      没钱没资源,怎么搞素质教育?弹钢琴,很好,但一架钢琴多少钱?谁能负担的起?我觉得,只要提倡素质教育,那就能用钱来淘汰一部分孩子,原因只是他们的父母穷。

      由此,产生阶级的分化和固化。

      第二,填鸭式教育真的教育不出天才吗?填鸭式教育真的扼杀天才?

      天才不等于兴趣。如果说在填鸭式教育下,沉重的学习压力导致没有时间和精力去发展兴趣,这很正确,但如果说压抑天才,那就是实在没谱了。真正的天才,学习书本上的内容是十分轻松愉快的。比如在很多学校,总有那么一批不学习但成绩排年纪第一的人,他们才是天才。他们的天赋怎么会被填鸭式教育扼杀?

      第三,动手能力。有一个说法是填鸭式教育下的学生缺乏动手能力。此话倒也不错。但中国在工程机械方面的大发展表明,动手能力并没有成为发展的限制。那问题出在哪?

      问题在于,动手能力是可以训练的。不仅可以在儿时训练,也可以在成年后训练;不仅可以在学习训练,也可以通过实践训练。差别只是训练之后的效果不同。正如美国高中生在基础知识方面的缺乏一样,那也是可以在更深入地学习或工作中获得,差别也是掌握的全面程度和深度。

      但如果缺乏了这种训练,中国孩子动手能力就差了,美国孩子就是大部分基础知识方面的白痴。两国半斤八两而已。

      • 家园 学习负担哪有那么沉重啊。

        我小时候写作业,会写到很晚,但那是因为我一边写一边玩。高中是学的稍微多点。但我复读一年之后,分数提高了133分,而且第二年高考还是大综合,丢了两年的地理历史政治都要考。这就说明我之前的学习,有多么的浮躁,水分有多么大了。大即使是复读,我还是有时间租小说看,卫斯理看到做呕。

        所以说,所谓的压力大,有很多是消耗在一些乱七八糟的地方了,如果能改变学习方式,提高学习效率,作业不会写到很晚。压力也就没那么大了。

        动手能力么,我动手能力还是比较好的,为什么?从小我爸连修锁都喊我在旁边看着。我家里就喜欢自己修东西自己做东西,这是习惯。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才是师之惰。

      • 家园 我指出你两个逻辑上的漏洞

        没钱没资源,怎么搞素质教育?弹钢琴,很好,但一架钢琴多少钱?谁能负担的起?我觉得,只要提倡素质教育,那就能用钱来淘汰一部分孩子,原因只是他们的父母穷。——用科学的高效率而非题海战的方法学好课堂学科知识也是素质教育,而你把素质教育偷换成了特长教育,由此得出“没钱不能搞素质教育”这个错误结论。

        真正的天才,学习书本上的内容是十分轻松愉快的。比如在很多学校,总有那么一批不学习但成绩排年纪第一的人,他们才是天才。他们的天赋怎么会被填鸭式教育扼杀?——这样的人为什么能够成功?就是因为他们的学习能力非常强,摸透了什么是真正的素质教育,用高效率的方法完成了学习,他们的成功不是填鸭的成功,相反是他们用自己的力量在填鸭的环境中走出了一条自己的不填鸭的道路。

      • 家园 在现在的素质教育语境下,素质教育的概念被偷换了

        素质教育现在在国内成了特长教育、课外活动的代名词了,但这是被偷换的概念。

        素质教育本质的意义,是让学生真的学通学明白学科知识,是真懂而不是用死记硬背野蛮练习的方法掌握一些考试技巧混分数。

        所以素质教育不费钱,很朴实,搞素质教育只会提高成绩而不会降低成绩。

        我写过一篇文章,现在转给你看看,就是对什么是真正的素质教育的分析的

        真素质教育、伪素质教育和应试教育

        现在有种很流行的说法,说素质教育之所以普及不下去,主要是因为应试教育根深蒂固,而应试教育根深蒂固的主要原因,是因为现行的高考制度。说因为高考强调分数,所以逼着学校放弃素质教育活动,把全部精力放在应试上,造成了学习负担加重,学生苦不堪言。

