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1921年后中国的某几个小十字路口 -- 黄河故人

共:💬70 🌺705 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
/ 5
下页 末页
  • 家园 1921年后中国的某几个小十字路口

    此文为老胡黄河二人晚间在旅馆房间夜谈记录。内容比较少,是因为时间太晚,老胡被宾馆的服务员给赶出来了

    首先言明:这几个话题可以在依据历史事实的基础上大家讨论着玩,严禁乱喷,否则……否则……俺们除了扔草啥也干不了。

    其次言明:这几个十字路口没有什么所谓的轻重大小之分,排名不分先后。

    第三:第三我还不切入正题,就有人扔砖头过来了。

    第一个小路口是郭松龄反奉。郭松龄反奉,起因之一,或者说最重要的因素,当是张作霖勾结日本。

    郭松龄是张作霖得意部下,又是张学良的老师,还被张学良视为挚友。小六子的地位是早就定下来的,郭松龄要是慢慢等,将来在奉军中的地位可以推测。当时郭与张学良共领第七师并加强两个炮兵旅。实际上,军权皆归郭一人所有。

    要说张作霖和日本的关系,也不要简单的说郭松龄啥也不知道。后藤新平选中张作霖并给予大量帮助的事,郭松龄作为张作霖手下五虎将,知道的不要太多。张作霖不会同意全国统一,更在日俄之间坚决的站在了日本一边,这是他被日本人选中的主要原因。但是有一点,奉军内部对于割据一方意见比较统一,对于是不是中国人打中国人并不完全统一。这一点不如常凯申,常凯申体制内对于内战不要太积极。

    此时,日本国举行军事大演习,张作霖派郭前往观摩,到了日本后,他发现张居然与该国有密约,不惜以东三省的重要权利为代价,换取军火以供内战之需。郭公大 惊,再三思索后认为:“以张作霖的做法,东三省无异于是名存实亡了,这是卖国以济私行为。我怎么能够辅佐卖国之人,助纣为虐,而不抢救东三省呢?但是欲救 三省,仅靠动嘴说服是不行了,必须使张作霖退职下野。”想到此,郭松龄为爱国热忱所驱使,主意已定,即使冒倒戈的恶名也在所不顾了。

    ……急忙密招部将商议,告之内战不息,东三省必危。诸将领深为激动,推举郭为东北国民军总司令,与西北国民军遥相呼应。所谓西北国民军者,正是我所统领的军队。

    当初郭松龄获得张作霖与日本密约的消息时,我所派出的部将韩复榘也在日本观看演习,且与郭同住一室。郭便将此事告诉了韩,并请他转告我寻求帮助。我那时正 在察哈尔、绥远一带,全力开发西北,移民垦荒,以求止息内战,而且与郭并不认识,也就没有十分重视。而郭却秘密赶往包头,与我会面,慷慨陈词,谋求救国。 我为郭公的诚恳所感动,决心支持他。我觉得就好比强盗进入了房中,有同室大喊抓贼,你能说我只要守住自己的东西就行了,管什么强盗吗?……

    郭松龄反奉期间,奉军大部都在外地,变起肘腋,郭军已经打到了奉天城下。这时候,关东军出面了。

    日本关东军司令派出代表与郭谈判,提出“援助”条件:如果郭答应将金州、复州、海城、盖平等割让给日本, 日本即给郭以便利。谈判破裂后,日本又转向张作霖,向张开出“援助”条件:承认日本人在满洲享有土地商租权和杂居权;在东边道、洮昌道等城镇,设置日本领事馆等。张不假思索地说:“行、行。”张作霖两个“行”字,换来东山再起,也招来骂名;郭松龄一个“不”字,展现了气节,也导致全军覆没。

    郭松龄打到奉天城下,张作霖支撑不住的时候,关东军陆军抄了他的后路,陆航下手轰炸。(历史上也有个类似的故事,发生地点不算远,也是双方胶着,外来力量突然杀入,优势一方土崩瓦解)

    (老萨贴过一张三道沟日本领事馆被破坏之后的照片,根源就在于此。那张照片,考证起来很可能是被朝鲜人破坏的延边或通化某地的领事馆。

    补充一个细节,郭松龄反奉期间,在张作霖身边有个日本顾问,叫做仪峨诚也,就这两天讨论比较多的那位。仪峨诚也最大的罪在于完成了和常凯申政府的通邮、通车谈判,这个和现在的两岸三通不一样。如果仔细评价起来,这个谈判的结果就是常凯申在事实上承认了满洲国。

    张作霖称郭松龄“赤化”,这个倒不是冤枉他。现在考证起来,郭松龄的确已经赤化,不过赤化他的不是毛子,是李大钊。张作霖后来对李大钊恨之入骨,必杀之而后快。

    张作霖的讨郭令:“郭松龄与左派相提携,欲使中国赤化……”

