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种子山战斗的进一步探讨(一) -- 逸云三洲

共:💬22 🌺560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2
下页 末页
  • 家园 【原创】种子山战斗的进一步探讨(一)

    萨先生的<苦斗种子山>一文,拜读完毕.很精彩的战斗故事.虽然主要是从志愿军角度着眼的,却也引用了不少加拿大军的说法.可见萨兄努力寻找对手方面的材料,以求视野更全面.深为鼓掌.远隔重洋,找这方面的资料,无疑会有一些条件上的限制,相信已付出很多精力的.

    小安不才,但得地利,以下就种子山战斗的情况,作一些补充吧.俗话说先易后难.萨兄笔下的<苦斗>,细分起来,有一斗,二斗,三斗....;相对说来,五月三十日的一斗,情况比较清楚一些,其简单的过程,正如萨兄参照加方资料所述了:

    30日,加拿大25旅部队接到攻击种子山的命令,....由于种子山主峰(467号高地)恰好位于加拿大第2步兵团前方,该团第二营即担任攻击主力....目的是攻占高地和高地脚下那个“烧成白地”的村庄彩乐里。具体部署是这样的:第一连攻击彩乐里,第二连保护攻击阵线的左翼,第三连负责夺取彩乐里与种子山主峰间的前进阵地,对主峰的总攻击由第四连执行。皇家第二骑炮兵团提供火力支援。....在《记忆中的勇气》一书“攻击彩乐里”一章中,作者是这样描述当时的战况的:“5月30日上午,战斗在大雨中打响了,第一,第二和第三连先后完成了任务,但第四连遇到了顽强的抵抗,并在敌军密集的机枪火力下遭受伤亡。战斗进行到下午,中国军队依然控制着山头,他们发动了一次反击。这次巧妙的反击目标是第一连和彩乐里。战斗中他们突破绕袭到了第一连的背后,切断了它与后续部队的联系。此时能见度很低,很难分辨山谷中运动的军队。因此,为了掩护第一连放在中国军队和彩乐里之间的第三连完全无法发挥作用。中国军队的运动路线使加拿大人的子弹很难打到他们。种子山对于中国军队的补给线和通过铁原的交通线来说十分重要,因此他们最大限度地加强了这个阵地,并有效地顶住了第四连的进攻。连续多次的攻击均告失败,因为中国人在阵地上布置了非常有效的机枪巢和密如蛛网的坑道工事。同时,如果我们进展太快,会在敌军阵线上变得太突出。战斗中,皇家加拿大步兵第2团的情况越来越危险,他们即不可能占领种子山,也无法坚守住彩乐里。于是罗宾汉旅长下令撤退,并要求在后方建立新的可靠防线。在中国军队冲到面前的时候,加拿大官兵们不得不杀出重围后撤下来,到达预定构筑工事的后方阵地....

    不过从文中看出,萨兄还是希望知道更详细些的情况,比如二十五旅投入战斗的总兵力.根据我所参阅的资料,当时投入种子山战斗的,主要就是皇家加拿大步兵团的第二营了,另外加强了旅战斗群所属装甲兵的一个坦克分队.并由加拿大第二十五步兵旅战斗群所属炮兵提供炮火支援,这里面主要当然是皇家加拿大炮兵的第二野战炮团,亦即萨兄提到的三个炮群;不过当时归该旅战斗群指挥的,其实额外还有一个炮群的,就是菲律宾的炮兵连,但这个连有无参加对种子山战斗的支援,我尚没有查到可靠的说法,所以还不能作出肯定或否定的意见.

    加拿大步兵营的兵力和火力,比志愿军的一个营要强大些.皇家加拿大步兵团的第二营,当时下辖:

    四个步兵连,每个步兵连则辖三个步兵排(排辖三个班)和一个武器排.

    一个支援连,下辖迫击炮排,反坦克排,重机枪排和工兵排

    一个营部连.

    全营约一千人.

    武器方面,步兵连一级配备的步兵支援武器主要是六十毫米迫击炮和三点五英吋火箭筒.支援连则装备有八十一毫米迫击炮,七十五毫米无后座力炮以及火焰喷射器.当时配属该营的的一个坦克分队,则装备有八辆谢尔曼中型坦克.提供炮火支援的皇家加拿大炮兵第二野战炮团,共二十四门二十五磅炮.

    综合有关资料的记载,该营是在营长祁膺中校的指挥下,于五月三十日早晨六点开始行动的.向当面的河谷进发.首先出动的是该营第一连,预定攻击位于河谷底部的一个名叫彩乐里的村庄,该连官兵乘坐半履带运兵车,在坦克分队八辆谢尔曼坦克的掩护下,向三英里之外的预定目标进击.并沿途为全营担任趟路的任务.当时配属第一连参战的,除坦克分队外,还有营支援连一部,携带火焰喷射器两具和七十五毫米无后座力炮若干,并有乘坐吉普车的重机枪一个班和工兵一个班.

    行动开始未久,风雨大作,于路能见度很差.一连因此小心开进,用了二个半小时进至种子山主峰所在地域,占领了主峰周围的三个村落,确认无伏兵之后,又继续向彩乐里进发.至于种子山主峰(467号高地),按预定计划,交由随后赶来的第四连攻击.第三连则跟随第一连之后继续北进,准备占领彩乐里东南侧的269高地.此时,负责保护攻击部队左翼的第二连,已经占领了划给它的预定目标---种子山主峰西侧的162高地,报告未遇有力抵抗,只遭到零星迫击炮火的袭击.

    十点半左右,第一连占领彩乐里,第三连亦于半小时之后报告占领269高地.两个连均没有遭到有力阻击.而此时,负责攻击种子山主峰的第四连,因遇到顽强的抵抗,已限于苦战之中了.