        这个说法看似是那么回事,但是我说这个说法起码是有漏洞的。按照这种说法,就有一个潜在的逻辑在里面:素质教育是无法提高分数的,只有应试教育才能提高分数,素质教育搞多了,分数肯定会下降的。

        我承认,分数不能衡量学生的全部,分数也不是教育的唯一目的,但不要忘记了分数毕竟是一种相对科学合理的衡量学生学习水平的尺度,而且目前我们也找不到比分数更好的方式去衡量学生的学习情况。既然如此,任何一种教育方式,都不应该回避分数。素质教育既然被标榜为无比科学、无比正确,却连分数这个尺度都要回避,似乎一提分数,就是应试教育的东西,就是落后的保守的。一种标榜为正确科学的教育方式,却要学生付出分数下降的代价,还强词夺理地说自己是正确的,是分数这把尺子有问题,那怎么能够让教员、学生和家长信服和接受?

        其实如果留意一下现如今各个学校搞的“素质教育活动”就会对这个问题有些明白了。在当今教育界的语境中,素质教育是和课外活动、特长教育、春秋游、研究性学习……等划等号的,而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政治、历史……等需要考试的科目,似乎是和素质教育无关的。有的学校还很好笑,在每天下午课程里专门安排了几节活动课,冠名“素质教育课”,似乎只有活动才是素质教育,上课就不是素质教育。这种如今很常见的做法和观念,其实不是真正的素质教育,而是被篡改了的素质教育,或者说,叫做“伪素质教育”。

        伪素质教育不关心教学的质量,不关心学生有没有学到知识,更不关心如何过考试这一关,他们干脆把考试打上应试教育的标签一并反对,整天整那些花花哨哨的虚招,搞得轰轰烈烈热热闹闹。“素质教育活动”影响了教学质量,造成考生失利,正好说明考试制度有问题,要改革,要推翻,要取消。顺我者昌,逆我着亡,凡是不合我胃口的,揭穿我的老底的,统统都是应试教育,统统应当推翻。考生的失利,正好是“素质教育改革”最好的理由——看,中考高考把我们素质教育的成果都否定了,所以中考高考非改不可!陈胜吴广学生做,刘邦项羽我来当。学生的失利,正说明了我的正确,我永远正确,永远科学!这就是伪素质教育的嘴脸。

        其实,真正的素质教育并不在乎课堂设在室内还是室外,也不强求什么“研究性学习”,更不是把花花绿绿的课外活动秀当成是教育的根本。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的区别并不在于搞不搞活动作业多不多,考试是打分数还是评等地,而是前者要求学生真正掌握该学的知识,培养起学习和思考的能力,后者则无所谓学到多少知识,用应试技巧来代替知识能力。副课、活动课要搞素质教育,主课更要搞素质教育,它要求的是用科学的方式搞教学,该讲的要讲透,让学生彻底搞懂,而不是把答案和模式背下来平时没日没夜地重复练习考试的时候去骗分。因此,真正是用素质教育培养出来的学生在考试的时候应当比应试教育下出来的学生取得更好的成绩,因为他们学得更扎实更灵活,能识别题目的变式,能解决新环境下的新问题(如今的考试其实很注重这个),那些应试教育搞出来的学生在识别变式和解决新问题方面的能力则要逊色许多,因为他们并不是在学知识,而是在学应试技巧、背标准答案、背“题型”,是适应不了变化多段的考试的。

        伪素质教育之所以会造成学生成绩下降,是因为大量的课外活动秀占用了学生自己学习的时间,可是在真正需要进行改革的主课领域,却还是老一套,还是在背答案、背题型、猜题押题……“素质教育是副课的事,主课是要考试的,不能搞”,结果教学活动的核心恰恰没有变。更要命的是,由于课外活动秀占用时间太多,主课教员就变本加厉地搞猜题押题,增大作业量,期望“把时间补回来”,在应试教育的路上越走越远,越走越邪,更加与中考、高考的方向背道而驰。这些学校升学考试的失败,与其说是“素质教育斗不过应试教育”,不如说是伪素质教育对应试教育变相推波助澜的结果,说到底恰恰说明了应试教育的失败,而不是素质教育的失败。