    日军的判断:“叛将郭松龄有可能在东三省获得成功,正如他们所标榜的废除不平等条约的那样,东三省将一任赤化活动之蹂躏……”

    中共中央和共青团中央联名发表《为日本出兵干涉中国告民众》书,号召“全中国人,任何阶级的中国人,都应该起来参加这次反奉反日的运动,以保全中国国家领土主权与民族自由”。

    李大钊死后,冯玉祥全军为他戴孝(冯玉祥的秘书和女儿的回忆录都有记载)

    假如郭松龄当时成功了,那么李大钊地位将不仅仅是精神领袖了;李大钊活下来,陈独秀的右倾就不会占上风;陈独秀不占上风,那么TG就不会上来死那么多人,也不会把军权这么利索的交出去;那么太祖也不会脱颖而出;那么……请自由发挥想象力。

    第二个小路口。如果张学良不是自己把自己送给常凯申。

    假如他流氓一点,虽然我要是说他是君子,他自己都未必信。他是上了飞机之后下令放了常公手下一票大员,若是扣着不放,或者他自己不去,或者请常公那边找个外国顾问大使公使之类的临时当个人质,那么东北军会不会被深度赤化?

    第三个小路口。如果西路军成功了,一路打到新疆,打通国际通道,从毛子那里得到大量苏援,是个啥样子呢?盛世才的发展?……

    第四个小路口。我们知道,抗战前两年苏联对华的支援那力度是很大的,否则常公,嘿嘿……如果抗战前期,苏联对常凯申的支援没有到位,或者干脆给了TG,是个啥样子呢?

    还聊了一些其他的小十字路口,不给西西河添麻烦,就不放上来了。

    关键词(Tags): #张作霖#郭松龄#赤化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 家园 郭的问题没那么简单,如郭得势,在对日态度,和中原大战

      时,是不是进关参战,会帮谁,才是根本的变数,对中共的影响反是次要的.

      张学良不送蒋,东北军不会那么快内乱,叫蒋拆了,以蒋的一向作派,一定会把他们调到第一线和日本人拼.后勤保障上一定会作手脚,结果很多部队会被拼掉,但这一过程中通共并被吸收的,应该也会不少.

      西路军方面,兵力太少,打到后可能得到一些装备,但盛世才不会叫他们在自己地盘上招兵扩红,比较可能的情况是拿着苏军装备,向新疆外面打几仗,占块地发展,但临近地方都人口稀少,兵力展会比较有限.等联合抗日后,大部分人会被调去改编,八路可能会多两个苏械师.

    • 家园 近一段没到青史版,之前还不知道这个帖一个多月前就发了

      虽有个别回帖提出不可以假设的见解,但依旧觉得这样的假设是很有意义的,可以用另一个视角看历史问题~

      而且很多网友也提出了他们的假设,也给出了丰富的史料……

      其实,那晚上宾馆与黄河兄聊天,最关键是有了为918事变80周年创作文章的计划,春节期间若得见面,继续长夜促膝,慢慢讨论吧

    • 家园 【原创】[文摘]毛蒋神州围棋大战--孔庆东

      主席与委座神州大战之局,投子千枚,消长千目,转换惊天地,对杀泣鬼神,荟萃古今之妙手,尽显棋道之玄幽,公认为古往今来第一局也。http://blog.sina.com.cn/s/blog_476da3610100m8j8.html