    不过彩乐里的相对平静,也并没有持续多久,中午之前,志愿军便发起了攻击,据加军估计,进攻的部队大约有一个连,其中并有一部从右翼穿插,依靠出色的隐蔽推进,向村庄南缘的岔道靠近.因为当时能见度很差,加拿大军起先忽略了这一路部队的推进,按一连连长梅德蓝少校事后的解释,这些志愿军战士看上去象是穿了斗蓬,所以他还误以为他们是第三连的人.一直到各色武器射出的弹雨,象冰雹一样地砸过来时,他才意识到,中国人已经绕到他的后面来了.加军官方记录约略如是:

    the Chinese began to infiltrate .... with superb fieldcraft .... According to the company commander ..... It was not until this flank erupted in a hail of small arms, mortar and machine gun fire, that he realized the Chinese were circling to his rear.

    这边一连把志愿军当成三连自家人,那边269高地上真正的三连却是干着急使不上劲,眼看南边的一连和北边的四连都陷入苦战,三连连长皮特森少校只得命令手下以连属迫击炮和机枪火力予以支援,效果却实在可以忽略,可能只是增加一点动静而已.

    不过彩乐村的这一部加军,是四路中装备最好的一路了,在后面二十五磅炮和前沿坦克火炮的支援下,一连和支援连轻重武器一起开火,组成密集的火网,志愿军一时倒也攻不进村来.但志愿军奋勇逼近至阵地前二十五码处开火,并且绕到村的南边,却仍令梅德蓝少校十分担忧.

    其实,后面指挥部知道这些情况后,担心得就更厉害了,因为二十五旅孤军突出,超前侧翼美二十五师的两个团四至五公里,其最突前的皇家二团二营,离最近的美军部队更有八公里的距离,所以指挥官们非常担心进入彩乐村的部队被包了饺子.权衡利弊,营长祁膺中校终于下了决心,命令梅德蓝少校率部从彩乐村后撤,退到269高地与467高地之间待机.说起来此时进攻彩乐村的志愿军人数并不多,绕到村南的兵力更少,面对机械化行动并有坦克保护的撤退加军,当然是没有法子阻拦的,一连带上伤员南退,有惊无险.

    不过营长祁膺,此时尚未放弃攻占467高地的计划,第一连退下来之后,他又决定将第三连从269高地上撤下来,用于增援攻击467高地的第四连.然而这个时候,第四连对467高地的攻击,已陷入绝境....讲467高地的详细战况之前,还是先说个插曲吧,这率领第四连的,当然是四连连长嘛,那么四连连长是谁呢?

    记得萨兄在说六月三日四斗种子山时,提到过这样一件事:

    种子山在中午时分就已经失守了。敌军伤亡不详,但在加拿大政府公布的伤亡名单中,可以看到哈里.巴罗少校(Major BOATES, Harry Barlow)– 加拿大步兵第22团的一名营长的名字。

    萨兄的推论,可能是根据加拿大政府六月六日公布的第二十八号伤亡公报得来的?这份东西我有看过,比较简单,只有人员军衔和籍贯等,在缺乏其他材料配合的情况,误读还是很好理解的.事实上,薄特少校并不是皇家加拿大步兵第二十二团的,也不是营长;而是皇家加拿大步兵团第二营第四连的连长.薄特少校是老兵了,参加过第二次世界大战,屡受嘉奖,这是某次得奖时上的报纸,当时他还是上尉

    点看全图

    待续

    元宝推荐:海天,MacArthur, 通宝推:履虎尾,landlord,同文,观望者,iwgl,史文恭,红男爵,龙驹坝,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 家园 【原创】种子山战斗的进一步探讨(五)

      萨文在讲述反攻种子山的故事时,讲到了地雷,由此引出对志愿军六十三军"地雷搬家大王"姚显儒的一段生动描写:

      姚显儒正是后来因为排雷立了二等功的“地雷搬家大王”,他对地雷有一种天然的嗅觉.在开城阻击战中被称作63军“诡雷大王”,拿过中苏朝三家勋章的姚显儒是甘肃人,正宗的西凉子弟。据老首长说,姚性格柔和,耐心极好,又细致多智,因此成为当时的排雷大王,通过他的手终于弄清了李承晚军引为得意,曾给我军带来重大伤亡的“蜘蛛布雷法”,后期姚更把大量美韩军地雷挖出来换到志愿军阵地前使用,给敌军造成伤亡之余又让具有强烈崇美心理的韩军产生巨大心理压力 -- 中国人用的都是美国地雷阿

      关于地雷搬家,其实也不但是美韩军队吃了苦头的,加拿大军队的有关史料当中,也有提及.按他们的说法,敌方的狙击手,那真是搬雷成癖,造成好大的麻烦;他们还将那些被搬了家的地雷,比喻为结了婚却不安分在家待着,反而到处游走沾花惹草的花花太岁,看来对"诡雷"真是深恶痛绝了.当然,地雷游走,是后来两家大打阵地战时期的事情了.正如萨文所讲,种子山战斗的时候,还是联军埋雷志愿军排雷.那么,埋雷的,到底是不是加拿大兵呢?对于当日守山的部队,萨文有一段文字:

      由于加拿大官方资料中对于种子山前后的战斗描述笼统,此时加拿大第二十五旅在山上的部队番号不详,从战后的统计来看,其兵力大约一个连,至少有一部分部队属于帕特里夏公主轻步兵团,指挥官是突击群指挥官托马斯.丹顿中尉(Lt. Simpson, T. Denton)。由于美军正在开始将加拿大二十五旅与英军,南非,新西兰部队合组为英联邦第一师,作为突击的主力箭头攻打铁原,一部分南朝鲜第九师的部队正奉命赶来接防。

      守种子山的,究竟是不是加拿大军队,应该还是有探讨余地的.先来做一个假设,假定上述说法成立,那么按加军组队的惯例,这个"突击群"应该是以帕特里夏轻步兵团第二营的若干步兵为主,加上营属或旅属工兵的一个分队,再加上炮兵的一个前观小组来组成的.不过,正如我在前面已经提及:

      (六月一日)二十五旅战斗群....指挥部及所属多数部队已转往临津江与汉滩江交汇点以南约十五公里的地区,与英联邦二十八旅和英二十九旅联成一线.先期入朝鲜半岛参战的加拿大军帕特里夏公主轻步兵团第二营,已先期到达这一地区并休整数日了,旅指挥部到达后,该营正式归建,六月二日,旅长罗京汉准将视察了该营.

