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魔帅晁天王 -- 萨苏

共:💬11 🌺25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
下页 末页
  • 家园 【原创】魔帅晁天王

    虎虎虎兄有文,谈梁山水军名将,精彩万分,忍不住技痒,提到梁山应该还有一位水军大将。这个人,我所说的正是托塔天王晁盖,这里面恐怕还要涉及一点晁盖和宋江的关系问题。

    其实我的看法,晁盖不仅精通水战,而且还可以称作一位出色的统帅。

    大家都注意到,宋江上山以后,梁山作战屡屡由宋江指挥,而晁盖则渐渐退出前台,甚至晁盖出击曾头市,宋江还要苦劝阻止。一般的看法是宋江在架空晁盖。

    兄弟的看法有些不同。二人在政策上有分歧,然晁盖宋江都是义气如虹之人 ?C 有不同看法的兄弟我并不想改变您的想法,这只是我对梁山何以如此兴旺的一点认识而已 ?C 宋江对晁盖的感情恐怕并非虚伪。晁盖退出前台,我认为是一个自然选择的过程。

    其实宋江上山后,晁盖也曾经指挥过作战,而且战绩不错,这一战就是呼延伐梁山中的收凌振。

    凌振为大宋出色的火炮专家,他率领的炮兵部队加入对梁山的讨伐后,宋江招架不住,弃鸭嘴滩小寨逃上山来。这时,晁盖出面了,当吴用提出::“若得一人诱引凌振到水边,先捉了此人,方可商议破敌之法。”这样的计策时,晁盖便指示道:“可着李俊、张横、张顺、三阮六人,棹船如此行事。岸上朱仝、雷横,如此接就。”,这段话看来简练,其实关键在“如此行事”,“如此接就”八字,省略了晁盖的具体安排。其内容其实很丰富,看此后梁山的作战 ?C

    “话说六个水军头领,得了将令,分作两队。李俊和张横,先带了四五十个会水的火家,棹两只愉船,从芦苇深处,探路过去。背后张顺、三阮,棹四十馀只小船接应。再说李俊、张横上到对岸,便去炮架子边纳声喊,把炮架推翻。军士慌忙报与凌振知道。凌振便带了风火二炮,上马拿枪,引了一千人赶将来。李俊、张横,领人便走。凌振追至芦苇滩边,看见一字儿摆着四十馀只小船。船上共有百十馀个水军。李俊、张横早跳在船上,故意不把船开。凌振人马赶到泊边,看见李俊、张横并众水军,纳声喊,都跳下水里去了。凌振人马已到,便来抢船。朱仝、雷横,却在对岸纳喊擂鼓。凌振夺得许多船只,叫军健尽数上船,便杀过去。船行才到波心之中,只见岸上朱仝、雷横,呜起锣来。水底下早钻起三四百水军,尽把船尾哨子拔了,水都滚入船里来。外边就势扳翻船,军健都撞在水里。凌振急待回船,船尾舵橹,已自被拽下水底去了。两边却钻上两个头领来,把船只一扳,仰合转来。凌振却被合下水里去。水底下却是阮小二,一把抱住,直拖到对岸来。岸上早有头领接着,便把索子绑了,先解上山来。水中生擒二百馀人,一半水中瀹死,步少逃得性命回去。呼延灼得知,急领马军赶将来时,船都已过鸭嘴滩去了。箭又射不着,人都不见了。”

    这是一段精彩的水战场面,其中,李俊的翻炮架子,是间道奇袭,奇袭之后还要收拾凌振,是扩大战果,“只百十来个水军”,却不忙开船,放给凌振夺取,是示弱骄敌,朱仝雷横擂鼓呐喊,是诱敌深入,鸣锣拆船,是表现了专业的水战技巧,专门安排阮小二抓凌振,是擒贼擒王;等呼延灼赶来,“人都不见了”,是来去如风的速战速决。

    这一连串的战术动作犹如行云流水,一气呵成,浑似泰森黄金时代的组合拳,左右开弓,繁而不乱,神出鬼没,精彩万分,凌振如何招架得来?!晁天王这个“如此这般”“如此接就”,仿佛神来之笔,勾勒出了典型的梁山水战风格。

    如果看看前面段落梁山好汉活擒何观察,江州劫法场,就会发现其风格是何等相似,同样透着诡异,同样配合精确,同样精彩热闹。

    梁山前期的作战,带着鲜明的晁盖风格。

    可能有朋友会觉得这些战斗都是阮氏三雄,李俊等所为,如何归功晁盖呢?我的看法,一捆菜若没有根绳儿捆着,就散架了,这根绳儿,军事上就是统帅。梁山先后有过三位军事统帅 ?C 晁盖,宋江,卢俊义,都可以算是相当出色的军事人才。,梁山前期的主要指挥机构,应该是晁盖为统帅,吴用为参谋长,后期,则是宋江为统帅,吴用为参谋长,规模扩大后,增加了另一个可以独当一面的统帅 ?C 卢俊义,这个阶段,晁盖死前作为名义统帅,其军事上真正的闪光点,只有活擒凌振一战。

    为什么出现这样的变化呢?

