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请教有文革经历的前辈,陈伯达是批判还是鼓吹血统论 -- flyingcatgm

共:💬30 🌺130 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2
下页 末页
  • 家园 请教有文革经历的前辈,陈伯达是批判还是鼓吹血统论

    前日偶看余樵的"历史可以这样改写吗?!评所谓"陈伯达抛出'血统论'"一文,对"陈伯达文革时鼓吹血统论"的说法进行批驳,并声称:

    (陈伯达)当年的的确确是率先提出了批判"血统论"。这是数亿人都清楚的史实。刚刚过去不久的,还有亿万亲历者、见证人活着并保存着自己鲜活记忆的历史,能够被人白纸黑字地改写成另一个样子吗?若按正常的思维,这似乎不太可能。然而这样的事居然就发生了。这能不引起我们深思吗?

    在下不是当年的亲历者,但河中当年亲历文革的前辈当有不少,故就此请教,你们记忆中的"血统论"有没有如该文所描述的那样,从66年10月就遭到了官方大规模的广泛批判?

    根据该文,

    声称"陈伯达鼓吹血统论"的资料如下例:

    《中华儿女》(国内版)2002年第2期发表的刘西尧的回忆文章《"文革"中我给周恩来当联络员》里,刘西尧回忆说:他刚被派到中国科学院作周恩来的联络员时,碰上两派群众在吵闹,有人扭住一个"出身不好"的造反派揪打起来。他接着写道:"这也和陈伯达的'德政'有关。因为他抛出了'血统论'的名言:'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生儿打地洞。'"这一段回忆的小标题也就十分突出地用了这样一句话:"陈伯达抛出'血统论'"。

    范硕先生写的《叶剑英在非常时期1966-1976》,上、下两集,华文出版社2002年6月第一版。作者在书中写到1966年10月中央工作会议上陈伯达的报告时,列举了报告中的一系列"谬论",其中写道:"他蓄意破坏青年团结,制造'剥削阶级的反动血统论',什么'老子英雄儿好汉',什么'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生儿打地洞'等谬论"。作者把"剥削阶级的反动血统论"、"老子英雄儿好汉"、"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生儿打地洞"统统说成是陈伯达"制造"的"谬论"了。如果说刘西尧的回忆是记忆错误,那么范硕的书就不应有这样的问题了,因为作者在书中许多地方都强调了对某一事情调查了多少人,查阅了多少资料,应该是很严肃的记载。怎么也会出现与刘西尧回忆同样的错误呢?

    而该文作者列举的"陈伯达批判血统论"的理由如下:

    1966年10月9日至28日,中共中央召开工作会议,着重批判"资产阶级反动路线",为"文化大革命"扫清障碍。16日,陈伯达在全体会议上作了题为《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中的两条路线》(又名《两个月运动总结》)的长篇报告。...陈伯达报告中对"血统论"说了些什么呢?他说:最近一个时期,有人"用血统论来代替阶级论,企图混淆阶级阵线,孤立无产阶级的革命队伍。""他们利用工农出身青少年的阶级感情,利用一部份年轻人天真提出的'老子英雄儿好汉',来蛊惑一批学生。实际上,这是剥削阶级的反动的血统论。封建地主阶级宣扬什么'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生儿打地洞'。就是这样的血统论。这是彻头彻尾反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反毛泽东思想的,是彻头彻尾的反动的历史唯心主义,是同马克思列宁主义的阶级分析根本对立的。""现在有一些学生接受什么'自来红'、'自来黑'的观点,接受什么要在学生中划分'红五类'、'非红五类'或者什么'黑几类'的观点。制造这类观点的人,是要在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中制造混乱,蒙蔽青年。我们劝青年们不要接受这种血统论的错误观点,而要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阶级论来武装自己的头脑。"

    ...

    陈伯达批判"血统论"的这些内容,作为"无产阶级司令部"的重要指示精神,在《人民日报》、《红旗》杂志1967年元旦社论《把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进行到底》中得到了转述,社论中说:"正当我们按照毛主席的阶级路线,组织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队伍的时候,极少数坚持资产阶级反动路线的人,却利用'老子英雄儿好汉,老子反动儿混蛋'这个口号,蛊惑一批学生,制造宗派,搅乱阶级阵线。这个口号,开始是一些天真的青年人提出来的,他们由于思想方法上的某些片面性,从反对党内一小撮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排斥和打击革命干部子女、工农子女这个正确前提出发,走到了另一个极端。""顽固坚持资产阶级反动路线的人,却别有用心地利用这个口号,欺骗极少数学生(其中有些是没有教育好的干部子女),要把他们引上邪路,来同另一部份学生闹对立。这样一来,'老子英雄儿好汉,老子反动儿混蛋'这个口号,就成了对抗无产阶级革命路线的东西。应当指出,别有用心的人,利用这口号,实际上是宣扬剥削阶级的反动的血统论。封建地主阶级宣扬什么'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生儿打地洞',就是这样的血统论。它是彻头彻尾反动的历史唯心主义。"这个元旦社论,在当时也是各大报甚至红卫兵、造反派小报都争相刊登,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反复广播因而家喻户晓的。

