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让我们试着读懂毛泽东————谨以此文,庆祝中国的圣诞节 -- 少说几句

共:💬102 🌺1204 🌵24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7
下页 末页
            • 家园 呵呵,终于得草了

              同志哥,你火气很大呀。

              抗日战争的策略是现在就主力决战还是暂时韬光养晦跟前线将士是否用命是一回事么?我有侮辱抗战将士吗?我爷爷辈全家5人共赴国难,2人青山埋骨,我怎么会想要辱没他们?

              老毛老蒋都不认真打,我又没有说不对,反而认为这才是正确战略,英雄本色,不然我干吗给10分?

              还自称考据党,如果连这都理解不了,那我也不说啥了。

              • 家园 二货

                整一个二货!自我感觉还那麽好。

              • 家园 还说你不是辱没?恐怕你是语文学得太差了

                我爷爷辈全家5人共赴国难,2人青山埋骨,我怎么会想要辱没他们?

                老毛老蒋都不认真打,我又没有说不对,反而认为这才是正确战略,英雄本色,不然我干吗给10分?

                那倒失敬了,不好意思,说起先辈来我姥爷和他的大哥都是八路军。抗日战争的正确战略就是“不认真打”?这是个贬义词好不好?先不说那种战略正确,主力决战就是认真打,暂时韬光养晦就是不认真打?您这是什么语文水平?

                我理解不了?我看您的发言是在自取其辱吧?

                哦对了,你还提什么文治缺少开创性?还

                这方面中国古代周公,秦始皇,外国的穆罕穆德,拿破仑,华盛顿(其实是领导集体),斯大林,墨索里尼(这个有点勉强)都有开创性的贡献。

                “哪个不是超出老毛以道里记”。

                何等的大言不惭?这些哪个不是被老毛甩出几条街?

                建国时总人口80%的文盲率,在他去世时终于压到了35%以下,要知道这是好几亿人的一个大群体,这可以说是世界有历史记载以来,涉及人数最多和最快的教育推广速度和效率。这还不叫文治?你把那些人都找出来,有资格在主席面前吹嘘文治吗?左一个拿破仑,右一个华盛顿,穆罕默德老先生都上了,你那个“文治”是个什么“文治”?

                • 家园 呵呵,这个回帖还有点内容

                  关于抗日,你也同意毛蒋两位韬光养晦了。我前面早就指出了,抗日应该是放在毛蒋打天下的大背景中来看,两位都是聪明人,都知道日寇的命运珍珠港就决定了,不约而同采取同样的策略,着眼抗日后的筹谋,这个指导思想在双方的文献都可以看出来。这个直接导致抗战后期双方战绩共军乏善可称,国军差强人意。可是就内战的策略而言,老毛10分是肯定的。

                  至于文治,我提的这几个人都是有关思想文化建设方面的,你要是不清楚我们就来过一遍。周公著周礼,这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源头。秦始皇,中央集权制度和大一统思想的肇始者和实行者。穆罕默德,伊斯兰教创立者,伊斯兰神权社会的创立者。拿破仑,许多人熟悉他的战绩,可是他的法典和军队把大革命平等自由的思想带进了欧洲各个被征服国家,欧洲民主化有他启动就不太瞩目了。华盛顿,斯大林,墨索里尼各自开创了一种新的统治社会的方式。

                  你把老毛思想政治方面的建树拿出来比一比看。我已经比了,你要是觉得不对,你再来比,看看与前面几位高下如何。

                  你就是根据识字率得出的哪个不是被老毛甩出几条街的结论?且不说识字率更思想政治有什么关系,也不说在前工业化时代识字率有没有太大关系。就是比识字率,明治,朴正熙之流就不遑多让,更不用说斯大林了。而且老毛那个办教育的水平,咳,不说也罢。

                  还是一句话,兼听则明的好。不叫仅仅看老毛自己的话和老毛手下评价老毛的话,也要看看不同立场角度的别人评价老毛的话。至于要看是不是圣人,更要纵向看看历史,横向看看世界,才好下结论,不要就成了红学家了。

                  • 家园 日本的识字率

                    根据苏里曼《日本中国旅行记》的记载

                    日本“庶民不能读本国文书本国语者,几希。”

                    • 家园 这个严重存疑

                      且不论游记的准确性,样本的全面性,就凭这些日本人给自己取得姓就知道大部分是农民是文盲,而农民的比例不会低于80%,甚至85%。

                      有可能比中国稍高,但是绝对不可能达到 “庶民不能读本国文书本国语者,几希“的程度,不然维新派高强制教育在下忙些啥?

                      • 家园 本来都懒得说了,再给你科普下

                        且不论游记的准确性,样本的全面性,就凭这些日本人给自己取得姓就知道大部分是农民是文盲,而农民的比例不会低于80%,甚至85%。

                        话对吗?不全错,但也不能说对。为什么?