      关键词(Tags): #文摘#围棋大战#孔庆东
    • 家园 我觉得另外一个机会更好

      那就是和福建政府联合,红军进入福建,扩充实力,获得出海口,然后获取苏联援助的军火物资。这个比较有搞头。

    • 家园 郭松龄打下奉天也不会好到哪里。

      老张不死,小张不死,郭的地位就不可能稳固。

      帝国主义不可能让郭站稳脚跟,苏联倒是有可能插上一腿。

      郭有军事力量,但这个力量比军阀和帝国主义都要小。郭没有足够的团队,也没有坚强的党组织,更没有广泛的舆论准备和民众准备。结果在一场失败后就脆败了。

      我的感觉是郭即便打下奉天,那么日必然介入。日本人介入后,张的势力再反扑。失败几乎是必然的。比较好的出路是打游击,可惜当年没这个思想。

      在帝国主义力量十分强大的地方,缺乏足够的民众组织和动员,党的力量又十分薄弱,希望利用军人个人魅力进行冒险,结果必然是失败。相似的结果可以看看百色起义。

      不过,另外一个结果倒是很有可能,那就是GCD在东北大量繁殖,有可能在后来的十年战争中成为一支很有实力的力量,那么日本侵华的进程怕是要出现些问题的。

      • 家园 郭松龄打下奉天可以先和日本人虚与委蛇,联合冯玉祥稳住局势

        先跟日本人说会继续承认条约什么的

        等到东北国民军和西北国民军联手,迎接南方的国民革命军,就有实力跟日本人翻脸

        关东军也没有足够军事实力……而日本在那个时代应不敢于全国动员干涉东北的

    • 家园 郭松龄败了,李大钊死了,张学良面了,西路军垮了

      如果我们依照24史的框架来看八十年前的历史,自然会重视这样的事件。但是如果我们往后跳二十年,会发现一个严重的历史不连续面:中国社会五十年代的领导人(政治军事文化科技)的成功似乎相当地突然,很难找到之前的成就。

      我觉得中国二十世纪前段的历史动力学特点,不是个人,而是政治团体的运动,不能以传统史书着重于个人的方法论去观察。那时侯,个人的影响力其实非常小,中国的历史走向是由当时的各个政治集团斗争而来的,由曾经最弱的共产党集团最后胜出,中国后来的领导人是在这个集团里生长出来的。

    • 家园 性格决定命运。如果张国焘不南下,同中央一致北上呢?

      蒋介石曾经有过一段非常不如意的时期。当时孙中山正与广东陈炯明合作,蒋作为少数懂军事的干部被孙中山委以重任,但蒋难与人共事,经常抱怨自己的意见未被采纳,以致常常一气之下出走了之。比如,蒋很早就觉得陈炯明不可靠,并向孙中山建言,无论蒋是因意识形态的偏见或是真的觉察陈炯明不轨,在自己的意见未被采纳后,一气回上海了事。一个有意思的现象是,在蒋介石日记中,鲜少记载此类事情经过以及蒋的总结与反思。这种事情常见于蒋介石与孙中山早期的合作之中,最后都以孙中山书信劝说以及职位的变迁结束。这可以理解为蒋的一种权谋,更反映出蒋的性格特点:以自我为中心,抗压能力不足,全局意识差。

      作为与蒋介石有同样的遭遇,且同为毛主席竞争对手的还有张国焘。在红军过草地整个红军的分裂过程中,张国焘与蒋介石的选择几乎一样,都选择了面对挫折时的过度反应。他们大体都有一种顽强的不服输、不服规矩、破坏规矩的行事特点。如果历史可以假设张国焘挟八万之众“犹事服殷”,在中共团结这个大框架里面充分运用中共的政治规则实现自己的政治利益与政治抱负,而不是相反,张国焘的命运就不会如后来一样凄惨,毛主席在人生事业上将会遇到一个极大的挑战者。张国焘因其性格的缺陷,在面对挫折或者以强事弱时,选择了与中共意识形态格格不入(党指挥枪)的方式争取自己的政治利益、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张国焘彻底地沦为与袁世凯、张作霖、段祺瑞、吴佩孚、孙传芳、蒋介石、冯玉祥、阎锡山、李宗仁一样的军阀。

      与蒋相同的是,毛主席在土地革命时期也有过两段令人郁闷的时期。一是初创井冈山,被批评为“右倾”机会主义,开除了党籍。二是在王明“左”的政策影响下,一度剥夺了军事指挥权。这两件事件与蒋所经历的事情比较起来,无疑毛主席所遭受的打击更为严重。蒋不过是在别人屋檐下的意见不合,毛主席则是在自己一手辛苦创建的根据地的胜利果实被无端据为他有,就像自己的孩子被人白白糟蹋,毛选择了隐忍以待来机。当然瑞金时期大权旁落的经历,加深了毛主席对权力重要性的认识,这为建国后毛主席不见容于刘少奇埋下了伏笔。如果说之前的毛主席还是一个带有丰富理想色彩的有志青年,那么之后则开始蜕变为一个有远大政治抱负的政治家。

      面对挫折,毛主席最终选择了遵守现有政治规则而不是破坏规则,并非力有不逮。中央红军几万人马几乎全部为毛主席的忠实追随者,毛主席于中央根据地有建基之功,如果毛主席以军队暴力实现自己的政治利益与政治抱负,或者不服从王明中央的政令另起炉灶,也许最后如蒋介石一样可以黄袍加身,成就一番事业,那我们今天的历史就会大大的不同。蒋介石的失败即在于此——挟黄埔暴力势力分裂国民党中央,以军干政,黄袍加身,之后的撕毁《双十协定》不过蒋介石的历史重演。虽然这种方式可以在最短的时间内实现自己的政治利益与政治抱负,却对蒋介石的政敌乃至下属起到了非常恶劣的示范性榜样作用——不仅敌人以蒋介石为榜样,纷纷效尤,即使蒋之部属亦以此为榜样。国民党派系斗争如此严重,推其致乱之由,实出于蒋以军干政。“宁汉分流”,蒋介石罪乃大焉。但历史没有假设,毛主席选择了在规则之内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虽然一路走来不乏艰辛,但走的坚定而踏实,彻底地将暴力力量关在了牢笼之内(坚定了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这一不可僭越的铁律),使之始终为政治理想服务。最终铸就了一个组织严密、高度团结、战斗力强大的政党与铁血军队,也成就了毛主席人生的高峰。

