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讨论】为什么受教育的过程不能是快乐的? -- 酥油茶

共:💬23 🌺54 🌵1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2
下页 末页
  • 家园 【讨论】为什么受教育的过程不能是快乐的?

    最近河里在讨论一些关于教育的话题,和我要写的主题贴有一点关系,但可能得等很久之后,所以就先提出来说一下。

    从小就有很多人问我学习苦不苦,累不累,我总回答,不苦、不累。于是大家就咂咂称奇,向我爹娘讨教,于是我爹就乱吹一通,结论是他的基因好,遗传好。于是登门者众,有所收获者少。

    我成长的时候,同样看到了有太多孩子因为成绩、功课等等的压力而导致人格和心理上受到影响,甚至华发早生;几乎是全部的学生都处于考试的压力下,而这样压力大的教育,培养出来的却是知识结构和缺陷都几乎一致的年轻一代。可以看到的是,我们在文化科教领域的各个方面,还是绝对的缺乏人才,很多事情,我们缺合适的人去做,怎么会有这样的结果呢?

    当然,总是有时代、历史、经济、社会的种种理由可以拿出来说事。但我现在还是不得不说,难道一定得这样吗?是不是有一些不必要的类似缠足般的自我折磨被加到了下一代的身上?

    我感到的第一种折磨是不必要的紧张感。

    中国这个教育制度总有人说它很僵化,其实另一个角度看,它也是最自由的,只要在十二年后做三天卷子就一切可以交待。而且事实上你可以八仙过海达到这个效果,可以对老师不敬,可以迟到早退,可以赋闲在家...

    无论如何,在这一漫长的旅途中,紧张感是没有好处的。学习和思考本身应该是在没有精神压力下的创造性活动,这一过程最好的状态是轻松愉快,自然而然,有压力也是类似于打电动立志要打到多少关的压力,才能达到最好效果,否则的话,肾上腺素会阻碍大脑集中精力思考。

    如果说,不紧张,没有压力不能做到的话,就要找这个源头在哪里,谁是我们正常学习的敌人?

    目前可以看到的,给学习过程增加不必要的压力的地方有,一、学校;二、老师;三、家长。

    这三处即是学生生活的基本环境,也是最容易造成负面影响的地方,对个体而言,它们可以变得“有毒性”(poisonous)。在中国, 毒性的源头可能包括:只鼓励强者出头而放弃落后者的班级环境;对差学生另眼看待的老师;对孩子不是包容而是增加心理压力的家长。

    应对的方法,首先要给孩子一个缓冲的家庭环境,如果他在学校感受到了压力,至少家里应该是可以发泄压力和情感的地方。但归根到底还是要培养孩子强大的内心,让他/她能尽早从生活的小圈子里出来对身处世界的真相有个比较客观的看法。

    怎么做到这一点,这就是我在这里开出的药方:推读书。

    无论我们觉得美国的教育怎么轻松放羊反智,有一点是个人认为绝对应该效仿的:美国小学教育里对阅读的极度重视。

    现代社会纷繁复杂,读书可以帮助孩子了解这个世界,理解大人为他/她的种种安排,读书也可以给他/她的内心世界输入强大的能量,在遇到逆境时方能坦然度过。这里要提一下郑渊洁的童话系列,我在初中的时候,班级(也是年级)前三都是童话大王的粉丝,现在想想不仅仅是巧合。

    大懒虫1号:【原创】心的病(本篇易误读,故后部分有修改和补充)

    所以我建议的快乐教育的起点是推阅读,特别在小学阶段。数学竞赛题本身就是智力游戏,可以以智力游戏的方法推,总之,这些本来都是有趣的事情,如果不能激发出孩子自身的动力,肯定有什么地方出了问题。

    对北京的奥数教育,再说两句,感觉问题是很大的,我大学同学里颇有几个北京奥数出来的尖子,后来有的沉溺于游戏中,上课还得老妈在外面守着,有的适应不了环境而离开,还有好几个金牌毕业后直接当了奥数教练...似乎其他地方的奥数产业都没有北京这么发达,类似传销的这个情况也没有这么明显,奥数班也实在太耗时间了, 本来乐趣在于自己思考,而不是重复的题目训练。

    关键词(Tags): #社会杂谈通宝推:穿越,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 家园 每个人对快乐的定义不同吧。

      要每个人都快乐是不可能的。

    • 家园 可能因为你现在不快乐?