        前面讲了,当今很多学校搞的所谓素质教育其实是伪素质教育,其主课的教学还是应试教育的那一套。而如今中考、高考等选拔考试却变得越来越灵活,所以这些学校在选拔性考试中越考越惨。因为有伪素质教育这个外衣,他们就很自然地把失败的原因归结为“素质教育斗不过应试教育”,推卸自己的责任。那么我就想讲一讲真素质教育、伪素质教育和应试教育在当下的关系。

        如今教育界主要有三种势力,第一种是真正的素质教育改革派,他们看到了过去传统的猜题押题的应试教育的严重缺陷,提出了许多真知灼见,真切地期盼教育能朝好的方向改革,保证教育的真正质量和国家民族的长远利益;第二种是顽固派,顽固地坚持应试教育的老路,拒绝一切合理的改革,忙于猜题、押题,布置大量没有效率或者效率很低的作业,把学生搞得苦不堪言还自认为自己是认真负责的,是对得起学校对得起学生家长的;第三种就是伪素质教育派,他们打着改革的旗号贩卖着自己的私货,用花花绿绿的课外活动秀代替朴实的教学工作,目的恰恰是为了迎合一些官员浮夸、浮躁的作风,以获得体制内的利益。

        第一种势力,自然是素质教育真正应该依靠的中坚力量,也是当前教育界的支柱。正是因为他们的努力,使得当前中国教育虽然问题多多,但还保持着基本的平衡和大方向上的基本正确,当然是应该支持的。比较值得玩味的是第二种势力和第三种势力之间的关系,表面上他们互相攻讦势不两立,其实则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在实际利益上是互相依赖互相依存的。伪素质教育派抓住应试教育派的把柄口诛笔伐,利用人们对应试教育的反感和对改革的期盼贩卖自己的私货,扮演着救世主和改革先锋的角色,以赢得体制内体制外的各种利益。当他们的把戏还混得下去的时候,就在体制内谋官谋职,骗取科研经费和各种头衔;当这台野台戏搞不下去了,就跳出体制,扮演起“被保守势力压制迫害的悲情英雄”,做起无本万利的“社会批评家”破口大骂。应试教育派则利用伪素质教育派捅下的各种篓子制造的一次又一次失败恐吓民众,“看,搞应试教育就是这个下场!你们想要吗!”借机混淆视听,攻击真正的改革派,掩盖自己在教育思想和方式方法上的落后和无能,继续在体制内混下去。除此之外,还篡夺真素质教育的功绩,把当今教育取得的成绩归结为自己“坚持正确方向”,压制改革压制创新,极力维护其体制内的各种利益。

        所以,要讨论当今的中国教育问题,特别是素质教育和应试教育之争问题,就一定要分清楚真素质教育、伪素质教育和应试教育之间的关系,站稳脚盘,不被伪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之间的互相攻击裹挟过去,不介入他们毫无意义的斗争,暴露他们之间的利益关系,这样才能把问题讨论到点子上,否则的话,扯皮是永远也扯不完的。

      • 家园 同意下面蚂蚁上树说的

        素质教育绝对不是弹琴什么的,而是一个全方面的科学、艺术等素质的综合体现。

        比如我女儿并不是生来就有一副好嗓子的那种人,但是,在英国上中学后,因为兴趣所在,所以每周请了一个老师教她唱歌,现在唱歌唱得很好,主要是运用发声的技巧,把不怎么的嗓子也练了出来。绘画也是这样,从来没有学过绘画,现在徒手画和模仿画的能力特别强,都是素质教育教出来的。

        国内孩子被填鸭式的教育搞得没有业余时间,不光是不能去培养和发展自己的兴趣,连一些基本的素质都达不到。以前上大学时,看外教上课的时候,动不动就徒手在黑板上画出一个东西来示范,非常佩服他们有这样的本事,出国看孩子上学才知道,这对他们来说不过也就是素质而已。