    • 家园 1978年人民日报发表谭立夫的一篇很不要脸的文章

      发表于人民日报1978.05.17

      谈谈我这个老红卫兵的遭遇

      谭力夫

      文化大革命初期,由于政治上幼稚和“自来红”的优越感,一些中学红卫兵错误地提出了“老子革命儿好汉,老子反动儿混蛋——基本如此”这个形而上学的对联。在一次辩论会上,我引用了这副对联。这是错误的。此事被林彪、“四人帮”抓住,歪曲、扩大和利用,造成了极恶劣的后果。

      “对联”一出现,江青、陈伯达首先煽动和“支持”,把事态引入歧途,后来更歪曲、发展到荒谬的地步。并把我们整顿红卫兵纪律,纠正、制止某些过头行为,指责为“右倾保守”、“消防灭火”。当毛主席、周总理批评这种倾向时,他们又把责任转嫁给无辜的青少年,借题发挥,无限上纲。在一次中央工作会议上,陈伯达首先发难,装扮成正确路线代表,把我从未听过的一句地主资产阶级的话:“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生儿打地洞”,强加到我头上。把青少年对革命传统的珍重和自豪,诬蔑为对“血统”的迷信和崇拜。他给反对“阶级关系新变动论”但又有“自来红”错误思想的人,扣上一顶“反动血统论”的帽子,并借此由头一脚把大批干部子女踢出文化大革命的队伍,大肆围剿,甚至兜捕监押。

      林彪、“四人帮”当真是在批我这个无名小卒吗?不,他们是用“血统论”这根棒子,一头打孩子,一头打老子。一人受害,九族连坐,赶尽杀绝,斩草除根。

      多少干部子女,被诬为“血统论的发明者和推行者”,身受迫害。我不过是受害者之一。不但母亲受我连累,进了八宝山的父亲和未婚妻的父母也受我连累。弟弟、妹妹因我入不了党,参不了军。江青、陈伯达亲自指挥,关锋、戚本禹出马“审问”我时,千方百计逼我交代“后台”。他们听说我的对象是个姓刘的干部子女,就硬要“找”出我同刘少奇女儿的“关系”,硬把刘少奇说成是我的“后台”,并妄图诬陷邓小平副主席、贺龙同志、林枫同志、张平化同志等。由于我父亲是湖南人,他们异想天开地把湖南省委和省委领导同志打成我的“后台”。此时,我才明白这场闹剧掩盖着怎样一个大阴谋啊!

      当毛主席发现林彪、“四人帮”非法捕押大批干部子女时,立即派周总理去解救这些孩子。是敬爱的周总理尖锐地指出我这种“自来红”思想应当批判;是敬爱的周总理亲自制止对我的万人批斗大会,不许转移斗争大方向;是敬爱的周总理几次指示恢复我的自由,让我回到群众运动中去认识错误。

      现在,林彪、“四人帮”垮台了,真正推行反动“血统论”的罪魁祸首揪出来了。比我们年纪小的一代人,再不会重复我们那样的遭遇了。这是多么值得欣慰的事啊!我们确实犯过错误,遭过挫折,但是,从中提高了我识别真假马克思主义的能力。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对人民的热爱,对党的忠诚,为真理献身的气节,百折不挠的革命精神,始终鼓舞我们克服逆境,奋勇向前。

    • 家园 不见得有什么大规模的批判

      对于“血统论”,似乎并没有象后来“批林批孔”那样展开大规模的广泛批判。只是中央文革小组的一些人,如陈伯达江青等,表达了自己反对血统论的观点,至少是表面上。至于76年以后么,倒是有批判“四人帮”大搞血统论的了。

    • 家园 文革的亲历者能否确认,官方批判"血统论"是在文革

      开始仅仅三个月,而且到了上人民日报元旦社论的地步?

      • 家园 人民日报红旗杂志1967年元旦社论有大段批判血统论内容

        【社论】把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进行到底

        (1967.01.01)

        《人民日报》《红旗》杂志

        正当我们党按照毛主席的阶级路线,组织无产阶级文化革命队伍的时候,极少数坚持资产阶级反动路线的人,却利用“老子英雄儿好汉,老子反动儿混蛋”这个口号,蛊惑一批学生,制造宗派,搅乱阶级阵线。这个口号,开始是一些天真的青年人提出来的,他们由于思想方法上的某些片面性,从反对党内一小撮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排斥和打击革命干部子女、工农子女这个正确前提出发,走到了另一个极端。对于这些天真的青年,应该循循善诱地引导他们。我们党,当时就是这样做的。顽固坚持资产阶级反动路线的人,却别有用心地利用这个口号,欺骗极少数学生(其中有些是没有教育好的干部子女),要把他们引上邪路,来同另一部分学生闹对立。这样一来,“老子英雄儿好汉,老子反动儿混蛋”这个口号,就成了对抗无产阶级革命路线的东西。应当指出,别有用心的人,利用这个口号,实质上是宣扬剥削阶级的反动的血统论。封建地主阶级宣扬什么“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生儿打地洞”,就是这样的血统论。它是彻头彻尾反动的历史唯心主义。