      根据个人经验,同样一个回忆在高兴的时候回想,基调就比较愉快;心情不好的时候回想,基调就低沉。

      这和人的性格也有关系:同样是考试的压力,有人觉得痛苦,有人觉得刺激,有人没什么感觉。

      而且这还和你的生活经历有关系。如果有一天你不得不当奥数老师,说不定河里会出现一篇《为什么教育的过程不能是快乐的?》或者从家长的角色来篇《为什么送孩子受教育的过程不能是快乐的?》

      河里为人父母为人师的也有不少,但是由于小孩子抱怨社会的自由度比家长和教师要大,思维方式不受约束(后两者要考虑榜样、师表、面子、潜移默化、xxxxxxxxxx),所以上面两篇帖子尚未问世....

      关键词(Tags): #教育#家长
      • 家园 晕,这个也太唯心了

        对一件事,是可以有不同的态度。但一个人过去的心情如何,却是已经确定了的,根据讨论来看,有相当一部分少年人在受教育的阶段处于高度紧张的状态中。

        • 家园 不承认心境随时间变化才是唯心

          但一个人过去的心情如何,却是已经确定了的

          一个人曾经确认自己看到的是“山”,结果几年之后觉得看到的不是“山”了。这是不是“确定”?

          你定义的“紧张”,不一定就是坏事。在人类以外的动物界,不适应环境的动物立即就被淘汰了,少了很多“过度紧张”的机会。这个角度上说,人类的仁爱道德是“学业紧张”的源泉阿。

          另外你原文里这句:

          无论我们觉得美国的教育怎么轻松放羊反智,有一点是个人认为绝对应该效仿的:美国小学教育里对阅读的极度重视。

          你可以查查近些年美国呼吁提高识字率的文章...

          • 家园 比如说

            一个人在某个时间处于紧张状态,去查他的某些激素分泌就会与安静时不同,这个人后来认为自己当时不紧张,也不能抹去当时紧张过的事实。

            无论我们觉得美国的教育怎么轻松放羊反智,有一点是个人认为绝对应该效仿的:美国小学教育里对阅读的极度重视。

            重视阅读和很多小孩从开始就有阅读障碍这两件事并不矛盾,事实上这可以作为一个汉语优越性的例证,视觉性的汉语通过识字的方式不知不觉地把幼儿从听觉输入转化为视觉输入中的困难化解于无形,而英语本质上是听觉性的,导致许多幼儿在学单词发音的时候继续用听觉输入的脑区来处理本来是视觉输入的阅读过程,造成很多困扰,曲折,阅读困难等问题。

            美国有“阅读困难”的儿童约占15%-20%,这部分儿童将来将很难在专业领域获得成功。

            但是,英语的先天不足和“美国学校重视阅读”这两件事情实在看不出什么矛盾之处

    • 家园 不知道你对快乐的定义是什么

      就我个人而言,成就感比快乐要重要得多。

      同意“推读书”的建议。

      培养孩子内心的坚定和独立思考的能力才是教育本来应该完成的任务。

      • 家园 这是一个很好的问题

        之所以不用成就感,而用快乐这个词,是因为不同人的成就感来源不同,带来的感受也不同,比如有人的成就感取决于比他人考得好,当没有人没和他比的时候就陷入缺乏动力的心理状态中。而我们这里说的快乐,是一种健康、积极、稳定的心理状态,在这种状态下孩子的人格和心理都可以自由和谐的成长,不至于回顾少年时代时留下阴影。

        • 家园 嗯,我以为对待“快乐”这个界定还需要再谨慎些

          看你给出的定义,很难让有些小孩子认同你的“快乐”。

          比如对沉溺于电脑游戏的孩子,对他们来说“快乐”就是天天打游戏。但这是不健康的。

          至于少年时代留下的阴影,我好像还没碰到什么人在成长的过程中没有碰过可称为阴影的事。关键是要如何从阴影中走出,甚至化不好的经历为动力。

          • 家园 这里讨论的是如何让学习本身变成一件快乐的事情

            天天打游戏的孩子,多半是因为生活有些地方不够充实,没有更好的娱乐方式,回想起来,小时候如果有更有乐趣的事情(比如结伙到街上捣蛋,到大自然里撒野),是不会把大部分时间花在打游戏上的。

            • 家园 中学有段时间感觉学习就是最大的快乐

              那段时间很神奇,自己对学习突然特别上心,每天都自己学到11点多,被父母催着才去睡(父母在学习上从未给过我压力)。那段时间也没觉得学习是痛苦的事,而是真的非常有兴趣,不止是对一直感兴趣的数理化,对长期看着不爽的政治都能作为睡前的催眠读物(导致好几次课本忘记带:P)。也不是从老师同学那得到什么夸奖之类,只是感到一种真正的快乐,它来自内心。当时是如果把几道奥数题或者化学实验和游戏机放在一起,我会毫不犹豫的挑选前面。