      而且就在六月二日当天,刚刚回归二十五旅建制的帕特里夏轻步兵团第二营,再次临时接受英联邦第二十八旅指挥,受命渡江建立一个巡逻基地.因为受到气候的影响,该营受命后,一直无法在江对面建立稳固的基地,直到六月六日才算大功告成,然后就一直呆在那里了,到十一日为止.至于那位丹顿辛普森中尉,虽然尚无法断定其确切身份,但是否真是在六月二日指挥守山,我还是有些疑问.此人的名字,倒确实是出现在加拿大军六月六日的伤亡公报上的,排在薄特少校之后.我在前面已经说了,公报上只有名字军衔等,并无具体资讯可以用来断定该中尉到底是属于何单位,又是在何日受伤的,目前我也没能从其他资料上查到这些信息.不过,薄特少校的身份已经查明,是五月三十日进攻种子山时受伤的皇家加拿大步兵团第二营第四连连长(见本文第一部分).根据史料记载,三十日加拿大军进攻种子山时,一共有两名军官受伤;而查这一段时间里的伤亡公报,除了六月六日公报上这两名军官之外,未见有其他军官的名字出现.据此,还是有一定的理由推断,丹顿辛普森,很可能就是与薄特少校一起受伤的那位军官了.如果真是如此,则那位丹顿辛普森中尉,就不是六月二日守种子山的指挥官,而是加拿大炮兵团的军官了,五月三十日率炮兵团前观小组随薄特少校的第四连行动,并于当日受伤.

      那么,山上的究竟是哪一部分的呢?好在萨文对这一战描写比较多,有很多线索可寻,特别是这一段:

      让打老了仗的唐满洋不明白的是,他和团长朱彪都推测敌军有四挺重机枪扼守的核心阵地却只有零星的子弹打出来,几乎没有遇到什么抵抗三连就攻占了种子山的制高点。大约是美国兵忘了带子弹上山,唐满洋的脾气是这种好事儿可遇不可求,就不必多琢磨了。第一个冲进核心阵地的是欧阳忠 – 做不到这一点的政治工作者是没法在志愿军里混的,哪怕是草根的也罢。一跳进工事,他就看到射击口那里有一个黑影,仿佛是一挺机枪。欧阳忠反应很快,飞起一脚,想把它踢开,免得有敌军夺过来阻击后续部队,却被这东西撞得后退一步。紧跟在后面的唐满洋问:“是机枪么?”欧阳忠看了看,摇摇头,那东西又短又粗,后面连根电线,连个枪管都没有,什么玩意儿?他胡乱地回答道:电动炮...........天亮了才明白,这原来是一具大功率探照灯,整个核心工事里没有机枪,只有四具探照灯。566团攻击之前,朱彪和唐满洋就是把这个东西当成了重机枪。事后推测,“联合国军”方面根本就没有想到艰难后退中的志愿军还能杀一个回马枪,所以种子山的防御极为松懈。倒是这个阵地正好可以处于铁原-涟川公路的大转弯处,所以美军想在这里建立一个探照灯阵地,用来控制公路,避免志愿军或者游击队对其后勤运输的骚扰。不料,探照灯刚运上来,就送给了志愿军。

      加拿大军中,确实是有过一个探照灯分队的.这个并不是原装的探照灯部队,编制里是找不到的,而是临时客串,在朝鲜战场上才由皇家加拿大步兵团第二营和皇家加拿大第二十二步兵团第二营抽人联合组成,由美军专业部队加以训练而成.我在前面说过,如果加拿大军真参加了六月二日的攻山守山,可能性最大的单位,当属皇家加拿大第二十二步兵团的二营了,因为他们在旅主力走时被暂时留下,支援接防的美六十五团.那么,是不是就是他们守的山呢?

      恐怕还不是.因为上面提到的这个加拿大的探照灯临记分队,种子山作战时还没有出世呢.该部首次上阵,倒确是协助二十二团二营守山,史料上有记载,不过就是另一座山,时间也远在种子山战斗之后,具体地讲是在十一月初.

      闹半天又排除?莫急莫急,联军会使探照灯的不多,至少比志愿军的少多了,那是因为政策所限,苏中方面的空军都在后面,极少到前线支援.美军的高炮部队不务正业,探照灯同样转用于地面作战,而且数量很少,原装的专业部队只不过三个连,至于训练临记部队,那还是大打阵地战时候才铺开做的,种子山战斗,则是处于运动战时期的尾巴.所以说六月二日山上的探照灯,很可能是上述三个原装连当中的一个.

      三支原装部队,分别是美军的第六十一/八十六/九十二探照灯连,分别隶属美军的三个军.种子山上的,最可能的是属于美第一军的第九十二探照灯连,当然不会全连用在这里,就是一个分队,与之在一起的,很可能还有炮兵的一个前观组,并可能配有部分步兵.步兵和炮兵前观,还是来自美军的可能性来得比较大些.很可能是来自美三师的第六十五团战斗群;但炮兵也可能是美二十五师的属下(因为92连曾长期配属该师炮兵指挥,而种子山战区,在美军六十五团六月一日接管前正是划给美二十五师管的,该师的炮兵在二日仍支援该战区的可能性是存在的).当然这都是从常理来推断了,并非证据确凿的事情.(美军六十五团战斗群接手种子山战区的事,见本文第四部分)

      点看全图

      美军的探照灯,这是八十六连的

      萨文中谈到有韩军九师的部队来接防,倒是对得上的,因为韩军第九师,确实是配属给美军第三师的.探照灯上种子山和调南朝鲜部队接防,其实都是合乎逻辑的事情,因为美军六十五团战斗群按照第三步兵师的部署,将于六月三日向北发起总攻....顺便说一句,萨文提到:

      如果南朝鲜部队接防完毕,种子山恐怕会更难打一些。在志愿军的回忆中,尽管正面战斗力远不及美军,但同样作为一支东方军队,南朝鲜军在迂回,渗透,夜袭,冒充,设伏等方面极为刁钻。到1952年,面对美军的空步炮协同打“油”了的志愿军,面对南朝鲜军队反而要多睁一只眼。朱彪的反攻,恰好打在了加军与韩军接防未毕的节骨眼儿上

