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读书笔记】滞胀的年代(上) -- wqnsihs

共:💬1231 🌺7402 🌵41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83
下页 末页
            • 家园 这样子是不能搞研究的

              没有产业化的前景和价值,绝大多数都达不到中试水平

              卢瑟福研究中子的时候,陈景润搞“1+1=2”的时候,有什么“产业化的前景和价值”?

              对于研究所,说“没有产业价值”还算中肯,对于大学,以产业价值作为衡量的标准,跟追求原创性,就是缘木求鱼了。

              为什么现在抄袭现象严重,学霸作风横行,就是因为官僚化的行政管理占据了科学研究的领导位置,控制了经费和资源的流向。

              以基本的逻辑关系,如果一个非专业的行政官员都能够理解和预测,那么又怎么可能是高水平的,甚至原创的呢?

              所以说,出问题,根子就在主席台。

              • 家园 芒总的说法体现了中国人做科学的基本毛病-急功近利

                "绝大多数都达不到中试水平" 的确根子就在主席台. 互联网最初不过是实验室之间的DATA传输而已,谁能想到有今天的规模呢,改变人的生活方式呢。

                • 家园 现代社会是讲分工合作的

                  一个搞基础研究的,能搞出样机已经很不容易了,还要能搞中试,搞大规模生产,那不是什么科技工作者,是万能的神。

                  忙总的管理系列还是很不错的,但是在搞研发这个问题上,实在不应该去指责别人搞好了样机,却不能搞好产业化。因为那本来就不该人家干,该你忙总自己干的,不能说自己干不好,或者不会干,却怪别人起头起得不好。

                  • 家园 我不知道你接触的科学家是什么样的,我接触的基本就是

                    四类人物:

                    第一类对产业化无兴趣,只专心自己的研究,当然有人赞助更好,不能赞助也不祈求,自娱自乐,不过基本集中在纯数学和理论物理范畴,搞的题目也不大;

                    第二类是有成果,也急于转让,但是经常碰到不切实际的人,例如一个市场容量只有五亿的技术,竟然开价1亿人民币,而且不要期权要现金(这人相当有名);

                    第三类是对自己技术有很深情结的人,要自己搞,而且认为一定能够搞出来,发大财,但是又缺乏起码的产业化常识,且不放心别人代劳。

                    第四类就是能够自己产业化的,也能够与人合作的,这种人少。(不过他们的下场一般是被资本家或央企收购,我讲过这种例子:权力的真相)

                    你说的“因为那本来就不该人家干,该你忙总自己干的,不能说自己干不好,或者不会干,却怪别人起头起得不好。”不对,不是我们不会干,也不是干不好,因为我们就是干流程化,标准化,专业化批量生产的,而是人家不让你干,因为他认为这是当比尔盖茨的机会,根本不让外人知道自己的技术秘密。

                    如果能够碰到一个科学家在适当的交易条件下(一般是该技术或产品预期五年生产利润的25%以内),毫无保留的交出他的技术文件和原理样机,让我们产业化,那是祖坟冒青烟才能碰到的事情。很多时候都留一手,而且常常利用转让技术的资金自己搞一摊来与你竞争。最典型的就是中科院某所的某产品技术,用转让资金搞了一个厂,还顺利在上海证交所上市,而付钱接受技术的被转让方死翘翘了。

                    • 家园 这是因为中国的科研顺序反过来了。

                      科研出成果前,如果钱都是科研人员和科研机构自己筹来的没有明确企业背景的钱,那么出了成果以后,企业必然在一个被动的地位。

                      而如果企业在出成果前就投入到科研活动中,在出成果后,企业的介入就会容易很多了。

                      但是现在中国的企业一般都没有利润,不可能在还看不到任何成果的时候去大把撒钱,所以这个现状很难改变。

                      其实中央政府,地方政府和央企可以改变一下出钱的模式,在给科研项目钱的时候,加一些限制性条件,弄个类似斯坦福校内科研基金的规则,在CCAV里放的《公司的力量》里有介绍,这样可以逐渐改变中国的科研局面。