    • 家园 老兄这个帖子很好,非常有助于理清文革初期的脉络

      我老爸也对我说过大概,但是比较感性,还是河里的人们说得清楚

    • 家园 我所知道的血统论来源

      应该是北京的联动。这是一个高干子弟的红卫兵组织。当时他们提出“老子英雄儿好汉 老子反动儿混蛋”。这个是一幅对联,横批“基本如此”。

      无论是陈伯达、江青、或者任何其他中央领导,无论是先后被打倒还是始终掌权的,都很早就反对这个口号。并且指出这个口号无异于“封建地主阶级宣扬什么'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生儿打地洞'”。

      江青还专门有一篇对高干子弟问题的讲话,就是比较有名的“君子之泽五世而斩”,出自“触詟说赵太后”。

      给两个链接:

      http://bbs1.people.com.cn/postDetail.do?view=2&pageNo=1&treeView=0&id=2186946&boardId=2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ac981db01000aek.html

      • 家园 联动很有意思

        江青接见他们的时候,他们在下边唱“我失骄杨君失柳”。

        不过呢,后来四人帮倒台后,这又成了他们上台的政治资本。

        真是一笔糊涂帐。

        比如说老舍之死,现在都全算在四人帮的帐上。

        不过呢,在8月23号批斗老舍的女八中,在8月25号和北京西城区31所中学一起成立首都红卫兵西城纠察队,简称西纠。

        而西纠,东纠,海纠后来就成了联动。

        但是要说中央一开始就反联动的呢,也不能这么说,比如说林彪就戴着西纠的袖章。

        文革史嘛,现在大家都在往外摘,回忆录一个赛一个的不靠谱。

        通宝推:铸剑,
        • 家园 那个秦晓,孔丹都是西纠早期领导人

          当然他们都声称自己反对打人,而且很早就退出了

          • 家园 赫赫,北京四中可是红色贵族的摇篮啊

            刘源 林立果 贺鹏飞 薄家三位公子 等等等等,除了政坛,商场风光。文艺圈也有不少人当年是出身北京四中,比如说陈凯歌,北岛。

            至于这些人对血统论的态度,当年在文革的表演,就不好问,也不好说了。

            嗯,比较有意思的是,遇罗克的文章广为人知也是因为发在北京四中学生办的小报上。

            其实遇罗克之死也算得上是罗生门事件了,一般来说,都会引戚本禹在67年4月对遇罗克言论的批判。事实上,遇罗克被捕是68年1月,而戚本禹也是在这时被隔离审查的。

            这其间发生了什么事,以及遇罗克被捕后,被判处死刑的前前后后就人言人殊了。

      • 家园 文革实际上有很多派系

        文革实际上有很多派系。

        最早的老红卫兵,是第一批窜起来的,他们都是根正苗红的,其中坚和首领就是“联动”。

        “联动”的成员,我印象里记得好像是必须要地级以上干部的子弟。

        “联动”为代表的人,鼓吹"老子英雄儿好汉"、"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生儿打地洞",

        他们疯狂批斗黑五类,很多黑五类和知识分子被他们活活打死。

        破四旧也是这个时期。

        很快,老毛发表指示,把联动打成反革命分子,风云一时的老红卫兵做鸟兽散。

        联动分子的父母,也被打成反革命分子,被批斗。

        此时崛起的是造反派红卫兵。

        造反派的幕后boss就是四人帮。

        造反派拼命攻击各地的党政部门,摧毁了全国的政府和党组织,批斗那些高官。

        造反派大部分是红五类子弟,有一部分黑五类和知识分子子弟(造反派不排斥黑五类子弟,不攻击知识分子)。

        很快,周为首的一帮人开始反击了。

        红卫兵保皇派崛起了。

        保皇派继承了很大部分老红卫兵的基本群众,成员基本上都是红五类,拥护党和政府。

        然后就是双方的派战了。

        大部分传统干部和军队,支持保皇派,

        毛的人支持造反派。

        文革的大结局就是毛彻底失败,保皇派获胜。

        那些破四旧和批斗黑五类知识分子的联动分子获胜。

        但还是有一定的区别,就是文革后真正获胜的是邓、叶两系,传统的刘、周的人元气大伤。

        而邓、叶都是改革派,邓自己挨过整,切身体会到整人是不对的,因此尊重知识分子,给知识分子和黑五类平反。

        通宝推:sixue,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2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