      其实那时候的南朝鲜部队,还是挺...内个滴....五次战役中韩六师疯跑之后,李奇微与范佛李特还与李大总统唠叨过韩军,措辞是非常....内个滴....这个事情我在以前与他人的讨论中提及过,摘一点吧,不多说了:

      韩六师似乎并不是你说的非战之罪吧,而是很不名誉。不战而溃。战役后李奇微和范佛里特与李承晚出现极其不客气的当面交涉,这是直接原因之一。

      The primary problem in the Republic of Korea is to secure competent leadership in their army.They do not have it,from the Minister of Defense on down,as is clearly evidenced by repeated battle failures on major units.……until we get competent leadership,there is little reason to expect any better performance of ROK troops,or any higher degree of confidence than presently exists among their UN comrades----摘自范佛里特事后发给相关各方的备忘录。

      这措词已是很厉害,考虑到外交礼仪,这实际已经是不得了了,私下美国人则是称韩军军官团腐败无能。

      这个事情,其实离种子山作战很近的,而韩军的战力那时也尚无多大气色.当然后来在美军大力装备和训练下,还是进步很大的.自然,要让我说嘛,这个...进步确实很大,牛皮呢,就更大乐....

      得了,回种子山吧

      待续

      通宝推:渡泸,
    • 家园 【原创】种子山战斗的进一步探讨(四)

      五月三十日加拿大军对种子山的进攻过程,以及攻击战斗之前,二十五旅战斗群的部队组合和有关单位的相对位置,大致就算厘清了吧.是为一斗.在随后的几天里,围绕着种子山又发生了多次战斗.萨兄已经根据有关资料,讲述了加军攻取种子山和随后被志愿军反击下去的故事(让我们将它们称为二斗和三斗),两次战斗的时间,分别是六月二日的白天和晚间.

      萨文中,引述了志愿军战史的说法:

      566团团史中,对这一战的描述如下:"........种子山是我团四连的防御阵地。6月2日晨,加拿大二十五旅约两个营的兵力在3个炮群的掩护下......展开了猛攻,从早晨7点打到11点,........我暂时放弃种子山。晚10点钟两个突击队轻装出发了。一连突击队约11时摸至敌前沿阵地,........三连突击队也冲上了山顶,.....敌人大部就歼,余敌弃阵而去。............敌人费了九牛二虎之力夺下的种子山,仅控制了不到十二个小时,又回到我军手中."

      可见,志愿军566团认为,这两战中的对手,仍是加拿大军.这就造成了一个比较麻烦的问题了.因为在加拿大方面的有关资料里,根本没有提及参加过这样的战斗.这是怎么回事呢?是加拿大的资料漏记?还是中国资料搞错对手了呢?

      关于种子山的失守,萨兄写道:

      攻击失败的加拿大旅得到命令,他们被要求迅速组织第二次攻击,夺取这个中国人在通往铁原道路上埋下的钉子。吃了一次苦头的罗宾汉准将不敢再托大,这一次,他的作战部署异常谨慎。由于天气不好,得不到空军支援的加拿大军团在接下来两天多的时间里只能和中国守军进行零敲碎打式的战斗,直到6月2日凌晨才在美军配合下发动了下一次总攻。这一次,中国军队不再固守,经过几个小时的战斗后,他们放弃了种子山主峰,6月2 日上午11时,加拿大第25旅终于夺得了这个来之不易的战利品。

      这当然是事出有因,是参照中国方面资料而加以推断而来的.问题是,加拿大方面的资料,并未提及二十五旅所部曾经占领过种子山.而且六月二日前,加军大部已奉调他往了.根据加方的记录,皇家加拿大步兵团第二营攻击种子山所在河谷失利之后,退回到进攻出发阵地.随后的二十四小时里,加军各部在种子山以南的各阵地驻守.到六月一日,罗京汉旅长便已经奉令将阵地交给美军接防,率部转为预备队了.

      很显然,对种子山的再一次进攻,不会再是二十五旅战斗群指挥的了.旅指挥部以及所属多数单位,当时已转往临津江与汉滩江交汇点以南约十五公里的地方,与英联邦二十八旅和英二十九旅联成一线.而一直与大队分开行动的加拿大帕特里夏公主轻步兵团第二营,已先期到达这一地区,并休整数日了.旅指挥部到达后,该营乃正式归建,六月二日,旅长罗京汉准将视察了该营.

      不过,加拿大军的原战线上,由于接防的美军尚未全部赶到,一下子未及全面接手,六月一日只接防了种子山正面皇家加拿大步兵团第二营的阵地,该营随旅部转移,而当时部署在该营左侧的皇家加拿大第二十二步兵团第二营,则受命暂留在阵地上,加拿大的炮兵团也同时留下,以支持仓促赶来的美军.

      那么,留在原战区的加拿大部队,会不会在美军的指挥下,参加了对种子山的第二次攻击呢?

      从上面的分析可以知道,有可能被用于占领种子山的加拿大部队,只有皇家加拿大第二十二步兵团二营了.但是我看到的多份资料,在记述了五月三十日的战斗后,完全都没有提及占领种子山的战绩.这还是比较奇怪的事情了,因为一般都认为,三十日的作战是一次失败,很难想象,如果是加拿大部队二次进攻得手的,有关资料会绝口不提.

      那么,能否根据加拿大的伤亡公报来查一下该部参战的可能呢?我在前面谈到的,被误会为皇家第二十二步兵团营长的薄特少校,其实是皇家步兵团二营的第四连连长.不过加拿大六月五日至七日的伤亡公报中,确实还是有一些二十二团二营的受伤人员的.问题是,公报上并没有给出伤亡时间和地点.如前面提到的薄特少校,已查明是五月三十日受伤的(见本文第二部分),却是在六月六日才出现在伤亡公报上的,显然以这些公报作排查线索,结果是不确定的了.

      根据记载,皇家二十二团二营后在七月十九日进行了一次战斗,伤亡三人,这次规模并不大的战斗,却被史料称为该营进入朝鲜半岛后"首次比较激烈的战斗".可见此前,并被有经过太大战斗的.话虽如此,二十二团二营六月二日仍在相关战区的可能性是存在的,也不能排除配合作战的可能.但主导作战并占领种子山的机会,看来还是比较渺茫?