                      在政策引导下,大学和公司,尤其是小公司走到了一起。各个大学在国会立法后,纷纷行动起来,此时,成立于1970年的斯坦福大学技术许可办公室已经成果斐然,这里掌管着全校师生的发明,负责申请专利和转让技术,一旦商业谈判成功,各方都将获益。“利益分配来讲的话,我们是非常明确的,而且是非常公开地告诉所有的人。如果商品化成功的话,我们的收入、我们这个办公室先抽15%预留,作为我们这个办公室开发的经费,那么剩下的等于是利润分成3份,3等份——”三等份的利润分别归发明者本人、据在的系和学校拥有,权益的明晰调动起每一个智慧的头脑,最有创造力的人终于成为财富的新主人。

                      这也是为啥中国的军事科技能突飞猛进,而民用技术总是磕磕绊绊的原因。

                      • 家园 这个主要是眼光问题

                        中国的大公司根本不缺几个钱。但是对基础研究却是急公竟利。Vapnik做 statistical learning 的时候,他自己直接不带来任何应用,应用根本就是初级人员干的。依照中国公司投资人的观点,羊这个人就是烧钱。实际上他做直接的应用才是莫大的浪费。中国人公司投资人眼里的DE SHAW就是个憨包。

                        起来小时候大人问我给我买一个东西,一是书,一是糖果。我没有犹豫的说:书。而相仿年纪的亲戚的孩子要糖果。张大了么,他就在农村民企里做干部了。

                      • 家园 这里面与企业体制有关,民营急功近利,不愿投资未来,国企

                        政治任务意识强,没有政治任务,就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少惹麻烦。

                        就算国家投资也没有用,因为企业不会介入,也不会提供需求清单,让研究部门成为瞎子。

                    • 家园 科学家自己的看法

                      高层次的人才,尤其是大学的优秀教授,往往既可以从事最前沿的基础或应用科学的研究,也可以担当最重要的技术总监、促进高科技产业的发展。为什么?因为这些高端人才站得高、看得远,可以掌管全局。相比之下,国内非常重视项目人才,往往把青年人培养成专攻一面的项目人才。可惜!这些项目人才尽管在狭小的本专业项目上还算优秀,他们没有把握全局的能力,一旦离开本专业项目也不能担当重任。原则上,项目人才很难成为高层次人才。

                      施一公 中国未来的核心竞争力究竟是什么?外链出处

                    • 家园 del
                    • 家园 你这个分类倒是非常贴切

                      第一类的是真正的精神世界的工作者,我们这些俗人除了尽心尽力的供养和尊崇,就不用再多做些什么了;

                      第二类,至少他愿意交易,只是价格谈不拢罢了,如果市场容量真的是5亿,姑且认为产品的市场占有率能达到40%,那就是2亿每年的营业额。只要是成本毛利在50%以上的产品,那么前5年的利润就已经快3个亿了,要1个亿,跟你那个25%相差不多啊,再努力一把,不见得谈不拢啊;

                      第三类不是社会化分工大生产体系里的人,你去理他,不是自找不痛快吗?

                      第四类是社会的栋梁,但是为什么他们的下场就是被资本或权力收编呢?这本是资本和权力的无知和无耻,不是什么值得夸耀的,好像资本和权力是多么的无敌。

                      最后,你的价码是5年的利润的25%,为什么不是产品全寿命期的利润的25%呢?或者反过来说,为什么你投资的人不能只拿利润的25%呢?

                      资本和权力的强势,抑制和削弱了其他社会成员的活力,不能说是别人不尽职。如果你自认为资本和权力的代理人,一个职业经理人,以科研开发工作为例,最好不要去指责搞科研的如何无能,而应该考虑自己的专业和能力范围内,如何才能促进科研和开发工作的进行。毕竟指责别人是容易的,也是无用的,改进自己的工作确有成效,但是确实是最困难的。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83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