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del -- 厚积薄发

共:💬99 🌺467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7
下页 末页
      • del
        家园 冰山一角

        公司里看不到照片,不过就这家银行,俺看了只能摇头滴.无独有偶,09年的时候接到电话,有朋友在08年买入该行与农产品挂钩的"理财产品".合同与老兄所提的有点类似,具有一定的普遍性.如果全球投资(机)大环境都类似于05-07年,那么这些合同都能挣钱.那样的话老兄未必有这一贴,我朋友也不会来找我帮忙,哈哈.这些合同的共同点:

        1)和国外的某(期货)指数挂钩;

        2)保本的结算货币是美元.

        我朋友那单就是要求客户把本币转换成美元交给荷兰银行,然后由荷兰银行以当时的美元/澳元汇率购买相应的指数衍生产品.赎回的过程与之相反.

        在人民币被迫升值这个大环境下,把人民币>美元>澳元本身就承担了汇率风险,而这类合同所谓保本,往往保的是当时实际投入的美元.之后,俺又看到了HSBC的推介说明,也是类似的(美元)保本投资.

        看到老兄这贴,让俺想起河里的呆鹅遇到荷兰银行的小姐有"潜规则"之的念头,禁不住莞尔.

      • del
        家园 其实很简单

        厚兄的出发点是善良的,银行在销售此类产品时经常有误导嫌疑。不过,您最应该提醒亲友的是:天下没有白吃的午餐!

        几乎所有的投资都是有风险的,其风险是否合适就要看回报和个人承受能力。如果想风险小,就老老实实地存款,但同时忍受目前通货膨胀带来的负利率。如果要额外的回报,就要承担额外的风险。

        厚兄所提到的产品是最简单也最标准的买入式期权结构,在欧美银行的私人银行部(百万美元以上客户)是常年必备的产品,只是普通人无权购买,主要是银行担心法律纠纷。该类产品在中国属于相对比较安全的产品,因为最大损失不过是利息而已。目前中国市场上70%的理财产品都是与信用挂钩(实际上是贷款转让),理论上最大损失是100%,而与股票、股指、黄金、期货等相关的产品也不含糊,绝对不是无风险的。

        另外,金融衍生品名声不好,主要是被神秘化后又被妖魔化,其实,在很多情况下,金融衍生品是最便宜、最高效的解决方案。

        • 家园 愿闻其详,金融衍生品在什么情况下

          是最便宜、最高效的解决方案。这个最便宜、最高效的主体是谁。

          • 家园 当然是买方

            所谓解决方案,当然是针对买方的,卖方承担了后续管理,所以收费。

            • 家园 这说的没错,但就是显得避重就轻了

              与买打包好的金融产品比起来,客户自己去一模一样的买这套打包产品中的各种投资产品,买家当然费时费事,甚至其累无比。

              问题是客户买金融产品的出发点要么是低风险但保本,要么是高风险高回报。没有买家会为了省时省力去买金融衍生品的,所以说金融产品的优点是便宜、高效未免也太避重就轻,误导大众了吧。

              • 家园 支持一下"快乐是什么"

                "没有买家会为了省时省力去买金融衍生品的"

                就我所知,大多数买家就是为了省时省力去买金融衍生品的.

              • 家园 稍微解释一下基本概念

                刚才急着开会,没来得及解释清楚。

                金融衍生品的起因是客户需求,您没意见吧?比如远期、期货、期权等,都是实实在在的需要。举例来说,一个农民为了买种子化肥饲料,需要银行/信用社给以流动资金,又没有其他财产做抵押,最实际的大概就是个人信用和未来收益,但农产品的价格是有波动的,最近的豆你玩、蒜你狠都是例子,前两年的猪肉也是,那么农民怎么管理这一风险呢,万一母猪刚下崽就赶上肉价大跌怎么办?远期或期货市场就可以提供这样的帮助,农民可以在基本确定小猪存栏量后就签订6个月后在当前价格交付成猪若干头,从而锁定收益,确保还得起贷款。没有这类远期/期货市场,农民管理风险的手段大概就只剩下祈祷了。再说理财里的期权,如果个人想参与外汇、期货等市场,门槛是很高的,而且价格波动极大,购买期权对于个人投资者来说是参与这些市场的最便宜、最有效的方式。

                至于误导大众,这是所有金融机构最担心的罪名,因为实际上涉及范围很广,界限也模糊,实际操作中确实容易出现,媒体又喜欢捕风捉影,法院也会倾向保护弱者(个人)。。。

                由于诉讼的盛行,美国的大银行基本避免向普通人发行任何理财产品,大家只好买基金或者直接上市场。中资银行对民众反应及监管态度也是高度重视的,2008年的很多理财亏损实际由银行自己承担了,原因就是怕老百姓抱怨。某种程度上,很多中国老百姓就是希望天上掉馅饼,不承担风险就得到高收益。

                其实,金融衍生品的正面作用及威力超出大部分人的了解,是个非常重要的技术进步。现在人人喊打的结果,是和美国投行过度开发以及媒体胡说八道分不开的,国内监管机构其实很冷静,对这一领域的态度值得肯定。

                话说回来,厚兄这里对理财进行风险分析非常值得。大部份人不太涉猎金融,对于保本基本等价于亏损这一金融基本概念并不了解,所以才会有被误导的嫌疑,银行的宣传也确实有效利用了这个误区,金融从业者大概不至于连这点都不知道。

                在所有金融入门书里,时间价值是最基础的概念,也是债券/股票等产品定价的基础。最通俗地说,由于种种原因(比如通胀),明天的100块钱不如今天的100块钱,所以一定要有回报(利息),如果没有利息,或利息低于无风险回报(一般是国债),就等于赔钱了。细节上就麻烦得多,超出了这篇回复的范畴,如果有兴趣,兄弟另外开文解释。

      • del
        家园 这个保本结构性存款实际上是金融衍生品”。

        这句话其实就是所有结构性产品的核心所在.

        我在美国开第一个期权交易户口的时候要填一大堆表格来证明我是一个明白期权风险的投资者。这些结构性产品其实就是在打擦边球。

        • 家园 del
          • del
            家园 这玩艺的出处呢倒不是一个阴谋

            结构性产品来源于美林当年的市场研究,发现投资者的资本配置是70%存款/债卷+20%股票+10%期权,然后某天才就发明了结构性产品。

          • del
            家园 大善,必有好报

            顺带我小善也有好报

            送花成功,可取消。有效送花赞扬。恭喜:你意外获得 8 铢钱。

            参数变化,作者,声望:1;铢钱:0。你,乐善:1;铢钱:7。本帖花:1

      • del
        家园 这很正常啊。很多银行和金融公司都是这么干的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7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