      或许六月二日主导作战的,还是接手皇家步兵团二营阵地的美军,可能性来得大些吧.何况这块阵地,正是在种子山正面的.那么当时赶来接手的,又是哪一支美军部队呢?

      当时负责这一段战线的,已不再是美二十五步兵师,而是从东线转回来的美步兵第三师.说它是转回来的,那是因为其本来是隶属美一军的,五次战役第二阶段,美十军的防线一度告急,美三师曾被紧急东调.做完救火队之后,又当一次还乡团.该师重新回到西线后负责的战区,向东接美二十五师,向西接骑一师.根据美军的记载,在六月的前十天里,美三师为占领铁原,先后投入所属第七步兵团/第六十五步兵团/第十五步兵团,以及配属该师的韩军第九师,与节节抵抗的志愿军六十三军第一百八十九师/第一百八十八师,发生了极为激烈的战斗.美军的记载中,也没有使用加拿大部队的记录.

      而加拿大方面的资料,则明确说明,六月一日来接防阵地的,是美三师下属的第六十五团战斗群.

      实际上,五月二十日加拿大二十五旅战斗群被投入战线时,就是顶第六十五团战斗群的缺来真.本来二十五旅战斗群主力到达韩国未久,官兵经长途海上旅行,脚底发虚,正飘飘然也,新来乍到,也有很多的水土问题,一边更换部分装备,一边进行适应性训练.当然希望多些调整时间.但因为志愿军开始第五次战役二期的进攻,所以加二十五旅战斗群很快被调往战区,充当第一军的预备队.而部队尚未到达预定位置,战线又出现了新情况,由于大量韩国部队在中朝军队的凌厉攻击下崩溃,东线的美十军告急,美第八集团军司令范佛里特决定抽调美三师的部队紧急前往增援,堵塞战役缺口.加拿大部队遂奉命接防美六十五团战斗群的防区,而原来配属美六十五团指挥的菲律宾营,未随之增援东线,转而配属加军指挥,这也就是菲军短暂隶属二十五旅战斗群的由来.

      美十军解套之后,美三师于五月二十七日奉命归还美一军建制,次日开始西调.五月三十日加拿大军攻击种子山地区受阻时,一度非常担心被反击的志愿军包围,因该部突前,与美军之间存在较大缺口.于是六十五团奉命增速赶来,其前锋第二营,终于在三十日晚上赶到皇家加拿大步兵团二营出发阵地后侧,不过此时加军进攻已全面失败,部队退回出发阵地.并于六月一日将阵地交六十五团接手.

      待续

      通宝推:履虎尾,
    • 家园 一唱三和的经典示范,赞!
    • 家园 【原创】种子山战斗的进一步探讨(三)

      五月三十日的一斗,反方的情况大致就是这样了.当然正方的情况,萨兄文中只提了守主峰的566团二营四连.尚没有谈及彩乐里方面的情况,以及河谷里部队的运动,否则正反两面加起来,一斗的情况就比较完整了.

      我前面说过,先易后难,所以从一斗开始,因为三十日加拿大军的作战情况还是比较容易厘清的.本来相对于整个联军而言,加二十五旅是一个相对小的单位,种子山之战亦非大规模战斗,但是,二十五旅毕竟是代表了联军方的第三大参战外国,种子山之战又是二十五旅首次实质性的战斗,所以讲它的就多了,一般较系统写加拿大参战军的,多少会提到此战,所以有很多的书可查.这是一个特例了.当然各书所说该战,有简有繁,萨兄提到的那本就简单些,楼下朋友查来的那本,则详细些,特别是一连的情况和全营的互动,但有关四连的攻山,比之其他资料,却又简单多了.好在著作较多,张三缺的李四有,多看几本,慢慢凑全.不过箩里看花,越看越花也是可能的,因为不同资料里矛盾之处是常有的,需要求证与判断.而因为能够参阅的证据不足,或能力不够,出现无法判断之处,又是难免的了.一个办法,就是照个相,自己断不了的,或许别人能断;现在解决不了的,以后有可能解决.

      不过加军三十日作战情况,相对还是比较清楚了.不好判断处并不多,坦克的损失情况是一处.我在前面已经及一种说法,即掩护一连的坦克分队,曾被迫丢弃了三辆坦克,但战斗后收回了.不过也有另一说法,提到在彩乐村战斗中,有一辆坦克被志愿军击中,suspension被打坏了;后面在谈撤退时又谈到坦克分队被迫丢弃了两辆坦克,战斗过后收回了一辆.两位作者都是对加军战史做了很多研究的学者,相信所说都有来源.不管如何,被丢的坦克里,估计一定有出了故障的.这批谢尔曼坦克,是二十五旅五月初到达朝鲜战场后才匆匆换上的,本来加拿大是准备用英国坦克的,但英国人怕坦克落到敌方手里,泄露技术秘密,所以对坦克的使用限制很大,要求不冒风险,不能太靠前了.加拿大人不耐烦,想想你们怕丢坦克,我们还怕丢命不是?坦克不跟着步兵上去不好,于是转头去找美国人,本来是管他们要巴顿的,但军官们听了美军过来人介绍经验,认为巴顿在当时的战场条件之下,面子光里子不光,所以最后转用谢尔曼了.谢尔曼坦克是二战封存货,急就章翻新使用,加拿大军现炒现卖,马上拉上去打仗,故障多是有可能的,机器要个磨合时间,使机器的人跟机器之间,也会有磨合要求.

      种子山作战中,坦克作用不小,但大家都忙着说步兵,只有很少人提装甲兵,便是提的,篇幅也小.炮兵也一样,当然比装甲兵好,大家都会提上一句,但详细些的就没有了.我在前面提到过:加拿大第二十五步兵旅战斗群所属炮兵....里面主要的当然是皇家加拿大炮兵的第二野战炮团,......不过当时划归该旅战斗群指挥的,其实额外还有一个炮群,那就是菲律宾的炮兵连.但这个连有无参加对种子山战斗的支援,我尚无以肯定或否定.