    认为宋江排挤晁盖,是一种看法,而我的看法,和梁山发展中作战风格的必然变化也有关系。

    前面可以看到,晁盖是一个优秀的军事统帅,梁山前期的军事行动,可以看出其特长,那就是善于组织奇袭和游击战,在这方面,晁盖很善于诱敌入不利境地,而后发挥己方长处来消灭敌人 ?C 比如历次水战,也擅长打了就跑的突然攻击,比如突袭江州。打这种仗,晁盖有一种诡异的灵性和霸气,几乎战无不胜。

    但是,看看晁盖在曾头市的作战,就会发现他这一次的表现大相径庭 ?C

    “晁盖带同诸将上马,领兵离了法华寺,跟着和尚,行不到五里多路,黑影处不见了两个僧人。前军不敢行动。看四边路杂难行,又不见有人这有。军士却慌起来,报与晁盖知道。呼延灼便叫急回旧路走。不到百十步,只见四下里金鼓齐鸣,喊声振地,一望都是火把。晁盖众将引军夺路而走。才转得两个湾,撞出一彪军马,当头乱箭射将来。不期一箭,正中晁盖脸上,倒撞下马来。却得呼延灼、燕顺两骑马,死拚将去。背后刘唐、白胜,救得晁盖上马,杀出村中来。村口林冲等,引军接应,刚才敌得住。两军混战,直杀到天明,各自归寨。林冲回来点军时,三阮、宋万、杜迁水里逃得性命。带人去二千五百人马,止剩得一千二三百人,跟着欧鹏,都回到帐中。”

    这一战的晁天王,没有表现出他那种霸气和灵气,要“呼延灼便叫急回旧路走”,可见晁盖中箭之前,已经无法把握战场局势。

    这是怎么回事呢?

    [待续]

    元宝推荐:桃李不言,
    • 家园 不过晁盖逃难那次速度可够慢的

      要不是朱仝雷横带队,晁保正估计要在沙门岛里做老大了

    • 家园 续 魔帅晁天王

      仔细观察和对比,就会发现晁盖在作战指挥上的特点,他属于一个游击战专家,但却完全不适应正规战的战术要求,打巧仗是他的长项,但是打硬仗就不是晁天王的长处了。他指挥的部队如果数量不多,便如臂使指,而一旦指挥成建制的部队,他的统驭能力就出现不足。

      曾头市一战,试想以呼延的身份,如果不是真急了并且看出晁盖掌握不了部队,决不会代替晁天王下令的。呼延是正规军出身的,可谓行家一伸手就知有没有,也许别人还没明白晁盖出了问题,他已经意识到这位老大懵了,所以在间不容发的情况下只好越权,以挽救危局 -- 也只有呼延这个滑头做得出来,换了关胜也许脑子就算明白也不会出头的。而晁盖此后的表现推一推动一动,跟着众军而走,也的确不像个统帅。

      梁山早期,主要的作战是组织防御,那么,八百里水泊赋予了梁山部队足够的机动空间,便于组织在自己选择的战场和时间消灭敌人的游击战,这个时期,也是晁盖大放异彩的时候,没有人怀疑他的统帅身份。

      宋江上山以后,随着山寨的发展,梁山的作战方式发生了本质的变化,那就是变战略防御为战略进攻,一方面正规战的规模越来越大,一方面攻坚战成为一个重要内容,那就是在敌人选定的战场进行作战了。不怪宋江掌军出征,实在是晁盖并不适合这项任务,他并不擅长指挥正规军团的战斗。

      宋江显然开始也不太成功,就像曹操在早期作战中也吃过徐荣很大苦头,宋江是在三大祝家庄中逐渐成长为一个合格的统帅,此后,宋江作为统帅,始终能够较好的指挥全局,无论是决断还是用人,都中规中矩,认为宋江是废物的可以想想小平同志,他的体形如果去拚刺刀。。。

      但是,宋江似乎并不是特别自信,这主要是他的军事素养毕竟不够高,或者说没有这方面的正规训练,他的胜场在于虚心听取意见,而且有较高的统驭力,深得军心。而呼延,关胜等虽然可以独当一面,却是将才而不是帅才,这就是宋江需要卢俊义的一个重要原因(还有一个重要原因是要他的号召力)。

      卢俊义的确不负众望,梁山作战此后一般都是兵分两路,宋江和吴用搭档,这个出色的参谋长对宋江帮助很大,珠联璧合。卢俊义就要一个人挑担了,那个朱武更像是一个参军长,而没有吴用的能力。考虑到宋江和吴用的才能,卢俊义应该是很出色的帅才了。

