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80年代初我们理解的存在主义及其在校园的影响 -- wqnsihs

共:💬371 🌺2519 🌵8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25
下页 末页
      • 家园 好熟悉的画面,不过对师兄的一项数据存疑

        按说师兄离开后我才去,时间更加靠后。似乎不是

        必须每月寄40元人民币才能维持生活了。

        我说说我当时的花销:我家里人均收入超过36元,而当时人民助学金的标准是30元以下,所以入学时我没有任何助学金。

        助学金当时分四档,分别是每个月19.5元,14.5元,10元,6元。

        我在84到86这一年半中,每个月花在吃饭的钱连同换饭票,每个月就是30出头,牙膏肥皂洗衣粉作业本都算上也不到四十。当时食堂菜饭票已经全校统一,没有当年师兄们罢吃的故事了---这个事情方励之是有功的。

        我记得的菜价是从5分的青菜到4毛钱的酱汁大排。我平常买的多数是烧三鲜,炒三片这些3毛或者两毛五的菜,每周两次大排我一般能赶上一次。冬天到一食堂去买3毛钱的小炖肉也很好吃,还是热乎乎的。我父母让我一次带够每个月50元的生活费,实际上每学期期末我都剩下100多,拿去在安徽和江浙上海旅游了。

        我感到第一次涨价是86年,当时食堂价钱主要是出现了5毛钱的小炒,再往后就越来越离谱了,89年“动乱”时的大排,在新食堂卖1块六毛钱一份。所以86年后开始,每个月全体学生补助5元钱菜金,到了88年价格闯关失败,每人补助10元钱。当时一个天津同学叹道,将来某一天甲等助学金会变成319.5元,我们这些没有助学金的变成300元,狗屁差别也没有了。

        • 家园 你说得对,我漏了一句话,1980年我的父母落实政策

          恢复原来工资待遇,所以80年起我就没资格享受助学金和生活补助了,需要家里寄全部生活费(每月30元),到82年第一次涨价,就升级为40元。

          82年时5食堂(就是现在那个什么文化中心位置,以前是最早大礼堂)的小炒西红柿鸡蛋就是3毛钱了。

          涨价后对农村来的同学影响是很大的。他们有的寒假回家带一个大陶罐的咸菜(雪菜+黄豆),要过一学期。

      • 家园 那个年代的大学生,专心读书,专心思考,名副其实的天之骄子

        作为80后大学生,我最困难的时候,每天生活费只有3.5元。那时候华师还有一位同学每天到食堂捡饭吃。---所以我说年轻一代会更加实际。

        其实和物质上的困难相比,精神上的困难更大。

        • 家园 物质上的困难是成长必须的

          这段经历对你来说,比金子还珍贵。缺乏这个经验的,只能自讨苦吃了。大概也是天道,穷人家的孩子好奋斗,富人家的孩子多享乐。

        • 家园 当年因为物质贫困自杀的大学生不多,而因为不理解:

          “谁发家谁英雄,谁受穷谁狗熊”之类价值观颠覆性的改革而神经失常或沉沦或自暴自弃等精神自杀的人极多。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 家园 我觉得某些人不理解这句话,是过度想象了。

            当年因为物质贫困自杀的大学生不多,而因为不理解: 6

            “谁发家谁英雄,谁受穷谁狗熊”之类价值观颠覆性的改革而神经失常或沉沦或自暴自弃等精神自杀的人极多。

            我觉得某些人不理解这句话,是过度想象了。胡的意思,无非就是鼓励个人以自己的能力致富。并不意味着对坑蒙拐骗,权力寻租的认可。那层意思,只是普通人从社会现实和逻辑思辨中推出的意思而已。

            事实上,胡不过是希望以个人致富的力量来推动社会发展。很简单的道理。

            • 家园 政治家的常识是不说自己不知道后果的话。也不能做自己认为是

              对的事情而不管实际执行系统对指令的衰减,放大,延迟和异变,政治家必须有预见性。在趋利避害,利大于弊情况下才能行动。

              历史实现实证明他不是合格的政治家。

              • 家园 是的,胡乱邦不是合格的政治家

                老百姓说他“胡乱邦”是非常精辟的总结。

              • 家园 那个时代的问题邓才是总的负责者吧?

                咱们说的是两个问题,着眼点不同。我是针对听话者而言的。您是针对讲话者而言的。其实在我看来,很多人有神经兮兮的问题。就是喜欢把别人的话往歪里解。而不去探求他的本意和讲话的上下文。从而自己折磨自己,然后再用自己的偏见折磨别人。——所谓毛主席的感谢日本。lxb的殖民三百年都属此一例。(个人观点,不喜请无视)

                又或者,“稳定压倒一切”,“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是否就比胡的那句话更高明呢?又或者,和“闷声发大财”相比……

                我不想对胡作什么评价,因为那段历史我有很多不知道的。中共自己的党史说二代核心是邓小平。用胡和弃胡,用赵弃赵,都是邓的决策。那个时代的问题邓才是总的负责者吧?

                而且,大变革时代,怎么作是对的,怎么又是错的。马后炮总是比较容易。

                另,不知忙总对三代、四代的看法如何。

                关键词(Tags): #胡耀邦
          • 家园 也许这也就是必由之路,先物质而后精神

            精神超前不一定是好,不是每个人都能承受得住的。

            和您描述的那一代大学生相比。年轻一代的精神压力明显不同,马加爵的事情,很多人都忘记了吧,但是那就是事实,具有深厚的现实基础。

      • 家园 你们上的才是大学

        我们只能说是被大学上了

        • 家园 这段经历对我们是非常有价值的

          我们那一代的大学生的最特别的与众不同是:

          先是不自主地进了社会“大学”,都是靠“自学”来成才的,但是后来又跨进了真正的大学门(可以说是“万幸“的),因此我们是有目标有动力地寻求知识以提高自己的能力的,实践动手本领较强。

          看到海外的一些青年,有的把大学的学习分为两个阶段,中间休学做“背包客”去游世界,一边打工赚钱,一边学习风土人情。有的虽先把学位完成,但不急着就业,也云游四方一下。他们一般多选择那些自己过去不太熟悉的生活环境去体验。

          接触过不少这样的同僚,这段经历对他们都是非常有价值的。

          我们和国内来的许多朋友家庭,也都不同程度地鼓励自己的子女这样做过。

          • 家园 是这样的,我希望我的孩子以后也这样

            我的一个德国朋友,大学上了一半就去南美做义工做领队,没有报酬,要在国内的父母看来绝对是疯子,可是他的动手能力、组织能力都极强。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25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