      试想把毛主席这两段时期的遭遇放在蒋介石身上,不知又会如何?恐怕最终会是鱼死网破的结局,“中山舰事件”、“宁汉分流”即是明证。

      这种比较可以看出二人性格虽然都有自尊与反抗的一面,但毛更注重把握“度”,在反抗与屈服之间,收放自如。能够以大局为重,尊重规则,注重集体利益牺牲个人利益,克服了“宁予友邦,不予家奴”中国内斗的传统毛病。

      观察这些伟大人物的性格与行事特点,于我们人生职业生涯过程,是否也一样出现过这种让我们无法承受之挫折,甚至可能是蒙不白之冤的挫折,我们的选择是如蒋介石、张国焘一样,还是如毛主席一样呢?如果我们选择了蒋介石、张国焘的道路,那么跳槽的频繁就不可能避免;如果我们选择了毛主席的道路,那么百折不牢的坚守就是惟一的选择。

      通宝推:readerg,履虎尾,瓷航惊涛,无心之云,老树,不远攸高,
      • 家园 张国焘直接北上也会被搞掉

        老毛这一帮子人的影响力超过张国焘团队。首先党内一把的竞争上张国焘肯定争不过老毛。其次,只要组织问题解决了,张国焘个人在四方面军的影响力会马上崩盘。

        张国焘最好的结果是军委副主席、八路军副总司令总政委,政治上最多政治局委员,书记处书记都悬。

        他不会答应的,所以最后还是会分裂。

      • 家园 花,说说个人感觉仅供参考

        1,您推崇主席这是文章获赞的最主要原因;

        2,您没有充分论证张如果支持北上的历史演变,虽然历史不容假设,但如果您借助深厚的历史功底,将此假设下毛王张路线斗争进行推演,并进一步推演因此而产生的历史走势,大家会很过瘾的;

        3,蒋,张不能按您这样对比,蒋很早就被孙视为接班人之一,是黄浦的校长,在那个时代,按照传统观念,这个位置有多么重要,孙已经意识到枪杆子的重要,前面又有袁大头的成功经验,而让蒋来掌握,而蒋后来的所有无不依赖于此,而国民党的党政军从未真正统一过,"蒋家天下陈家党",因此蒋握有军权以此统党政;张是中央派到地方的领导,而此时主席党指挥枪的原则已经成为全党的原则,各地已经效仿,虽然张为了个人利益,通过党内斗争残杀异己,部分破坏了这个原则,四方面军在群众路线方面较差,但他也不能推翻这个原则,因为这是他所在位置的基础,皮之不存,毛将焉附?所以他推行自己路线时,只能造谣说中央跑了,另立中央,和蒋比较不妥当;

        4,我选择相信毛刘之争,并不是因为主席感到权力重要不肯放手,而是路线之整,治国理念之争,毕竟刘已经在前台,如果二者理念一致,或刘的水平比主席高,会有后来种种吗?参看马前卒先生的论述;

        • 家园 谢谢。不过,如兄所说,推演的话,将成成为穿越小说,不严谨

          毛刘之争,本质的当然不是权力之争,更多地是治国理念与革命理念的冲突。或者与时俱进的说,是“三块表”与“工农表”的冲突。

          但表现在面上的,却是权力之争。因为主席看到了失去权力之后,对“工农表”带来的巨大损失。

          那么,蒋、张的看法,我是不赞同兄之看法。宁汉分流,又宁汉合流,这其中起决定作用的是蒋的军事实力。

          至于孙视蒋为接班人,并无明文或者遗嘱,只能臆测,蒋还无法成为惟一的、天然的接班人。当时权力三分,中央党权归汪精卫,地方实力派归两广,军权归蒋介石。

          但蒋与张都有过以军事力量谋取政治利益的劣迹,这一点却是一致的。在中国历史上,似乎很少有以单纯的军事力量谋取了最终的政治利益的成功经验。如果一个从政者,以武起家,最后不蜕变为一个政治家,其结果都是“玩武者自焚”的结局。

          这方面转型成功者,如李世民、赵匡胤、朱元璋。不成功者,就多了去了,如项羽,五代十国的各路诸侯!以武起家,最后又因武失身灭国。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
/ 5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