      对晁盖能力限界的认识,显然宋江心里是有数的,曾头市一战,他苦劝晁盖,这里就有了比较明白的含义。但是从晁盖角度,未尝没有自视稍高的问题,因为宋江上山以后,晁盖一直没有指挥过正规战,所以可能产生看人挑担不吃力的感觉,认为只要兵马够多,部将勇猛,自己再身先士卒,不会有多大问题。于是,坚决要战,但宋江吃过正规战的苦头,知道他要吃亏,以此一定要劝。要我说真是宋江想害晁盖,还不如放他去打,还要鼓励几句旗开得胜,从宋江对其他头领的义气,他对晁盖的感情应该是真挚的。唯一的问题是不能伤了天王哥哥的面子,所以只能用不吉利之类的话来说。

      宋江也挺累的。

      其实宋江的判断完全正确,千军万马那样好指挥?晁盖和曾头市接仗,活像是宋江一打祝家庄的翻版,宋江失利后会学习,而晁盖则是干脆抛弃正规战的规则,重新祭起奇袭的法宝。曾头市的诈降,恰好迎合了晁盖喜欢打巧仗的心理,结果游击战专家晁天王吃了大亏。

      曲波有个小说《桥隆飚》,里面的好汉桥隆飚也是和晁盖一样的特点,当他选择和鬼子硬拼的时候,就以短击长,几乎全军覆没

      最后点评一点对于宋江晁盖分歧的看法。普遍地认为,宋江是招安派,晁盖是反招安派,所以他死的时候不传位给宋江,而给活捉史文恭的人。

      我的看法并非如此,晁盖并不反招安。

      通篇水浒,晁盖并未表现出对宋江招安策略的反对。我的看法,晁盖对于招安并不反感,他并没有长远目光,没有宋江那样系统的诏安思想,但是也并不反对试试看。两者的区别是晁盖在条件很好的情况下会接受招安,但他不会主动去追求,因为他一直背着弥天大罪的罪名,对这个很看重,颇有顾虑,宋江呢,则坚决主动地追求招安,并且通过把盘子做大的方法,增加招安的筹码。

      这样,对晁盖了解的宋江,听到重伤的晁盖想听他今后的想法,便明明白白的把招安问题说了出来。他的想法大概是和晁盖早有交流,借此机会在晁盖面前让大家确认梁山的“基本国策”。他显然不认为晁盖会因此剥夺他的继承权,否则干吗不等到晁盖死了再说?

      但是他忘了,晁盖虽然不反对招安,但却是一世枭雄,有着英雄的刚毅精神。他做事关键时刻感情总会压制理智,非如此无法解释江州劫法场,为了一个宋江可以豁上全伙覆灭的风险。

      招安,晁盖未必反对,但是宋江说的太卑屈了,太软弱了,终于激起了晁盖的英雄心 -- 我梁山一世豪杰,怎能走如此低三下四的路子?!

      折箭为誓,我想是这位魔帅枭雄最后时刻感情还是压倒理智的一种体现,一种真正的英雄的豪气。

      • 家园 萨兄的评论总是别出一格,献花。

        从晁宋二人军事能力的特色出发来分析梁山权利中心的转移, 很有创意,赞一个。

        不过我还是倾向于公认的晁宋二人政治权谋的差异导致晁老大被架空的看法。

        晁老大是游击战专家,但是不擅长正规战;宋江刚上山时却完全是个军事盲。但是宋江却有知识分子善于学习的优点,再加上其高超的驭人之道、将将之道,逐步进入权利中心。

        对于领导人来说,人际关系能力永远大于业务能力。晁老大的人格魅力、江湖能力虽然也很强,本来他可以成为李闯黄巢这样的草莽英雄,可惜他遇上了宋江,只好当翟让了。

      • 家园 晁盖没有什么机会去实践正规军作战

        都被宋江主动请缨了,他自己一出马就碰上个狠主,而且带的人不太对头,一群水军头领,还有几个没本事的,好像是无斋兄说的吧,晁盖就是不要带宋江的嫡系。

    • 家园 搬个板凳等着听下回

      晁老大常常身先士卒,好勇斗狠之气仿佛小霸王孙策

    • 家园 晁宋的情况

      大致和翟让李密相同,翟让和晁盖都可以让自己的部队发展成一只不容忽视的力量,这样下去,瓦岗军大概和其他小反王一样,而梁山大概也就和二龙山等一样。

      要打正规战,震动天下,还是要李密和宋江。

      • 家园 韦兄这个类比透彻!以晁天王的能力,也就能驾驭刘唐,三阮之辈了

        象宋江那种对呼延灼关胜倒头便拜的招数晁盖绝对用不出来的。

        宋江一上山就派神行太保下山拉人,晁盖山上一年多竟没有一个好汉投奔。

        这就叫差距啊

    • 家园 说得有理, 晁天王参与的战斗大都有奇袭成分

      取巧但容易涉险, 如江州救宋江也是如此。 这恰是梁山初期实力不够雄厚的表现。 水浒一书, 具体描写方面虽有很多理想化或文学化的成分, 但大体而言, 在对农民战争的走向、 领导人的气质的刻画方面, 还是很有典型意义的。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