                        因为你没说是何时的日本。要是1875年的日本,你这话是对的;(PS:日本政府在明治8年(公元1875年)颁布了强制性的《苗字必称令》,规定凡国民,必须起姓,日本的什么龟田,山下之类的都是这时候弄出来的姓)但是不要说1937年,就是1894年,你这话也不对,谬之千里。

                        明治维新之后,政府积极推进教育改革。1868年,颁布改革纲领《五条誓文》,提出“求知识于世界”。1871年文部省成立,次年颁布《学制令》,这是日本近代教育史上的第一个新学制。它将全国划分成不同的学区,要求所有的人都必须接受教育。此后,小学取代了原有的寺子屋、乡学等而成为初等教育的主要机构。1879年,政府又颁布了《教育令》,废除了《学制令》,实行更加灵活自由的地方教育管理体制。第二年,文部省又对《教育令》进行了修改,克服了自由化倾向,对学校工作的诸方面作了统一规定。1886年,政府又通过了《小学校令》,明确规定小学实行八年制,前四年为免费义务教育。1907年,政府又将义务教育年限由四年延长到六年,全部废除私立小学。

                        日本从19世纪70年代开始到19世纪末,只用了30年的时间就实现了普及义务教育,是世界上最早实现普及初等义务教育的国家之一,早于英、法等国家。在1873年,日本义务教育阶段的入学率就达到了28%(我国解放初才达到20%),1907年入学率就高达97%。

                        你说呢?日本50年代的识字率是97%,1931-1937年再保守估计也基本到了80%。中国呢?文盲率80%。学历史的时候没看过伍子胥的这句遗言吗?换到日本身上也通。

                        越十年生聚,而十年教训,二十年之外,吴其为沼乎!

                        日本连“生聚”带“教训”了半个世纪,30年代基本大成了。杀奔哪里?中国。日本也是80%的文盲的话,出个屁的战列舰,航母,飞机,坦克?哪里还能横扫东亚,东南亚,东太平洋?不被列强横扫就是好的。

                        你最好仔细查查资料再来。

                        • 家园 麻烦你把我跟本因坊讨论的上下文看清楚

                          我说明治,朴正熙对识字率的提高不输老毛。本因坊说日本明治前识字率就很高,引用游记的“弗能读本国语书本国文之男女几希"话。我存疑,他提供资料,我数学推导,最后他认为20-30,我认为20%,可能偏高,但是我们关于日本明治前识字率的立场已经很接近了。

                          而日本识字率确实由明治极大提高了,完全不输老毛。我的论点论证有问题吗?

                          • 家园 看来你还是没看懂啊

                            人家明明说幕末日本的识字率比工业化的欧洲还高

                            另外十九世纪末日本四年制小学(义务教育)的男女入学率超过97%,实际上材料已经反映了,幕末的儿童有4成能接受教育。

                            日本近世是个奇特的社会,用外国经验去套完全不行

                          • 家园 又绕回来了

                            你就不考虑人口基数的问题吗?

                            1875-1937,日本人口是从不到4000万增长到7000万;

                            1950-现在,韩国人口是从2064万增长到5000万;

                            1949-1978,中国人口从4.5亿增长到10亿。

                            十倍,甚至十几倍的人口基数差距,还说“不输老毛”?就比方说是钉箱子好了,两个人一个月内的成功率基本都是90%,但是一个人一个月内做了1000个箱子,而另一个人一个月内只做了100个,业绩还一样?你这是什么标准?

                            在下再看不下去也懒得再科普了,累人。您这洋洋万言,四面望望,有多少花收啊?白打了一堆字,徒浪费网络空间尔。

                            • 家园 人口基数是个问题

                              先不说老毛的人口政策对工业化的其他方面的影响,否则讨论起来又没边了。

                              就说这个识字率,中国的人口基数确实大,为普及识字率增加了难度,但是有没有达到前面一位河友说的把明治,朴正熙甩几条街的程度?

                              而且,我前面也提到了,为何光说识字率评价整个教育的成果呀?

                              • 家园 废话

                                识字率都上不去,教育成果如何这个问题还存在吗?教育最基础要先做到什么?认识字。你没有读写能力还谈什么教育?嗯?

                                就算你能出几个世界一流科学家又如何?国内一堆文盲还是大累赘,有何用?

