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壮怀激烈五十军 -- gaogeli

共:💬142 🌺3281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0
下页 末页
        • 家园 那本书的作者是个“失败者”之后——就是这批国军将领之后。
          • 家园 当时买这本书就是冲着好奇去的。但全书的说教性太强。

            可能这种方式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比较流行,但对于如今的年轻人,基本上就是一本令人生厌的书。

            里面太多政治说教,太多主观推测,太多绝对正确……

            相反,如果他能够以一种历史记录片的形式记录这些被改造者的行为表现,然后再辅以各个行为表现所在的时代背景,至于他们是真心感化,还是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头,还是曲意逢迎……这些结论其实可以让读者自己去下。

            从这些被俘人员作为一个普通人的命运沉浮与这些被俘人员作为当时国家高层统治者的政治生态相互补充,可能更有可读性吧。

            一家之言。总之,当时买这本忆是充满好奇,希望从这本书中看到这些失败者在人生失意中的心路历程,也想了解这些当时的国家精英人物面对两个时代的不同,对自己统治时期的比较与反思。遗憾的是,看完此书,有点失望。

            就像我好奇蒋退守台湾后,一直想反攻大陆,曾有段子讲蒋在听到朝鲜战争爆发后异常高兴,蒋曾经要求参战朝鲜战场,但经历抗美援朝战争之后,蒋的内心活动又是什么了。很想了解这段时期蒋的内心活动,作为曾经的全国统治者,看到了同一群人在不同人的的下天差地别的表现,蒋又做何感想呢?似乎蒋日记几乎没有关于抗美援朝方面的记载,不亦怪哉?《李宗仁回忆录》中,李就曾经反思自己,在蒋李所处时代,中国积弱,但在TG手里,国势日隆,对李的信心打击很大。

            • 家园 俺的感受与你不同……

              这个嘛,可以见仁见智。

              那本书出生的年头比较早(80年代初),其语气语境乃到叙事方式可能不一定能令今人接受,也没有充分展现如同你这样的读者希望看到的东东。但窃以为,还属瑕不掩瑜,至少俺没有产生出“令人生厌”的感觉,更读不出“说教”来!

              作者的家庭和本人的经历其实相当坎坷(其父黄健夫为前国军少将,参加北平和平改编,曾在刘帅主持的军事学院任教,后在文革中故去),也曾经当过“失落的一代”,但直接促使他改变观念的就是这些前国军将领的现身说法——比如前国军悍将邱行湘(他舅舅)。这些国军将领中相当多的人后来对土共的接受程度可能超出了许多人的想象,俺完全能够想象得出作者在深入采访了这诸多人等后屁股发生位移的切身感受——其实高戈里老哥不是也有这么着屁股发生位移的过程么?……

              该书从出生到现在,再版多次,很是畅销,至少说明诸多读者对作品并未产生“说教”的感觉——顺便说个事儿:作品出版后,作者在与诸多土共当事人讨论的时候,这些老者还直言不讳:你把国民党这些人儿写得太好了……

              呵呵,见仁见智,见仁见智。

              • 家园 社会背景,社会思潮,意识形态在这20几年都发生了巨大变化

                可能让80后出生的一代人很难建立起以前那种意识形态的评价标准。80后基本上是看着《南方周末》、《南风窗》长大的一代,很难理解国共斗争的合法性、合理性,基本上这代人都曾经普遍的质疑过教科书上给出的答案。

                随着年龄的增长和见识的增多,发现以前大家认可的结论是有问题的。很多媒体、专家、学者得出的所谓结论,都是对原始材料的二次剪接,以自己的结论去找材料,然后在几件可能根本没有任何联系的事件之间建立一种因果关系,或者暗示着这种带有强烈作者倾向的因果关系。

                从报告文学的角度来看,《将军决战岂止在战场》承担着宣扬主旋律,宏扬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任务,作者这样写也无可厚非,并且对于当时的读者来说,还是一部极具可读性的上乘之作。只是对于如今的青年一代,可能这部书的价值取向、叙事方式不是年青人所喜欢的,书中一些观点也很难接受,所以我会感受到“胜利者的傲慢与偏见”。毕竟历史已经又过了30多年,读者的口味已经发生了变化。现在年青人可能更喜欢从个人的角度,人性的角度、或者技术角度分析将军的军事指挥失利去解读这个群体的表现。

                《将军决战岂止在战场》的主旨还在于“得民心者得天下”。从政治的角度解释国民党的失败当然很为深刻,但作为被俘的军事将领,其实更应该从军事角度去分析失败的原因。事实上,这些被俘将领中的多数被共产党感化,也是在政治这一课上被感化,而不是军事上的真心服输。这些将领在分析自己任何一个战斗、战役失利时,总是归于指挥体制不畅、派系斗争等政治因素,鲜少看见这些将领在军事技战术上的反思,恰恰是这些因素,才是最为符合将军身份的。我始终认为,任何一种政治上获得的优势不是必然转化为一种军事上的优势,政治优势还需要一定程度上的军事优势作为基础配合才能发挥出获得的政治优势,并最终转化为一股巨大的力量。

                作为政治因素,我们不可忽略的是,他们自身就是当时中国的精英、统治者,他们自身就肩负着维护政治团结、收拾民心的任务。国民党的腐败不是蒋某人一个人的事儿,而是包含这些被俘将领整个国民党集体应该负有的责任。他们是这个统治阶层的中坚,他们在政治腐败、派系斗争等政治因素方面起到了什么样的作用呢?

                只是一家之言,也不能代表全部的80后群体。一点读书感想,多多指教。

                在写上述文字时,又将作者家庭背景、写作背景略为了解一些,重又看书比较,思考可能这就是所谓的“代沟”吧。毕竟,经过30多年的改革开放,80后群体所意识形态教育已与之前的几代人差异很大。算是不同年代人之间观点的差异,见仁见智!

                通宝推:双石,
                • 家园 宋希濂、沈醉和溥仪等人的回忆录里曾提到过

                  抗美援朝的胜利对国军被俘军官精神上的巨大冲击。

                  很多人就是从那一刻起真正打心底里服了中共,自此开始了认真改造。

                • 家园 呵呵,所以才需要更多的人来思考,来发掘,来奉献……

                  长江后浪推前浪,江山代有才人出,这些任务的“更上一层楼”,不是历史性地落在了今人身上了么?

                  很可喜的是,西西河有先生这样勤于思考者,有王外马甲这样的勤于耕耘者,更有高戈里这样的埋头苦干者……,他们不是正后浪推着前浪,继续在走着么?

                  我们没有根本分歧,黄济人先生与高戈里先生更是同道中人,虽然一个着眼点在将,一个着眼点在兵,但殊途同归,目标的指向是一样的……

                  先生的看法很有价值,窃以为,可为本河同道中人同考同证之。

                  唯一一点希望与各位河友共勉的是,慎对事对人作“整体性全称判断”!!!慎之,慎之……

      • 家园 好文,另谢铢钱

        送花成功,可取消。有效送花赞扬。恭喜:你意外获得 4 铢钱。

        参数变化,作者,声望:1;铢钱:0。你,乐善:1;铢钱:3。本帖花:1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0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