      为什么菲律宾的炮兵连跑到加拿大军来了呢?正好还有几个问题想探讨下,就结合起来一起说吧.

      萨兄文中有一段:

      加拿大步兵第25旅,下辖加拿大皇家步兵第2团,第22团,帕特里夏公主轻步兵团,第二皇家骑炮兵团,工兵营,装甲营和直属队,共计八千余人,是加拿大投入朝鲜战争的地面主力部队。加拿大步兵第25旅的指挥官是准将旅长J.M.罗宾汉(这是个响亮的名字,让人想起英国中世纪除暴安良的好汉罗宾汉)。这支部队1951年2月入朝,除了在五次战役前期如同其它美国的盟军一样担任阻击,在加平之战中吃了十九兵团一些苦头之外,基本没有受到大的损失。5月27日,原来配属英军第28旅的第2狙击兵营也归还建制,美军已经显露疲态的时候,加拿大25旅却正是兵强马壮.

      这里面一处较明显的误读,便是以为二十五旅辖三个步兵团.难怪萨兄的,国内资料把这事搞误会了的,很普遍的.二十五旅谈的人还少,二十九旅被搞错的机会就更多了.旅这个编制中国人也用,特别民国时期的军队,用得很普遍的,旅下辖团,天经地义.八路军初改编时,不就是三师六旅十二团嘛,大家都是耳熟能详的.但英式旅不一样,旅下面一级的建制不是团而是营;不啰嗦,晨大哥已经谈了英制的旅与团,就劳驾到小安的文章里来站一站吧:

      加拿大军队和英国是一个体制,regiment是永久性的,但不是作战兵团,相当于garrison,征兵和训练基地,或者军队里的“同乡会”。Royal Canadian、Princess Patricia's Canadian Light Infantry、Royal 22nd是加拿大陆军的三个主要的常备军regiment,分别在安大略的Petawawa、阿尔伯塔的Edmonton和魁北克的Quebec City......第25步兵旅则是作战编制,编入RCR、PPCLI和Royal 22nd各部的第二营,....

      说得很清楚了.也就是说二十五旅下辖三个步兵营.当然两边的旅不一样,步兵营一样不能简单划等号的.加拿大的比志愿军的,应该是大一点.前面讲过了.

      不过晨大哥后面加了一个"第25旅完整建制",这个呢,是出错了:

      第25旅完整建制:

      * 25th Canadian Infantry Brigade Brigade HQ

      * 2nd Battalion, The Royal Canadian Regiment

      * 2nd Battalion, Princess Patricia's Canadian Light Infantry

      * 2nd Battalion, Royal 22e Régiment

      * 2nd Battalion, The Black Watch (Royal Highland Regiment) of Canada

      * C Squadron, Lord Strathcona's Horse (Royal Canadians)

      * 2nd Regiment, Royal Canadian Horse Artillery

      * 25th Canadian Ordnance Company

      * 25th Canadian Field Ambulance

      * 25th Canadian Field Dressing Station

      想来这也不是晨大哥的错,因为这个名单有出处的,应该是来自维基,维基很有用的,我也常常去看看.但这次它是喂错了,首先是老母鸡童子鸡不分...说笑了哈,这东西枯燥,轻松一下,防止看官打磕睡

      这个名单里,列了四个步兵营,最后一个,即2nd Battalion, The Black Watch (Royal Highland Regiment) of Canada,它跟前三个不是同番参战的,更确切地说,它就没有参战,是停战后才去的.跟志愿军一样,加拿大军部队也是轮番去朝鲜半岛参战的;不一样的地方:志愿军各师各军带自己的番号去,加拿大部队呢,各营带番号去,二十五旅的番号则是不换的.换句话说,酱油是换的,酱油瓶呢,是不换的---老河友们教导,这叫做打酱油

      要是说首轮参战编制,就是前三个营(分两批去的),即

      皇家加拿大步兵团第二营,

      皇家加拿大第二十二步兵团第二营,

      帕特里夏公主轻步兵团第二营.

      第四个步兵营是不应该跟它们并列了的.当然要是想列出不同时期二十五旅旗下全部的步兵营,那也行,但那就不止是这四个了,而是四轮共十二个.至于装甲兵和炮兵,乃至其他的支援部队,一样是有轮换概念的.而且便是只说首轮去的支援单位,名单所列也是不全的.

      这是第一个问题.第二个问题,若是这样把各类单位合在一起算的话,就不好叫二十五旅了.二十五旅跟二十五旅战斗群还是两码事.不往复杂里说了,举一个最典型的例子,炮兵团属于二十五旅战斗群,但不属于第二十五步兵旅.

      不往开处去,围绕种子山来讲吧.加拿大首轮第二批赴朝鲜半岛的部队,也就是二十五旅战斗群的主力,是五月初到达韩国的.五月二十日便被投入作战.萨兄说他们在种子山战斗前夕"兵强马壮",完全对,他们是新上来的,齐装满员,还没有真正打过啥仗呢.首轮第一批赴朝鲜半岛的帕特里夏公主轻步兵团第二营,是上一年十二月到达韩国的,二月份投入作战,他们倒是经过战火洗礼了,但他们在旅主力到达时,还隶属英联邦二十八旅.萨兄说其五月二十七日归建,也是情有所原,因为他提到的<记忆中的勇气>这本书里就是这样说的,这个说法事出有因,五月二十七日帕特里夏公主轻步兵团第二营确实脱离二十八旅指挥,但并没有赶去本队参战,而是获得一个短暂的休整,并更换部分装备.

      由于帕特里夏公主轻步兵团第二营缺席,所以美第一军就将菲律宾部队划配给了二十五旅战斗群.菲律宾因为只派一个步兵营去朝鲜半岛,所以跟加拿大一样,配不少支援部队进去,成一个战斗群,当然规模跟加拿大人不好比,它是以一个步兵营为核心的,叫第十营战斗群,有三个步兵连,一个坦克连,一个侦察连和一个炮兵连,全部兵力为一千四百多人.这里面坦克连是空头,本来想到韩国后问美国人要坦克来着,结果落空了,后来就被当成步兵连使用的.但是美国人给菲军的侦察连配了一些M24轻型坦克.所以菲律宾第十营战斗群,实际上是四个步兵连,一个炮兵连和一个轻型坦克连.