        至于基础知识和动手能力方面,我不认为这是对立的,不能片面地说中国孩子的基础知识有多强,老外孩子的动手能力又有多好。从我的观察来看,国外学校上课需要传授给学生的知识点与国内基本上是同步的,不同的是一个知识点国内的孩子需要反复地用不同方式的题目来给予强化,比如速率,就用什么火车上的苍蝇、水桶放水接水等来让孩子反复地做题。而国外的学校基本上是点到为止,只是让你学会了速率这个概念,会它的基本算法就行了,其他想要学得更深的,可以参加课后俱乐部或者以后上大学再去研究。所以,在基础知识上面,很难说国外孩子的知识就差了、薄弱了,很大程度上是他们不会做题而已,但知识是学到了的。

        动手能力上中国孩子可能有的做的东西比国外同龄孩子做的还要好得多,但整体来看,国外在这方面可能会更看重一些。这要说的话,又会是一个很长的话题,姑且打住。

        • 家园 填鸭式教育和课余生活缺失没有直接关系

          我在山东上初中的时候,每天7点开始上课,一直到晚上7点才放学。每周休半天,寒暑假就放一周。有这种现象完全是因为攀比。谁都想让自己的升学率高一点,最直接的办法就是多学。到这几年我堂弟上高中,省里硬性规定上下课时间,双休和寒暑假,非高三补课一律停止,不执行就给老师校长处分记过。效果立竿见影,我堂弟只要平日努努力多写点作业,周末就可以闲着打游戏,远比我初中来的轻松。上海学生时间也是这个原因。上海上得了重点大学的也还是很少数。我学校为了提高升学率动过歪脑筋,让老师自己开补习班,学校提供场地,结果被家长告发,媒体上曝光了一阵,最后不了了之。

          另外所谓的启发式教育完全就是科普,听过的人只不过知道世上有这种东西而已。不通过做题是不可能领会的。前天我同学(外国人和香港人)去珠海买山寨鞋,纯红色100一双。我开玩笑说你买7双不同色,拆了搭配穿做百变潮男。结果他们一群人算了老半天也没算出来到底有多少种组合,连解决问题的边也没摸到。这可是去年才教过的知识。

          要说国内教育,短板绝对在大学上。我的很多高中同学,到了大学就一个字--混。天天打游戏,到处玩。而且我们的大学教育跟现实生活完全脱节,理论无法结合实践。前一阵子我跟内地和香港的学生组队参加商业创意大赛,很明显香港学生提的点子真的是点子,内地学生基本上就是幻想了。

          • 家园 我觉得其实大多数人的天赋是差不多的

            也没资格说别人多么笨,说自己多么聪明。谁傻呢?谁也不傻。肯下苦功夫,勤奋、刻苦,这是多数成绩优秀的人给我的印象。脑袋瓜子是越用越灵的。

            • 家园 你这种说法恰恰是我一直反对的一种对学习的理解

              很多人包括很多老师对学习的认识就是这样二维的,一个维度是努力,一个维度是智力。谁都不承认自己智力有问题,于是学习不好的原因就变成了唯一的——不够努力。而当努力到极致成绩还是不好时,就再把原因归结到智力上——我脑子笨,读不进书。我是女生,天生不适合学理科……

              实际上影响学习的因素还有很多,比如学习的方法、教员的质量等等等等。但在实践中这些因素总是被有意无意地忽略,结果就陷入了读书不好——不够努力——努力了还读不好——脑子笨,要比别人更努力——业余时间全部被侵占、效率低下成绩还不好——教育体制有问题……这样的死循环中。

        • 家园 学习的时候不应用,那就和没学差不多

          美国数学教育差,一个原因就是不做题。他们太讲究启发式教育,以为数学这种启发完了、原理会了就行了。结果一个个数学差的不行。好些华人小孩就要上课外班,说白了就是做题,然后数学成绩就很好。

          数学之类的学习,不做题时不可能学好的。光学原理不实践,就和没学差不多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21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