              不过来也匆匆,去也匆匆,后来高二时兴趣发生了转移,再以后对学习也就变成了应付,高中压力也很大,我会努力寻找生活中的乐趣转移这种压力,比如课间的几分钟乒乓球或者晚餐时食堂师傅多给的几块肥肉,呵呵。

    • 家园 说的好,补充一下,多读书读好书

      小学在职工学校上的,相当于托儿所似地 ,天天下河摸鱼,上树摸蛋,那时候90年代初,拜职工影院搞活经营的影响,古惑仔电影天天放。郑伊健那是天天挂在嘴上的。结果就是我们一个班拿着砖头和另一个班血拼,我砸了几个人的头,自己也被砸了个窟窿。吓坏了父母。转学送到爷爷家去了。

      在爷爷那呆完了初中生涯,没了父母,课业就不是很重视了。爷爷的书架藏了不少书,在那里我一字一句的看完了古文版的聊斋、水浒,这些古文影响了我一辈子。在水浒里明白了真正的古惑仔的人生,看聊斋发现了人生的无常和美好,于是读书有了赶头,成绩就上去了。

      也就有了今天不太坏的我。

      现在再去书店翻翻四大名著,全是白话文的,而且满篇的跑火车,和古文版的差的太多了,一些科普性儿童读物甚至直接纂改四大名著。

      那种书可读性太差。网上热闹的穿越文,好些的可读性倒是有了,可内容和害我破头的古惑仔电影没什么两样,甚至远远不如。

      可叹爷爷故去时自己还小,那些古文书都没留下来。

    • 家园 我的看法是快乐是不能成事的,必须要有压力。

      还是那句“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问题是各人能承受的压力是差别很大的,而一旦压力过大,就出现种种的不良状态了。而且我觉得,现在的孩子缺少如何应对压力的训练,而学校家长老师也不重视这方面,直接就给孩子上的压力。这个训练最简单的就是体育锻炼,对意志的坚固很有效果。

      另外,读书有益,但读书无法反映这个社会的复杂,中国现在的孩子(甚至很多年轻人)缺少的是对这个社会真正的认识。他们需要的是多看,去各地看一下,去农村看一下,去社区,街市,医院看一下。我大学时候家父住院,在医院陪了几个月(学校,医院就在家附近,消化科,也有一些癌症病人)。见到过一家人温情地在病床前吃饭;见到过几个子女直接在老太病房门口开打;见到过中年混混进来,每天还有人来邀请出去打牌唱歌,但突发过世的时候床前一个人也没有。见到过农民工胃大出血止不住,半天后医生宣布无救时,那妻子哭的凄惨样;见到过肝癌晚期,每天清晨早锻炼,还不时跑门口租书店借书看。我当时就觉得,之前的二十年完全是脱离社会的二十年,真实的社会只有去看才能看到。

      最后有关奥数的问题,数学很依赖训练,尤其是初等的东西。但现在社会上的奥数,绝大部分已经彻底沦为唯利益的邪道了。

    • 家园 因为这个社会是人比人活着的社会,所以不可能快乐

      爱好每个人都有,但是要是为了爱好费劲所有的力气,也不是每个人都能做到的。而且,那种情况下是不是快乐的已经很难说了。

      本来人的快乐是建立在自己不断进步的基础上,比如今天作对一道题,明天作对两道题;今天这个不会,明天学会了,这些都可以让孩子快乐。这是一个自己和自己比的过程,这样才是快乐的。

      但是这个社会就是人比人活着的。一个人每天多作对一道题,好像可以快乐了,可以人家别人一天可以多作对十道题目呢。有的小孩确实喜欢数学,甚至喜欢奥数。但是他自己喜欢没用,最后大家是要比的,是要在赛场上获得最后的一个分数,然后排个名词,决定谁能进好小学。只要这么一比,就不会快乐了。

    • 家园 人在别无选择时的患得患失

      说起来轻松,十二年后的三天考试,但是这个三天却是许多人一辈子的决定一步,成者王侯败者贼,那么有几个当父母的敢等而闲之。况且这样的父母本身也是没什么大本事的人,起早贪黑忙于劳作之余,何谈用心琢摩毓教于乐的决窍,能做的大部分是最简单直接的,就是压力压力更大的压力。这点看看东方式的对团队对劳动率的管理,几乎是如出一辙。

      有能力的父母,与真的有心请爱护孩子的,在这个年头至少还可严格要求自己,宽以待小孩。看到许多父母努力掏金,去为自己孩子安排个未来,也省得孩子受那份罪。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2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