      种子山作战前夕,加拿大二十五旅战斗群的战斗序列,包括了:

      皇家加拿大步兵团第二营,

      皇家加拿大步兵二十二团第二营,

      菲律宾第十营战斗群,

      皇家加拿大炮兵第二野战炮团,

      皇家加拿大第二装甲团第三中队

      加拿大第五十七独立工兵中队

      其他支援单位略

      这里面,炮兵\装甲兵\工兵的编制单位也是英制.比如其炮兵团,下面是三个炮兵连,每个连呢,是两个排,每个排四门炮,一共就是二十四门二十五磅炮.这些单位都不能和其他制度下的单位随便就划等号了,如果一定要比较,那么加拿大的一个炮兵团,大体和美军当时的野战炮兵营,在一个层级上的.装甲团第三中队,应与美军的中型坦克连类比.

      当然真正对种子山作战的,前面讲了,投入的是加拿大皇家步兵团第二营,加强一个坦克分队.炮兵上边,菲律宾的那几门炮有没有轧一脚,仍是查无实据.但昨天偶然查到,美军的155毫米榴弹炮,支援了种子山作战.一想也正常,这是美二十五师和一军的155毫米榴弹炮营,当时加拿大二十五旅战斗群配属二十五师作战,战斗中军/师炮兵给它支援,很通常的做法了.

      移去讨论后面几天的战斗前,最后有一件事,萨兄文中曾提到

      接到攻击种子山命令之时,加拿大25旅正呈搜索攻击的行军状态。该旅的前锋是抽调装甲部队和少量精锐步兵组成的“达尔文特遣队”,左右各有一个步兵营作为掩护,其后分别是第2和第22步兵团的两个营构成本队,整个行军队列分成两翼交替掩护。

      这个“达尔文特遣队”是哪个呢?这个是美军.是由美军第八十九坦克坦克营为核心组成的一个快速纵队,除坦克营外,还配属了一个步兵营和一个工兵连.司令官是第八十九坦克坦克营的营长多文中校,所以这个特遣队按惯例用他的名字命名.他们是美军派来给加拿大二十五旅战斗群打先锋的,其身后确实是加拿大二十五旅战斗群的两个营,但这两个营分别是菲律宾第十营战斗群和皇家加拿大步兵二十二团团二营,成两翼互相掩护.皇家加拿大步兵团二营则跟在他们后面.

      给一张“达尔文”的照片:

      点看全图

      但是多文中校指挥的这个步坦纵队,在五月二十八日已退出战斗,由二十五旅战斗群本队接替其位置,继续向前推进了三十英里左右.五月三十日,皇家加拿大步兵团二营从后面超越本队右翼的皇家加拿大步兵二十二团团二营,向东北方向的河谷,也就是种子山地区发动进攻.战斗过程,当然前面已经讲完了.

      待续

      关键词(Tags): #种子山(嘉英)通宝推:履虎尾,龙驹坝,jufeng,史文恭,
    • 家园 A war of patrols

      A war of patrols: Canadian Army operations in Korea

      http://books.google.com/books?id=bixhkOzc9DcC&pg=PA120&lpg=PA120&dq=The+Chinese+cleverly+took+every+advantage+of+their+extensive+trench+system&source=bl&ots=edkDoyksOs&sig=ra-fbCdSK8o6HzaKmMIFc6W3jv0&hl=en&ei=4f9hTLXCJcG88gbVopCDCQ&sa=X&oi=book_result&ct=result&resnum=1&ved=0CBIQ6AEwAA#v=onepage&q=The%20Chinese%20cleverly%20took%20every%20advantage%20of%20their%20extensive%20trench%20system&f=false

    • 家园 【原创】种子山战斗的进一步探讨(二)

      画了张示意草图,绝对外行哈,军事外行加画地图外行,硬着头皮涂一下,只能是显示一下战场各点及皇家加拿大步兵团二营主要参战部队的相对位置而已,您要是当真,去比划距离.....那,那,曼哈顿一定要落到安大略湖里去了

      点看全图

      接下去说皇家加拿大步兵团二营四连进攻种子山主峰

      薄特少校的第四连是早晨六点半出动的.前面说到过,加拿大步兵连的编制里共有三个步兵排,而全营的步兵排都是统一编号的,四连所属的为第十,十一,十二排.四连全连在八点半左右到达467高地,此时先行的一连已将高地附近村庄搜索,并无伏兵,于是一连继续推进,四连则在薄特少校指挥下开始登山,第十一排和第十二排分路,向467高地的双峰顶攀爬,其他单位随后跟进.

      登山部队当然是做好战斗准备的,但由于一路顺利,而山上的志愿军守卫部队又隐蔽的极好,所以四连的官兵们其实并没有预期会在此遭遇顽强抵抗.自然,这个预期是没有实现了,

      "铁了心不让他们(---指加拿大军,安注)向铁原进迫,敌人的火炮与迫击炮猛然开火",加拿大随军记者如是写到.

      实际上,真正让四连吃上苦头的,是467高地上的轻机枪.左路的十一排最先中招,当他们爬到半山腰时,遭到突然袭击,被打了个措手不及,在守军猛烈的轻机枪火力下,十一排伤亡严重,后面的担架员抢上去救助,也被当场打倒.

      补充说一句,第四连攻山时,配有一队韩国人员帮手,负责抬担架和搬运弹药,这些人属于韩军服务兵团,是按准军事部队组织起来的,固定分配至各各外军单位使用,说起来,这跟民国时候北洋军中的挑夫营/杠子团有得一比(八路军的回民英雄马本斋司令员,早年在北洋军当军官时,就一度带过挑夫营).当然北洋军的杠子团与其支援的作战部队同文同种,韩军服务兵团跟加拿大兵们,那就是鸡跟鸭讲了.不过别看文化迥异,两边相处得还不错.也难怪,朝鲜半岛不仅山多,还往往陡峭得很,人高马大的洋兵们常见了傻眼,如果没有韩国挑夫帮忙,战斗力恐怕就要大打折扣了.看着韩国支援兵负重爬山,加拿大兵还是蛮佩服的.出于种种原因,史料中洋兵对韩国韩人负面的评语,可说司空见惯,要说感观普遍好一些的,就是对这些服务兵了.