                                • 废话
                                  家园 我发现你很善于攻其一点,不计其余

                                  识字率是教育的一部分,第一步,但并不是说中级和高级教育就不重要了。

                                  老毛识字率做的不错,但是没有特别出彩,可是教育的其他部分就不好评论了。

                                  还有啊,你讨论的语气有悖西西河的风格,我就不回帖了。

                      • 家园 本人曾写过一篇文章说的就是糨糊时代的日本教育

                        教育与学习的时代——寺子屋小记

                                         平民的教育

                          十六至十八世纪,世界正进入所谓“教育与学习的时代“,对于江户时代的日本也不例外。不光是出于统治阶级的武士热衷学习,即令是在出于被统制地位的平民中也掀起了学习的热潮。引人注目的是,这股风潮未有任何权贵的提倡强制,纯系自主自发,而于此热潮与力甚巨的就是遍布全国的寺子屋。

                          洄朔古代,在律令官制下,中央有大学,地方有国学。然而这仅是针对贵族和地方豪右子弟,为了把他们培养成官吏而组织的教育,实平民无涉。当然,那时候也有供平民子弟学习的学校,即空海大师创办的综艺种知院,不过时间不长就废绝了。

                        中世,寺院承担了学校的职能,学问封锁在贵族和僧侣中,大多形成闭锁的师徒关系。而新生统治阶级——武士则以武艺及战斗训练为第一要务,在家和寺院研究学问的是个别现象。镰仓时代的设置的金泽文库和室町时代初期开办的足利学校,就是由少数好学的武士维持的教育研究机构。

                          与如上相对的,下曾民众在江户时代之前,学习前人的知识经验只能在家庭和社会小圈子等日常生活场合,无福享受专门的机构教育。

                                       寺子屋的普及

                          江户时代,平民教育机构的代表正是寺子屋。在江户后期,从城市到农村寺子屋的数量大幅增加。1821(文久四年)仅江户的寺子屋就打500所。从十九世纪初的文化年间到幕府灭亡的60余年之间,全日本的寺子屋总数竟达到9700之多。

                          寺子屋无分男女皆可入学,一般在八岁左右小朋友就会进入寺子屋学习。主要课程是“读み、书き、そろばん”——读、写、算。其中读学技能能使学生看懂“往来物”及一般书信,并为运用教材学习各种知识打下基础。对于农工商家庭出身的人来说,通晓“读み”是不可欠缺的,只有这样才能依据老师的手本学习在日常生活中必要的书信问候状及证文契书的书写方法。寺子屋还运用《实语教》、《童子教》等教材,教学生以世相。至于“そろばん”(算盘)的课程,对于商人来说是不可或缺的,这一门课讲授基于年贡的诸多对立,浸透了商品货币经济的背景,对于农民日常生活是欠奉的。

                          渡边华山的“一扫百态”图生动描绘了寺子屋授业时的情形。在上课的时,学生们的课桌(几案)半环绕教师随意摆放,老师(师匠)则居于前列,指导一名学生(寺子)读“教科书”——寺子屋的行课方式是老师对学生进行一对一指导。其他十余人,每人分配一大张白纸抄写老师的手本。业已完成的则趁老师指导别人之机打闹嬉戏,而未能领会者则愁眉苦脸——作业完成不好可是要遭老师的“雷”劈的。

                                      江户时代平民的识字率

                          小孩子通过数年的学习,掌握了作为成人负担社会家庭责任的必要知识和教养,在江户后期幕府统治行将瓦解,国民生活发生大的变动的转折期间显得尤为重要。在一般农民抗议村役人的不正当行径的“村方骚动”中,追究村役人的舞弊行为的一般农民,其“读、写、算”能力已经达到和作为对手的村役人阶层等量齐观的程度。

                        在幕末·维新时期,日本人的高识字率引起了来日外国的注意,他们对在未开化的东方有如此高的教育水平而惊讶。苏里曼(シュリ—マン)在他的《日本中国旅行记》中如是写道:“日本教育,文明化之国民,以普及论,实乃欧洲之最。”“弗能读本国语书本国文之男女几希。”这样的教育普及程度,是开国以后日本急遽近代化的公认重要原因。

                                        维新后的寺子屋

                          明治维新成立了新政府,旧教育为近代的以“全民皆学”为目标的制度化的公共教育所取代。当时强调学问乃“立身之本(身ヲ立ルノ财本)”使教育有一股浓烈的功利主义味道。不过这种教育也使得近代日本国民有了初步的国际主义视野——明治六年刊刻出版的《小学读本》第一课就讲授世界的人种,并指出日本属于亚洲人种。可是义务教育的就学率,在最初的二十年还不到60%。而贯彻国家意志整齐划一的近代教育又产生了许多新问题。

                          在教育制度发生这样大变化的情况下,寺子屋的使命并未完结。在大城市寺子屋起到了私立小学校的作用,而作为平民学校存在的仍然不少,更有一部分延续到昭和初期。

                        结语:如前述如同日本这样在近代之前就有无分上下的全民学习热是极其罕见的。唯一可以比拟的是中国洪武年间的全民学习运动(这个运动是朱元璋为使下曾民众能读懂《大诰》并能同贪官污吏作坚决斗争而发动的。显而易见,据吴思先生说这个运动取得了局部的成功,但最终失败了。朱元璋死后,《大诰》废除,运动也就止息了。)。可见日本的学习精神古来有之,联想到维新以来至于二战终结,日本工人阶级尤其是纺织女工受着深重的剥削,却始终没有童工出现,战后经济能够在农民近半的基础上迅速起飞,不是很顺理成章的事情吗?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7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