      回来讲攻山中的第四连.薄特少校见十一排损伤惨重,一面请求炮火支援,一面命柯恩中尉的第十排增援上去.在皇家加拿大炮兵第二野战炮兵团的野炮以及营/连两级迫击炮的支援下,左路终于重新开始推进,又经过两个多小时的战斗,终于登上467高地的西峰.但是,高地的最高峰此时仍在志愿军手中.薄特少校于是率连部赶上西峰,准备与柯恩中尉带领的部队汇合,再带人去增援攻击东峰的十二排.可是才上去一会儿,西峰便遭到猛烈射击,薄特少校与随连行动的炮兵团前沿观察官一齐被打倒.连长负了重伤,仗还要打下去,就由十排排长代理指挥.柯恩中尉带部队赶往右路,与十二排一起进攻主峰.但是两路合兵,仍然进展困难,主峰上的轻机枪,任凭野炮轰,迫击炮打,岿然不动,死死封住加拿大军了前进的道路.

      点看全图

      加拿大军野战炮团的二十五磅野炮.此类炮是英联邦军队在二战中使用的主要火炮之一,朝鲜战场上,英军,加拿大军和新西兰炮兵也是用这个.这个炮从口径上看,比美军使用的105榴弹炮小一点,粗讲就是88mm.我对武器是外行,不过以前看到过两份资料,比较英美制式的火炮,顺便也翻译抄上几句,他们认为,英制火炮中,3.7-inch相当于美军75 mm(战争早期韩军装备)这一级,但射程短而弹重;而二十五磅炮则相当于105榴这一级,只是射程长而弹轻。从配属上,二十五磅炮和105榴都是师属火炮(入朝的英联邦军队在没有成立师之前,跟在各旅中,成立英联邦师之后,成为师属火炮)

      十二排排长伍孜见炮兵没办法,只好老大哥自谋出路了,遂命射手用三点五英吋火箭筒抵近射击.那年头,三点五英吋火箭筒还是新产品,美军也是在吃了人民军T-34的苦头后才赶着装备部队的,对付坦克确实管用多了.是那时的先进武器,比加拿大军原先装备的火箭筒强力多了.加拿大国防部长赶在二十五旅赴远东参战之前,跟美国人商量调拨来装备了部队.这时派上了用场.谁知道撼坦克易,撼467难.进攻部队一顿马组卡上去,岭上的轻机枪竟然照样拒绝下课.按加军的说法,叫:"顽固的中国佬死不挪窝(the stubborn Chinaman could not be dislodged)",十二排的尖刀班千难万险,爬到离峰顶阵地只有二十英尺远了,却再也没有办法前进一步了.

      主峰近在咫尺,远在天边,皇家步兵团史写道:胜利是如此之近,却又如此之远....战后加军称赞志愿军守军"士气高昂,充满自信(in high spirits and full of confidence)",尤其对守军的隐蔽能力做了很高的评价,称其工事修的好,是伪装的专家,利用工事的能力亦极为高超:

      The Chinese cleverly took every advantage of their extensive trench system ....., and used their expertly camouflaged bunkers with great skill.

      前面说过,中午时分,进入彩乐里的一连发现志愿军包抄其后路,于是获命令南撤.但营长祁膺此时尚未放弃攻占467高地的计划,等第一连退下来之后,他又决定将第三连从269高地上撤下来,用于增援攻击467高地的第四连.然而这个时候,第四连对467高地的攻击,已陷入绝境.下午三点,第四连代理连长柯恩中尉报告,该连处境困难,手下只剩七十人,攻克主峰无望,而且中国人援军大至(有老兵回忆,说志愿军三千援兵进入河谷,准备向他们反击,这数字未必牢靠),要求准许撤退.随即获得营部批准.祁膺中校并命令西侧162高地的第二连前往接应.半个多小时后,四连撤到山下,后在二连接应下南撤出发阵地,但二连为掩护该连,遭到一定伤亡.反是269高地下来的三连,虽然报告有大批志愿军向其右翼运动,但并未受攻击,可是随该连行动的重机枪班,把架设机枪的两辆吉普以及弹药拖车都丢弃了.不知何故.掩护一连的坦克分队,也被迫丢了三辆坦克,但后来收回,估计是出了故障.一连虽然前进最北,但伤亡却轻于二连,军史家分析,坦克功不可没,认为撤退时如无坦克掩护,带着伤员的一连会遇到大得多的困难.

      关于彩乐里---种子山作战的失利原因,战后加拿大军官们和战史家有不少分析,有的认为是轻敌,因二十五旅一上战场,正值志愿军五次战役第二期进攻失去势头,全军大撤退,是以一路推进顺利,没有打过硬杖,到了种子山地区,仍以为顺水推舟,结果碰了钉子;有的认为是战术失当,面对一个新的敌人,刚刚参战的加军尚在使用二战时欧洲战场上旧套路;也有人认为是进攻计划做得不够好,将失败的原因归结于分兵;无论如何,这些都算是原因了,只不过算不算或哪个才算根本原因?就有不同看法了.有的战史家就认为,加军在种子山地区,面对的是一支坚毅的生力军(fresh, determined troops),与之前的对手有很大不同,即便营主力集中用于攻击主峰,未必就能得手.

      我是外行,硬要凑热闹地说,那略偏向最后一种说法,只不过看过萨兄的故事,知道六十三军守种子山地区的部队,谈不上fresh,他们其实也是久战疲劳之师,只不过是靠毅力硬顶上去的.所以坚毅是当之无愧了.

      其实东说西说,都是事后诸葛亮了.仗能打成啥样,到底是假设不来的,我一个外行也掺和提供意见,就更不值钱了....

      五月三十日晚上七点,皇家加拿大步兵团二营退回出发阵地.

      待续

      通宝推:履虎尾,龙驹坝,史文恭,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2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